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台「蝦皮購物」( Shopee )在台灣及東南亞各地,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乃至遠至拉丁美洲,都能見其身影,幾乎稱霸東南亞市場。蝦皮的崛起,使其母公司「冬海集團」( Sea )董事長李小冬一度榮登新加坡首富。然而,在主要股東中國騰訊大幅減持股份後,李小冬的財富一天內蒸發15億美元(約新台幣415億元),身價急跌,首富寶座也拱手讓人,退居第三。
李小冬出生於中國天津,畢業於美國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工商管理碩士班。留學結束後,他帶著家人遷居新加坡,身無分文且背負高額學貸,手上僅有支付基本生活開銷的積蓄。
面對創業的高風險,他之所以敢於一搏,源於2005年在史丹佛親耳聆聽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Steve Jobs )畢業演講的啟發。賈伯斯提出「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理念,讓李小冬堅信應跟隨熱情,而非僅考慮現實,最終會抵達理想的彼岸。 2009年,李小冬聯手葉剛與陳精業,創立冬海集團( Sea ),初期主力業務為遊戲代理,打造了知名電競平台「 Garena 」,並靠代理《英雄聯盟》( League of Legends )打開東南亞市場,迅速累積第一桶金。2017年,Garena 自製手遊《 Free Fire 》推出後大受歡迎,成為穩定的營收來源。隨著遊戲業務趨於飽和,李小冬開始尋找新機會。一次女兒提及「很想念中國的淘寶」,讓他意識到東南亞消費者對電商的需求,進而催生出「蝦皮購物」( Shopee )。自2015年成立以來,蝦皮迅速進軍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台灣及拉美市場。到了2020年,在疫情宅經濟推波助瀾下,蝦皮成為東南亞下載量最高的購物App,年營收達22億美元(約新台幣609億元),年增幅高達159.8%。
不只電商領域,李小冬也布局數位金融,創立子公司「 SeaMoney 」,以科技驅動小型企業及消費者服務,並計劃拓展到保險、貸款及財富管理領域。2018年,李小冬以198億美元(約新台幣5482億元)身價登上新加坡首富,超越油漆業巨頭吳清亮。
但好景不常,隨著騰訊減持股份,加上整體投資人信心動搖,冬海集團近兩年股價重挫,李小冬的財富也應聲下滑。儘管透過裁員與削減行銷開支,冬海在2022年第四季終結連年虧損,蝦皮和金融業務亦首度轉盈,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尤其來自TikTok的挑戰正快速侵蝕市場版圖。TikTok透過直播帶貨、激烈價格戰,在短短時間內搶占東南亞14%的電商市占率,儘管曾受印尼政府新規限制,仍藉收購Tokopedia 75%股權重返市場。同時,背靠阿里巴巴的 Lazada 與拼多多的跨境平台Temu也正積極擴張。在這場白熱化競爭中,蝦皮雖仍為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但市占率已從48.1%下降至45.9%。
李小冬曾說 : Sea「 隨時可以獲利 」,只是要在「成長」與「盈利」間取得平衡;但在如今各路勁敵壓境的局勢下,留給蝦皮的選擇空間已經不多。
綜觀其發展過程,最成功的地方可能是在10幾年前就選擇了東南亞,當時各國對東南亞產業的前景都不太看好,雖然困難點是沒人願意投資,但由於進入市場的時間很早,李小冬洞悉東南亞各國的消費者型態。即使今年李小冬個人資產嚴重受到重創。不過,他還年輕,對於未來仍有許多規劃和道路正在進行。
資料參考 : Nownews、wiki、stockf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