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織謠者:貝殼之夢

書評:織謠者:貝殼之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是第六屆金車奇科幻文學獎優選作品,我有幸在頒獎典禮跟作者陳若那小聊一番,結果有幸獲得邀請寫推薦序。

這是個用澎湖當作發想的奇幻作品,透過貝殼裡的歌聲來建構這個奇幻世界,是個詩意盎然美常美麗的故事喔!

以下是我的推薦序:

風土味是個有有趣的描述方式,畢竟當我們在建構奇幻世界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種描繪方式,也都可以很迷人,端看作者如何安排。

但建立出風土的味道,難度可不低,因為風土味的建立是雙向的,除了作者自己要下功夫,也要讀者正好有那種記憶,才能把讀者腦中的記憶帶出來,然後支配整場閱讀體驗。

陳若那這本織謠者:貝殼之夢就辦到了,在閱讀初期,故事就激起我自己的某些回憶,讓我不自覺的為場景加上光影、色澤,甚至味道,讓我用那座島嶼(那座?這就請大家自己猜想了)作為基礎來探索故事。

那是一座有貝殼的島嶼,而貝殼則是全世界通用的符號,用來交易,也用來傳遞訊息。那個拿起貝殼放在耳朵旁邊聆聽的意象,是大家很很熟悉的,但我們聽到的訊息,難道不是其他人放進去的?

在這種想像之下,陳若那編織了魔法與歌謠,將記憶從螺旋深處鉤出來。是的,那是我曾經去過得地方,似曾相似,卻又如此脆弱,正如故事裡的島嶼,是那麼容易受到風暴侵襲,卻又能一次又一次的挺過災難。

故事很有趣的讓「大事化小」,常見的魔頭必然受到最終懲罰在這裡是行不通的,我們只是活下來,然後繼續前進。

或許我們也會在記憶裡不斷重複過往的好與壞、善與惡,但我們也會成長,然後,也許我們的記憶也會被重新詮釋,那麼,這記憶還是原來的記憶嗎?

故事對記憶下了很大功夫去闡述,哪些要被記得,哪些會被遺忘,或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答案,那是貝殼之夢,註定要隨著海潮來來去去,我們只能聽到迴響。

或許,我們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歌聲。

----------

這故事十分優美,但又具有韌性,不是那種一碰就碎掉的精緻作品,反倒像向陽的藤蔓,有著可愛的小捲捲,但力量可是很強大的喔!

織謠者:貝殼之夢


作者: 陳若那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11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4459759叢書系列:釀奇幻規格:平裝 / 300頁 / 14.8 x 21 x 1.5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raw-image


內容總結
奇幻
5
/5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3會員
993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說到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TRPG),我想我的狀況點特殊。 是的樣的,其實我一場都沒玩過,不騙你,一場都沒有,雖然我手邊有各種規則書、手冊、整套的骰子、各種指示物,也自己畫過不少地圖。 很現實的一點在於,我身邊從來都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嗜好,打從前網路時代就這樣,就一個很鄉下的阿宅,貪婪著蒐集找得到
5/5歷史
有點沈重的故事,還好最後有個豁然開朗的結局。 從書名就知道故事主軸,這裡講的是出生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負擔家務,還要面對不適任父母的時候,要如何成長的故事。 這真的很沈重。 因為還是小學生的主角「殺了自己」。 所謂殺,指的是扼殺自己的感情,明明只是小學生,還在一個可以撒嬌、貪玩貪
含 AI 應用內容
#漫畫#書評#兒少福利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說到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TRPG),我想我的狀況點特殊。 是的樣的,其實我一場都沒玩過,不騙你,一場都沒有,雖然我手邊有各種規則書、手冊、整套的骰子、各種指示物,也自己畫過不少地圖。 很現實的一點在於,我身邊從來都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嗜好,打從前網路時代就這樣,就一個很鄉下的阿宅,貪婪著蒐集找得到
5/5歷史
有點沈重的故事,還好最後有個豁然開朗的結局。 從書名就知道故事主軸,這裡講的是出生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負擔家務,還要面對不適任父母的時候,要如何成長的故事。 這真的很沈重。 因為還是小學生的主角「殺了自己」。 所謂殺,指的是扼殺自己的感情,明明只是小學生,還在一個可以撒嬌、貪玩貪
含 AI 應用內容
#漫畫#書評#兒少福利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