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接觸投資之前,對投資大部分的印象都比較負面,不時能看到有人因為投資股票從一夜致富到負債累累的新聞,這個階段的我認為投資就等於賭博。接著就和大部分的人一樣,工作有了一些存款後,總覺得自己該來好好面對這件事情,看完一系列關於股票的基本介紹後,我只有一個想法:「這跟大人們口中常說的股票是同一種東西?」為什麼沒人說過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權?為什麼沒人說過公司會把賺的錢分給股東?這些事這麼重要,為什麼那麼多人只關注技術分析、只想賺價差?後來就如同葛拉漢影響了巴菲特一樣,巴菲特的理念也正式點燃了我對投資的熱情。第一,投資股票就是在投資公司;第二,付出價格,便可以得到價值,因此聰明的投資人會買入價格低於價值的公司;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買入公司是為了在睡覺的時候也有人在幫你賺錢!這個階段的我認為投資不再是賭博。
假如今天有一位富豪想要在拍賣會上賣出家裡珍藏的搖錢樹(先不論這種東西是否存在),這棵樹每年都可以結出100元,但它的壽命僅剩10年。這時你參加了這場拍賣會,如果你自認是理性的買家,我想你不應該支付超過1,000元買下這棵樹(如果考慮金錢的時間價值,買價需要更低)。但此時富豪激情地介紹,這棵樹外表華麗,不只擺在家裡賞心悅目,還能帶來好運,讓事業蒸蒸日上。1,050、1,100、1,200,你看到鄰座的人喊出超過你心裡預算的價碼,這時如果你選擇轉身離場,那麼你可能具備成功投資人的特質;但其他開始擔心自己會錯過一顆更值錢的搖錢樹,而繼續競標的人,祝他們好運了。所謂投資,就是花錢買入一棵棵的搖錢樹,有的樹每年只結出固定數量的錢,有的愈結愈多或愈結愈少,也有的短時間不會結果但未來可能碩果滿枝;但不論如何,你都不希望這棵搖錢樹提供的價值少於你買入的成本。這件事也許說來容易,在競價機制的市場裡做起來可就不簡單了,因為出價2,000元買入每年固定結出100元的搖錢樹的人不在少數;在這樣的價格基礎上,如果你預期的投資報酬率是10%,就應該轉頭尋下一棵樹。
家庭基金會以投資國內外上市公司的股票為主,因為長期來看,投資股票的表現好過債券、大宗商品和房地產(無貸款)等常見的投資標的。此外對我而言,評估某些公司的未來表現(搖錢樹未來結出金錢的數量)相對容易,畢竟我不需要知道先進晶片的製造方式,也能預測30年後人類還是會用洗髮精、用網路、洗衣服和看醫生;但我實在無法預測3年後的黃金價格、晶片的製造工藝或是30年後智慧型手機是否還存在。能夠預估公司的未來表現就能夠估算內在價值,接著只需要等待價格明顯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便能從中獲得投資收益。為了避免錯估內在價值,我會避免研究無法(在一定的準確度上)預估其未來長期表現的公司,只挑簡單的題目來作答;但請不要誤會,就算買入統一、好事多、麥當勞或各大銀行這類「無聊」公司的股票,長期仍然能輕易打敗大盤。很慶幸在投資界,選擇困難的題目作答並不意味著更好的成績,答題的「正確率」比作答的「題數」更重要,就連控管上千億美金的巴菲特遇到「好打的球」之前都不會輕易揮棒,我又何必在明顯的機會出現之前急著出手呢?
自從指數型基金問世以來,非投資專業人士終於可以選擇近乎白吃的午餐,只要確保夠低的手續費並長期持有,沒有任何相關知識也能獲得接近市場報酬的收益。因為有了指數型基金這個保底方案,主動型基金往往需要更誘人的條件才能獲得投資人青睞,因此家庭基金除了設定長期獲得不低於市場報酬的收益目標外,在達到一定的投資績效前,經理人也不允許有任何收入;此外經理人也將投入大量本金參與共享收益,來確保和投資人的利益更加一致,進而有動力創造共同的超額收益。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需要挑選容易理解的公司,仔細地估算內在價值,並耐心地等待夠低的價格出現。然而能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公司,可能正遭遇危機,或是處在冷門低效的市場,又或者處在情緒崩潰的市場中;但能肯定的是,它通常不會是大眾當下追捧的標的。參考「巴菲特模式」的投資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和市場主流的想法經常格格不入,甚至常有牛市落後、熊市超前的投資績效,然而唯有享受「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的過程,才能在長期獲得超越大眾的收益;在颱風來臨前一刻和大家一起搶購物資,就不能期望可以買得划算;在寒冬過後買保暖衣物,才有機會佔到便宜。巴菲特幾個最成功的投資都是逆著市場情緒買入的,例如負面新聞纏身的美國運通(AXP)、金融海嘯時的美國銀行(BAC),以及中美貿易戰時的蘋果(AAPL),事實證明不論何時,只要堅持買入價格明顯低於內在價值的公司,市場終究會還給聰明的投資人一個公道。
最後想說的是,我熱愛投資這份工作,我透過投資看到了前所未見的世界,也更加地認識自己;投資讓我這種喜歡在房間靜靜思考的人,有了創造價值的機會。能找到自己有熱情還能提供溫飽的工作,以及一群信任自己的投資人,我感到相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