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學校年紀不大,名氣卻是很大,主要是那個80年代,天母地區自成一格,雖然行政區上屬於台北市士林區,可是那個年代,沒有人會說這邊是士林。士林?多數人腦袋的概念就是舊士林夜市那個區塊。
至於這個天母,就是個「高檔」、「異國風情」的意念,那時以天母東西路圓環往中山北路七段延伸的半圓形區塊,根本就是台北的蘇荷區,想要體驗異國風情和美食,來這邊找就對了。
校門是一對方體牆配柵欄大門,上面只有學校住址,沒有校名,大字校門門外右花壇邊,立一藍色高柱直書校名,這種柱狀立校名的安排頗為特殊。
後來想起是在日本的小學看過,日本小學也是這樣,一根白色四方柱,上面用黑字書寫學校校名。
左方的門外是一座頗耐人尋味的雕塑:舉右手指天站在地球上的娃,這我問了幾位有住在附近的朋友,其中一位還算是家中有小孩是校友的,也一問不知。
學校地基呈現一個完成的街廓,四面都有巷弄和民居區隔,不過因為街道劃分,呈現一個豎起的正方形,在東側這兩個邊綠植甚多,沿著牆都有茂密的樟樹,夏日正是好納涼的區域。
.
在天母還沒有沒落的年代,環繞這中山北路七段的天母圓環週邊有非常多異國風情美食,這成為我當學生時代的課後、假日訪問的地方,甚至來這邊的次數可以說比去士林夜市多很多。
那時騎著機車,常要在巷子裡找停車的地方或是美食店家,這樣在巷子中轉呀轉,莫名其妙就會到天母小的門口與她照面。
所以與她的情緣早在大學時代就已經建立,不過多是和美食有關:像是到目前都還不定時到訪的盛鑫德國豬腳
(現在都去美麗華店),那時代難得可以吃到正統配酸菜的烤德國豬腳餐廳;洋蔥
餐廳,那時咱一幫人眼中的有氣氛、有內涵的高檔牛排餐廳,後來分店愈開,後來兄弟鬩牆奔上媒體,也不知怎地就少去了,待有意識時,發現這店已經不知怎麼的已成了上市股票公司了,但是那陣媒體新聞過後,未再光臨,不是因為媒體之亂引我反感,而是可以取代的餐廳太多了。
另外,已經歇業的法樂琪
法國菜,老闆雖然已經去世,但是那卻是我們一幫美食好友肯定要去品嚐一客道地法式料理的餐廳。我依稀記得我第一餐法國菜,竟然是法式春雞
,味道如何?完全忘記!我還記得我們給老闆說服開了一瓶紅酒,那種昏暗燈光下,搖著高腳杯品嚐紅酒的滋味,說不出紅酒多好喝,但是也是一次難忘經驗。爾後,凡有人生重大的關頭,多半會到這邊品嚐一番。
最後,雖然是遠離這區塊有點距離的克強路上的富利得利(fulli's deli)德國香腸
料理,更是開啟德國香腸配啤酒的美食經驗之所,那家餐廳深獲我心,不只經年常光臨,甚至每年都會和他們訂購過年的香腸禮盒,受贈的好友莫不是欣喜。可惜,這家店已經收攤了,深有遺憾,因為至今還找不出更好口味的德國道地香腸。
啊,說來這天母國小竟然扮演我美食的記憶比較多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