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心設計》閱讀心得

《玩心設計》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書名:《玩心設計》/作者:陳威帆/先覺出版/2020.3


這本書主要在講什麼?

玩,其實是一種既自由又嚴肅的活動,需要使用者用玩心參與,才能持續進行;而玩心設計,則是協助設計師創造這些有趣活動的方法。

作者是知名手機App《植物保姆》、《記帳城市》的設計師陳威帆。《玩心設計》這本書主要探討如何設計出「能夠玩」的體驗,透過豐富的產品設計案例,例如:牙籤盒、時鐘、雨傘、玩具收納箱等生活用品,或美術館、公園、遊樂園等場景,抑或是桌遊、電玩遊戲、手機應用程式等娛樂性產品,向我們展示了「玩心」如何點燃熱情、激發創造力。作者鼓勵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平衡產品的實用性與趣味性,這樣的精神也可以應用在任何工作領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玩心」賦予我們探索的動力,給予我們勇氣去面對挑戰,更能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引導我們以嶄新的視角看待世界。「玩心」猶如迷人的魔法,它創造出安全的空間讓人盡情體驗,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第一個原因是有感於AI時代的來臨,促使我們思考人類的價值何在,以及何者是AI無法取代的。因此,我想到2020年出版的《玩心設計》,書中探討的是一種體驗設計。目前的AI尚無法像人類一樣真正地思考,也不具備人類的情感。AI只是透過運算回應人類,AI無法真正理解人類對「好玩」的定義。因為AI不具備「玩」的情感,而「玩」是人類的天性。

第二個原因則是,遊戲化(Gamification)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議題,許多開始將遊戲化的概念引入生活、工作、教育、行銷、管理等各種層面,而作者在本書想探討的卻是一個比遊戲化還要更核心的概念:「玩心」(Playable)



打造「玩心」體驗的設計理論

玩心(Playfulness)是什麼

書中提到「玩是一種讓我們發自內心得到特殊感受的互動方式」換句話說,玩心是在互動過程中產生一種「能夠玩」、「感到好玩」的體驗(Experience)。然而,好不好玩是主觀意識的感受,作者在玩的定義上沒有解釋太多,反而花更多篇幅探討如何在設計師與使用者之間建構出彼此認同的「玩的體驗」和「玩的空間」。也許我們可以換個問法,玩心所帶來的體驗有哪些呢?

何謂玩心設計(Playable Design)?

能夠激發玩心,讓人們用全新的視角看待舊事物,並更願意挑戰可能性、更願意發揮創意、更願意保持動力的設計方法,稱為「玩心設計」(Playable Design)。

玩心設計是在設計中加入適當的約束,讓使用者產生跨越約束的可能,並引導使用者自願投入,創造一個可以自由行動且感到安心操作的體驗空間,進而產生持續挑戰、探索的動力。值得注意的是,玩心設計不等同於遊戲化設計,遊戲只是激發玩心的一種媒介。玩心設計也不需要競爭,競爭雖然可以好玩,但好玩的事情不一定要有競爭!作者期望能將玩心體驗應用到產品、服務、教育和組織等廣泛場域中;協助設計者與使用者改善生活。

令人著迷的玩心空間

玩心空間是由「設計師提供的外在約束」和「使用者提供的內在約束」共同塑造,且具有隨著玩的過程而改變的特性。換句話說,設計師創造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空間,邀請使用者進入,並鼓勵用玩的心態與產品互動,在過程中感到愉悅的體驗。

  • 設計師提供的外在約束,包含規則、使用方法等,讓使用者感受跨越約束的可能。
  • 使用者提供內在約束,包含身心狀態,產生自願投入、自由行動,即看見跨越的可能。

在玩心空間裡面,要讓使用者感到安全,所以能盡情探索、勇於挑戰,不害怕失敗或受傷,更重要的是,看見跨越的可能(仰賴設計師發送玩的邀請),愈願意主動投入,參與玩的體驗。

玩心設計的技巧舉例

設計師能不能成功透過設計建立玩的邀請,讓使用者自願投入來參與玩?
  • 類比:例如魔術帽造型的牙籤罐。把手是兔子,拉起兔子,瓶中的牙籤才會打開,就像變魔術一樣。
  • 對比:例如一坨廢紙造型的紙鎮,看似輕盈的東西拿在手上才發現很有重量。
  • 創造新奇感:讓看似平凡的物品,賦予特殊個性;看似純粹娛樂的物品,其實也兼具實用性。例如把玩具收納袋製作成一隻絨毛布偶,讓父母可以教導小朋友把玩具「餵給布偶吃東西」來收拾他們的玩具。這種「讓使用者重新認識」的驚喜之感,會讓使用者的大腦受到獎勵。

創造「跨越的可能」的三個元素

  1. 誘人的目標:外部約束要與內部約束相互呼應
  2. 明確的回饋:讓使用者了解目前的進度與狀況
  3. 安全的空間:鼓勵使用者自由探索、嘗試挑戰,看見跨越的可能。

送出「來玩吧」的邀請

當使用者收到目標的邀請,才能如同故事裡的英雄角色一般,因為歷險的召喚展開玩心空間,進入挑戰與探索的世界。

設計師的任務,在於發送一份引人入勝的「玩的邀請函」,引導使用者進入心流狀態,體驗樂趣。這份邀請需包含可預測的互動、安全的空間、難易適中的障礙,以及愉悅的回饋。正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心流》一書中所述,樂趣的產生,源於挑戰與個人能力之間的平衡。因此,設計的重點並非單純追求簡單或複雜,而是評估使用者的身心狀態,創造能夠跨越的挑戰。

太過簡單的體驗令人感到無聊,過於困難則容易使人受挫止步。理想的玩心體驗,應在複雜與簡單、乏味與挑戰之間取得平衡,讓使用者在玩的過程中逐步成長。而設計者給予明確的回饋性是引導使用者成長的關鍵。唯有在安全的環境下,使用者才願意承擔挑戰的風險,進而進入玩心空間,體會樂趣。



玩心哲學

玩心,不僅是一種設計方法,更是一套生活哲學。作者的終極理想是:「當我們用「能夠玩」的態度面對世界,就能夠將世界與我們結合,創造出嶄新的設計,以及嶄新的未來。」玩心,啟動我們的創造力,點燃我們的熱情,使我們有動力投入各式各樣的體驗,展開一場又一場探索自我與世界的旅程。

保持玩心,即保持赤子之心,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盡情摸索各種可能性,使生活與工作充滿活力。玩心賦予我們勇氣,讓我們無懼失敗與挫折,探索未知的人事物。就像在遊戲世界中,即使經歷多次失敗或死亡,仍有重新讀檔或無限再生的機會。透過試錯學習,我們得以不斷成長。

萬物皆可玩,玩心是探索世界的動力,亦是改變世界的起點。



延伸思考:如何在教學中融入玩心,創造有趣且有意義的學習體驗

一般人想到讓學習變得有趣,往往會聯想到「遊戲」。然而,不論是課前準備遊戲化學習情境(如桌遊、團康、積分競賽等),或在課堂上進行遊戲,都耗費過多時間成本,難以經常實施。相較之下,在教學設計中融入玩心元素,似乎更為簡易可行。學習過程如同探索未知地圖,每了解一項知識或技能,就像解鎖一個地圖關卡。同時,教師(教學設計者)也需要考量學生的能力和身心狀態,設計適當的挑戰,以豐富學習體驗。然而,要讓學生安心地自由行動,首要之務是創造一個安全、安心的空間場域,沒有競爭、沒有恐懼,而是正向的回饋,樂於表達自我、合作交流的空間。未來借助AI科技的力量,學習的形式愈來愈多元,老師該如何掌握教育的本質目的,協助學生打造個人化學習,將會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avatar-img
Rutaverse 芸香小宇宙
9會員
47內容數
芸香(Ruta)是一種驅逐書蟲的香草植物。寫作者的腦袋本身就是一個元宇宙(Metaverse)。''ruta''加上''vesrse'',開啟方格子沙龍,透過書寫整理我的所思所想。相信文字蘊含著能量,萬事萬物皆有連結與意義。目前主要分享閱讀筆記、學習成長、生活閒談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透過閱讀,持續提升身心靈的發展,成為更好、更理想的自己。
我們不需要透過他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本身就具有力量支持自己。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在這個資訊多到不知道怎麼選擇、誘惑多到容易盲從的時代,認清自己的喜好其實不容易。我們對物品的需求很容易被不必要的慾望給吞沒。
透過閱讀,持續提升身心靈的發展,成為更好、更理想的自己。
我們不需要透過他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本身就具有力量支持自己。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在這個資訊多到不知道怎麼選擇、誘惑多到容易盲從的時代,認清自己的喜好其實不容易。我們對物品的需求很容易被不必要的慾望給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