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我自製Excel表格檔案分享喔)
「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我個人是蠻認同的,若是不清楚自己的收入支出,就很難估算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多少金錢才能達到,也很難規畫和執行投資理財計畫。就像登山時不知道自己背包裡有什麼裝備,就無法設定能爬多高的山,幾天內該回來,是一種茫然的感覺。
我從第一年正式工作領薪水就開始有記帳的習慣,如今邁入第11年。記帳這件事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還是和個性及習慣有關,重點是能明確看出自己的現金流入及流出,資產變動的狀況,以及是否能長期、持續的進行。
一直以來我都使用Excel做為記帳工具,理由是排列整齊清楚一目了然,且有運算功能。只要熟悉基本的函數操作把公式寫好,加減乘除都不用按計算機非常方便。
在同一個檔案裡可以開多個頁面報表,每年的記帳表可以隨時比對和查詢 (那幾個月有固定支出如保險、車險、房屋稅、牌照稅等,或是去年紅包包多少…) 也是另一大優點。
分類記帳的作用,在於分析收入和支出來源,了解花錢的習慣,最終做為開源節流、投資理財的基礎。因此我覺得金額大小固然重要,但消費的目的更需要了解,假如每天花50元買手搖飲,雖然金額不大,但是對健康沒幫助,累積下來一個月也有1500元,就值得記下來,思考這筆錢是否有更好的用途。
我的記帳類別主要分為幾大項:
縱軸是項目,橫軸是月份,一年做一張表單。在橫列最下方我會做一個加總,「總支出」就是上面所有的開支總和,「總收入」則是包含薪資收入和非薪資收入,例如年終三節、兼差、獎金、發票中獎(?)等,若是非固定受薪行業而是自由接案創作者的話,收入這部分的欄位就可多留幾格。
最下方,還會有一欄「被動收入」,非常重要,一定要有。從開始學習投資理財,有意識的記錄自己能夠獲得多少被動收入 (非付出勞力或時間而得到的,當然一開始學習還是要付出時間),就算只是單純的銀行利息、儲蓄險、保單利息,都可以記錄。
在直排的最右邊,我會列出一年的「總和」和「平均」,可以看出不同項目一年的總花費,和每月平均花費。例如一年下來花在網路/電信費是多少? 保險費多少? 交通費多少? 有助於評估個人或家庭中不同類別支出的比例是否過多,最大宗的支出是什麼,進而來做所得的支配使用
在分析帳目時我會大量運用到excel的計算功能,因此簡單做個範例 (項目金額是隨便想的大家就不要太當真了),這個版本裡面有色塊的部分我已經建好了函數計算(加總、平均),可直接套用,只要更改個別項目裡的金額,色塊裡的數字就會自動跟著改變。如果欄列有自行增減,只要同樣把excel條件設定好,就不用自己做計算了。(若是excel操作不熟悉的話,建議上網搜尋或是借本書學習,非常實用喔! )
這樣一來每月甚至每年的花費都非常清楚,收支相抵後了解自己最終能存下多少錢。最右欄的總和也可以直接看出每年分布在必要支出、非必要支出是多少,還有每月平均消費,未來如有買房需求要估算還款能力也相當方便。
實際上從一開始陽春的手寫記帳,到初始的excel版本,到愈來愈複雜的家庭收支規畫,我的記帳本也是不斷地更新修正,慢慢調整成符合自己需求的樣子。記帳並不是為了追求鉅細靡遺或精美完整,我剛開始記帳時連超商20元飲料,刷卡50元回饋金,每一筆出入都要在晚上仔細回想後寫下來,但到後來漸漸只會歸納成餐飲:餐廳、uber、聚餐…總結成一大類。所以記帳的模式也是跟著生活周期改變的。
回到記帳的初衷是為了更清楚收入和支出來源,了解花錢的習慣,最終做為開源節流、投資理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