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2022舊版】失敗的小說家|後記
付費限定

【2022舊版】失敗的小說家|後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介紹一首歌,來自SHE’S的Spell on me,也是我在描寫《失敗的小說家》幾個段落中所使用的背景音樂。雖然當時我沒有去看歌詞,最後寫完結局回頭來看時,歌詞的意境竟然與結局有一種異常的巧合。



失敗的小說家》故事直到最後一切終結時,

那近乎愚蠢及瘋狂的行動終於讓蘇逸洋獲得了解脫。

過去這些日子裡,或許蘇逸洋始終被汪晴雯「詛咒著」。

也許充滿著懊悔、充滿著不解,甚至試著重新理解她。


某一種角度來說,就像是我對於現在與過去的自己對話。


過去的努力、年輕、青春,

毫無保留地愚蠢就像是跟現實生活脫節一樣,

而現在的自己「卻很想保留這樣的過去」。


raw-image


作為《失敗的小說家》的前身《下班後》,已在2015年時寫出最早的設計。已經預劃了綁架案、假冒的兇殺案、死亡直播、爆炸案,當初還不確定自己要以哪一種面貌面對結局。作為懸疑小說的結局,當時的我還沒辦法給《下班後》一個定論,最早的設計傾向為某一種「社會必修課」的結果,然而這樣的結論要導引的走向很有可能傾向於《Fight Club》那種直抵結局衝擊的狀況,而且會把目標指向在這個集團本質、首腦的人格描寫上。


2022年的春季,在完成《薪水小偷》不久之後,我開始思考怎麼把故事延續下去。我知道必須要將故事限縮在一個範圍之內,最好的作法就是「減法」,把那些有可能感到無法解釋的分支給抹除,或者會造成異常的部份給刪減,然而光是這樣並沒有辦法真的走到終點。而當我一路思考到「動機」這件事情之後,脈絡就漸漸清晰了。我開始思考過去那些曾經讀過的「都市恐攻」故事,背後總有一個重要的故事,無論是要狗血、執念、還是寓意深長的故事。


《恐怖攻擊直播》(韓語:더 테러 라이브,英語:The Terror Live」背後說明著被壓榨的工人其第二代的復仇。然而在那些綁架案、屍體搗毀案、死亡直播、爆炸案之下的真相故事呢?什麼樣的故事可以支撐這個動機?假設所有的訴求並非是真的要傷人,而是製造出恐慌呢?只是製造出效果呢?


我終於理解七年前沒辦法走下去的原因就是在這上面,

一個故事即便起頭如何聳動,承接它的「後果」將會同等沉重。


那如果是一切全然的無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45 字、7 則留言,僅發佈於獨立作品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亂度的總和
13.3K會員
480內容數
母體錯置的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亂度的總和 的其他內容
她開始裝扮自己,拿出桌鏡與化妝包,他望著她那充滿神秘的臉龐。兩個人在高中就在一起,他喜歡她那毫不遮掩的個性,永遠都會說著自己想說的。 她不一樣。 他最喜歡這一點。 他把桌上的杯盤狼藉清理乾淨,原本想到什麼,但看著她背影,似乎話又被自己的猶豫吞了下去。 八年前 冬日永遠是她最愛的季節,
葉曉峰從沒覺得這條路這麼遙遠,雙腿的肌力似乎緊繃到一種極限,那種錯覺的體感,他分析為恐懼。他覺得時間好像變得很慢。雖然很遠,但他看得見遠方長椅的人。有個人站起身──不再只是坐著而已。 接著讓曉峰肌肉放鬆而腿軟的是「聲音」。 雖然說聲音的分貝從90分貝, 僅僅只需要32公尺就可以decay至60分貝
「不,如果只是抱著想要讓大家認識的想法,不可能堅持下去。那些小說家無論有名、沒名,只要是還會持續下去的人,那是因為他們的『渴望』。每一次寫完都有可能覺得可惜的地方、每次寫完就像是歷經精神意志的戰鬥、每次寫完都覺得自己像是個『失敗的小說家』,自嘲完之後,再次孤身坐在單調的桌子前進行創作。他們在小說中活
林似乎從那淡薄的回憶之中爬梳了那個原點。那份握在他手上的原稿複本,透著依然如此獨特的味道,有些作品、文字、句子、文字世界所建構出的畫面,就像是被刻上了記號一樣,純粹的記號,那可能不是AI技術或者大數據才能餵養出來的產物。 那個被靈魂刻劃的段落,有時並不具備真實的邏輯,單純得像是孩童第一次作畫那樣只
林是從這一個出發點開始認識汪晴雯的。他被那些所謂風雲人物們霸凌的時候,當時也討厭著同夥的汪晴雯。在被丟進垃圾桶、潑水的校園廁所內,他默默發現那個女孩好像沒有那麼討厭。她唯一一個在場認真看待他的人。 在那群霸凌者笑聲中,唯一認真看待她的人。她買了一瓶飲料,放在林的桌上。那是一張很簡單的紙條:「霸凌的
「所以?」 「如果爆炸案只會發生一次呢?」 「什麼?」 「我說過了,動機。假設他們的目的不是要殺人、不是要綁架、不是要這些一般罪犯才會在意的東西,那究竟是什麼?假設他可以隨機破壞幾棟大樓,他甚至不需要把所有炸藥放在那棟空屋裡,他可以隨處放置炸藥,她可以每過十分鐘威脅一次主持人、她可以成為今天晚上的
她開始裝扮自己,拿出桌鏡與化妝包,他望著她那充滿神秘的臉龐。兩個人在高中就在一起,他喜歡她那毫不遮掩的個性,永遠都會說著自己想說的。 她不一樣。 他最喜歡這一點。 他把桌上的杯盤狼藉清理乾淨,原本想到什麼,但看著她背影,似乎話又被自己的猶豫吞了下去。 八年前 冬日永遠是她最愛的季節,
葉曉峰從沒覺得這條路這麼遙遠,雙腿的肌力似乎緊繃到一種極限,那種錯覺的體感,他分析為恐懼。他覺得時間好像變得很慢。雖然很遠,但他看得見遠方長椅的人。有個人站起身──不再只是坐著而已。 接著讓曉峰肌肉放鬆而腿軟的是「聲音」。 雖然說聲音的分貝從90分貝, 僅僅只需要32公尺就可以decay至60分貝
「不,如果只是抱著想要讓大家認識的想法,不可能堅持下去。那些小說家無論有名、沒名,只要是還會持續下去的人,那是因為他們的『渴望』。每一次寫完都有可能覺得可惜的地方、每次寫完就像是歷經精神意志的戰鬥、每次寫完都覺得自己像是個『失敗的小說家』,自嘲完之後,再次孤身坐在單調的桌子前進行創作。他們在小說中活
林似乎從那淡薄的回憶之中爬梳了那個原點。那份握在他手上的原稿複本,透著依然如此獨特的味道,有些作品、文字、句子、文字世界所建構出的畫面,就像是被刻上了記號一樣,純粹的記號,那可能不是AI技術或者大數據才能餵養出來的產物。 那個被靈魂刻劃的段落,有時並不具備真實的邏輯,單純得像是孩童第一次作畫那樣只
林是從這一個出發點開始認識汪晴雯的。他被那些所謂風雲人物們霸凌的時候,當時也討厭著同夥的汪晴雯。在被丟進垃圾桶、潑水的校園廁所內,他默默發現那個女孩好像沒有那麼討厭。她唯一一個在場認真看待他的人。 在那群霸凌者笑聲中,唯一認真看待她的人。她買了一瓶飲料,放在林的桌上。那是一張很簡單的紙條:「霸凌的
「所以?」 「如果爆炸案只會發生一次呢?」 「什麼?」 「我說過了,動機。假設他們的目的不是要殺人、不是要綁架、不是要這些一般罪犯才會在意的東西,那究竟是什麼?假設他可以隨機破壞幾棟大樓,他甚至不需要把所有炸藥放在那棟空屋裡,他可以隨處放置炸藥,她可以每過十分鐘威脅一次主持人、她可以成為今天晚上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