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時代要有的理財觀念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1. 不要害怕借貸

隨著時間過去,錢不斷的變薄,現金在縮水,同樣的,債務也在縮水。

這幾年應該特別有感。記得10多年前我高中剛畢業時,在南部生活一餐飯吃50元就覺得夠了,到了北部物價明顯比較貴,但再怎樣超過100元就算吃得不錯,簡餐通常200多元也不難找到。

到大學畢業,每頓飯百元鈔很快就消失,便當大概都要70-80元了吧。約5年前回到南部工作,幫單位訂便當,預算抓一個100元以內,加飲料150有找。

但是這2年,隨便炸雞腿、排骨便當配三菜,常常都要破百,若想再吃好一點的,上個餐廳,一頓飯不小心400-500就沒了。(這還是在台南的物價喔!)

「什麼都漲,就薪水沒漲」。當物價飆升,生活所需開支明顯增加,但收入卻持平或只微幅提高,可以想像的,所留下來的儲蓄就變少了。

但是換個想法,假如現在欠銀行一千萬,每年還50萬,到了20年後仍然每年還銀行50萬呢? 是不是好像有點划算? 因為20年後雞腿便當一個可能漲到200了,但我還是只要給銀行50萬 (所以銀行收到我的錢能拿去買的雞腿便當變少了!)

換句話說,隨著時間,同樣數目的金錢實質購買力下降,但是,債務的價值也下降了。因此如果能有好的投資理財方法,並有穩定的現金流足以還款,並不需要過於害怕欠銀行錢。(當然不要借高利貸或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槓桿,妄想以小搏大,NO~NO~NO)


2.退休金一定要有勞保、勞退以外的來源

以前對於退休的想像,大概就是找份穩定收入工作→賺錢→存錢→累積年資→領退休金。除了軍公教和少數私人企業有退休俸,大部分勞工都會有勞保,符合一定的年資條件,等到屆齡退休時,就會有老年年金的給付。而勞退金,屬於個人退休金專戶,但實際上也是從薪資扣下來的,就是自己預先存錢的概念。

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變遷,繳的人愈來愈少,領的人愈活愈久,勞保入不敷出以至於每年都有風聲要破產,各種政策修訂例如延後領退休金、修改所得替代率,其實也只是延後破產的時程。繳勞保還其他的好處,包含女性生產時的生育津貼給付,職災時微薄的傷病補貼/失能年金,還有喪葬費和遺屬年金。

繳了幾十年保費,原先所期待的退休金,面臨隨時破產的風險,而且自115年以後,勞保年金請領年齡提高到65歲,到時候因為通膨的緣故絕對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很有可能變成「下流老人」。

因此一定要在年輕時好好計算自己老年每月所需的生活費 (考慮到實際的生活條件和物價漲幅),回頭來規畫現在開始要如何存錢、理財,等到沒有工作能力時,才有足夠的存款和被動收入能夠維持自己想要的生活,千萬不能只是埋頭工作認為有繳勞保和勞退金就夠了。


3.延遲消費、分期付款

基於錢的實際價值會愈來愈小的道理,現在所花的一塊錢不是一塊錢,現在所存的一塊錢,價值也不只是一塊錢。

現在所購買的物品是「需要」還是「想要」,決定了存錢的速度。若能延後非必要的消費,把辛苦賺來的錢留在手上做更好的運用,便能發揮每一分錢最大的價值。

同樣是100萬元,用來買車,5年後汽車殘值只剩不到20萬。若用於投資,以年報酬率5%的複利計算,5年後會得到超過120萬。當然如果汽車是屬於工作必須,具有生產力,或是能增加生活品質(促進家庭和諧?),而且買了以後也不影響儲蓄計畫,那還是可以買。

手機、電腦、收藏品、旅遊……,每一項生活消費,我們要選擇剛剛好合用的產品,或是昂貴但非必要的產品,這之間所產生的價差,也決定了能夠省下多少錢來讓它繼續增值(前提是不能只放在銀行,要有合理的投資規劃)。

雖說房地產大多被視為是保值的投資,且自住房一般會認為是必需品,但是為了「居住」這件事所需付出的成本,像是買賣房屋的費用、裝潢、家具電、房屋稅、管理費、保險…這些「居住成本」倒底應該投入多少,要住多大多好的房才夠,要不要一次買到位,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分期付款也是相同的道理,延後債務償還能讓錢發揮更大效用。但要注意分期不是去購買無法一次付清、超出自己負擔能力的物品,而應該是以能夠負擔的總額,只是選擇用分期攤還的方式來讓錢留在手上的時間拉長 (但是錢要有更好的運用途徑,若是沒有計畫而且分期會產生利率的話,那還不如一次付清吧!)

我在購買金額較高的物品:家電、手機、筆電,甚至繳稅,只要有分期零利率的選項,我一定毫不猶豫選擇分期,只要現金流正常還款,價格也是我一次付清完全能接受的,那麼分期付款就只是一種選項而已,也不會影響到未來辦理貸款的信用分數。配合記帳是很重要的,否則也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花了許多錢而不自知。

這些想法在10多年前我是完全不能想像和接受的,但不斷地吸收理財新知,和自己實際摸索之後,才發現對錢的看法要與時俱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12會員
110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2024/11/08
從領到第一份薪水就開始記帳! 「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先了解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才能進行財務規劃。 我用自己設計的Excel表格記帳超過12年,經過不斷修改與調整,慢慢找到最符合自己需要的模板,清楚掌握金流,分享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2024/11/08
從領到第一份薪水就開始記帳! 「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先了解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才能進行財務規劃。 我用自己設計的Excel表格記帳超過12年,經過不斷修改與調整,慢慢找到最符合自己需要的模板,清楚掌握金流,分享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2024/10/11
我在2021年為自己和家人進行保單總健檢,並考取「人身保險業務員證照」,期間閱讀了8本保險書籍,對於 理解保險及如何規劃個人財務相當有幫助。每本書中涵蓋了保險的不同類型和保單挑選的實用建議,對於希望更瞭解自己保單,或是想進一步做財務規劃的人,都推荐一讀。
Thumbnail
2024/10/11
我在2021年為自己和家人進行保單總健檢,並考取「人身保險業務員證照」,期間閱讀了8本保險書籍,對於 理解保險及如何規劃個人財務相當有幫助。每本書中涵蓋了保險的不同類型和保單挑選的實用建議,對於希望更瞭解自己保單,或是想進一步做財務規劃的人,都推荐一讀。
Thumbnail
2024/10/04
本文分享我在考取人身保險業務員證照的過程與心得。希望能幫助有興趣學習保險知識的人,有效率地準備考試,並練習檢視和規劃自己的保單。
Thumbnail
2024/10/04
本文分享我在考取人身保險業務員證照的過程與心得。希望能幫助有興趣學習保險知識的人,有效率地準備考試,並練習檢視和規劃自己的保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1980~2010年代整整30年 台灣人鈔票使用的統計數據習慣都是 40%拿來儲蓄 20%才是投資 所以我們的儲蓄才會有3.8兆的數字,而這些都是1980年代的人習慣累積的 當時是高利率環境,所以通膨不會這麼快速上升 而一切都是從2008金融風暴開始降息+QE救經濟 把全世界都一
Thumbnail
1980~2010年代整整30年 台灣人鈔票使用的統計數據習慣都是 40%拿來儲蓄 20%才是投資 所以我們的儲蓄才會有3.8兆的數字,而這些都是1980年代的人習慣累積的 當時是高利率環境,所以通膨不會這麼快速上升 而一切都是從2008金融風暴開始降息+QE救經濟 把全世界都一
Thumbnail
為什麼要趁早開始理財?現代生活充滿了各種風險和挑戰,例如工作不穩定、醫療費用上漲等等。因此,我們需要提前做好財務規劃,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趁早開始理財,可以讓我們在未來面臨風險時有更多的應對能力。
Thumbnail
為什麼要趁早開始理財?現代生活充滿了各種風險和挑戰,例如工作不穩定、醫療費用上漲等等。因此,我們需要提前做好財務規劃,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趁早開始理財,可以讓我們在未來面臨風險時有更多的應對能力。
Thumbnail
投資隨記206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3.1 最重要的金錢觀:建立被動收入系統達成財務自由
Thumbnail
投資隨記206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3.1 最重要的金錢觀:建立被動收入系統達成財務自由
Thumbnail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卻乏投資理財這方面的知識 今天我想用自身的故事來分享一些簡單的概念 其實雷恩本人在過去從警時,仗著自己每月有穩定的薪水入帳,完全不投資理財 直到某一天家人帶我去看房子,才意識到如果不重視投資理財這件事 高通膨的時代,未來的日子很有可能越來越辛苦 於是我開始上
Thumbnail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卻乏投資理財這方面的知識 今天我想用自身的故事來分享一些簡單的概念 其實雷恩本人在過去從警時,仗著自己每月有穩定的薪水入帳,完全不投資理財 直到某一天家人帶我去看房子,才意識到如果不重視投資理財這件事 高通膨的時代,未來的日子很有可能越來越辛苦 於是我開始上
Thumbnail
確實了解個人財務現況並學習投資理財,才能不讓通膨成為財務惡化的藉口! 財務的規劃,該以最糟的極端狀況來做準備! 透過心理及實質的準備,讓可能風險降至最低!
Thumbnail
確實了解個人財務現況並學習投資理財,才能不讓通膨成為財務惡化的藉口! 財務的規劃,該以最糟的極端狀況來做準備! 透過心理及實質的準備,讓可能風險降至最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