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佛學院的日常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隔岸千里,心卻藉著教育相連

我們與尼泊爾創古佛學院相隔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慶幸的是今年有許老師的常駐。我們才有機會更貼近佛學院所發生每個微小、卻令人心起漣漪的日常。

 

raw-image


這裡的學僧們不僅修持經文,佛學院也時常舉辦藏文、尼泊爾文、英文的演講比賽。多元的學習安排,顯示「終身學習」是所有人共同追崇的目標。

 

raw-image


尼泊爾學僧情同手足

學僧們在學院過著團體的生活,每天朝夕相處的他們情誼濃厚。上學放學時,會有較高年級的學僧牽著幼幼班的小學僧走;就連有一回小學僧受傷走不動了,大一點的學僧二話不說,馬上背起他走一段山路到診所就醫。

 

raw-image
raw-image


學僧們慈悲浪漫的情懷

還有一次,課程結束後,天空突然滴下雨來,只見三個小學僧馬上將自己的衣服脫下、蓋在一隻小狗的身上,慈悲情懷令人為之動容。學僧們也會在校舍周圍建自己的小小農場,老師說大學僧比較務實一些,選擇種菜;小學僧們天性樂觀,種下了花。他們會輪流澆水照顧。

 

raw-image




以自然取材為樂,心靈富足的學僧們

下課時,學僧有他們專屬的快樂時光。小學僧們會在空地上玩起躲避球的遊戲。而他們的「躲避球」是由一大坨橡皮圈所製作而來的。有時候,這一坨橡皮圈球會被當作毽子來踢;有時候球踢太偏了,他們也會用頭來頂。甚至有一回小學僧撿到一根木棍,下午他們就拿這根木棍當球棒,打起板球來。一坨小橡皮圈球,學僧們就玩的好開心,也賦予了它多采多姿的玩法。這也驗證了「快樂」,從來就不是建立在物質上,更多的是心靈的富足。

 

raw-image
raw-image


在困境中真實體會知足常樂的心

五、六月時,適逢尼泊爾的乾季,佛學院裡出現了嚴重缺水的情形。當時許老師每天來回上下山、扛著兩大桶水。煮飯、喝水,洗衣⋯⋯等所需要的水資源都得靠自己來。老師說經歷過她更能深切體會困境之苦,也更能理解學僧們安居樂道、知足常樂的情懷。

 

raw-image


懷抱不變的初心,在助學的道路踏穩步伐向前

佛學院很感謝許老師的到來,校長為老師掛上純白的哈達。感謝老師為教育的奉獻及付出,不僅為學僧們帶來了扎實的中文教學,一點一滴地分享也將為更多人帶來更多的啟發。教育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如今被深深感化的我們,也將懷抱不變的初心,持續我們助學的步伐。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德內儿國際兒童助學會的沙龍
10會員
138內容數
社團法人德內ㄦ國際兒童助學會是一個非營利的慈善組織,致力於推廣偏鄉孩童的助學計畫。這些年走過偏鄉,我們看見了當地有著資源不足、師資匱乏、缺少文化刺激等難題。因為深信教育是改變一切的根本,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被愛及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力,因此我們不斷地替孩子們尋求資源,期盼透過多方的投入,讓孩子們的未來能有更多選擇。
2025/04/28
這個週末,德內ㄦ第七屆種子老師培訓課程即展開。今年有近25位種子老師將於暑期跟著我們前進偏鄉服務。榮原校長以一句「除了陪伴,你還能帶給孩子什麼?」開啟課程,鼓勵學員將這份思考轉化為行動,帶進偏鄉教室。隨後,校長以五種語言引導學員理解108新課綱所著重的「閱讀素養」
Thumbnail
2025/04/28
這個週末,德內ㄦ第七屆種子老師培訓課程即展開。今年有近25位種子老師將於暑期跟著我們前進偏鄉服務。榮原校長以一句「除了陪伴,你還能帶給孩子什麼?」開啟課程,鼓勵學員將這份思考轉化為行動,帶進偏鄉教室。隨後,校長以五種語言引導學員理解108新課綱所著重的「閱讀素養」
Thumbnail
2025/04/18
德內ㄦ受邀至台灣惠普總部舉辦 偏鄉教育 分享會,分享偏鄉孩子面臨的挑戰與德內ㄦ的助學行動。HP同仁以實際行動響應,親手打包學習文具和祝福小卡,為偏鄉孩子注入學習動力,展現企業對 偏鄉教育 的關注與行動力。德內ㄦ將接力這份心意,親自將文具送往偏鄉學校,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陪伴與力量。
Thumbnail
2025/04/18
德內ㄦ受邀至台灣惠普總部舉辦 偏鄉教育 分享會,分享偏鄉孩子面臨的挑戰與德內ㄦ的助學行動。HP同仁以實際行動響應,親手打包學習文具和祝福小卡,為偏鄉孩子注入學習動力,展現企業對 偏鄉教育 的關注與行動力。德內ㄦ將接力這份心意,親自將文具送往偏鄉學校,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陪伴與力量。
Thumbnail
2025/04/11
杜杜老師踏上尼泊爾旅程,原以為是為了孩子們而來,卻在被滿滿的愛包圍後,心境大轉變。孩子們的純真與期待讓每一刻都彌足珍貴。透過台灣善心人士的支持,德內ㄦ團隊將物資與關懷帶到尼泊爾,這不僅是個人的付出,而是集結眾人善念的行動,實踐「個人善雖小,集眾人之力,大願可成」。
Thumbnail
2025/04/11
杜杜老師踏上尼泊爾旅程,原以為是為了孩子們而來,卻在被滿滿的愛包圍後,心境大轉變。孩子們的純真與期待讓每一刻都彌足珍貴。透過台灣善心人士的支持,德內ㄦ團隊將物資與關懷帶到尼泊爾,這不僅是個人的付出,而是集結眾人善念的行動,實踐「個人善雖小,集眾人之力,大願可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隔岸千里,心卻藉著教育相連 我們與尼泊爾創古佛學院相隔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慶幸的是今年有許老師的常駐。我們才有機會更貼近佛學院所發生每個微小、卻令人心起漣漪的日常。   這裡的學僧們不僅修持經文,佛學院也時常舉辦藏文、尼泊爾文、英文的演講比賽。多元的學習安排,顯示「終身學習」是所有人共同追崇
Thumbnail
隔岸千里,心卻藉著教育相連 我們與尼泊爾創古佛學院相隔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慶幸的是今年有許老師的常駐。我們才有機會更貼近佛學院所發生每個微小、卻令人心起漣漪的日常。   這裡的學僧們不僅修持經文,佛學院也時常舉辦藏文、尼泊爾文、英文的演講比賽。多元的學習安排,顯示「終身學習」是所有人共同追崇
Thumbnail
秉著初心再度前往尼泊爾進行教學服務 「2月26日,我從台灣帶著滿滿的補給品回到尼泊爾創古佛學院了。」去年在尼泊爾待三個月、為學僧們帶來充實中文課程的許老師,今年二月又再次提著行李及教具上山了。 相隔千里卻深刻的緣分 許老師說,她剛踏入創古佛學院的齋堂時全身包裹緊實又戴著口罩,但小學僧們卻一
Thumbnail
秉著初心再度前往尼泊爾進行教學服務 「2月26日,我從台灣帶著滿滿的補給品回到尼泊爾創古佛學院了。」去年在尼泊爾待三個月、為學僧們帶來充實中文課程的許老師,今年二月又再次提著行李及教具上山了。 相隔千里卻深刻的緣分 許老師說,她剛踏入創古佛學院的齋堂時全身包裹緊實又戴著口罩,但小學僧們卻一
Thumbnail
20231130 本尊的祝福 有一位同學,遠從新加坡來台灣,連連三次。 他說:我的本尊跟您的一樣,可是我一直沒有掌握到修習的要領。 您將來可以分享這尊的課程嗎? 我回:時間還沒到,將來有機會再說。 後來他去「獨處」,遠至「不丹」,一個人在不熟悉的地方「尋訪聖地
Thumbnail
20231130 本尊的祝福 有一位同學,遠從新加坡來台灣,連連三次。 他說:我的本尊跟您的一樣,可是我一直沒有掌握到修習的要領。 您將來可以分享這尊的課程嗎? 我回:時間還沒到,將來有機會再說。 後來他去「獨處」,遠至「不丹」,一個人在不熟悉的地方「尋訪聖地
Thumbnail
駐尼泊爾進行海外教學 教育之所以偉大,在於老師永遠在用盡全力、協助他人成長。而目前德內ㄦ正有一位老師持續地待在尼泊爾,為Namo Buddha創古佛學院的學僧們帶來充實的中文課程。   尼泊爾佛教聖地Namo Buddha Namo Buddha是尼泊爾三大佛教聖地之一。這塊聖地的起源來
Thumbnail
駐尼泊爾進行海外教學 教育之所以偉大,在於老師永遠在用盡全力、協助他人成長。而目前德內ㄦ正有一位老師持續地待在尼泊爾,為Namo Buddha創古佛學院的學僧們帶來充實的中文課程。   尼泊爾佛教聖地Namo Buddha Namo Buddha是尼泊爾三大佛教聖地之一。這塊聖地的起源來
Thumbnail
內在的自己與外在的環境,互相照映著不安。
Thumbnail
內在的自己與外在的環境,互相照映著不安。
Thumbnail
位於青海玉樹囊謙的邊倩寺由第四世年桑傑年巴仁波切所建,是傳承的祖寺。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在90年代初重建了邊倩寺。位處於玉樹最美草原旁的佛學院,目前有60位學僧在學習。這裡也是我們長期協助的佛學院之一。 由於邊倩寺佛學院位在海拔4493.4公尺之青藏高原上,全年無四季,只有冷、暖季之分⋯⋯
Thumbnail
位於青海玉樹囊謙的邊倩寺由第四世年桑傑年巴仁波切所建,是傳承的祖寺。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在90年代初重建了邊倩寺。位處於玉樹最美草原旁的佛學院,目前有60位學僧在學習。這裡也是我們長期協助的佛學院之一。 由於邊倩寺佛學院位在海拔4493.4公尺之青藏高原上,全年無四季,只有冷、暖季之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