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ython來實現 Binary Tree 二元樹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接著來進入圖論的重點之一,Tree與Binary Tree。

二元樹(Binary Tree)是一種樹狀數據結構,其中每個節點最多有兩個子節點,通常稱為左子節點右子節點。這些子節點可以是實體節點 或 空節點。

二元樹是其他進階樹的基礎,可延伸推廣到Binary Search Tree二元搜索樹、Heap堆、Huffman Tree霍夫曼樹...等等。


定義


二元樹一種樹狀數據結構,其中每個節點最多有兩個子節點,通常稱為左子節點右子節點。這些子節點可以是實體節點 或 空節點。


  1. 根節點(Root Node):樹的頂部節點
  2. 葉節點(Leaf Node)沒有子節點的節點。
  3. 內部節點(Internal Node)至少有一個子節點的節點。
  4. 深度(Depth):從根節點到葉節點的最長路徑上的節點數


一開始,初始化時是一顆空樹,隨著資料的增加而成為一顆擁有實體節點的二元樹。

raw-image


兩種特殊形式

  1. Complete Binary Tree

除了最後一層外,每一層的節點都是滿的,且最後一層的節點從左到右依次排列


  1. Full Binary Tree

所有內部節點都有兩個子節點,最後一層皆為葉子節點。


優點

1.可以根據需求動態延伸或縮短,有效利用記憶體空間

缺點

1.不支援random acess,不支援BinaryTree[ index ] 這種操作。

2.如果要搜尋或者訪問某個元素,一定要從根節點開始拜訪(或搜尋)整顆樹。

run-time成本相當昂貴。

3.只能單向訪問,相當於單行道,只能從上到下(從根節點到葉子節點)訪問。


節點Node的Python實作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data):

# 資料欄位
self.data = data

# 左子節點
self.left = None

# 右子節點
self.right = None

Binary Tree的class定義 與 建構子(初始化的函式)

class BinaryTree:

def __init__(self):
# 初始化時是一顆空樹
self.root = None

Binary Tree常見的操作

1.插入節點 insert(data)


如果當下節點為空,則放入當下的位置。

如果左子節點為空,則放入左子節點。

如果右子節點為空,則放入右子節點。

如果左子節點、右子節點都已經使用,則往下一層尋找空位


(補充: Binary Tree並無硬性規定插入方式,讀者可自行定義)


時間複雜度: O(n) 線性時間

  def insert(self, data):
if self.root == None:
self.root = Node(data)
else:
self._insert(self.root, data)
return


def _insert(self, cur_node, data):

if cur_node == None:
# 如果當下節點為空,則放入當下的位置。
cur_node = Node(data)

elif cur_node.left == None:
# 如果左子節點為空,則放入左子節點。
cur_node.left = Node(data)

elif cur_node.right == None:
# 如果右子節點為空,則放入右子節點。
cur_node.right = Node(data)

# 如果左子節點、右子節點都已經使用,則往下一層尋找空位。
elif cur_node.left.left is None or cur_node.left.right is None:
self._insert(cur_node.left, data)

elif cur_node.right.left is None or cur_node.right.right is None:
self._insert(cur_node.right, data)

else:
self._insert(cur_node.left, data)

return

2.搜尋某個節點值 search(data)


從根節點開始往下搜尋查看某個節點值是否存在

如果有,返回該節點。

如果沒有,返回None。


時間複雜度: O(n) 線性時間

  def search(self, data):
return self._search(self.root, data)

def _search(self, cur_node, data):

if not cur_node:
return None

if cur_node.data == data:
return cur_node
else:
return self._search(cur_node.left, data) or self._search(cur_node.right, data)

3.刪除指定的節點 delete( data )


從根節點開始往下搜尋,查看某個節點值是否存在。

如果有,刪除該節點,填補空缺,返回被刪除的節點

如果沒有,返回None。


(補充: Binary Tree並無硬性規定填補空缺的方式,讀者可自行定義)


時間複雜度: O(n) 線性時間

  def delete(self, data):

return self._deleteNode(self.root, data)

def _deleteNode(self, cur_node, data):


if not cur_node:
return None

if cur_node.data != data:

return self._deleteNode( cur_node.left, data ) or self._deleteNode( cur_node.right, data )

else:
# 當下就是要被刪除的節點

if (not cur_node.left) or (not cur_node.right):

# 至少有一個子節點是空的
# 由存在的那個子節點 或者 None 填補刪除後的空缺
cur_node = cur_node.left if cur_node.left else cur_node.right

else:
# 兩個子節點都存在
# 由右子樹最左下角的節點 填補刪除後的空缺
replace = cur_node.right

while replace.left:
replace = replace.left

cur_node.data = replace.data
cur_node.right = self._deleteNode( cur_node.right, replace.data )

return Node(data)

4.取得樹的深度 depth()


從根節點開始往葉子節點拜訪,取得最長路徑上的節點數 = 樹的深度。


時間複雜度: O(log n) 對數時間

  def depth(self):
return self._depth(self.root)

def _depth(self, cur_node):
if not cur_node:
return 0

return 1 + max( self._depth(cur_node.left), self._depth(cur_node.right) )

5.樹的中序拜訪 inorder traversal


先拜訪左子樹、接著拜訪當下節點、最後拜訪右子樹。

依此定義,遞迴拜訪整顆樹。


時間複雜度: O(n) 線性時間

  def inorder(self):
self._inorder(self.root)
return

def _inorder(self, cur_node):

if cur_node:
self._inorder(cur_node.left)
print(str(cur_node.data) + "->", end='')
self._inorder(cur_node.right)
return

6.樹的逐層拜訪 level-order traversal


從樹根開始,逐層由上往下拜訪每一層,每一層由左往右拜訪每個節點。


時間複雜度: O(n) 線性時間

  def levelorder(self):

bfs_q = [self.root] if self.root else []

while bfs_q:

next_level = []

for cur_node in bfs_q:

print(str(cur_node.data) + "->", end='')

if cur_node.left:
next_level.append(cur_node.left)
if cur_node.right:
next_level.append(cur_node.right)

bfs_q = next_level

return

測試範例

raw-image


完整的Binary Tree實作和程式碼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data = data
self.left = None
self.right = None


class BinaryTree:

def __init__(self):
self.root = None

def insert(self, data):
if self.root == None:
self.root = Node(data)
else:
self._insert(self.root, data)
return


def _insert(self, cur_node, data):

if cur_node == None:
cur_node = Node(data)

elif cur_node.left == None:
cur_node.left = Node(data)

elif cur_node.right == None:
cur_node.right = Node(data)

elif cur_node.left.left is None or cur_node.left.right is None:
self._insert(cur_node.left, data)

elif cur_node.right.left is None or cur_node.right.right is None:
self._insert(cur_node.right, data)

else:
self._insert(cur_node.left, data)
return

def inorder(self):
self._inorder(self.root)
return

def _inorder(self, cur_node):
if cur_node:
self._inorder(cur_node.left)
print(str(cur_node.data) + "->", end='')
self._inorder(cur_node.right)
return


def levelorder(self):

bfs_q = [self.root] if self.root else []

while bfs_q:

next_level = []

for cur_node in bfs_q:

print(str(cur_node.data) + "->", end='')

if cur_node.left:
next_level.append(cur_node.left)
if cur_node.right:
next_level.append(cur_node.right)

bfs_q = next_level

return


def search(self, data):
return self._search(self.root, data)


def _search(self, cur_node, data):

if not cur_node:
return None

if cur_node.data == data:
return cur_node
else:
return self._search(cur_node.left, data) or self._search(cur_node.right, data)


def delete(self, data):

return self._deleteNode(self.root, data)


def _deleteNode(self, cur_node, data):


if not cur_node:
return None

if cur_node.data != data:

return self._deleteNode( cur_node.left, data ) or self._deleteNode( cur_node.right, data )

else:
# 當下就是要被刪除的節點

if (not cur_node.left) or (not cur_node.right):

# 至少有一個子節點是空的
# 由存在的那個子節點 或者 None 填補刪除後的空缺
cur_node = cur_node.left if cur_node.left else cur_node.right

else:
# 兩個子節點都存在
# 由右子樹最左下角的節點 填補刪除後的空缺
replace = cur_node.right

while replace.left:
replace = replace.left

cur_node.data = replace.data
cur_node.right = self._deleteNode( cur_node.right, replace.data )

return Node(data)


def depth(self):
return self._depth(self.root)


def _depth(self, cur_node):
if not cur_node:
return 0

return 1 + max( self._depth(cur_node.left), self._depth(cur_node.right) )


def test():

tree = BinaryTree()
for i in range(1, 11):
print(f"insert {i}")
tree.insert(i)

print("\nSearch 5:")
res = tree.search(5)
if res:
print(res.data)
else:
print("None")

print("\nInorder traversal:")
tree.inorder()
print()

print("\nLevel-order traversal:")
tree.levelorder()
print()

print("\nDelete 8:")
res = tree.delete(8)
if res:
print(res.data)
else:
print("None")

print("\nDelete 11:")
res = tree.delete(11)
if res:
print(res.data)
else:
print("None")


print(f"\nTree depth = {tree.depth()}" )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

測試輸出

insert 1
insert 2
insert 3
insert 4
insert 5
insert 6
insert 7
insert 8
insert 9
insert 10

Search 5:
5

Inorder traversal:
8->4->9->2->10->5->1->6->3->7->

Level-order traversal:
1->2->3->4->5->6->7->8->9->10->

Delete 8:
8

Delete 11:
None

Tree depth = 4

結語


其實Tree就是Node的組合與推廣,每個節點最多可以有兩個子節點的樹狀資料結構

讀者可以透過紙筆追蹤演算法和程式執行邏輯,測試幾個簡單的小範例,

會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


Binary Tree相關的演算法練習題與詳解


一題多解 二元樹的右側視角Binary Tree Right Side View_Leetcode #199_精選75題


🎄圖論應用: 二元樹的後序拜訪 Binary Tree Postorder Traversal_LC #145


圖論應用題 驗證二元樹節點 Validate Binary Tree Nodes_Leetcode #1361


BFS 經典入門題 Binary Tree Level Order Traversal II Leetcode #107


BFS 經典入門題 Binary Tree Level Order Traversal_Leetcode #102


經典圖論面試題 Invert Binary Tree_Leetcode #226


使用DFS 模板 + 基礎圖論題目 Binary Tree Paths Leetcode #257


一題多解 二元樹的最大深度 Maximum Depth of Binary Tree_Leetcode 104精選75

86會員
425內容數
由有業界實戰經驗的演算法工程師, 手把手教你建立解題的框架, 一步步寫出高效、清晰易懂的解題答案。 著重在讓讀者啟發思考、理解演算法,熟悉常見的演算法模板。 深入淺出地介紹題目背後所使用的演算法意義,融會貫通演算法與資料結構的應用。 在幾個經典的題目融入一道題目的多種解法,或者同一招解不同的題目,擴展廣度,並加深印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我們將用Python list來實現Disjoint Set (併查集,另外也有人稱之為Union-Find)。 Disjoint Set適合用於處理一些子集合的合併和根節點的查找操作。 這種資料結構在圖論中非常有用,特別是在解決連通性相關問題的應用。
在之前的教學中,已經學會了用雙向鏈結串列來實作Stack 堆疊。 今天,要用另一種底層資列結構,python list,來實作Stack 堆疊。 讀者可以從中發現,因為python list的功能和function實作已經很豐富, 所以使用起來,相當直覺,也簡單許多。
在這次的BMI(身體質量指標)計算的續集裡,將學會funciton的基本觀念與實作, 把常用的功能包裝成可重複利用的元件: function。
在之前的教學中,已經學會了Node和Linked List的實作, 用Python實現了單向鏈結串列Singly linked list、雙向鏈結串列Doubly linked list。 今天要承接之前打下的基礎,用雙向鏈結串列來實作Queue(佇列 或稱 隊列)。
在之前的教學中,已經學會了Node和Linked List的實作, 用Python實現了單向鏈結串列Singly linked list、雙向鏈結串列Doubly linked list。 今天要承接之前打下的基礎,用雙向鏈結串列來實作Stack 堆疊。
在資料結構與演算法裡, 最簡單的線性資料結構除了array之外就是linked list鏈結串列了。 Linked list又有分為單向Singly linked list 和雙向Doubly linked list
今天,我們將用Python list來實現Disjoint Set (併查集,另外也有人稱之為Union-Find)。 Disjoint Set適合用於處理一些子集合的合併和根節點的查找操作。 這種資料結構在圖論中非常有用,特別是在解決連通性相關問題的應用。
在之前的教學中,已經學會了用雙向鏈結串列來實作Stack 堆疊。 今天,要用另一種底層資列結構,python list,來實作Stack 堆疊。 讀者可以從中發現,因為python list的功能和function實作已經很豐富, 所以使用起來,相當直覺,也簡單許多。
在這次的BMI(身體質量指標)計算的續集裡,將學會funciton的基本觀念與實作, 把常用的功能包裝成可重複利用的元件: function。
在之前的教學中,已經學會了Node和Linked List的實作, 用Python實現了單向鏈結串列Singly linked list、雙向鏈結串列Doubly linked list。 今天要承接之前打下的基礎,用雙向鏈結串列來實作Queue(佇列 或稱 隊列)。
在之前的教學中,已經學會了Node和Linked List的實作, 用Python實現了單向鏈結串列Singly linked list、雙向鏈結串列Doubly linked list。 今天要承接之前打下的基礎,用雙向鏈結串列來實作Stack 堆疊。
在資料結構與演算法裡, 最簡單的線性資料結構除了array之外就是linked list鏈結串列了。 Linked list又有分為單向Singly linked list 和雙向Doubly linked lis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一直到疫情期間不能出國的時候,人生才第一次去澎湖。選了暑假去,剛好碰上延期的花火節,碰到馬公機場史上人數最多的一天!關於澎湖景點、美食推薦,網路上的資訊很多,我自己在做功課的時候覺得資訊滿混亂的,本篇就根據我們此行的經驗,為大家解答規劃時的疑惑💡
Thumbnail
距離香港不遠的西貢,藏有奇形怪石的美麗景色。逃離城市的喧囂,置身於大自然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沿途遊覽不同小島,參觀特色景點,欣賞石頭之美,是一次難忘的環島之旅。
Thumbnail
賣屋買屋我知道,讓你成交沒煩惱! 本週和大家分享我們最常最常碰到的客戶提問之一:「為什麼資料得公開?」 筆者可以細數一些顯而易見的好處,不過有一件事,是無論我們接下來如何改版、如何優化功能都無法再次為客戶提供的頭銜,即是第一批掛保證敢公開的時間戳記。 前陣子一位新北建案的經理和筆者分享,他很擔心 1
Thumbnail
這之後在荒島的每個晚上,每當我想要在腦中探尋、找回更多過往情境的記憶時,就會划起木筏來到這個被卡在海蝕洞的貨櫃屋裡。今晚,我想來點......
Thumbnail
屋內那個未曾消散、令人不適的視線,只是研究單位監控我的方式嗎?我感覺,那視線好像來自更遙遠的地方,一個不同的維度。此時此刻身處於荒島的我,會不會只是個虛構的概念?利用某些影像、聲音、甚至文字捏成人形,被人們透過面前發著幽光的螢幕,不發一語地盯著看呢?
Thumbnail
《Desert Island Discs》是英國BBC Radio 4 的一個廣播節目,自1942年起首播,至今已超過70年。這個節目情境是訪問節目來賓,如果他即將要長居荒島,與世隔絕,請選擇8張黑膠唱片、1本書、與1項奢侈品同行......
Thumbnail
網路謠言滿天飛,用更客觀的科學知識強身健體吧! 方格子健康月,匯集各大領域的健康保健專題,日常防護、皮膚保養、身體排毒、心理療癒——即刻啟動閱讀,讓你從裡到外補充滿滿能量,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4/30前訂閱或購買健康月精選專題,輸入折扣碼health2020,精選專題全面8折起。
Thumbnail
方格子無廣告簡潔的介面非常適合用關燈模式進行閱讀或創作 身為一個宅宅工程師,螢幕打開應該就是要黑黑 der 才算是稱職(?) 方格子的介面因為沒有廣告也夠簡單,因此特別適合用關燈模式進行創作或是閱讀,在 Chrome 上面有許多外掛可以使用,新版的 Chrome 也可以選擇黑暗模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一直到疫情期間不能出國的時候,人生才第一次去澎湖。選了暑假去,剛好碰上延期的花火節,碰到馬公機場史上人數最多的一天!關於澎湖景點、美食推薦,網路上的資訊很多,我自己在做功課的時候覺得資訊滿混亂的,本篇就根據我們此行的經驗,為大家解答規劃時的疑惑💡
Thumbnail
距離香港不遠的西貢,藏有奇形怪石的美麗景色。逃離城市的喧囂,置身於大自然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沿途遊覽不同小島,參觀特色景點,欣賞石頭之美,是一次難忘的環島之旅。
Thumbnail
賣屋買屋我知道,讓你成交沒煩惱! 本週和大家分享我們最常最常碰到的客戶提問之一:「為什麼資料得公開?」 筆者可以細數一些顯而易見的好處,不過有一件事,是無論我們接下來如何改版、如何優化功能都無法再次為客戶提供的頭銜,即是第一批掛保證敢公開的時間戳記。 前陣子一位新北建案的經理和筆者分享,他很擔心 1
Thumbnail
這之後在荒島的每個晚上,每當我想要在腦中探尋、找回更多過往情境的記憶時,就會划起木筏來到這個被卡在海蝕洞的貨櫃屋裡。今晚,我想來點......
Thumbnail
屋內那個未曾消散、令人不適的視線,只是研究單位監控我的方式嗎?我感覺,那視線好像來自更遙遠的地方,一個不同的維度。此時此刻身處於荒島的我,會不會只是個虛構的概念?利用某些影像、聲音、甚至文字捏成人形,被人們透過面前發著幽光的螢幕,不發一語地盯著看呢?
Thumbnail
《Desert Island Discs》是英國BBC Radio 4 的一個廣播節目,自1942年起首播,至今已超過70年。這個節目情境是訪問節目來賓,如果他即將要長居荒島,與世隔絕,請選擇8張黑膠唱片、1本書、與1項奢侈品同行......
Thumbnail
網路謠言滿天飛,用更客觀的科學知識強身健體吧! 方格子健康月,匯集各大領域的健康保健專題,日常防護、皮膚保養、身體排毒、心理療癒——即刻啟動閱讀,讓你從裡到外補充滿滿能量,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4/30前訂閱或購買健康月精選專題,輸入折扣碼health2020,精選專題全面8折起。
Thumbnail
方格子無廣告簡潔的介面非常適合用關燈模式進行閱讀或創作 身為一個宅宅工程師,螢幕打開應該就是要黑黑 der 才算是稱職(?) 方格子的介面因為沒有廣告也夠簡單,因此特別適合用關燈模式進行創作或是閱讀,在 Chrome 上面有許多外掛可以使用,新版的 Chrome 也可以選擇黑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