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願眾生,眾相如花 ──從電影《化妝師》略談華嚴行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當願眾生,眾相如花

──從電影《化妝師》略談華嚴行者

──若見樹花,當願眾生,眾相如花,具三十二。

節錄自《華嚴經》<淨行品>

——梁寒衣

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

  《華嚴經》的<淨行品>,以優美的頌偈,描述了一名菩薩行者「善用其心」的境界──即,從晨起至眠臥,從穿衣、盥洗,乃至大小便利,於一切生命流動,日常作息、作務間,凡所觸及,無論正負、善惡、美醜、闕圓……皆正向而「轉」、正念而「觀」,「轉」一盡情境、對象,俱為智覺、明悟與慈懷。善好的,固然歡喜柔澤、不惑本心的「正真而轉」;棘刺的,更要洞察清朗,不惱不懈,懷慈而轉,懷和而願。

  如斯,於生活的每一座向、每一切面,皆能念念覺觀,正念如來,正道而「轉」,才是善修行者的「用心」之道,也才能符稱《華嚴》經義標陳的「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

  上面引述的短偈,正是一名華嚴行者見到樹上開滿繁花時(這是一系列關於「見到樹木」的五首偈,從見棘刺樹,綠蔭樹、樹著花、樹繁花、樹結果,而有不同的「轉識成智」的明悟),所應昇起的覺觀:該依此祝願,所有流過的生命、人面,俱如花開般地嚴麗,也俱能正向菩提,證入如來的三十二相──此是宇宙間至為希美、無上的容顏。

「若見樹花,當願眾生,眾相如花,具三十二」

  ──記得初初看罷田中光敏所執導的處女作《化妝師》,所直覺脫出、廻盪沈吟的,便是這段《華嚴》經偈──無論知不知道佛法、識不識得《華嚴》經教,這皆是一部蘊積著菩提心,含藏人道啟發,一體平懷,使相逢、相晤的生命,都能補贖闕憾闕損(不管是外表、膚相或精神、心象的),而「如花般的美麗」的作品。

  三十二相,雖未必然;但「眾相如花」卻宛如劇中男主角「小三馬」一貫的目標與行止──無論所面向的是上流社會的名伶女優,或特種營業的婦女、乃或道途相遇的一名小小啞童,一名微寒女傭……皆一以貫之,泯除階級差別,依其心性、需要,給予相應的對待、協助,使得「開花」成為可能!成為一種追尋、希望與動力!……眾相,灼然可以如花──可以依其所願的瑰麗成滿、荼璨綻放。

  然而,不是「離一切諸相,即名為佛」嗎?──佛法,以「離相」、「離欲」為標的,又為什麼要期美「眾相如花」呢?

  緣於,人類世界本來就是建構於「相」,依「相」成立的,從而,也深執、繫鎖、梏棝、役使於「相」中──生相、死相、成相、毀相、苦相、樂相、病相、老相、國相、家相、美相、醜相、榮相、枯相、愛相、憎相、懼相、喜相、怖相、樂相、聖相、凡相、清淨相、濁穢相……種種昇降遞移的「相」狀,本如磨輪一般,牢牢驅馳、支配、傾軋著我們的身心、受用;人類終其一生、傾其所有,汲汲奔逐、營構、鞏固的,也僅不過是「相」罷了,尤其是「高、勝、強、大,福、祿、壽、喜」之類相關「美好狀態」的「相」;整個人類文明、文化的建制與傾向也是如此……無論形上或形下,精神或物質的,皆然。

  人性本能本就是「相之奴隸」,強烈受限、苑囿、黏附於「相」,隨之浮沈、搖動、驅役,而惶惶迫迫、無能作主;唯有真正的覺者、證者,始能徹底「輥」開此相執、相惑,獲得明悟與解縛。

  正因了牢執於相、惑動於相,由是,美麗的事物的確可為坷坎、無常、而苦迫的器世,帶來撫慰、安鎮與清涼,形成不可不然的闕口、創痛中的救贖與補漏;因而,更是炎灼此世不可或缺的平衡與對治;恰如烈火爐鞲上所飄降的青雪般,足可帶來暫時靜涼、息止與清明(當然,完整的清涼必須等待徹底關閉底下的爐火,熄滅執染、摧燒的貪、嗔、癡三毒);由是,真正的華嚴菩薩、大乘行者也必須具足專業,具足創造美、創造淨土,創造各類各樣的典範與姝嚴的心智與能力,以便確定紓撫此「執相甚深」的器世。這是為什麼《華嚴經》除卻「內明解脫」外,亦同時深切強調其餘的菩薩「四明」(註一);其著名的「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所參的五十三名善知識,正是人類心智、才華、技藝、專業……的典範與翹楚;是各行各業睿智與思辯的精英,而非弱智者、無能者、渙散者。

  他們是一群累世長劫,從「用功至不用功」的人:琢磨、敲擊自體的心智、才情,及至琉璃一般,精澄透明、智光徧照,能「無思而思」、「無用而大用」──無論「內明」解脫或其餘「四明」,俱如此,足以智巧護念,依眾所需,揮發、成滿、構築一切「境」、「相」。

  是六祖慧能所謂的「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且「既成且離」、「既出且入」:能空盡一切,了無縛掛,亦能深入器世、善為偕行與撫慰。這是大乘教法核心的精魂與修行目標。

  基於有情只懂得「相」,識得「相」,於是,菩薩們亦僅能從「相」開始,從「相」介入與導入,建置此可能的啟發與橋樑,恰如陪著孩子堆砌一座樂高玩具,且一併將之視為重要城堡的父母一般。

依相入心

  依相入心,於是,教法中有了「律宗」,緣於,一個人若能持「律」,持得如斯完滿無瑕、細緻優雅,意謂其身、心的調攝,必很接近「佛」的狀態。其餘諸宗的施設本質也是這般。

  依相入心,小三馬如此向一意成為頂尖女優,而不惜出賣靈肉,於都會中沈淪、扭曲的女演員中津小夜索取了一筆「完全不可能」的天價化妝費,而所作的妝容僅是「返歸本然真面目」:揭拭掉小夜面具般穠艷的重妝,給予一個佚失已久、本然初心的「純真」面容(這恐怕是最早的「裸妝」概念罷,指的是精煉、淨化的「純真」,而非無知、青澀的「天真」),而後,告訴她:「化妝,僅能是一時的顯現與遮護,真面最後總會浮凸而出,能替此心靈化妝的,僅是你自己。」

  他琢磨、指涉出「本然真面」應有、該有的狀態,卻歸還了原本索求的巨資,恰如一名禪師的手法,暸然,唯有付出甚深、珍貴的代價,人們才可能受持、銘刻此至重的一偈。

  不然,則率爾忘忽、率爾拋棄,彼此辜負。

  影片一開始則揭示小三馬「依相入心」、借化妝術而澤美群生之意:

  一對掙扎生活邊緣的貧賤夫妻,由於鍋爐的意外,使得妻子面目毀損,永烙著殘闕醜形,而丈夫因而內咎自責。他們拿出畢生的積儲,僅為了拍一張照片:一張具足本初完好容顏的結婚照。那麼,即或生活的寒傖、辛艱如舊,至少,看著照片時,便可昇起幸福與鼓舞,卸下遺憾與重軛。

  當小三馬以特殊的化妝技巧完成這乍看不可能的使命時,我們看到的,是一類「抽釘拔鍥」:嵌釘於夫妻二人之間的枷鎖拔除、罪感除滅了。

  正由於人是「依相入心」也「依相起心」的,因而「眾相如花」也誠然足以填補、撫觸內在的創痛與罅裂,即若小三馬自身也是一樣的:出身於重金屬污染嚴厲的礦區,操持勞苦、為生活折損的母親,面容總是靉靉沈沈的,小三馬唯一一次見過母親綻放的美麗,竟是化妝師巧弄脂粉,為母親所畫的遺容。一個他從未曾見過的美麗母親!如此如此地美……孩提的小三馬因而頭也不回,於風雪中追隨著流浪的化妝師展開了生命的行腳與學習。

  因了一個意念灼閃身心:當願眾生,眾相如花。

  不止於死,生前尤然。不止於過去,現前、當來,更是。

  這樣的概念與理想,貫穿小三馬的化妝生涯與思惟,如是,這名大正時期化妝術的先驅大師令自體「放之自然」,不只親自採擷、探索藥草,更實驗、提煉其香氣與精髓……

  如是,不止著重色身,更著重心靈的授傳與啟發。其美學,所強調的,不止「妝容」,更是「心容」;不止「體態」,更是「心態」。

  「菊花與劍」哲人以此兩者來象徵日本的文化情性,與民族氣質。

  依此,於電影上,最能表述「菊花」一類美學的(比如淒悒、幽惻的詩情與寂美)應屬市川崑一類的導演。

  具有「劍」以及劍的風格與力道的(比如武士道、人道主義的省思與關懷)則屬黑澤明之流的導演。

  這部電影總感覺廻盪著黑澤明與市川崑的跡影與光痕、身姿與對話,是一位新銳導演向兩位大師取經、致敬之作,以致,菊花,與劍,平衡置放,偕美並行。

  一般而言,改編自漫畫的電影,難免流滲原本漫畫的跡痕,而顯得誇張、輕淺、薄易、與滑落,而這部改編自石っ章太郎的漫畫《八百八町表裡化妝師》的電影卻顯得典麗、深摯而磐穩,怕正由於這種「致敬」的心懷罷,以致有了步步履踏、步步端穩的藝術性的建構與開展。

  是循著大師軌跡前行的委麗花開。

也許,你需要的,恰恰是鏡子

  要化妝?不化妝?──通常,一名佛子(尤其是女眾)在漸漸深入修行,決定專注修行後,很容易湧現此衝突。

  一名研究佛學的學者曾如此質疑道,她曾目睹周圍一群學佛的友人,學佛後,更是毛茨不翦、臉色黃塌塌的,一無檢束,更顯黯淡、頹遲、與萎退……如此這般,形容晦昧,又怎能說服他人,修行提昇了生命,使品質更美好、更明麗?

  而一名女性居士亦曾為文表述:自己是個沒有鏡子的人。修行而後,她挪開、註銷了家中每一面鏡子。

  後者,似乎回答了前者的疑問。

  小小的命題,卻攸關了大、小乘的修行分野,以及修行「道次第」的問題。如己所知,宗門終極是「沒有鏡子」,卻也徧大千、徧世界、在在處處,俱是鏡子,俱能鑑照、覺照、徧照(當說道「念念覺觀」時,便已意謂著有一隨時醒覺、察照、且「念念不失」的鏡子了。)──之於許多重垢未伏、未察,且又尚未悟道的佛子而言,顯然,更實際的建言,不是「不需要鏡子」或「註銷鏡子」;而是,更多、更大量、表/裡皆設、內外洞澈、清明磨礪的鏡子。

  至少,神秀大師揭磨了一世的鏡子,以便照天照地、人我不欺。至於六祖慧能則「本無鏡子」。

  無鏡子,卻也無不是鏡子;處處無,且也處處是!如此,才好作證「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也才能使華嚴剎海,勾描填畫,既使「眾相如花」,也具「三十二相」。

註一:菩薩四明,即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加上核心的「內明」(即「解脫道智」)則共形成菩薩行者共修的「菩薩五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寒衣的沙龍
3會員
69內容數
梁寒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2
想你,在他方  ──一個小分子的堅持與反抗,關于電影《我很想你》  ——梁寒衣 越彼沼原,  含藏著至深的  悸痛與念想, 據說,我的眸光  總宛如你  真正的尊嚴,是敢於面對自身的過患與闕口,  當懺則懺――    「自尊」與「我慢」之於一般人而言,常是混淆不清,邊際模糊的
Thumbnail
2025/04/22
想你,在他方  ──一個小分子的堅持與反抗,關于電影《我很想你》  ——梁寒衣 越彼沼原,  含藏著至深的  悸痛與念想, 據說,我的眸光  總宛如你  真正的尊嚴,是敢於面對自身的過患與闕口,  當懺則懺――    「自尊」與「我慢」之於一般人而言,常是混淆不清,邊際模糊的
Thumbnail
2025/04/16
AI繪圖/設計:Nicole Liang 柚花樹下 梁寒衣 喜愛柚子花皂類般淨潔芬寧、安澄安鎮的香息。倘使欲為春日選擇一種氣息,那麼,必是柚花,以及其餘柑橘類吧;它們是浮拓遠山近山,至為悠然、澄明、寧淡的香息,幽寂悄悄、而無時不在。走在春日柚花浮漾的山徑,嗅著淨潔澄明的芬芳,浮現的是另一段
Thumbnail
2025/04/16
AI繪圖/設計:Nicole Liang 柚花樹下 梁寒衣 喜愛柚子花皂類般淨潔芬寧、安澄安鎮的香息。倘使欲為春日選擇一種氣息,那麼,必是柚花,以及其餘柑橘類吧;它們是浮拓遠山近山,至為悠然、澄明、寧淡的香息,幽寂悄悄、而無時不在。走在春日柚花浮漾的山徑,嗅著淨潔澄明的芬芳,浮現的是另一段
Thumbnail
2025/04/08
回首彌陀 ——永觀堂,京都 ——梁寒衣 金色的軀幹,煬煬燭照,如一朵紫磨荷芰般,迴首塵墟,佇足,再佇足;凝眺,再凝眺! 序言 惟其眾生無法度盡,以是心燈不滅。 ——永觀律師 閻浮   一眼望見了他。   他在那裡,於闃如炭墨的長夜中,於繚燒如焰的楓木前,流眄,再流眄!   向晚
Thumbnail
2025/04/08
回首彌陀 ——永觀堂,京都 ——梁寒衣 金色的軀幹,煬煬燭照,如一朵紫磨荷芰般,迴首塵墟,佇足,再佇足;凝眺,再凝眺! 序言 惟其眾生無法度盡,以是心燈不滅。 ——永觀律師 閻浮   一眼望見了他。   他在那裡,於闃如炭墨的長夜中,於繚燒如焰的楓木前,流眄,再流眄!   向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Thumbnail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