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旅遊]市定古蹟竹蓮里傳統聚落古井、罕見八角造型公用井口,特別井口見證時代變遷的地方性文化資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井口的存在見證人類生存元素之一水的重要性。台灣在清朝之前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之前,井口可以說是處處是存在。但是隨著自來水普及之後,井口隨著都市發展一口又一口被填平而改變至消失。古井越來越少存在、井口不只見證台灣人的生活改變、更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文化資產。這篇來介紹新竹市竹蓮里傳統聚落古井。

竹蓮里傳統聚落古井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388巷子內

​電話:

03    531    9756

​備註:

文化景觀、新竹市定古蹟

喧囂中的私密景點

raw-image
raw-image

竹蓮里位於新竹市東區內、這裡是新竹市核心都市市中心區域。竹蓮里里內的商店多,因為竹蓮寺存在所以竹蓮寺販賣祭祀相關商品,例如:米. 糕、紅龜粿、金紙店等關於祭祀店家不少。竹蓮里位居在新竹車站後方,此區域在清朝以來便是蒸汽. 火車保養維修的地方。

raw-image
raw-image

藏在新竹市中心喧囂的竹蓮寺後面的古井,座落於靜謐住宅區中、時常有人與機車經過,一旁有竹蓮里民聚會空間。從此井口一個由大理石製成寫道介紹牌提及這裡是清代品茶者公認新竹州通縣井水第一。

罕見八角造型公用井口

raw-image

依據現存歷史資料來看:在西元一八九五年當年日本佔領殖民台灣開始,日軍攻台戰鬥地圖來看,當時新竹州城南門外已有頗具規模的聚落,竹蓮里便是其中之一聚落。

raw-image
raw-image

此區重要寺廟竹蓮寺於清朝嘉慶年間遷建至此,推測必與聚落形成有關。而早在清朝雍正年間因設詢府及民壯屯田開墾,而得巡撫埔之名,此公用井雖然出現時間不祥,但與傳統聚落的行程有密切關係,又從使用建材來看,最遲清末就已出現。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井體井緣構造水面以下為卵石交疊砌造,井口部分於卵石上先平鋪薄磚,再平砌八塊厚石板,上豎砌八塊石板,形成八角形井口。這種八角井口設計以古井來說是常具有稀少性,不易再現者,難怪會被列為新竹市定古蹟。

備受重視的地方性文化資產

raw-image

此井口與當地竹蓮里居民生活環境結為一體,見證新竹市南門外地區發展的具體實物。位在竹蓮寺後側聚落的核心,此井口與四周保留舊有聚落街道紋理,曲折巷弄、合院建築。在高度發展新竹市的城市發展中,懷舊建築物的聚落、這裡算是鬧中取靜的地點。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如此特別古井,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蹟,見證新竹城市傳統聚落的發展。小小一個地點、是竹蓮里社區聚落保存的記憶、也是竹蓮里社區珍貴的保留二百多年以來文化資產。從古井旁邊有個簡易福德祠牌位與新竹市警察局巡邏簽到地點來看,此井口是有受到重視的。

從井口更知道現代取水的便利性


raw-image

總結:台灣的自來水普及率目前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此井口早就不再供給水、但是完整保留下來讓後代更多世人得以承襲古人的生活精神。從此井口更能看見以前的人沒有自來水要依靠水井的不便。現在的人一開水龍頭水就來了、如此便利性很是幸福生活需求。

檢視較大的地圖

竹蓮里傳統聚落古井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388巷子內

​電話:

03    531    9756

​備註:

文化景觀、新竹市定古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avejim的沙龍
68會員
2.0K內容數
這裡是bravejim的生活日常紀錄,與大家分享各地旅遊與美食的分享,如果你跟我一 樣愛吃又愛四處旅遊、那麼就跟隨我的紀錄,讓你認識原來台灣也能如此美麗與美感
braveji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新北市樹林區十二股圳步道因為十二個土地地主做為農田引水灌溉的舊址而整建的步道。步道穿過不少巷弄與緊鄰民宅之間、走在巷裡,行人的視野角度會不斷改變,雖然就是那麼短,也沒有什麼驚天動人的大景。時光冉冉下;這是被世人遺忘的一段歷史下的步道。 十二股圳步道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1
Thumbnail
2025/04/28
新北市樹林區十二股圳步道因為十二個土地地主做為農田引水灌溉的舊址而整建的步道。步道穿過不少巷弄與緊鄰民宅之間、走在巷裡,行人的視野角度會不斷改變,雖然就是那麼短,也沒有什麼驚天動人的大景。時光冉冉下;這是被世人遺忘的一段歷史下的步道。 十二股圳步道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1
Thumbnail
2025/04/27
桃園市是台灣北部的一個重要移民城市。各個族群在桃園市生活、光是客家族群比例占全市人口多達四成。客家族群在桃園市撐起這個城市人口的一片天。根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北桃園地區約有二十六萬客家人口,為連結當地客家歷史文化脈絡,喚回客家族群的文化認同感為主要使命。於是;桃園市北區客家會館因此產生。 桃園市北
Thumbnail
2025/04/27
桃園市是台灣北部的一個重要移民城市。各個族群在桃園市生活、光是客家族群比例占全市人口多達四成。客家族群在桃園市撐起這個城市人口的一片天。根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北桃園地區約有二十六萬客家人口,為連結當地客家歷史文化脈絡,喚回客家族群的文化認同感為主要使命。於是;桃園市北區客家會館因此產生。 桃園市北
Thumbnail
2025/04/26
桃園市興仁親子公園是原住在此地的眷村人熟悉與懷念的場域。這裡歷史前身原本為居廣一村,屬於陸軍眷村,在民國四十五年興建完畢由陸軍六軍團列管。直到民國七十年代開始國防部推動眷村改建後、歷經過變動後這裡成為公園。 興仁親子公園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興安街、興仁路二段之間 電話: 03
Thumbnail
2025/04/26
桃園市興仁親子公園是原住在此地的眷村人熟悉與懷念的場域。這裡歷史前身原本為居廣一村,屬於陸軍眷村,在民國四十五年興建完畢由陸軍六軍團列管。直到民國七十年代開始國防部推動眷村改建後、歷經過變動後這裡成為公園。 興仁親子公園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興安街、興仁路二段之間 電話: 03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歷史是一面時光鏡子、那麼時光鏡子到了現在就是一種照明與反映現況的融合。台灣曾經走過多達煤礦開發史共經歷了約一百二十五年。這一百二十五年橫跨清代、日治時期、民國時期的台灣礦業造就出台灣從貧困到經濟發達的年代。新北市平溪區的菁桐地區石底大斜坑曾經是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礦區,這裡就是能源開發的一個歷史場
Thumbnail
如果歷史是一面時光鏡子、那麼時光鏡子到了現在就是一種照明與反映現況的融合。台灣曾經走過多達煤礦開發史共經歷了約一百二十五年。這一百二十五年橫跨清代、日治時期、民國時期的台灣礦業造就出台灣從貧困到經濟發達的年代。新北市平溪區的菁桐地區石底大斜坑曾經是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礦區,這裡就是能源開發的一個歷史場
Thumbnail
井口的存在見證人類生存元素之一水的重要性。台灣在清朝之前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之前,井口可以說是處處是存在。但是隨著自來水普及之後,井口隨著都市發展一口又一口被填平而改變至消失。古井越來越少存在、井口不只見證台灣人的生活改變、更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文化資產。這篇來介紹新竹市竹蓮里傳統聚落古井。 竹蓮里傳
Thumbnail
井口的存在見證人類生存元素之一水的重要性。台灣在清朝之前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之前,井口可以說是處處是存在。但是隨著自來水普及之後,井口隨著都市發展一口又一口被填平而改變至消失。古井越來越少存在、井口不只見證台灣人的生活改變、更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文化資產。這篇來介紹新竹市竹蓮里傳統聚落古井。 竹蓮里傳
Thumbnail
以下業配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文化古都之名升格的大臺南市,擁有巷弄老街的古樸及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故事,造就豐碩的文化資產與充滿在地生活價值的生命力。
Thumbnail
以下業配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文化古都之名升格的大臺南市,擁有巷弄老街的古樸及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故事,造就豐碩的文化資產與充滿在地生活價值的生命力。
Thumbnail
講到西螺,最明顯的記憶應該就是在抵達西螺之前,那座鮮紅的西螺大橋了,兩旁綠油油的稻田,映著熱烈如火的鐵架,無聲地給予旅人們視覺上的衝擊。 西螺老街過去曾為交通樞紐,鎮上充滿南來北往的人潮,商業發達、民生富足,因此西螺老街立面也被裝飾的美輪美奐。
Thumbnail
講到西螺,最明顯的記憶應該就是在抵達西螺之前,那座鮮紅的西螺大橋了,兩旁綠油油的稻田,映著熱烈如火的鐵架,無聲地給予旅人們視覺上的衝擊。 西螺老街過去曾為交通樞紐,鎮上充滿南來北往的人潮,商業發達、民生富足,因此西螺老街立面也被裝飾的美輪美奐。
Thumbnail
我將台灣的歷史分隔為三個時代,史前、開化以及摩登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對應的技術與器物的發展。儘管物質上成就只是精神與地緣塑造的表象,但是仍然可以透過上述表象的變化來觀察台灣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我將台灣的歷史分隔為三個時代,史前、開化以及摩登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對應的技術與器物的發展。儘管物質上成就只是精神與地緣塑造的表象,但是仍然可以透過上述表象的變化來觀察台灣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去年颱風沒來,今年梅雨季未到,除了北北基與東部,其他地區缺水的情況越加嚴重,尤其是科學園區用水龐大,甚至到了需要鑿井取水的階段,不然無水可用,產線根本無法維持。 現代當然是以高效率的機械鑽井,伴隨幫浦馬達與管線,高效率抽取地下水源,那在古代尚未工業革命的時代,到底該如何有效率的取水呢?
Thumbnail
去年颱風沒來,今年梅雨季未到,除了北北基與東部,其他地區缺水的情況越加嚴重,尤其是科學園區用水龐大,甚至到了需要鑿井取水的階段,不然無水可用,產線根本無法維持。 現代當然是以高效率的機械鑽井,伴隨幫浦馬達與管線,高效率抽取地下水源,那在古代尚未工業革命的時代,到底該如何有效率的取水呢?
Thumbnail
老天把災難給口湖,口湖卻把文化給台灣 ─ 寫在2015 5/1日口湖大遊行之前 雲林縣口湖鄉,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路,走著走著就成了汪洋!土地貧瘠,但這裡有全台灣品質最好的烏魚子、鰻魚、虱目魚與馬蹄蛤,對了,還有回頭浪子種出的玫瑰番茄......  這個風頭水尾的所在,是民主運動先驅李萬居先
Thumbnail
老天把災難給口湖,口湖卻把文化給台灣 ─ 寫在2015 5/1日口湖大遊行之前 雲林縣口湖鄉,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路,走著走著就成了汪洋!土地貧瘠,但這裡有全台灣品質最好的烏魚子、鰻魚、虱目魚與馬蹄蛤,對了,還有回頭浪子種出的玫瑰番茄......  這個風頭水尾的所在,是民主運動先驅李萬居先
Thumbnail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舊城區~這是一場設計展,也是一場非典型城市展,帶領觀者走進真實生活場景的各個角落,看古蹟、嘗美食、聽故事、逛市集,用設計翻轉新竹,也連結城市的歷史記憶、空間地景、生活體驗。(more)
Thumbnail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舊城區~這是一場設計展,也是一場非典型城市展,帶領觀者走進真實生活場景的各個角落,看古蹟、嘗美食、聽故事、逛市集,用設計翻轉新竹,也連結城市的歷史記憶、空間地景、生活體驗。(mor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