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租屋經歷:壁癌小屋的故事
avatar-img
Lee. AJ

台北租屋經歷:壁癌小屋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那時候在台北租房,在租房網站上羅列各種條件,一一篩選,

感受到台北市區租屋競爭真的很激烈,

只要格局不算奇怪、價格在合理範圍內、所在地點的生活機能好,幾乎都是秒殺。

這間壁癌小屋也不例外。

它坐落於市中心,距離捷運站步行十分鐘內,

內部則是一房一廳的格局;

房仲和房東都很誠實,當時看房時就有些許壁癌露出,

房仲說會在新房客入住前處理好,未來壁癌又出現時再通知他們,一切由他們負責。

就這樣,一直到出國前,這間屋子一直是我的住處。

其實壁癌的存在對我而言還不算是大問題,

比較嚴重的、也是我入住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的,

是房間的某塊牆壁如果遇到暴雨,是會滲水的,

原因除了房子本身老舊,大概是房東在改建成租屋套房時為了節省支出,

將某部分的水泥牆改成木牆,因此遭遇暴雨時難以抵擋大量雨量。

raw-image

當時發現牆壁會漏水時,已經入住了一兩個月,

只能將計就計用舊毛巾緊貼牆壁去吸水。

告知房客和房東這件事,他們的說法是「已經塗了防水層」,

然後說如果不常發生的話,就...只能這樣。

後來其他房客約看房時,我都會在房仲面前告知這些可能入住的房客,

請他們務必留意這塊牆面。

至少讓他們知道滲水是可能發生的,

總比雨天回家後看到地上莫名的一攤水好。

*

當時雖然對這間屋子有諸多不滿,

但遷就於現實,加上它的地點很不錯,

就這樣住了好一陣子。

還記得有一次母親說想來「參觀」租屋,

我跟她說空間不大,沒甚麼地方坐,也沒甚麼好看的,

她說只是想看一下就好。

當天母親來參觀,一進門便開啟銳利模式,

開始檢視這間屋子。

我跟她說了壁癌的事,也提到浴室雖然沒有窗戶,但只少有乾濕分離。

母親大概只坐了五分鐘左右,隨後拿出一袋我喜歡的水果,

要我多吃一點,還說周末會煮我喜歡吃的,記得回家吃。

*

所謂「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似乎有著幾分道理 (?)

我已經離開那間租屋將近一年半的時間,

雖然還清晰記得它的各種缺陷,

壁癌、滲水的牆壁、潮濕的浴室、一樓的巷弄常有人亂堆垃圾等,

卻同時記得它的優點,

例如距離捷運站很近、附近有夜市、便利商店、診所等。

偶爾回台路過那附近,還會忍不住懷念一下,

甚至想繞路去看一下自己過去住過的屋子。

它永遠屬於我台北記憶的一部分。

avatar-img
Lee. AJ
1會員
10內容數
心情書寫。讀書心得。生活記錄與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ee. AJ 的其他內容
隨著父母逐漸老去,伴隨的是沉重而巨大的傷感。朋友的推薦下我讀了這本《最好的告別》(Being Mortal),試圖找尋某些答案。
5/5《最好的告別》(Being Mortal)
一篇當我想念阿公阿嬤時,可以隨時看看的文章。
感情當中,忽冷忽熱是一個重要警訊,務必注意。
隨著父母逐漸老去,伴隨的是沉重而巨大的傷感。朋友的推薦下我讀了這本《最好的告別》(Being Mortal),試圖找尋某些答案。
5/5《最好的告別》(Being Mortal)
一篇當我想念阿公阿嬤時,可以隨時看看的文章。
感情當中,忽冷忽熱是一個重要警訊,務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