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準備的必要性:如何計劃與準備未來的財務需求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公司上班的時間裏,往往都是填滿了各種事件。上班開會,下班接小孩,週日看爸媽,暑假寒假計劃家庭旅行;很快地,生活一旦變成了各種反射動作的習慣,很難會再去思考未來十年二十年以後可能的退休資金需求;除非遇到自己或看到別人很大的生活衝擊,否則常常就是拼命工作賺錢,賺得愈多愈好;然後再透過物質消費來滿足心理空虛的一種像陀螺般的行為。

訂一個鬧鐘,來提醒自己開始退休準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不管是那一種退休資金的計算,對個人或家庭來說,金額都相當地龐大,所以資金的準備通常都需要數年或十數年長期的累積。如果以家戶每年100萬元,也就是每個月存入8萬元開始準備退休金;同時進行保守的 3%債券或儲蓄險作為準備;另一方面,依半導體產業每年 4%的薪資調整或職位升等的調薪也加入退休準備金的話;這樣的條件下可以計算出以下的退休準備預測圖(註一)。

raw-image


也就是準備1800萬的退休金約需要12年,而2400萬的退休金需要15年。在上面的計算假定中,每月家戶投入8萬元作為退休準備金額,約當於房貸 2000 萬元貸款 30 年的金額。也就是,以工程師22歲大學畢業進入公司,23歲開始收到第一年的完整年薪的話,經過30年的房貸及12年的退休準備,需要到65歲才能保守完成 1800 萬的退休金準備;在這樣的計算當中,最後一年(第12年)投入退休準備金萬約為148萬元;如果家戶支出維持在相當的生活品質水準(註二),那麼最後退休時的家戶年收入約當應超過280萬元

在現實的考量上,65歲強迫退休之後,薪資就是直接歸零,生活所需當然就是要靠退休資金以及衍生的被動收入來支出;如果本身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直到強迫退休前才剛好完成退休資金的準備,其實是有相當的風險;畢竟退休離開長期工作的環境,不管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是很大的改變。所以,如果可以愈早還完房貸或是增加升職加薪的速度,儘早讓家戶年收入超過退休準備及家戶生活所需的金額,達到提早退休的條件,留下一些緩衝的時間,會是減少退休風險的一個重要的方式


*註一:預期金額累計程式碼:https://github.com/

*註二: 依照主計處112年家庭收支調查「每戶可支配所得及消費支出依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表」中的第四分位資料來看;平均每戶人數為3.43人,可支配所得為1,341,995元。

avatar-img
4會員
19內容數
作者從國內主要的半導體公司退休,重回校園唸書;開始第三人生。分享退休投資規劃、科技產業經驗以及校園學習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甘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半導體產業工程師在退休前的財務準備與生活考量。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退休的意義與準備,包括必要的財務數字和適合的退休時機。文章中詳述在臺灣不同地區的退休金需求。文末,作者分享了自身的退休經驗,並呼籲重視教育基金的準備,以減輕退休後的生活負擔。
本文探討半導體產業工程師在退休前的財務準備與生活考量。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退休的意義與準備,包括必要的財務數字和適合的退休時機。文章中詳述在臺灣不同地區的退休金需求。文末,作者分享了自身的退休經驗,並呼籲重視教育基金的準備,以減輕退休後的生活負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想問一下大家,每天錢財進進出出,可能是薪水、房租、投資的收入、可能是日常消費、教育金、孝親費、房貸的支出。你有檢視過自己或家裡的財務健康度嗎? 就是做財務健檢,了解財務體質。 理財規畫不是盲目投資,而是先透過盤點自己財務的現況,以及規避會遇到的風險,再計畫完成財務目標,才不會迷失方向。
財務的自律 對多數人來說會帶來安全感與幸福感 以前太無聊有整理做過簡報 轉成文字檔步驟如下: (內有財務管理相關理論作支撐) (以個人來說3萬是一個月的預備金) 1.緊急預備金6個月(沒什麼好說)預防主業失業 2.彈性預備金1個月(提高積極性)確保生活彈性 (損失填補原則)減少小型
Thumbnail
理財第一步:記帳。目標:減少支出 理財第二步:風險觀禮。目標:控制可承受的意外(1)。 理財第三步:確立夢想。目標:釐清累積資產的目標。 理財第四步:準備好緊急預備金。目標:控制可承受的意外(2)。 理財第五步:投資自己。目標:增加本業收入。 理財第六步:增加業外收入。目標:繼續擴增自己的固定收入。
概念都懂,怎麼整合起來解決理財目標 先掌握收入、資產與負債 每個月收入支出概況如果有收入小於支出的話應該要調整做法,使得每個月都能有一定的結餘,並至少有2~3成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調整方式可能不是減少消費,例如如果提早退休會減少收入,除了增加退休後的工作,也可能是要延後退休。 了解資產的目的
人生有八大財務規劃,通過制定計劃,您可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有足夠的儲蓄,從而提供財務安全感,實現長期和短期目標。 現金規劃:管理日常現金流,確保有足夠的流動性來應對日常支出和緊急情況。 大額支出規劃(購屋):為購買房產等大額支出做計劃,包括儲蓄和貸款管理。 保險規劃:透過適當的保險覆蓋來保護自己
Thumbnail
資產配置第一步:每月資產盤點 + 每月收支紀錄(記帳) 資產配置第二步:做好風險管理 所謂的風險管理,就是當發生意外的時候,可以有備援金可作使用。不論是用在自己身上,或是用在家人身上,都是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中年上班族定期審視資產狀況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需要負擔房貸和小孩教育費用的人群。通過實例說明如何確保投資策略與財務目標一致,監控和調整資產配置,控制風險,評估投資績效,規劃未來財務需求,並維持心理安心,以實現長期財務穩定和增長。
Thumbnail
2024年初之際,分享2023一整年的財務規劃思考與反思,包含工作收入,投資理財,與儲蓄。分享對於股市的看法、投資心得,以及未來一年的期許。
Thumbnail
設定目標不僅是新年的事,而是一年四季的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未來的夢想,像是財務自由、擁有更多假期、轉換跑道。我們都設定了自己想要的目標,但實現這些目標的道路該如何踏出呢?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財務目標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還在思考應該設定什麼樣的目標,那就先來了解一些簡單且實用的財務目標,將有助
Thumbnail
新的一年要展開,財務部就會要求各單位提交『預算申請書』,為什麼需要事先提出預算?儘管看起來很多事情每一年都差不多,但又為什麼需要大家花一個時間來假設新年度的預計花費?應該很多人都聽過「拿鐵效應」, 看似不痛癢的消費金額,累積下來的金額卻非常可觀。 以每天一
Thumbnail
想問一下大家,每天錢財進進出出,可能是薪水、房租、投資的收入、可能是日常消費、教育金、孝親費、房貸的支出。你有檢視過自己或家裡的財務健康度嗎? 就是做財務健檢,了解財務體質。 理財規畫不是盲目投資,而是先透過盤點自己財務的現況,以及規避會遇到的風險,再計畫完成財務目標,才不會迷失方向。
財務的自律 對多數人來說會帶來安全感與幸福感 以前太無聊有整理做過簡報 轉成文字檔步驟如下: (內有財務管理相關理論作支撐) (以個人來說3萬是一個月的預備金) 1.緊急預備金6個月(沒什麼好說)預防主業失業 2.彈性預備金1個月(提高積極性)確保生活彈性 (損失填補原則)減少小型
Thumbnail
理財第一步:記帳。目標:減少支出 理財第二步:風險觀禮。目標:控制可承受的意外(1)。 理財第三步:確立夢想。目標:釐清累積資產的目標。 理財第四步:準備好緊急預備金。目標:控制可承受的意外(2)。 理財第五步:投資自己。目標:增加本業收入。 理財第六步:增加業外收入。目標:繼續擴增自己的固定收入。
概念都懂,怎麼整合起來解決理財目標 先掌握收入、資產與負債 每個月收入支出概況如果有收入小於支出的話應該要調整做法,使得每個月都能有一定的結餘,並至少有2~3成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調整方式可能不是減少消費,例如如果提早退休會減少收入,除了增加退休後的工作,也可能是要延後退休。 了解資產的目的
人生有八大財務規劃,通過制定計劃,您可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有足夠的儲蓄,從而提供財務安全感,實現長期和短期目標。 現金規劃:管理日常現金流,確保有足夠的流動性來應對日常支出和緊急情況。 大額支出規劃(購屋):為購買房產等大額支出做計劃,包括儲蓄和貸款管理。 保險規劃:透過適當的保險覆蓋來保護自己
Thumbnail
資產配置第一步:每月資產盤點 + 每月收支紀錄(記帳) 資產配置第二步:做好風險管理 所謂的風險管理,就是當發生意外的時候,可以有備援金可作使用。不論是用在自己身上,或是用在家人身上,都是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中年上班族定期審視資產狀況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需要負擔房貸和小孩教育費用的人群。通過實例說明如何確保投資策略與財務目標一致,監控和調整資產配置,控制風險,評估投資績效,規劃未來財務需求,並維持心理安心,以實現長期財務穩定和增長。
Thumbnail
2024年初之際,分享2023一整年的財務規劃思考與反思,包含工作收入,投資理財,與儲蓄。分享對於股市的看法、投資心得,以及未來一年的期許。
Thumbnail
設定目標不僅是新年的事,而是一年四季的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未來的夢想,像是財務自由、擁有更多假期、轉換跑道。我們都設定了自己想要的目標,但實現這些目標的道路該如何踏出呢?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財務目標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還在思考應該設定什麼樣的目標,那就先來了解一些簡單且實用的財務目標,將有助
Thumbnail
新的一年要展開,財務部就會要求各單位提交『預算申請書』,為什麼需要事先提出預算?儘管看起來很多事情每一年都差不多,但又為什麼需要大家花一個時間來假設新年度的預計花費?應該很多人都聽過「拿鐵效應」, 看似不痛癢的消費金額,累積下來的金額卻非常可觀。 以每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