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研究發現,寵物貓咪可以察覺同住貓咪的過世,讓人類察覺貓咪的感傷。甚至連同住寵物狗的過世,貓咪也會表現感傷。
如果真如研究者的推論,就表示不只靈長類,一些哺乳動物對飼主會有依附關係、對同伴也會有些情感。這樣的理解方式,並不是把動物擬人化,而是說明我們人類的感情模式,也不過是從哺乳類動物逐漸演化而來吧。
要偵測動物的悲痛反應並不容易,因為動物無法以語言表達內心感受,人類只能從行為觀察。在關於大象、黑嘴鴉、灌叢鴉、海豚、鯨魚和多種靈長類動物,有觀察到同伴死亡時的悲痛反應。雖然貓咪常被認為是孤獨、獨來獨往的生物,但在與人類的互動中,我們已經能確認,多數貓咪其實很在意飼主,也會渴望得到牠認同的飼主的關懷與照顧。
失去飼主,許多貓咪會表現出感傷。失去朋友般的同住陪伴動物,貓咪也會有心情波動。當然,貓咪與其他陪伴動物間也會有競爭與嫉妒,但人類的手足或朋友間一樣會有。當我們的同學、朋友過世時,即使有競爭關係,通常我們也還是會難過一陣子。
研究團隊對擁有452隻貓的412位飼主進行了調查,這些貓飼主的其他寵物最近去世(多數是貓,也有些三分之一是狗),飼主被詢問那些活下來的貓的行為。
先前的研究顯示,當同住的狗去世,存活的狗往往會減少玩耍、進食量減少,表現出恐懼或過度謹慎,並且發出更多的叫聲。由於貓咪的孤僻性格,常有人推論貓咪不會有什麼情感表現。但研究結果並不盡然是這樣。
研究者發現,在同住貓、狗死亡後,貓會表現出與哀悼相關的行為,例如減少進食和遊玩,以及睡眠、飲食、遊玩習慣的改變,更加尋求主人關注、躲藏、似乎在尋找失去的夥伴,以及日常活動的參與度下降。存活的貓會花更多時間待在已故寵物喜愛的地方,並且發出更多且更頻繁的叫聲。
研究者表示,他們在貓身上所觀察到的行為變化,與先前在狗身上觀察到的相似,而狗的進化方式比貓更具社會性。「這些變化通常由一些因素預測,例如動物們共同生活的時間長短、牠們一起參與各種活動的時間量,或是牠們原先的關係好不好。」
不過,這研究還是有不少「研究限制」:只能透過請飼主填問卷偵測悲痛行為。由於飼主本身也剛喪失一隻陪伴動物,存活的貓有可能是感受到飼主的悲傷而跟著悲傷,或者因為飼主也在悲痛期,所以把自己的感傷投射在貓咪身上,認為貓咪也一樣在感傷。
通常我們希望貓咪會因為同住動物失蹤而感傷,因為這就表示當我們離去,心愛的貓咪也會跟著難過、強烈程度可能會高於同住貓狗的過世。或許我們可以比較篤定,如果你覺得你家的貓很在意你,那可能是真的,牠需要你的情感,那會讓牠覺得不孤單,可以在你的陪伴下度過情感有所寄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