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型或是喜歡穩健收息的朋友請一定不要踏雷採坑,請務必要仔細念這一篇血淚史,而且也要念上一篇機器人AI理財的七大弊病,
這是一篇血淚史,對於保守型或是比較喜歡穩健收息的朋友,筆者拿出扎扎實實的案例,警告警告再警告,各位保守型好朋友不要拿自己的現金開玩笑!!
一定要仔細閱讀這篇,而且要刻在心裡面。
請看下列兩種債券型ETF: AGG和TLT的淨值走勢圖。

圖1 AGG近五年走勢
如果在2022年4月1日開始投資AGG,不好意思,經過了兩年半虧損11%左右。 連1%定存利率都沒有達到。
再來看另一檔TLT,2年來依然虧損。

TLT 五年淨值
很多投資人誤以為債券就是穩定,但是債券型ETF穩定嗎?
如果機器人理財認為債券是相對穩的投資,因此要求投資人在2022年3月底進場時,把40%的資產放在這樣的ETF,結果是怎樣呢? 放兩年還是賠10多趴!
與其說AGG和TLT兩檔都不怎麼高明,正確地說,凡2019年10月起至~2022年5月間買任何一檔債券型ETF都是不聰明的。
也就是說,買債券ETF不能傻傻買,而是要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來決定要不要進場買。
反觀,若把資產放進美股或是有美國為主科技類的有價證券/ETF/基金,經過這兩年恰好抓到AI大趨勢,那肯定是賺錢的。
不過機器人理財才不理你,它就是設定成一定要全部進場不留一筆現金在手。
利率對債券型ETF的影響
從2020年到2024年,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對iShares Core US Aggregate Bond ETF(AGG)的價格產生了顯著影響,主要反映了聯準會的升息與降息周期。
1. 2020年 – 降息和寬鬆政策支撐債券價格
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聯準會迅速將利率大幅降低至接近零的水平,以支持經濟復甦,並啟動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這一環境使得AGG中的債券價格上升,因為低利率推動現有債券(較高利率)的需求,從而抬高了AGG的價格。
2. 2021年 – 利率保持低位,債券市場穩定
2021年,聯準會繼續維持超低利率政策,AGG價格相對穩定。然而,由於通脹壓力開始顯現,市場對未來升息的預期逐漸升溫,這限制了AGG價格的進一步上升。
3. 2022年 – 聯準會大幅升息,AGG價格下跌
2022年,為應對高通脹,聯準會進入升息周期,並進行多次大幅升息。這直接影響了債券價格,特別是長期債券,由於利率上升,現有債券的吸引力下降,AGG價格顯著下跌。
4. 2023年 – 升息持續,AGG價格壓力延續
2023年,聯準會繼續保持緊縮貨幣政策,儘管升息速度有所放緩,但仍保持高利率以抑制通脹。這期間AGG價格持續承受壓力,並未有明顯回升。
5. 2024年 – 升息結束或政策轉向的預期
進入2024年,市場開始預期聯準會可能會減少升息或轉向降息,以應對經濟放緩或衰退風險。如果聯準會開始降息,AGG的價格可能會有所回升,因為債券價格隨著利率下降而上升。
總結:
- 2020-2021年降息時期:AGG價格上升。
- 2022-2023年升息時期:AGG價格顯著下跌。
- 2024年:市場預期可能轉向降息,AGG價格有潛在回升空間。
不知所以然的機器人
2022年3月31日,筆者投入一小筆資金試著讓給阿爾發機器人理財(https://roboadvisor.com.tw),明明2022年初起債券ETF淨值已經明顯呈現瀑布般下滑的趨勢(請參上圖1),機器人還是建議要投入40%到某一檔債券型ETF,但隨著聯準會的升息政策逐漸明朗,機器人理財並沒有辦法即時要求停損,因為一年後才能夠再平衡(再給投資建議)!
聯準會在2022年多次升息,導致債券市場遭受重創,阿爾發機器人所建議投資的債券型ETF價格急劇下跌,導致了大幅的資本損失。
再平衡,讓人心裡不平衡
更有趣的來了,2023年3月底機器人再平衡的時刻來了,機器人再平衡時,仍舊說維持原投組內容不變,罔顧美國早就進入升息周期。
直到2024年才有所謂的降息風聲。
投資教訓
請務必記住下列:
- 市場預測的重要性:不能盲目跟從機器人理財,因為投資必須要考慮當前的市場趨勢與經濟環境。
- 投資組合多元化:儘管筆者的投資組合中包含了不同類型的ETF,但在高利率環境下,對於債券型ETF的配置仍過於集中。未來應該在風險管理上更加謹慎。
- 自主投資的價值:筆者更加堅信自主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性。機器人理財雖然方便,但在某些情況下仍需自行評估和調整投資組合,以適應市場變化。
結論
機器人理財的便利性不容忽視,但這場投資經歷提醒我們,對於財務決策仍需保持警惕。市場風險無處不在,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場動向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