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成長型思維」是什麼,首推史丹佛大學卡蘿.杜威克《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不過如果你是中小學教師,或者想要了解具體應用在學習上的人,更適合閱讀由親子天下出版的兩本書——《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以杜威克《心態致勝》理論為基礎,研發出如何幫助學生培養成長型思維的課程規劃與練習方法,非常實用!我目前只讀完第一本「學習指南」,不僅適合運用班級經營,也可以挑選適合的小單元,融入在學科課程中。等我把第二本「行動指南」讀完再寫一篇心得吧!(希望有機會啦XD)
為什麼我們需要重視「成長型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論,指出個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項任務或應對某項挑戰的信念。人們對於自身能力的「感受」,例如信心滿滿、毫無頭緒、難如登天等心情想法,深深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表現。高自我效能者,通常對生活有掌握感,願意設定挑戰性目標,在遭遇困難時仍願意持續努力。這個道理與「成長型心態」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提到班杜拉,但我沒有要推薦他的書,那是我以前讀教育心理學時看到的知識理論。我想要推薦一本更有趣、更實用的書——阿里.阿布達爾《高效原力:用愉悅心態激發生產力,做更多重要的事》,書名原文叫 Feel-Good Productivity,直接翻譯是「愉悅生產力」,本書主要教我們如何保持愉悅的心情掌握高效工作的方法。「自我賦權」是其中一個激勵我們感覺愉悅和充滿效率的關鍵因素。阿里總結班杜拉的理論後得出結論:「相信自己做得到,是確保自己真的做到的第一步。」
(預告:這本書已經讀完,正在整理讀書心得,之後會發布在方格子)
再來,之前我寫過一篇麥可.海亞特《最棒的一年》的閱讀心得,書中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想要達成目標、創造成功的經驗,首先要辨識出「限制性信念」,才能讓自己突破性的發展。信念是一種底層思維,形塑我們的觀念和行動。海亞特所說「限制性信念」接近於杜威克所說的「定型心態」。「我沒有語言天分」這樣的想法形塑出「學不會」的信念,長期以來沒有行動,就是深受信念的限制。
以上都是談學習理論,最後我想推薦一本使我受惠最深遠的心靈成長書籍——露易絲‧賀(Louise L. Hay)的《鏡子練習》,這本書內容很單純,與宗教靈修無關,僅僅是透過鏡子這項媒介,教導我們如何愛自己與肯定自我。練習方式很簡單,就是凝視鏡子裡的自己,重複說出愛的肯定句,幫助我們釋放不必要的信念,重新接納自己。我實際練習後發現《鏡子練習》其實會碰觸到我們內心脆弱的一面,所以如果在練習過程中感到困難,建議可以找專業心理師諮商,讓自己處在安全的環境裡。露易絲‧賀是全美最大的身心靈出版社「賀氏書屋Hay House」創辦人,她還有其他諸如《創造生命的奇蹟》、《每一天愛自己》等書,都是正向溫暖的心靈成長書籍。
不論是閱讀學術理論、心理學知識,或是心靈成長、宗教信仰等類型的書,重點是找到適合你的「心靈雞湯」,除了拓展知識以外,同時也要滋養心靈,維護自己的人生品質。透過閱讀,持續提升身心靈的發展,成為更好、更理想的自己。
佛家所說「頓悟」,並不是一夕之間開竅,背後其實是長期的修行累積,好比遊戲打怪練等,經驗值累積額滿,升級了!「頓悟」象徵跨越門檻,邁入更高層次的境界。
調整信念,來自於對生活的覺知;想要成長,練習讓自己擁抱未知。
綻放自信,成為自己生命故事的主人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