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致遠(Jerry Yang) : 「我一直,也將永遠流淌(Yahoo!)雅虎的血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楊致遠於1968年出生在台北,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英語和戲劇教授,因此成為楊致遠和兄弟們的主要教育者。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楊致遠的母親在他10歲時,帶著全家移居美國。他們在美國有一位定居的親戚,而這次搬遷改變了楊致遠的生活。

初到美國的楊致遠,幾乎不會說英文,但在陌生的環境下,他迅速適應並憑藉聰明才智,在學校成績優異。楊致遠僅用了四年時間就完成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當時正是Web瀏覽器興起的時代,楊致遠對網絡世界著迷。他每天花數小時瀏覽、收集自己喜愛的網站,最終決定對這些網站進行分類和整理,並開發了一個數據庫來管理。起初,他只是把這個網站分享給朋友,沒想到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這個名為「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的網站,逐漸成為了熱門的網站資源。

隨著網站流量不斷增長,便決定給它換個更簡短易記的名字,於是選用了「Yahoo」,源自《格列佛遊記》中的「Yahoo」,代表未開化的野人。1994年,Yahoo正式誕生,並且以分類目錄為核心,這是當時其他搜尋引擎無法相比的創新之處。

今天,Yahoo儼然成為全球知名的入口網站,提供從搜索引擎到新聞、信箱、拍賣等多種服務,成為了互聯網世界的百寶箱。楊致遠的創業成功讓他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認為最大的收穫並非財富,而是「每天都在改變世界的感覺」

楊致遠無疑是一位創意天才,但在企業管理方面卻略顯平庸,這點他自己也坦承不諱。因此,他一直沒有出任雅虎的CEO,除非在公司陷入困境時,他才臨時接手,但也未能成功扭轉局勢。

在創辦Yahoo初期,楊致遠能果斷決策,因為那時他無需顧及他人。但隨著公司壯大,他的行事風格變得謹慎、猶豫不決,這也導致他犯下了許多錯誤。例如,他曾錯失了收購Google和Facebook的機會。同樣,當微軟提出收購雅虎時,他也未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楊致遠並不具備掌舵一家大型公司的能力,這在網絡時代1.0逐漸結束,2.0時代的浪潮來襲時尤為明顯。雅虎未能及時轉型,最終在風起雲湧的互聯網競爭中擱淺和沉沒

然而,在雅虎後期的決策中,楊致遠唯一被廣泛稱讚的行動是他大膽投資了當時還不具規模的阿里巴巴。他用雅虎三分之一的現金,即10億美元,換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這筆投資後來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雅虎本身。

楊致遠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始於1997年,當時他看到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巨大潛力,這是他善於洞察未來趨勢的體現。雖然阿里的成功主要依賴於阿里團隊的努力,但楊致遠的遠見無疑為這段合作奠定了基礎。

過去的經歷讓楊致遠積累了豐富的中美人脈,這也賦予他作為投資人和「橋樑」的角色:幫助中國投資者尋找美國的新興企業,並協助中國企業打開美國市場。

最近,楊致遠以投資人的身份出席了一場在廣州舉行的人工智能會議,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他,兩鬢斑白,早已不再是那位意氣風發的互聯網先驅。但如今的他顯得更加低調且快樂。「我現在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工作,犯些錯誤也無所謂,沒有人會在意。」

儘管如此,他仍然深情表示:「我一直,也將永遠流淌著雅虎的紫色血液。」

有人說,100年後,若人們只能記住兩位對互聯網貢獻最大的人,其中一個必定是楊致遠,因為他開創了第一個互聯網時代,制定了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未來人們或許會將他與貝爾、福特等偉大人物相提並論。這個預言是否會成真,還是他將被後來的浪潮淹沒,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 天下、互聯網人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路的成功學的沙龍
27會員
271內容數
成功並非一蹴可及,分享名人背後的故事 :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跟著我一起剖析那些成功的軌跡,踏上屬於自己的成功路。
2025/04/30
你是否曾在職場中看見資源總是傾向某些特別「出風頭」的人?他們總能拿到更多機會、資源與掌聲,彷彿有無形的磁場將一切好處吸引而來。這種現象,其實正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資源向已有資源者集中。
Thumbnail
2025/04/30
你是否曾在職場中看見資源總是傾向某些特別「出風頭」的人?他們總能拿到更多機會、資源與掌聲,彷彿有無形的磁場將一切好處吸引而來。這種現象,其實正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資源向已有資源者集中。
Thumbnail
2025/04/28
電商平台「蝦皮購物」( Shopee )在台灣及東南亞各地,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乃至遠至拉丁美洲,都能見其身影,幾乎稱霸東南亞市場。蝦皮的崛起,使其母公司「冬海集團」( Sea )董事長李小冬一度榮登新加坡首富。
Thumbnail
2025/04/28
電商平台「蝦皮購物」( Shopee )在台灣及東南亞各地,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乃至遠至拉丁美洲,都能見其身影,幾乎稱霸東南亞市場。蝦皮的崛起,使其母公司「冬海集團」( Sea )董事長李小冬一度榮登新加坡首富。
Thumbnail
2025/04/24
吳清友,一個出身鄉野漁村的孩子,在貧瘠的土地上靠天吃飯,學習過程滿是挫折。他非名門望族,亦無傲人學位,但面對生命的無常、苦難與病痛,仍持續精進自、豐厚強大的心靈。
Thumbnail
2025/04/24
吳清友,一個出身鄉野漁村的孩子,在貧瘠的土地上靠天吃飯,學習過程滿是挫折。他非名門望族,亦無傲人學位,但面對生命的無常、苦難與病痛,仍持續精進自、豐厚強大的心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楊跟先生為了兩個孩子的教育而舉家移民美國,那一年,小女兒九歲。他們落腳西雅圖,小楊頂著台大法律系高材生實力在美國找到銀行的工作,而先生則是圓滿從小「拈花惹草」的夢想,在郊區買下十八甲的土地開創苗園花圃,真正成為一名花園農場的主人。 小楊安頓兩個孩子之後,銀行的工作也上手了,她便開始接觸公益,
Thumbnail
小楊跟先生為了兩個孩子的教育而舉家移民美國,那一年,小女兒九歲。他們落腳西雅圖,小楊頂著台大法律系高材生實力在美國找到銀行的工作,而先生則是圓滿從小「拈花惹草」的夢想,在郊區買下十八甲的土地開創苗園花圃,真正成為一名花園農場的主人。 小楊安頓兩個孩子之後,銀行的工作也上手了,她便開始接觸公益,
Thumbnail
楊致遠於1968年出生在台北,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英語和戲劇教授,因此成為楊致遠和兄弟們的主要教育者。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楊致遠的母親在他10歲時,帶著全家移居美國。他們在美國有一位定居的親戚,而這次搬遷改變了楊致遠的生活。
Thumbnail
楊致遠於1968年出生在台北,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英語和戲劇教授,因此成為楊致遠和兄弟們的主要教育者。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楊致遠的母親在他10歲時,帶著全家移居美國。他們在美國有一位定居的親戚,而這次搬遷改變了楊致遠的生活。
Thumbnail
我誠心的祝福,這個年紀輕輕就遭遇悲慘的孩子,可以如他所願考上醫學院,將來成為一位濟世救人的,好醫生。
Thumbnail
我誠心的祝福,這個年紀輕輕就遭遇悲慘的孩子,可以如他所願考上醫學院,將來成為一位濟世救人的,好醫生。
Thumbnail
2016年1月,我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州的楊**大學讀書,此前只是在臉書上淺淺地看了一下大學的環境,根本沒有完全地去了解過這個大學的地理位置,一心只想著離開上海,父親在愛達荷州的博伊西機場接應我,一下飛機,冰天雪地,昏灰色地天空飄著白雪,機場的混凝土上濕濕的。 一輩子生活在上海,連北方的雪都沒
Thumbnail
2016年1月,我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州的楊**大學讀書,此前只是在臉書上淺淺地看了一下大學的環境,根本沒有完全地去了解過這個大學的地理位置,一心只想著離開上海,父親在愛達荷州的博伊西機場接應我,一下飛機,冰天雪地,昏灰色地天空飄著白雪,機場的混凝土上濕濕的。 一輩子生活在上海,連北方的雪都沒
Thumbnail
楊正民當選國立巴西利亞大學二十八次模範教授,其四個兒女則共獲得四個醫學博士、四個哲學博士和一個超博士學位,而頒授這些學位的大學都是美國久負盛名的一流學府,其中包含哈佛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再加上楊正民的二位女婿;這一家總共有十二個博士的學位。
Thumbnail
楊正民當選國立巴西利亞大學二十八次模範教授,其四個兒女則共獲得四個醫學博士、四個哲學博士和一個超博士學位,而頒授這些學位的大學都是美國久負盛名的一流學府,其中包含哈佛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再加上楊正民的二位女婿;這一家總共有十二個博士的學位。
Thumbnail
【從一場展覽邀請說起……】1998年,87歲的巫永福收到一張展覽邀請卡,是由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楊肇嘉與文化贊助」展。卡片選用了1937年,楊肇嘉與張星賢夫婦、張星建等人在清水六然居的合照;眾人背後牆上掛的巨幅油畫,是李石樵的作品:《楊肇嘉氏家族》。
Thumbnail
【從一場展覽邀請說起……】1998年,87歲的巫永福收到一張展覽邀請卡,是由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楊肇嘉與文化贊助」展。卡片選用了1937年,楊肇嘉與張星賢夫婦、張星建等人在清水六然居的合照;眾人背後牆上掛的巨幅油畫,是李石樵的作品:《楊肇嘉氏家族》。
Thumbnail
我父母親的年齡較長,比何凡、林海音他們大十幾二十歲。父親於1959年嚴重中風,喪失語言能力,無法工作。哥哥和我還在大學讀書,當時的台灣,根本沒有保險或退休制度,一時全家陷入困境。國語日報仝人、父親的學生們,熱心出主意、出力幫忙,我們才熬過來那段最艱難的日子。
Thumbnail
我父母親的年齡較長,比何凡、林海音他們大十幾二十歲。父親於1959年嚴重中風,喪失語言能力,無法工作。哥哥和我還在大學讀書,當時的台灣,根本沒有保險或退休制度,一時全家陷入困境。國語日報仝人、父親的學生們,熱心出主意、出力幫忙,我們才熬過來那段最艱難的日子。
Thumbnail
踏上旅途之後,才明白自己知道的總是太少。半個月前,在暹粒的橋上,唱著長途夜車時,一位女孩的眼淚,讓我省思更多自己唱這首歌的理由。抵達永珍的那天,我心中有了拜訪楊爸的想法。
Thumbnail
踏上旅途之後,才明白自己知道的總是太少。半個月前,在暹粒的橋上,唱著長途夜車時,一位女孩的眼淚,讓我省思更多自己唱這首歌的理由。抵達永珍的那天,我心中有了拜訪楊爸的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