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認知中,實習常被視為與社會及未來職業接軌的橋樑。然而,近年來快速變遷的職場環境,特別對90後世代而言,從實習轉為正職的機會大幅減少。即便成為正職,留在同一公司的時間也不如過去的五年、十年,如今能留任一、兩年已屬不易。
這一現象反映了某些公司採取的策略——假性實習(或廉價勞工)。即使公司投入教育與培育,提供優渥的福利,實習生的流動性仍高,使得公司逐漸減少對實習生的投資(減少還算是好的,有些甚至完全停止培育)。結果實習生的工作逐漸淪為低薪甚至無薪勞動,從中獲益甚少。
可以,如果你只需要勞動力。
對我而言,對於實習生招募的態度更多是尋求互補。
什麼是互補?我們得先探討:公司為何需要實習生?
可能的原因包括:
許多公司大規模招募實習生,聲稱提供教學和發展機會,然而只要稍加思考,就會發現培養新人實際上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特別是人力有限的公司,真的有能力培育超過員工數量,甚至十幾、二十位新人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因此,許多實習工作事實上變成了打工,這種情況在設計、寫作、策劃類工作中特別普遍。
實習的本質應是教育,它介於打工(較無技能)與正職(專業技能)之間。從業主角度看,實習生的工作應該與其專長相符,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補足他們的不足,而非只尋找完全符合工作要求的候選人。
假設我們需要一位設計實習生來協助製作廣告素材,但職缺不會標註為設計實習生,因為我們不是為了教他設計,而是請他發揮設計的能力。因此應該教授的是行銷策劃、廣告投放等額外能力。因此這名實習生是否有豐富的行銷經驗反而不那麼重要(畢竟如果實習生已經非常有經驗,我們還能教他什麼?)。而這位擁有設計專長的學生,正好可以在這裡學習行銷相關技能,這就是互補的典範。
互補的概念是,我教你不會的,你做我不擅長的。如果我們真的需要專業設計師,那應該招聘正職,而非讓實習生代勞。
當然在某些領域,強化專業能力的實習仍然有其價值。例如,設計專業的學生申請設計實習,並且公司也能進一步提升他的設計技能。無論是強化專業能力還是互補,都是合理的策略,只是在招募及面試時,雙方應充分溝通,避免浪費彼此的時間與精力。
公司為什麼招募實習生?
無論是出於互補還是成長考量,培育都是核心。這並非僅僅為了培養未來的正式員工,而是通過這種互動來幫助實習生與公司更加認識自己。這種過程中,雙方形成了弱連結,優秀的實習生經過學習與吸收,能提升視野與能力,並帶動公司形象。即使將來不在同一公司,這些實習生也可能成為長遠的合作夥伴,建立起工作外的聯盟,達成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