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在無力的日子裡,夢想是你堅強的理由:大野狼與小邊牧的追月旅程》(Following the Moon)
作者: 詹姆斯.諾柏瑞 (James Norbury)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年月:2025/01/14。
追尋的主題
主角是一隻叫做阿瑪雅的邊牧犬,與父母走失後,遇到一隻選擇脫離狼群的大狼,於是牠們結伴同行,阿瑪雅相信逐月而行,便能抵達該到的地方。書名早已悄然點題:在那些感到力量微薄、前路不明的日子裡,心中的那輪「月亮」便是支撐我們邁出下一步的堅定理由。
這讓人不禁想起古老神話中逐日的夸父,夸父在追日的半途中力竭渴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夸父雖然身軀倒下,但他的手杖化為桃林,庇蔭後人,他那勇於挑戰極限、追尋光明的精神,透過神話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了「精神不朽」的象徵。不論是逐日、逐月,所追逐的那個「目標」代表著光明、希望、夢想、信念的象徵意義,本書透過小邊牧追逐月亮的旅程,傳達「追尋」這一古老而永恆的故事母題。相遇的美好
旅途中的相遇,往往是彼此生命中最溫柔的光。大狼扮演著智者角色,就像前面系列中的大熊貓,提供身邊的朋友一些過來人經驗。大狼在小邊牧感到失望的時候說:「要是沒有螢火蟲,我們肯定看不見花。有時候,我們是靠著旁人的存在,才得以綻放光芒。」螢火蟲微弱的光芒,卻能讓人們在黑暗中看見平時可能忽略的花朵的美麗。我們自己未必能看見的光點(如同暗夜中的花),有時正需要「旁人」(如同螢火蟲)的存在來提醒。
大狼拋下原本的狼群,選擇與小邊牧一同踏上冒險,在生命走上盡頭時,小邊牧給了牠新的意義,讓牠體會到生命的圓滿,而圓滿的定義是什麼?我認為,對大狼而言,「圓滿」或許不是活得多長、多麼符合狼的社會期待,而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經驗到了一種深刻的連結、付出與愛的體驗,從而獲得了一種超越生存本能的意義感與內心平靜。作者巧妙地在此處留白,將何謂圓滿的詮釋權交還讀者,這份不言自明的深意,正是閱讀中最動人的樂趣之一。

Following the Moon , p.26
迷途與當下
當然,追月的路途並非一路坦途。當月影隱沒,目標暫失,大狼輕聲提醒:「月亮不見了,妳的目標還在。」迷途,或許會引領我們去往意想不到的風景,而真正的目的地,也許並非遠方某處,而是「目的地就是此刻,就是這個瞬間,而不只是妳旅途中的某一處點」。

Following the Moon , p.46
困境與轉機
學會安住於當下,才能品味旅途的每一份滋味。偶遇冰封的瀑布,看似絕境,卻迎來了與貓咪共賞日出的寧靜片刻,最終暖陽融化堅冰,前路豁然開朗。「感謝無常,讓萬事萬物皆有可能。」困境與轉機往往相依相生,端看我們以何種心境去面對。

Following the Moon , p.78
耐心與專注
旅途漫長,難免焦慮。大狼安慰阿瑪雅說:「你能為了看種子有沒有在成長,就把它從土裡挖出來嗎?事實是我們除了耐心澆水灌溉之外,也只能耐心等待。」信任時間與過程本身的力量,這在凡事追求速效的今日,是多麼珍貴的提醒。它鼓勵我們,依循內心的聲音,選擇那件能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不過分計較結果,專注於貢獻生命本身,生命自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饋於你。

Following the Moon , p.117
故事的留白
故事的結尾,並未給出一個童話式的圓滿答案。小邊牧是否找到家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看到,牠不再是那個全然依賴他者的幼犬,牠的身邊有了新的夥伴——一隻同樣走失的小貓。一犬一貓結伴前行,踏上新的逐月之旅。旅途的終點,是另一個旅程的起點。那輪明月,也將繼續照耀著牠們,在無力的日子裡,夢想,使人有勇氣堅持下去。

Following the Moon , p.162
總心得
在作者詹姆斯·諾柏瑞的第四本作品中,我們告別了大熊貓與小小龍,迎來了全新的追月之旅。他一如既往地用溫暖的語調,在故事中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陪伴著每一個在暗夜中探尋方向的心靈。
讀完這本書這讓我想到,在科技越來越方便的時代,人類獲取資訊的管道多元又便捷,代價是注意力分散,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希望結果可以「咻」一下就出來。於是,我們既沒有投入大量時間累積功夫,也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候收成。當我們不再僅僅為了功利目的、不再急切地渴求結果,而是專注於做好當下、貢獻自己所能時,那份投入本身就成為了意義。找到那份能夠全心全意投入的熱情,便是對這個世界最美好的貢獻。只要心中的希望不滅,便擁有足夠的勇氣與溫柔,繼續走在屬於自己的旅程上。
延伸閱讀心得:
閱讀心得|《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大小貓的相遇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