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第一篇murmur(不要想太多,寫就對了)

更新於 2024/09/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資訊氾濫的現代,各式各樣的社群平台多到你用不完,最煩的是,他們還會幾年後就發生倒閉、被收購等狀況,於是你的紀錄常常也因為如此就無以為繼(有的甚至沒備份),只好在找下一個擺放紀錄的地方,我就這樣被中斷了許多次,最後就產生PTSD,就沒有打算再利用這類平台擺放自己生活日常或紀錄自己的思索。

然而寫下來對我來說很重要,除了有助於大腦活動之外,記憶力不太好的我,很需要自己趁還記得的時候留下紀錄,之後才不會想不起當時的細節而焦慮,有個穩定、固定的地方可以紀錄是很重要的,紙本跟手機、電腦都不是很方便的媒介,在沒有電腦的時代,我是用紙本,最後就是一箱又一箱的筆記本,除了搬家的時候痛苦,住的房子坪數小,還要放這一箱一箱的「紀錄」「記憶」,佔據了珍貴的生活空間,數量眾多的筆記本,已經造成我的困擾,後來有了電腦網路後,寫部落格,覺得很方便,但就是會發生部落格平台公司收攤等問題,於是已經好長一段時間不敢再用網路平台紀錄,寫了幾年的紀錄要搬來搬去,對我這種數位麻瓜來說,很痛苦。

社畜男友聽我抱怨上述問題後,幫我用 wordpress 架一個blog,但我還是整天擔心寫個幾年後,萬一 wordpress 也收了,我不是又要搬一次?社畜男友顯然不想那麼多,只是安撫我說不會啦,這公司要倒沒那麼容易。我的心魔加上使用 wordpress 也需要一些技術,我就麻瓜啊,每次要弄點什麼,最後都還是得拜託社畜男友安裝,到後來也放在那裡長草了。

2009年開始用臉書,一開始很愛用,因為功能很多也很好用,但隨著後來他們「拿」的東西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不敢在上面揭露太多,加上後來臉書變成滿滿的廣告跟「推薦」,我根本看不到自己真正追蹤的帳號內容,這種使用體驗感覺很差,就越來越少用臉書,開始轉往其他地方,2013年起比較主要用IG,以圖為主的單純介面很適合我紀錄自己生活,但後來一樣,IG變成臉書的樣子;2018開始用推特,一開始用蠻開心,很自由的感覺,可隨手紀錄短短的文字,但後來先是網軍入侵,自稱台派、深綠卻在上面製造爭執,企圖讓同一個社會的人因為各種議題立場不同而憎恨彼此,已經沒有辦法在上面放心的寫自己的隻字片語,整天擔心貼個文會不會被QRT成為炎上對象,2020年,推特也改成跟臉書一樣,Timeline以「推薦給你」為主,很多人紛紛停止使用推特,那些產出精彩內容的人才是讓我想上推的原因,所以又得另覓出路,最後來到乳齒象,這裡沒有廣告跟演算法,設計的機制也不會像推特那樣有明顯的聚焦跟泡泡,也就是要炒作炎上或帶風向就沒那麼方便,所以就變成現在主要使用的社群平台,幾乎幾個月才會想起推特一次。

大概20年前就決定不看電視,因為覺得電視內容多半是浪費生命(看多了會變笨的華劇、難笑又無聊的華人綜藝節目、失去新聞意義的新聞還24小時不斷播放相同內容)。但資訊、新聞的需求還是存在,這種需求變成去臉書、推特、IG自己去追蹤,不是說不能有廣告,而是整個Timeline都是演算法收了錢推給我的內容時,我追蹤那些帳號等於沒追蹤啊,那不就等於我回到看電視的情況一樣,遙控器轉來轉去,都是一些很糟糕的內容。

近年因為影音設備與技術更加普及,變成什麼東西都要拍影片,結果只是垃圾內容用影音的方式呈現而已,年輕人追新東西新技術很自然,只是這些影片的數量大到使真正好的內容跟在溪裡淘沙一樣難找,看到滿滿的「業配、置入性行銷、知識變現型的『內容創作』短影音」,越來越覺得看這些影片其實也是浪費時間,我想知道世界、這個社會發生的重要事件,而不是都在討論館長今天罵誰、網紅跟誰「開撕」、韓粉多熱愛韓國瑜、小草說了什麼,這些人怎麼想很重要嗎?追蹤數量多的人等於重要嗎?網紅在這個年代也不過是份能賺錢的職業,有需要浪費大家的注意力去看他們跟誰吵架或是他在社群平台上發了什麼文嗎?(講到這我就一把火)

總之,因為上述那些情況,覺得自己每天上網就是被各種「浪」沖來沖去,就算你不是個隨波逐流的人,要頂著這些波啊浪啊的沖刷,也是得耗損心力,這現在大概是我上網最困擾的地方:如何不讓這些東西無形間佔用掉你的時間與注意力?我想,該是回到以前坐在桌子前,好好紀錄自己的時候,即便是無聊的流水帳,但是光紀錄這個動作,就有整理的功能,而且,與其時間被拿去看人家日拋議題嗑瓜帶風向,不如把時間多留給自己。

雖然去年因為選舉的關係還是註冊了Threads帳號(想說不要看帶風向的新聞,直接看候選人的文就好)。但光只看有追蹤的帳號發文,連下方留言也幾乎不看,大家在上面發文的量,還是讓我熬夜到天亮還是看不完,後來還是覺得需要斷捨離一下,於是今年七月後就沒有再打開過 Threads了,我的眼睛已經長期過勞,有了社群之後用眼情況更加嚴重,所有的數位設備都有紀錄使用時間功能,每日平均使用時間手機最高可達15小時,有時候出門玩整天不看手機,該週平均時數也才降到11小時,iPad的平均時間也有12小時,我的眼睛已經不舒服很久了,要解決眼睛看太久的問題,就是只能持續限縮自己上網看東西的範圍,這點我持續在做,但就跟減重一樣,感覺自己好像很努力,但是數字(使用時間)就是沒下降。

拉哩拉雜寫一堆,還沒交代到為什麼會在這裡(方格子)。這個帳號真的是一場誤會,我本來就有一個荒廢許久的方格子帳號,本來也就是要當部落格用,但因為他們規則一直改(現在又變沙龍),於是我就一直拖著還沒開始使用,前陣子想登入那個帳號,不知為何,卻變成註冊帳號,於是我就明其妙了有了這個帳號,哎,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不是有失智的傾向,既然都申請了,也有改變自己數位生活的想法,就算這整篇就是個流水帳,就不要想太多,繼續把自己想法紀錄下來就是,以矯正因為社群平台容易炎上的生態,搞到自己越來越憂讒畏譏的心態。


啊至於,一開頭放柯文哲的新聞照,也沒什麼,就剛好寫這篇的時候,發生了這個新聞事件,就順便擺一起,也是個時間點連結記憶。

    找個地方放自己的各種 murmur 用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Hello Folks, 由於在 instagram 持續寫文章也大概半年多了,最近想嘗試不同創作方向(環境)。 主要 instagram 是個人習慣使用的載體,卻不是很好創作長文的地方。 光是發布前要編輯的介面窄小、斷行造成閱讀體驗不順還得一直修修改改⋯⋯等。 處理以上瑣事就挺令人頭痛的。
    「文字」成為社群平台的主流媒材,似乎成為不可抗拒的趨勢。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長期追蹤的創作者互動後,發現他們在文字表現上雖然很厲害,但在真實對話中卻顯得有點溝通不良。這讓我擔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那些追蹤他們的人產生影響。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Thumbnail
    於是就整理一下見工資料。其實我一直讀,一直讀,讀完了就塞爆了見工的File…當我今天整理的時候,怎麼這一頁有幾張證書,那一頁有不知明的作品…這滿滿的血汗終於需要在這裡斷捨離
    Thumbnail
    部落客/長、短影音越來越多,很難找到喜歡的嗎? 你是否感覺每天都被各種部落格文章、YouTube影片、短影音轟炸?資訊爆炸的時代,內容創作的門檻降低,部落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各種主題、風格應有盡有。然而,正因為選擇太多,要在茫茫網海中找到真正契合自己口味的內容,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 資訊過載
    Thumbnail
    其實想了蠻久要不要創帳號的。 一開始只是單純會在心情不好時寫寫東西,現在也是。但我漸漸的覺得,好像需要一個地方來將這些「努力過的痕跡」統整起來,存放於一個特別的地方。我開過其他平台的帳號,或許之後會跟IG做連結吧,可能再一陣子。 我喜歡寫字,漫無目的的。不是像那種「我今天就是要寫故事」的熱忱,而
    Thumbnail
    創Podcast的初衷與挑戰,充滿熱情卻受制於自身環境,面對種種限制與挑戰,想要堅持卻困難重重。
    Thumbnail
    留住新人怎麼做? 分享格子文章給朋友,人進來看一下就滑出去了...除了創作者,受眾不管上班在家,都滑手機,哪有在用電腦的?所以使用者介面要用手機UI去思考,而不是網頁UI。一個平台好不好用,能不能把使用者留住更多的時間,優化UI是重中之重。格子兼有公域和私域生態,可把變現模式可以更有趣,更多元。
    Thumbnail
    留言處理 最近看是大家被留言的問題弄得焦頭爛額,實在覺得有些沮喪,或許用文創產業的角度來談,可能平台跟創作者都比較沒有辦法了解,所以現在改換用一個角度。看看別的平台是怎麼處理的,是不是有可以借鏡近的地方,這樣或許大家在溝通上會更容易一些。 這些平台都是我有在使用的平台,我直接就貼平台的頁面給大家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Hello Folks, 由於在 instagram 持續寫文章也大概半年多了,最近想嘗試不同創作方向(環境)。 主要 instagram 是個人習慣使用的載體,卻不是很好創作長文的地方。 光是發布前要編輯的介面窄小、斷行造成閱讀體驗不順還得一直修修改改⋯⋯等。 處理以上瑣事就挺令人頭痛的。
    「文字」成為社群平台的主流媒材,似乎成為不可抗拒的趨勢。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長期追蹤的創作者互動後,發現他們在文字表現上雖然很厲害,但在真實對話中卻顯得有點溝通不良。這讓我擔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那些追蹤他們的人產生影響。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Thumbnail
    於是就整理一下見工資料。其實我一直讀,一直讀,讀完了就塞爆了見工的File…當我今天整理的時候,怎麼這一頁有幾張證書,那一頁有不知明的作品…這滿滿的血汗終於需要在這裡斷捨離
    Thumbnail
    部落客/長、短影音越來越多,很難找到喜歡的嗎? 你是否感覺每天都被各種部落格文章、YouTube影片、短影音轟炸?資訊爆炸的時代,內容創作的門檻降低,部落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各種主題、風格應有盡有。然而,正因為選擇太多,要在茫茫網海中找到真正契合自己口味的內容,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 資訊過載
    Thumbnail
    其實想了蠻久要不要創帳號的。 一開始只是單純會在心情不好時寫寫東西,現在也是。但我漸漸的覺得,好像需要一個地方來將這些「努力過的痕跡」統整起來,存放於一個特別的地方。我開過其他平台的帳號,或許之後會跟IG做連結吧,可能再一陣子。 我喜歡寫字,漫無目的的。不是像那種「我今天就是要寫故事」的熱忱,而
    Thumbnail
    創Podcast的初衷與挑戰,充滿熱情卻受制於自身環境,面對種種限制與挑戰,想要堅持卻困難重重。
    Thumbnail
    留住新人怎麼做? 分享格子文章給朋友,人進來看一下就滑出去了...除了創作者,受眾不管上班在家,都滑手機,哪有在用電腦的?所以使用者介面要用手機UI去思考,而不是網頁UI。一個平台好不好用,能不能把使用者留住更多的時間,優化UI是重中之重。格子兼有公域和私域生態,可把變現模式可以更有趣,更多元。
    Thumbnail
    留言處理 最近看是大家被留言的問題弄得焦頭爛額,實在覺得有些沮喪,或許用文創產業的角度來談,可能平台跟創作者都比較沒有辦法了解,所以現在改換用一個角度。看看別的平台是怎麼處理的,是不是有可以借鏡近的地方,這樣或許大家在溝通上會更容易一些。 這些平台都是我有在使用的平台,我直接就貼平台的頁面給大家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