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自畫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I put my heart & my soul into my work and have lost my mind in the process."

Vincent Gogh

我投入全部的心力和靈魂工作,卻在過程中失去了自己。 文生 梵谷


他從鏡子中看見自己的靈魂。

他用畫筆,紀錄下自己翻騰的心境。

 

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每年湧進幾百萬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梵谷迷。梵谷的畫作被世界知名的美術館收藏。梵谷的畫展,無論在世界哪角落,總是人潮洶湧,而他被大量商業化的畫作,包括向日葵,星夜,麥田群鴨,更是大多數人都孰悉的作品。他的畫作在富比士拍賣場,一次又一次創下令人咋舌的天價。但他從習畫到三十七歲自殺身亡,總共只有十年的作畫時間

 

畫評家把梵谷的畫作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荷蘭時期"(1880 - 1886),第二個時期"巴黎時期"(1886 -1888),第三個時期"成熟期"(1888 -1890 七月自殺)。認識這些時期,自畫像是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因為貧窮,請不起模特兒,梵谷常攬鏡自照,用自己的眼睛,觀看自己,解析自己。而畫面上也經他的眼睛和心靈,反映對世界的看法。不論是早期的深沉嚴肅或晚期的色彩繽紛。

他一生畫了超過三十張的自畫像,為自己不同階段的心境和畫風,留下最佳的見證。本文介紹較具代表性的十張。

圖5,1886 荷蘭時期

圖5,1886 荷蘭時期

梵谷出身牧師之家,年輕時曾任畫商銷售員,傳福音牧師等工作,但歷經愛情失敗,對宗教的激情被礦坑的貧窮苦難澆熄,努力的生活只帶來疾病和三餐不繼,最後還被教會解任。十分潦倒。

二十七歲那年,開始學畫。他雖出身畫商世家,但因行徑不符當時社會期望,族人認為他不成材。並不被看好。還好有弟弟西奧愛他,接濟他,支持他。

圖1和圖5畫於1886,採用的是荷蘭的寫實派手法。圖5,色調沉悶,慘白的容顏,嚴肅的表情,彷彿訴說生命至此的坎坷。

圖6,1887年描點繪法。

圖6,1887年描點繪法。



1887梵谷前往巴黎,接受當時最先進的印象派思潮洗禮。他學習秀拉(Seurat)和席涅克(Signac)點描技法(Pointillisme)。畫風也從暗沉的色調走入色彩繽紛。

圖6,在綿密的點描畫面上,明亮的額頭仍然有寫實派的影子。但最擄獲觀眾的,是那雙眼睛。亦見圖2梵谷銳利又深邃的眼神,似乎有一種蠱惑人的魔力,直視觀眾的靈魂,讓人不想移開,卻又無法逼視。


圖7,1887冬至1888 印象派和浮世繪風結合

圖7,1887冬至1888 印象派和浮世繪風結合


除了印象派,當時的巴黎畫壇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版畫力道十足,乾淨俐落的刻痕筆觸,色彩鮮艷的畫面,隨後都出現在梵谷的畫作中。

圖7,是印象派和浮世繪風的融合。梵谷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不同於寫實派的精緻細膩,這幅畫臉部和衣服,呈現如版畫般七彩粗獷的刻紋。而背景也不再拘泥於點描。圓弧形的藍紫線條,斷斷續續,由清晰逐漸模糊,似乎讓畫面旋轉起來。



圖8,1888,8 月 ,野獸派畫風出現

圖8,1888,8 月 ,野獸派畫風出現

1888年,梵谷移居南法阿爾(Arles)。炙熱的陽光,閃耀的麥田,金黃的向日葵,梵谷拋棄了寫實,丟下了點描。那顆燃燒的靈魂,讓他的畫筆輕快飛舞起來。以明亮的顏色,簡約的筆觸畫下了這幅自畫像。

雖然野獸派(Fauvism)說法的出現,是在十五年以後,但圖8,梵谷的這張自畫像,已跳脫了印象派的形式,有了野獸派的元素,包括畫風強烈,用色鮮豔,不講究透視和明暗。他從寫實的侷限,躍升入象徵和表現,將靈魂注入了畫作。

不知他是否想過,他用靈魂燃燒的畫作,正帶領藝術世界進入另一個境界。



圖9,1888 割耳自畫像

圖9,1888 割耳自畫像

在阿爾(Arles),他畫了幅浮世繪風的自畫像(圖3),準備送給將共組藝術工作室的高更Paul Gauguin。可惜兩人共同生活兩個月間,衝突不斷,不但友誼破裂,還因尚未為世人完全理解的原因,發生了梵谷割下耳朵自殘事件。

圖9,割耳自畫像,沒有鬍鬚,眼神渙散,臉部表情冷靜和疲憊。但用色大膽,紅,綠,黑白,猶如浮世繪版畫的套色,是他自畫像中色彩最豔麗搶眼的一幅。

值得一提的是,梵谷割掉的是左耳,但是因為他是照鏡自畫,所以左右相反。


圖10,1889療養院

圖10,1889療養院

割耳事件後,梵谷因癲癇症在聖雷米療養院住了兩年,之後又轉往巴黎近郊的奧維小鎮治療,直至棄世。

圖9,10,畫於聖雷米療養院。和"星空"畫作相同的筆法。扭曲旋轉的藍紫色,似在移動的背景。圖10,他皺著眉頭,眼神不再回望作畫的自己,而是凝視遠方。

是否至此,梵谷對世界的迷惑,對自身無助的掙扎已失去信心?他應該沒想到,他渴望的理解,在他死後慢慢發生,然後遍地開花,擴及世界每一個角落。


梵谷短短十年的創作生命,比起十歲起步,九十二歲才終止的畢卡索,真是短暫,彷若曇花一現。但他的名氣和留下的藝術遺產,卻毫不遜色。


"梵谷傳"譯者詩人余光中在序上的一段話,為他在現代畫史上的貢獻,做的最佳註解:

他那猛烈的色彩,強勁的線條,斷續參差的輪廓,略帶扭曲的形體,為後起的法國野獸派(Fauvism)畫家所繼承。至於內心感受的爆發,...,那種"情溢乎形"的風格,則啟發了不滿印象派之明媚甜軟的德國表現派(Impressionism)。間接的影響,則鑑於曲線裝飾的"新藝術"(Art Nouveau)與富於象徵風味的"先知派"(The Nabis)。


參考資料:

  1. "梵谷傳" Irving Stone, 余光中譯,大地出版社。
  2. 鄭治桂【看梵谷】之《梵谷看梵谷 – 自畫像》
  3. 拼湊梵谷的容貌:那些藝術家眼中的梵谷和他的自畫像2022-03-03|撰文者:張家馨 https://artemperor.tw/focus/4639
  4. https://www.vincentvangogh.org/
  5. https://www.vangoghmuseum.nl/en/art-and-stories/vincent-van-gogh-faq/why-did-vincent-van-gogh-cut-off-his-ear


後記: 本文是作者為準備觀賞刻在富邦美術館展出的"梵谷尋光之路"所做的筆記。所有圖片來自網路截圖。尋光之路展出25幅梵谷真跡,展中將梵谷作畫三時期分為,"啟蒙之光""自然之光"和"心靈之光"。但本文介紹的自畫像,僅有圖2一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聲的沙龍
99會員
15內容數
寫寫情緒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我與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的自畫像。這張照片中,鏡頭快門到底聚焦於何處?終究是個謎。 如同梵谷本人若是在生前就名揚天下,他會因此變得比較快樂嗎?他的畫作還能擁有那一抹悲壯性的動人深度與精神共鳴嗎? 也終究是個謎。
Thumbnail
一、我與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的自畫像。這張照片中,鏡頭快門到底聚焦於何處?終究是個謎。 如同梵谷本人若是在生前就名揚天下,他會因此變得比較快樂嗎?他的畫作還能擁有那一抹悲壯性的動人深度與精神共鳴嗎? 也終究是個謎。
Thumbnail
1890年,梵谷死了。 生前,那被人嫌棄的是他。 死後,被人稱頌的也是他。 他在自畫像裡皺著眉頭、側臉凝視著,彷彿在沉默地叩問世人,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瘋狂與荒謬? 134年後,在館方號稱的真跡面前,人們簇擁著往前爭相目睹與照相,他也一如既往,皺眉、凝視、沉默。 我在一片人群中,望著梵谷的雙眼
Thumbnail
1890年,梵谷死了。 生前,那被人嫌棄的是他。 死後,被人稱頌的也是他。 他在自畫像裡皺著眉頭、側臉凝視著,彷彿在沉默地叩問世人,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瘋狂與荒謬? 134年後,在館方號稱的真跡面前,人們簇擁著往前爭相目睹與照相,他也一如既往,皺眉、凝視、沉默。 我在一片人群中,望著梵谷的雙眼
Thumbnail
梵谷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雖飽受精神疾病與內心黑暗的折磨,但他的畫作卻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情。從不在躁狂或精神失控時作畫,而總是在平靜與喜悅的時刻創作,因為他心中始終懷抱著希望。
Thumbnail
梵谷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雖飽受精神疾病與內心黑暗的折磨,但他的畫作卻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情。從不在躁狂或精神失控時作畫,而總是在平靜與喜悅的時刻創作,因為他心中始終懷抱著希望。
Thumbnail
作為群體,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葬梵谷。 沒錯,創作的門檻變低了、管道變多了、各樣媒材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你不再需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到一管靛藍油畫顏料...
Thumbnail
作為群體,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葬梵谷。 沒錯,創作的門檻變低了、管道變多了、各樣媒材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你不再需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到一管靛藍油畫顏料...
Thumbnail
梵谷,生前障礙,死後天才。但是,生命能量是循環,我們見證的是他那生生不息的精神狀態!
Thumbnail
梵谷,生前障礙,死後天才。但是,生命能量是循環,我們見證的是他那生生不息的精神狀態!
Thumbnail
Vincent van Gogh,少數我叫得出名字的畫家。 偶然的機會,我得以靜下心來端詳他的這幅自畫像。 這幅畫有著強烈複雜的情緒,文字難以表明,也無需表明,放空自己停止思考,自然就能進入它的生命。看著看著,好像有一種不捨,會落淚的。 其實這個世界,不只一個梵谷。
Thumbnail
Vincent van Gogh,少數我叫得出名字的畫家。 偶然的機會,我得以靜下心來端詳他的這幅自畫像。 這幅畫有著強烈複雜的情緒,文字難以表明,也無需表明,放空自己停止思考,自然就能進入它的生命。看著看著,好像有一種不捨,會落淚的。 其實這個世界,不只一個梵谷。
Thumbnail
圖都快畫完了,才發現畫面空間不夠?又不想要重畫怎麼辦?別擔心!19世紀荷蘭國寶大師 #梵谷(Van Gogh)也曾有同樣的煩惱...
Thumbnail
圖都快畫完了,才發現畫面空間不夠?又不想要重畫怎麼辦?別擔心!19世紀荷蘭國寶大師 #梵谷(Van Gogh)也曾有同樣的煩惱...
Thumbnail
在永恆之門-梵谷-1890
Thumbnail
在永恆之門-梵谷-1890
Thumbnail
書名:梵谷 作者:威廉.費佛 出版: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國嘉關係企業出版 每一次的閱讀,都是臣服在一個偉大心靈的腳下,渴切與他對話。訴說一個故事,猶如一場夢。 我對藝術有絕對的信心。我絕對相信,藝術就像是一條水聲潺潺的溪河,將把人帶往港口。 溫暖又孤寂的梵谷,是我看完這本書,最單純真切的感受。
Thumbnail
書名:梵谷 作者:威廉.費佛 出版: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國嘉關係企業出版 每一次的閱讀,都是臣服在一個偉大心靈的腳下,渴切與他對話。訴說一個故事,猶如一場夢。 我對藝術有絕對的信心。我絕對相信,藝術就像是一條水聲潺潺的溪河,將把人帶往港口。 溫暖又孤寂的梵谷,是我看完這本書,最單純真切的感受。
Thumbnail
之所以會對梵谷的故事產生興趣,是源於美國創作歌手Don McLean的單曲《梵谷之歌》(Viencent),歌詞中含有許多對梵谷作品的描述,蘊含著某種平靜而激烈的情緒,用一種很含蓄的方式成功吸引到我,如同梵谷的作品,無法精確說出其優劣,卻會讓人目不轉睛地盯著它,難以自拔。
Thumbnail
之所以會對梵谷的故事產生興趣,是源於美國創作歌手Don McLean的單曲《梵谷之歌》(Viencent),歌詞中含有許多對梵谷作品的描述,蘊含著某種平靜而激烈的情緒,用一種很含蓄的方式成功吸引到我,如同梵谷的作品,無法精確說出其優劣,卻會讓人目不轉睛地盯著它,難以自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