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目的是讓錢幫我們賺錢。但當市場情勢不明朗、波動劇烈時,手上如果有一部分現金,那不只是一種「安全感」,還是一種戰略資產,讓我們能在市場低點時抓住機會。
這裡的「現金部位」,指的是那些沒有立即投入風險較高的股票、基金等資產的資金。這些資金通常存放在定存、短期債券基金或貨幣市場基金等較為穩定的地方,隨時準備在市場下跌時出擊。當我們談論現金部位,並不是讓錢閒置在銀行戶頭,這可是投資策略中的關鍵角色之一。
但現金部位過多也會有一個問題:它可能會讓整體投資報酬率受拖累。畢竟過多的現金會讓我們錯失許多市場中的投資機會。當市場大跌時,現金就是我們手中的「王牌」,這能讓我們不僅保住本金,還能抓住低點。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投資圈中,對於現金部位的理想比例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常看到的建議範圍是將5%到10%總資產配置為現金。這個比例不會讓現金拖累整體報酬,同時也能保證在市場劇烈波動時,仍有足夠的資金進場。
很多投資者會問:「那如果我完全不配置現金呢?反正每次市場跌了,我也可以借貸投資啊!」這聽起來似乎也有道理,但實際上,過度依賴槓桿會帶來額外的風險(雖然羊羹的策略規劃也是這樣)。
我們不能預測市場到底會跌多久、跌多深。在熊市中借錢進場,如果後來市場沒如期回升,那借貸成本和資本損失的雙重壓力就會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所以,適度的現金部位不僅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更是投資心態上的「保險」。
當我們思考如何配置現金部位時,羊羹認為黃金和短債基金通常會浮現為不錯的選擇。
黃金一直是投資中的「避險英雄」。當市場處於動盪或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時,我們投資者往往會轉向黃金。
為什麼?
因為黃金具有長期保值的特性。它不像股票那樣波動劇烈,也不像債券那樣受利率變化的影響。當金融市場崩盤時,黃金的價值通常會上升。我們可以透過黃金基金來獲得黃金的避險效果,同時不需要真的持有實體黃金。黃金基金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一些基金會分配配息,這能在我們持有黃金的同時,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不過,黃金也並非完美無缺。它的價格波動性較大,有時即便沒有市場崩盤,它的價格也可能會下跌。另外,黃金本身不產生任何收益,與持有股息型股票相比,它不會帶來額外的收入。所以,黃金應該是一種「搭配」資產,而非我們現金部位的主要來源。
短債基金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擇,特別是當市場利率上升時。與黃金不同,短債基金的風險較低,因為它們主要投資於到期時間較短的債券,這樣的投資不僅穩定,還能隨著利率變動提供收益增長。當聯準會開始加息,短債基金的收益往往會有所提升,而這對於我們現金部位的保值和增值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為什麼是短債而不是長債?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區別。長債基金更容易受到利率波動的影響,當利率上升時,長期債券的價格會下跌。而短債由於到期時間短,它們的價格波動較小,能更好地保持穩定。
在台灣定存一直是大家心目中「零風險」的代名詞。當我們考慮現金部位的配置時,定存可以說是最安全的選擇。它的收益雖然不高,但它的作用在於保本,讓我們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取用這筆錢,不受市場波動影響。
有人會問:「那定存是不是太保守了?」確實,定存的回報率不高,但它在現金部位中扮演的是一個「防禦性」角色。在極端的市場崩盤情況下,手頭上的定存資金可以讓我們有資金進場抄底,而不需要擔心資本損失。
當然,為了避免定存拖累我們的整體收益,建議將其比例控制在現金部位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資金。這樣,我們可以享受到定存的安全性,又不會錯過市場中的其他機會。
彼得林區在其數十年的投資經驗中,發現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股市長期來看總是向上。儘管市場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大幅下跌,但如果我們耐心持有股票,市場終將恢復,甚至創下新高。
這個長期向上的趨勢背後,是全球經濟成長和公司盈利的推動力。根據彼得林區的統計,市場平均每六年會遇到一次較大的下跌,但歷史數據顯示,這些下跌通常是暫時的,市場隨後總是強勁反彈。
市場下跌時,許多投資者選擇保留大量現金,等待「更低的點位」進場。然而,根據彼得林區的觀察,市場的反彈速度往往比我們預期的快得多。留太多現金會導致我們錯過市場復甦的關鍵時機,最終的結果是即便在市場低點進場,我們也未必能彌補之前錯失的收益。
2008年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時市場(台股)在2009年觸底後迅速反彈,很多投資者還在觀望,結果錯過了最佳進場點。即便後來這些投資者投入市場,也無法享受到完全的回報,因為他們錯過了反彈的初期階段。
Btw. 美股反彈到前高花了五年,畢竟是震央麻,後續還連帶著歐債危機等等,這也是羊羹不太懂為什麼有優渥配息的金流的台股不先了解,而急著去配置大部分公司透過回購機制拉升股價的美股,次貸風暴那陣可是美國公司集體抱著股價跳海的。當然美股有世界各國的「好公司」ADR可以選擇,能投資的範圍與產業別寬廣些,也有正常配息的公司,但還是有稅務問題,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挺複雜麻煩的。
留著太多現金,另一個問題是「機會成本」。當我們將資金放在現金或定存裡,它們無法參與市場的增值,而這段時間,市場可能正在創造豐厚的回報。根據市場的長期歷史,股票的年化報酬率通常在7%到10%之間,而現金的利息卻往往低得多。
假設我們將30%的資金以現金的形式留存,股票市場的年化回報是10%,而現金部位只有2%的收益。這樣的配置會導致我們的整體年化報酬率被嚴重拖慢。即便我們計畫在市場崩盤後再進場,也無法彌補長期錯失的複利增長機會。
彼得林區經常提醒投資者,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的底部或頂部。試圖在市場低點進場,並非一個可行的長期策略。歷史上市場的波動性常常出乎意料,我們可能會錯過最佳的進場點,結果導致現金部位長期閒置,拖累投資回報。
因此,過度持有現金,並試圖等到市場「最低點」進場,實際上可能會讓我們錯失大部分的反彈收益,這也是為什麼彼得林區認為持續投資、保持耐心才是長期增長的最佳策略,他本人倒是滿反對現金部位配置。
關於市場低點的判斷,靠加權指數的點數或者下跌百分比來判斷我也認為是相當危險的,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比如說加權指數的本益比,所謂的大盤本益比。
如果平均下來六年一個循環,我們可以考慮看五年或十年的歷史大盤本益比來做判斷
當系統性風險「當下」,我們的大盤本益比可能會因為公司營收還沒有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但市場價格(股價)已經暴跌先做反應,那時的大盤本益比可能會跌至10倍上下,這時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信號,一個低於十年低標的信號,一個讓我們解除現金部位進入市場的信號。
以目前的金融風險處置慣性,之後通常會有一陣子的QE救市,但我們的企業營收理應減少,市場價格大概變動不會太大,相對起本益比會虛高一陣,這時慢慢等就好。
另外,也有反過來的狀況存在,有時候也會因為全球市場資金的分配,外資並不是很注重台股市場導致我們的公司營收是在上升的,我們的加權指數點數變動不大,但本益比在急劇縮小,這時也有可能大盤本益比接近低標或直接低於低標,這是在加權指數沒有過大的變動時的低谷信號。
當然,也可以選擇在中位數時放入50%的現金部位,低標時放入剩餘的50%,這百分比的部分視個人的風險控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