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周圍走繞一圈,這號稱也真的挺走巧門,以三民路、延壽街和另兩邊巷子所形成的街廓整個都給學校建築蓋好蓋滿,建築的邊線緊靠著行道,有沒有圍牆意義不大,房子的牆就是圍牆不是?
..
校門在延壽街,短牆鐵柵門,迎面兩道朱色片牆高達六層樓,乍看像是未合攏的英文[H],更吸睛的是那巨大的白色圓形鐘面。鐘面的後邊有懸廊窗,整個穿堂氣勢不凡。
左側是白格子窗警衛室,學校全銜在入門穿堂的上方。這校門的設計就是沒有特別凸出校門柱、牆,融入整個建築之中,算是新式的校門概念。
..
特別是延壽街以北,民生社區範圍內的小吃交關過不少,臭豆腐、炒飯、牛肉麵,還曾有一段時間在三民路巷子流連過咖啡店,喝了不少特色咖啡,不過都是過客造訪也沒特別印象。
..
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班群教學。
不同傳統班級,導師是這班級的國王、廚師、船長或是......老大(附帶一提,我曾經這樣自稱就給家長告我搞黑幫,唉唉,我高估了家長的修辭學),導師就是隻手遮天......喔,不!徒手撐起一片天,這真的是超人工作,大小事務導師一人包,什麼校長兼校工?導師是教學、教導、訓育、取樂、搞笑、心理輔導、把屎尿、餵養......啥都一個人來,身心靈都陪上、奉上。
班群則是把以上這些種種分配到同年級其他老師,以專業分工的方式達到「協同教學」,這樣,資源分享(像是我出一張平常練習可以分享給其他10個班的老師),專職分工(像是教育不乖的娃就由某位黑臉老師來壓壓氣勢)......白話一點就是:分工合作!利用每個老師的專業特質進行分工,甚至吐苦水、分擔外界壓力都是。
健康國小就是第一個示範學校,連教室的設計都不同傳統,幾個班級互通,娃們甚至可以在班群空間進行大班、超大班教學。
不過有沒想過:若是一個學年只有一個班,這老師跟誰協同?跟誰班群啊?(哈哈,其實可以有解)
..
去過健康小幾次,都是研習去的,下課時就到處跑去參觀,給我的感覺就是侷促,建物的建蔽率太大,雖然有一座六跑道的操場,可是整個建築空間就是住在格子間的壓迫感,天空線整個都給校舍和周圍高樓壓制,真的讓我感到不自在。
我還是喜歡那種眼可觀天、看山、看樹的遠視感。...我想太多了,學校新,就是好,不是嗎?
@台北松山,延壽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