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創業,但郭家齊先生總是自稱音樂人而非總監,因為他認為音樂就是陪伴在生活上,配合不同情緒,可以調劑心靈的元素,既可以很專業也可以很放鬆。
郭家齊從四歲接觸奧福音樂,五歲開始練鋼琴,接著從小學開始就是一路讀音樂班,直到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他主修的小號往往負責主旋律,是管樂團不可或缺的樂器。
因為家裡一些變故,他沒有機會出國念書,而是簽了志願役,在國防部的示範樂隊待了五年。雖然沒能在莫札特等人的故鄉陶冶音樂素養,但在服役期間也啟發了他對音樂的實驗精神。「除了在慶典上表演外,我們也會參加總統府的國宴團,為了接待不同邦交國,各種國家的音樂都要創作。」他回憶到。因此他認為樂器可以中西合璧,西方的交響樂團也能加入琵琶、古琴等東方樂器,創造不一樣的變化,例如絲路音樂等。
退伍後,他透過社群媒體,如Facebook等管道,分享自己教學、演出和比賽等紀錄,讓更多人可以看見自己的音樂,這也是成立工作室的起點,「讓大家看到我在幹嘛。」他笑說。
初入社會時,郭家齊先生應聘到各級學校指導音樂,以比賽為導向,對當時的他而言,演奏樂器就是要爭名列前茅;在一次比賽失利後,他對音樂教學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因緣際會下,郭家齊轉到資源較匱乏的學校任教,「對我而言算是一種修行吧!很多事要自己想辦法。」他說。學生們加入樂團學習大概都是三年的時間,原本程度已經很好的學生會有進步,但成長較不明顯,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看見程度落後的孩子,在他的指導下大幅進步,「看到孩子的成長非常開心,感覺是很棒的,那種感覺很難形容。」他說。也因為如此,他開始有了使命感,希望能撒下一片種子,看著它們成長茁壯,成為一片森林。比起展現演奏專業,他談起自己的理念:「我的音樂是想要讓大家放鬆,調劑心靈的。」
郭家齊先生說,新冠疫情的時候,音樂工作受到很大的影響,當時便報考了東海大學音樂研究所指揮組,碩士論文是布拉姆斯的大學慶典序曲,當疫情過了剛好也拿到文憑。在貴人牽線下,他也參與了台灣藝術家交響樂團的表演,並簽約成為樂團正式的小號樂手與約聘指揮,2023年演出貝多芬第一號到第九號整套的交響樂,對他而言是非常難得的學習經驗。
除此之外,他也嘗試把源自尼泊爾的頌缽元素融合進自己的音樂中。「會學頌缽是因為小號和頌缽都是銅做的樂器,差別在小號的聲音是外放的,而頌缽可以在夜深人靜時敲擊,比較不會吵到別人。」他補充到,自己相當好奇這種樂器的共振對於人體的療癒。郭家齊先生認為,音樂是有顏色的。人們常用黃色代表陽光的感覺,用藍色或深色代表憂鬱,同樣地,各種情境也可以用音樂來調配,就跟調色盤一樣。近幾年除了比賽,他帶著學生有更多服務性質的演奏。服務的對象可能是年紀大的長輩,到老人院的演出,讓那些孤單的長輩能一起唱歌歡樂,「可以感受到他們想參與音樂,想融入的感覺。」他說。
對於工作室的短期目標,郭家齊先生希望有更多學校演出和教學的機會,把音樂的種子深植孩子心中,除了教導正確音樂演奏,也培養負責任的態度。接著他也不忘再自我提升,「希望有人願意跟隨我,有自己的專業樂團可以受邀演出。」他說。而工作室的最終目標是往國際化發展,能帶著優秀的樂手進行國際交流,甚至協助弱勢族群發展音樂。
郭家齊先生也用自己的經驗勉勵年輕人,不要去設限自己的人生,有很多條路可以走。雖然貴人可遇不可求,但只要堅持充實自己,把自己缺陷補齊,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他一路跌跌撞撞,都是經驗和學習,這就是成長的過程,要相信人生不會只有這樣子,也會有很多精彩的時候。
●電話:04 22391220/0919014625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祥順路一段481號13樓之五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cc.conductor/?locale=zh_TW
●官網:https://www.chi-chistu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