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醫療小故事

15公開內容

這裡記錄我習醫路上,以及從事居家醫療7年來,訪視過1千多人次,上百個家庭,一些深刻的、感動的回憶。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韓郁
臺灣的就醫環境,看似便利,然而對於失能患者來說,即使在臺北,住在無電梯公寓二樓以上,要外出就醫也相當困難。分科過於精細,患者數過多的門診,不少慢性病患都有重複用藥,及藥物交互作用的潛在風險。居家醫療和在宅醫療,也許能改善這類患者的就醫困境。
avatar-avatar
巧克力
相信行動不便就醫的名眾也都能漸漸地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謝謝您的分享和重視。
avatar-avatar
韓郁
老年獨居、老老照護可能是未來高齡社會的常態。理想中的「在宅安老、在家善終」,實際上會受到各種人力與照護資源的可近性影響。長期照護的過程中,照顧者的健康、心理負荷卻經常被忽略,有時,當被照顧者離世,照顧者就成了需要被看護的人。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韓郁
長期照護的家庭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顫顫巍巍地走在鋼索上,當疾病如大浪般襲來,放手與不放手,都是生死攸關的困難決策。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avatar-avatar
韓郁
安寧照護的初衷,是讓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舒適和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及早介入,家屬的理解、對醫護的信任、溝通與合作,都決定了安寧照護的過程和品質。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韓郁
積極治療與安寧療護,從來不是二選一。進行醫療決策時,理解病人的真實意願至關重要。被疾病、管路所束縛的趙叔,表達欲被急救的意願,背後其實有更深的渴望。面對困難情境,透過傾聽、與家屬的深入交流,有助於協助醫病雙方,共同為病人制定合適的照護方案。
avatar-avatar
韓郁
我們常常以為需要被照顧的是眼前這個病人,但有時,是一整個家庭。 長期臥床的100歲蚊仔阿公,95歲失能的春仔阿嬤,60多歲多重慢性病的登仔阿伯。老化、疾病、照護負荷,究竟誰才是最需要照顧的人?
avatar-avatar
韓郁
在傳統機構的照護情境中,透過對一位失智症病患的觀察,看見病人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與照顧者的無奈。每個病人在成為病人之前都先是一個人,我們面對快速高齡化的社會,要如何應對愈來愈多類似這樣臥床和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輩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韓郁
當我們年老時,回顧一生,會為自己留下什麼樣的註解? 聆聽高阿嬤對於過去的怨懟和未來的渴望,讓我思考伴侶、家庭、病痛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而每一個選擇,又將會如何改變生活。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韓郁
做居家醫療,我們開著公務車,或私家車,一邊找路一邊到案家附近想盡辦法停車,有時冒著被罵或被拖吊的風險。在案家大粒汗小粒汗忙活半小時一小時,回到車上,發燙的椅背、方向盤,立刻飆汗。開冷氣吹,一個溫差太大又頭痛不舒服,這就是我們的日常。
avatar-avatar
韓郁
陪伴失能病人及家屬,是一條長長的林蔭小道,看不到盡頭,也未知前方的風景,只能沿途與病家緩步而行,分享眼前的綠葉繁盛,一同為樹縫灑落的陽光驚嘆,或是細數樹根底下的昆蟲。這條在旁人眼中看來平凡無奇的道路,只有共同經歷,才能體會每一段景致也是獨一無二的。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