1980年後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2019日本Sci-con發表內容(5)

2019/07/2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為2019日本SF大會發表稿
發表人:*不是貓食、*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

日本的作品和我們這一代台灣科幻作者的連結

上面是從概述的角度,談論日本科幻作品對1980年代後的台灣科幻創作者的影響。接著,我們想以自己為例,從具體的角度來加以說明。究竟有哪一些日本的SF作品,在創作上帶給了我們深刻的印象呢?
《攻殼機動隊innocence》中,以台灣廟會為場景的畫面,對台灣人來說相當經驗

世界末日類

在日本的科幻作品中,有著「世界末日」這樣的主題。《新世紀福音戰士EVA》可以說屬於這一類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經歷過第二次衝擊的人類活在一個接近末日的世界裡。在這樣的世界當中,人們需要駕駛巨大的生物機器人跟被稱為「使徒」的巨大生命體搏鬥。
イカ認為,像《EVA》、《20世紀少年》、《鋼彈TURN A》,以及近年的《來自新世界》,都是自己的創作有影響的日本世界末日類作品。在這些世界末日類作品當中,世界景觀已經大幅改變。這樣的背景讓讀者能夠脫離現實,進入全新的想像世界當中。所謂的「滄海桑田」,指的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イカ近年寫了〈放生球員〉、〈以貓之名〉等作品。〈放生球員〉談的是在「戰爭被終結之後,人們靠著穿動力服打棒球解決所有紛爭」的故事。〈以貓之名〉則是關於「用人工智慧協助貓咪治理國家」的故事。這兩篇故事都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某種東西被終結之後的世界」,並藉此帶起讀者的想像。
末日題材對台灣讀者來說相當熟悉,順帶一提,許多台灣的流行語也出自日本SF作品,例如「暴走」出於《新世紀福音戰士》,「黑歷史」出於《鋼彈TurnA》,而「黑科技」來自於《驚爆危機》。

機器人類

在日本的科幻作品中,機器人是很流行的主題。巨大機器人的作品有《鋼彈》。進入宇宙時代之後,人們駕駛著名為鋼彈的巨大機器人戰鬥。日常生活的機器人作品有《哆啦A夢》。每當周圍的小朋友有煩惱時,來自未來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就會拿出高科技道具解決問題。
雲山老師提到,《魔動王》是第一部對自己的創作來說有真正意義的日本科幻做品。《魔動王》當中有宇宙旅行、有巨大機器人、有介入他國內政、有對抗外星獨裁侵略者。可以說,《魔動王》不僅涉及了巨大機器人,也涉及了政治的主題。另外,雲山老師提到,《哆啦A夢》是自己的人生啟蒙作。《哆啦A夢》不只是科幻作品,更是一部生活作品。比起哆啦A夢的道具和未來科技,更讓人有「家裡的阿嬤永遠知道該怎麼幫你」的日常氣氛。
雲山老師近年推出的作品中,〈英♀雄〉就談到了失去四肢的少女,在夜晚穿著拳四郎造型的機器人裝,在社區裡打擊僵屍的故事。在〈––貓將軍月球戰線––我們是小白痴特遣隊!〉當中,則是跟《魔動王》一樣,以月球作為貓咪對抗外星獨裁者的舞台。
機器人作品是許多台灣的SF愛好者童年的回憶,無論是《鋼彈》系列、《多拉A夢》還是《魔動王》

Cyberpunk類

日本的Cyberpunk題材相當發達,而相關作品在台灣也頗受歡迎,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日本Cyberpunk作品,應該就是《攻殼機動隊》了,這部作品包含了動畫電影,TV動畫以及真人版電影,在台灣都相當受到歡迎。
Cyberpunk與亞洲文化的關係密不可分。比如在歐美作品的Cyberpunk當中,會導入亞洲的風景。然而歐美的Cyberpunk導入亞洲的元素,背後可能有著害怕亞洲崛起的焦慮。可以說有著某種「文化敵視感」。比起歐美,日本的Cyberpunk雖然仍舊以香港等亞洲城市為背景,卻少了一點文化敵視感。
石林散人老師指出,對於喜歡 Cyberpunk的自己來說,有一部來自日本的遊戲很值得注意,那就是虛淵玄老師的《鬼哭街》。《鬼哭街》講述了一個有著改造人、電子氣功的未來的上海。看到這一部作品的時候,石林散人老師既感到驚訝,又感到可惜。可惜的地方在於,這樣一部Cyberpunk的作品竟然不是來自台灣或香港。這或許說明了:在自己的文化圈裡,創作者可能會因為對自己既有的東西太過熟悉,因此難以重新詮釋自己的文化,發展出新的作品。
石林散人老師的《老兵不死》,就是Cyberpunk風格。故事敘述一名在戰時被宣傳為英雄的改造人士兵,在戰爭結束後,卻被政府以各種不合乎實際的規定刁難虧待的故事。像這種「明明科技很進步了,卻還是有人過著悲慘生活」的風格,充滿著Cyberpunk的韻味。
石林散人的《老兵不死》訴說著政治體制的荒謬

超能力者類

應該許多人都希望自己有過超能力;不管是心電感應、飛行還是念動力。
卡巴老師說,以超能力者少年少女為主角的作品,故事開頭常是主角因為某種奇遇,而得以擺脫原本的生活。用擺脫這個詞,是因對年輕的讀者來說,受家長和老師管束的在學時期是非常痛苦的;得到了超能力,就等於得到了不用再被大人管、可以盡情作自己的力量。
超能力者的題材,也常常跟來自社會或國家的壓迫有關。像《バビル2世》的主角在本傳裡是無敵的,但到了續作《その名は101》裡,面對來自國家組織的追殺,他也只能一直逃亡。卡巴老師的筆名來源,《強殖裝甲卡巴》,其實也是講獲得了超能力的少年們,一開始把壞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壞人變成了世界政府,他們反而變成危害社會安定的恐怖份子。
到最後卻變成被世界政府通緝的故事。
卡巴老師近年推出的作品有〈齒輪〉。主角安理靠著比一般人更高的智力,成功地潛入了在背後控制這個世界的神秘組織。這可以說是一部超能力少年選擇加入了體制,結果發現沒有比反抗體制輕鬆的故事。
許多少年少女們都希望自己有超能力,像是《巴比倫2世》、《強殖裝甲卡巴》等作品滿足他們年輕時期的想像。

宇宙航行類

最後要談的是宇宙航行類的作品。這一類的作品通常涉及2種主題:宇宙船上具有個性的船員及他們的生活、有著異文化的星球之間的政治問題。在《宇宙戰艦大和號》、《超時空要塞MACROSS》系列當中,人類都因為宇宙航行接觸到了異文化。與異文化接觸之後,人類就需要尋求與異文化相處的道路。
林安迪老師說,在宇宙航行類的日本科幻當中,自己相當喜歡《無責任艦長泰勒》這一部作品。《無責任艦長泰勒》談的,是一艘老舊的星際驅逐艦微風號的故事。微風號上的船員都是問題人物,主角泰勒更是一為令艦隊高層更頭痛的傢伙。然而每當微風號遇上問題,都會因泰勒艦長看似不負責任,但卻聰明、幽默的方式得到解決。《無責任艦長泰勒》還在創作上帶來另外一點影響:那就是將公務員生活作為題材,並且融入一些與當前社會議題有關的思考。
此外,林安迪老師提到,《超時空要塞MACROSS DELTA》也是近年相當好看的宇宙航行作品。有古代的原始文明遺蹟、不同氣候的星球,還有國家之間的政治衝突。這部作品另外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大家都得邊唱歌邊戰鬥。作品當中的歌曲相當好聽。這大概也是一種美好的作戰方式吧。
林安迪老師在最近的作品〈一日鱟〉當中,以一名宇宙開發研究所的研究員當主角,講述了一段前往遙遠的太空移民地出差,並在途中試著解決抗輻射藥劑的謎題的故事。2019年推出的〈即使椰子變成貓〉,則是以一位回到自己家鄉的星際艦隊軍官為主角。這位軍官在維和任務中曾經受到精神武器照射,因此擔心總有一天會失去自我意識。然而在回到家鄉後,這名軍官又因為一具被沖上海岸的屍體,再度被捲入與維和任務有關的事件中。在這兩篇作品裡面,同樣談論了人類在宇宙中的生活,以及人們在宇宙航行中的遭遇。
宇宙航行是令人著迷的科幻主題,圖為《宇宙戰艦大和號》、《超時空要塞MACROSS》、《無責任艦長泰勒》

結語

以上就是日本的SF作品跟我們5位作者在創作上的連結(稿)。也許在台灣,從日本作品中得到啟發的創作者會越來越多。台灣有著不少學習日文的人。目前在台灣,可以很方便地看到日本的輕小說、動畫和漫畫。網路技術也讓台灣跟日本的文化交流越來越便利。期待有一天,能夠在台灣看到更多優秀的日本SF作品。也希望在未來,在日本能夠看到更多來自台灣的SF創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2會員
253內容數
庸俗是很重要的,因為任何偉大的事物,都從最庸俗的地方開始,而任何庸俗的事物裡,總是能掰出最偉大的地方。在從庸俗變得偉大,或是從偉大裡發現庸俗之前,就先獻給自己能夠誠實面對自己吧。 那個庸俗簡單又隨時可能變得偉大的,庸俗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