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臺灣鹽業發展四百年

更新於 2024/01/22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刊頭 日治時期臺南安平鹽田 案名:Photos of Taiwan 臺灣老照片 檔號:0031/0001/006 來源機關:美國國家檔案暨文件署(複製品)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刊頭 日治時期臺南安平鹽田 案名:Photos of Taiwan 臺灣老照片 檔號:0031/0001/006 來源機關:美國國家檔案暨文件署(複製品)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要素。臺灣有一句俗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住民透過植物「山鹽青」(羅氏鹽膚木/埔鹽)補充鹽分(圖1),也以簡易日曬法、煮鹽法(註1)取得食鹽,例如,蘭嶼達悟族會趁著海水退潮時,刮取石頭薄薄的鹽層(圖2),其他原住民也與山海互動,充分利用大自然條件獲取生活所需的食鹽。

圖1 羅氏鹽膚木 資料來源:典藏臺灣(DigitalArchives.tw)

圖1 羅氏鹽膚木 資料來源:典藏臺灣(DigitalArchives.tw)

根據《熱蘭遮城日誌》記載,1648年有3艘中國戎客船載運貨物來到大員(今臺南),以20擔碎石來做鹽埕,是目前臺灣最早闢建鹽田的紀錄(註2)。1661年明鄭進入臺灣,面對清廷「寸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必須思索如何解決食鹽供應問題。1665年鄭經時期,陳永華諮議參軍以煎煮的鹽過於苦澀,在瀨口(今臺南市鹽埕)修築鹽埕,潑海水為鹵,發展「淋鹵式鹽田」,正式開啟臺灣「天日曬鹽」的序章。後來,又在洲仔尾(今臺南市永康,洲北場及洲南場)及興隆莊打狗澳(高雄市鹽埕)興建鹽田,按池格面積大小課稅,足見其經營有道。

1684年,清廷將臺灣納入版圖,沿襲明鄭舊制,由人民自行經營瀨口、洲仔尾、打狗三處鹽田,待明鄭遺民遣返中國原籍,這些鹽田頓時荒廢,產量銳減,至1694年實行減免三成鹽埕餉稅,才恢復生產規模。清廷於1726年設置「鹽館」,掌管專賣事務,禁止人民私曬私賣。1798年曬鹽改為「曬鹵式」,鹽田結構由「沙埕」變為「水坵」(蒸發池),直接引海水曝曬,最後在「坵盤」(結晶池)結晶成鹽。1824年,臺南鹽商吳尚新闢建嘉義布袋洲南鹽場,將鹽田結構改良為「水埕」(大蒸發池)、「土埕」(小蒸發池)、「鹵缸」(儲鹵)與「磚瓦埕」(結晶池,瓦盤),新式鹽田產能大幅提升,成為主流生產方式(圖2)。

圖2 曬鹽流程圖 圖像來源:根據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灣‧鹽》,頁34-35,重新繪製。

圖2 曬鹽流程圖 圖像來源:根據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灣‧鹽》,頁34-35,重新繪製。

1895年,日本開始治理臺灣,廢除鹽專賣制度,允許自由產銷,後來銷售失序,大量鹽田荒廢。臺灣總督府於1899年頒布「臺灣食鹽專賣規則」,恢復專賣制度,1901年已恢復至清領時期生產規模,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有剩餘可銷往日本。除了前揭瀨北場、瀨東場(北門井仔腳)、北門舊埕鹽田、布袋新厝鹽田,又陸續新置臺南安順、灣裡、中洲、蚵寮與王爺港鹽田,以及高雄烏樹林、鹽埕及東石掌潭等鹽田(註3)。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工業快速發展,工業用鹽遽增,加上生活水準提高,帶動用鹽品質需求的提升。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積極扶植新式鹽業,經引進日資成立臺灣製鹽株式會社,生產煎熬鹽。又,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負責食鹽輸日運輸,開啟日資有計畫性在臺開發鹽田與併購行動。1930年代,日本化學工業加速發展,工業用鹽需求急速增長,1935年臺灣製鹽株式會社向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申請於北門郡七股庄新闢集中式土盤鹽田,傾全力製造工業用鹽,供應日本及臺灣的需求(圖3)。

圖3 臺灣鹽場位置歷代變遷圖 圖像來源:臺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鹽業實錄》,頁138,重新上色。

圖3 臺灣鹽場位置歷代變遷圖 圖像來源:臺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鹽業實錄》,頁138,重新上色。

待中日戰爭爆發,日本進入戰時體制,因應軍事的需求,1938年結合臺灣本島與日本鹽業界的經驗與資金,成立「南日本鹽業株式會社」,在官憲警監督協助下,大規模收購嘉義布袋、臺南七股、高雄烏樹林等地土地,分期執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工業土盤鹽田開發計畫。除此之外,臺灣製鹽株式會社在鹽業一元化政策下,1941年強制併購臺灣人鹽田;日本鐘淵曹達株式會社也在臺南安順收購鹽田,並於1942年設立鹼氯工場,利用安順鹽田所提供的鹽作為原料,生產日本海軍所需「溴素」(圖4),六大鹽場的規模逐漸成形。

圖4 鐘淵曹達株式會社臺南工場 案名:Kanegafuchi Soda Plant at Tainan 臺南鐘淵曹達 檔號:0034/0001/054 來源機關:美國國家檔案暨文件署(複製品)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4 鐘淵曹達株式會社臺南工場 案名:Kanegafuchi Soda Plant at Tainan 臺南鐘淵曹達 檔號:0034/0001/054 來源機關:美國國家檔案暨文件署(複製品)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二戰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日產處理委員會」,接收原臺灣製鹽與南日本鹽業兩大會社後,設立臺南鹽業公司,分別成立鹿港、布袋、北門、七股、臺南、高雄等六大鹽場,後再改隸財政部臺灣鹽務管理局,1947年廢止專賣,改行徵稅制,同時頒布「鹽政條例」,鹽的產銷統一由國家獨占經營;嗣後改為中國鹽業公司臺灣分公司,1951年清算解散,改組為臺灣製鹽廠並改隸經濟部(圖5);1953年正式定名為「財政部鹽務總局臺灣製鹽總廠」,負責全臺鹽業生產與經營。

1950年代,配合政府經濟建設計畫,分期完成鹽灘、運輸、加工、副產品生產等改善計畫;1960年代,政府進行海埔新生地調查與研究,希望達到糧食增產、增加就業機會,同時安置大量退除役官兵的目的。隨著國內工業快速發展,工業用鹽急速增加,據統計1952-1961年農工業用鹽量從原本3萬5千公噸增加至24萬5千公噸,必須向國外爭取進口,雖然1962-1965年天候條件良好,年產量都超過50萬公噸,但後來深受氣候因素左右,經常有產銷不協調的情況。在工業產值正式超越農業後,工業用鹽已不敷支應國內生產所需,1966年減少外銷,1967年停止天然日曬鹽的出口,1968年又因鹽產歉收,於是政府准許廠家自行進口外鹽,以補不足。

圖5 中國鹽業公司改組為台灣製鹽廠 案名:鹽務改革方案暨中國鹽業公司改組為台灣製鹽廠隸屬經濟部 檔號:0039/6-9-1-9/1 來源機關:行政院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5 中國鹽業公司改組為台灣製鹽廠 案名:鹽務改革方案暨中國鹽業公司改組為台灣製鹽廠隸屬經濟部 檔號:0039/6-9-1-9/1 來源機關:行政院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臺灣鹽田開發以「汰劣拓優」為主要策略,1960年代海埔新生地大開發計畫,隨著臺灣工業發展快速,為補足國內工業用鹽需求與鹽產自給自足,製鹽總廠研擬擴建新鹽灘計畫,經行政院核准並正式撥交布袋及七股兩區海埔新生地;製鹽總廠先後成立「新鹽灘開發工程籌備處」、「新鹽灘開發工程處」,著手闢建新鹽灘以增加鹽產。七股第一、第二工區新鹽灘在1971年動工,1977年完成,是二戰後唯一由國人自行建造的新鹽田,七股鹽場成為全臺最新穎、規模最大的鹽場,知名的扇形鹽田就是在此時興建(圖6、圖7)(註4)。

除此之外,政府於1970年代開始籌建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不受天候影響的離子交換膜電析精鹽廠,苗栗通霄精鹽廠於1975年竣工啟用,提供國內食鹽需求,與部分工業用鹽,開啟臺灣製鹽的新頁(圖8、圖9)。

圖6 七股場鹽灘規劃機械化 案名:鹽務改革方案暨中國鹽業公司改組為台灣製鹽廠隸屬經濟部 檔號:0072/127.7/1 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6 七股場鹽灘規劃機械化 案名:鹽務改革方案暨中國鹽業公司改組為台灣製鹽廠隸屬經濟部 檔號:0072/127.7/1 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7 七股扇形鹽田 案名:工程建設、空照 檔號:0064/0063/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7 七股扇形鹽田 案名:工程建設、空照 檔號:0064/0063/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8 苗栗通霄精鹽廠開工申報書	 案名:申請工廠登記 檔號:0064/148/1 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霄精鹽廠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8 苗栗通霄精鹽廠開工申報書 案名:申請工廠登記 檔號:0064/148/1 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霄精鹽廠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9 苗栗通霄精鹽廠 案名:鹽田及鹽民生活、漁民海上作業、臺北電腦軟體展 檔號:0065/S50/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9 苗栗通霄精鹽廠 案名:鹽田及鹽民生活、漁民海上作業、臺北電腦軟體展 檔號:0065/S50/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70年代,隨著工業化擴張,各地青壯年人口投注入工業生產,導致鹽業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製鹽總廠提出小面積瓦盤鹽灘併曬案,輔導鹽工轉業,開始思考鹽灘轉型機械化產曬。1980年,陸續派員赴美、法、澳等國考察,1981年即委託法國米第公司派員來臺勘查評估,並將布袋鹽場第三工區規劃為機械化試驗鹽灘(圖10),以解決人力不足、曬鹽成本過高及品質不佳等問題。1983年向米第公司訂購收鹽機、洗鹽設備(圖11),開啟臺灣鹽灘全面機械化的序幕。機械化鹽灘採集中式設計,加大鹽田池格面積,以利機械化收鹽;然而,全面機械化並不適合臺灣的氣候條件,鹽灘勉強運作至2002年,終究不敵全球化趨勢與國際競爭,正式結束臺灣338年天日曬鹽的歷史。

圖10 布袋鹽場全面機械化計畫平面圖	 案名:其他 檔號:0072/429-1/1 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股鹽場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0 布袋鹽場全面機械化計畫平面圖 案名:其他 檔號:0072/429-1/1 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股鹽場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1 法國米第公司收鹽機	 案名:鹽灘機械化 檔號:0076/588.12/3 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股鹽場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1 法國米第公司收鹽機 案名:鹽灘機械化 檔號:0076/588.12/3 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股鹽場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轉型後的臺鹽公司,2002年5月在七股進行最後一次機械化收鹽,也同時宣布關閉全臺鹽場,2003年完成公股釋出與民營化,臺灣鹽業發展邁入一個截然不同的新階段。臺鹽公司不再以傳統方式曬鹽(圖12),取而代之的是以進口鹽供應國內工業用鹽需求,食用鹽則由苗栗通霄精鹽供應。在政府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開放鹽品自由進口,讓國人有更多的選擇。2003年起,陸續有臺南安順、北門井仔腳、七股樂活村、布袋洲南等鹽田復曬(圖13、圖14),結合教育休閒與鹽業文化的永續經營,不僅保留珍貴鹽業文化與地景,也為臺灣鹽業得以永續發展。

圖13 臺南安順鹽場 資料來源:蔡昇璋提供

圖13 臺南安順鹽場 資料來源:蔡昇璋提供

圖14 布袋洲南鹽場 資料來源:蔡昇璋提供

圖14 布袋洲南鹽場 資料來源:蔡昇璋提供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許多臺灣鹽業發展的紀錄,歡迎各界利用國家檔案資訊網檢索、查詢。自112年10月至113年7月底,檔案管理局在臺南七股鹽山展示館舉辦「白金鹽憶—臺灣鹽業檔案特展」,誠摯邀請大家蒞臨參觀,一起來瞭解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

國家檔案資訊網

檔案時光盒


註釋

1. 臺南左鎮西拉雅平埔族,會在冬季枯水期以竹片或湯匙刮取河床上結晶的鹽土,再放入水中沈澱後,熬煮取鹽;花蓮阿美族取海水煮鹽。張復明等主筆,《臺灣‧鹽》,(臺南: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9),頁20-21。

2.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III-A/1648-05-20」,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熱蘭遮城日誌/III-A/1648-05-20(2023年12月4日檢閱)。

3.張復明、方俊育著,《臺灣的鹽業》,(臺北:遠足文化,2008),頁22-31。4.蔡昇璋,〈海陸之間:臺灣鹽業發展與新鹽灘開發—以臺南七股為例(1930-1970年代)〉,發表於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七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臺江文化中心臺江劇場,2023年10月21-22日)。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為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典藏豐富多元之國家檔案,每月 16 日(遇假日順延)定期發行「檔案樂活情報電子報」(Archives LOHAS),向社會大眾宣傳國家檔案內涵價值、檔案管理專業知識與經驗交流、各項服務及活動,以及國內外檔案館、博物館及圖書館相關資訊報導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北迴鐵路是臺灣的十大建設之一,雖然長度僅80多公里,沿途卻經過崇山峻嶺,總共開鑿16座隧道,架設22座大型橋梁。通車後,北迴鐵路兼具客貨運輸功能,也直接帶動東部觀光產業發展,成為臺灣鐵路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助理研究員 吳雅卿 臺灣鐵路的興築始於清光緒年間,
1983年10月31日關渡大橋竣工通車,40年來肩負起八里、淡水、蘆洲等地交通往來,除帶動城市經濟及觀光旅遊發展,亦兼具北臺灣海防與軍事運輸功能,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起探索這座被譽為亞洲第一座鋼繫拱橋的精彩故事。 -國家發展委員會借調檔案管理局企劃組專門委員 蔡志雄 橫跨臺北市北投與新北市八里
當您搭乘火車前往花東,穿越一座座隧道時,可曾想過這些隧道是怎麼開鑿的?開車經過臺北關渡大橋、高雄過港隧道,能否感受工程背後的挑戰?行經新中橫公路遠眺玉山,或遊歷臺北市立動物園,是否關懷環境保育?就讓我們回首臺灣建設時代,觀察從開發到保育並重的轉折。
全球電動車產業競爭激烈進行中!您知道嗎?我國早在50年前,即自主研發國內第一臺電動車「清華一號」,並於1974年10月15日從新竹一路沿著縱貫線北上,全程約70公里,歷經2個小時,順利駛入臺北市區,自此揭開臺灣電動車發展的新頁。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科員 程驛喬 電動車,顧名思義
1969年,臺中金龍少棒隊代表我國奪下世界少棒冠軍,隨之從這一年起華興中學正式成立青少棒隊,開始與在棒球界嶄露光芒連結,不僅締造「北華興、南美和」與「北華興、南美和、東榮工」的美譽,更多次披上戰袍遠征美國,勇奪世界青少棒、青棒冠軍,締造臺灣棒球傳奇。
當走進大街小巷的便利商店或超市,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國內外菸品及酒類;然而,早期菸酒生產、販賣都必須嚴格遵守「臺灣省內菸酒專賣暫行條例」的規定,不得隨意販售。直到2002年,我國為邁向自由貿易新時代,廢除該項條例,全面開放菸酒市場。
北迴鐵路是臺灣的十大建設之一,雖然長度僅80多公里,沿途卻經過崇山峻嶺,總共開鑿16座隧道,架設22座大型橋梁。通車後,北迴鐵路兼具客貨運輸功能,也直接帶動東部觀光產業發展,成為臺灣鐵路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助理研究員 吳雅卿 臺灣鐵路的興築始於清光緒年間,
1983年10月31日關渡大橋竣工通車,40年來肩負起八里、淡水、蘆洲等地交通往來,除帶動城市經濟及觀光旅遊發展,亦兼具北臺灣海防與軍事運輸功能,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起探索這座被譽為亞洲第一座鋼繫拱橋的精彩故事。 -國家發展委員會借調檔案管理局企劃組專門委員 蔡志雄 橫跨臺北市北投與新北市八里
當您搭乘火車前往花東,穿越一座座隧道時,可曾想過這些隧道是怎麼開鑿的?開車經過臺北關渡大橋、高雄過港隧道,能否感受工程背後的挑戰?行經新中橫公路遠眺玉山,或遊歷臺北市立動物園,是否關懷環境保育?就讓我們回首臺灣建設時代,觀察從開發到保育並重的轉折。
全球電動車產業競爭激烈進行中!您知道嗎?我國早在50年前,即自主研發國內第一臺電動車「清華一號」,並於1974年10月15日從新竹一路沿著縱貫線北上,全程約70公里,歷經2個小時,順利駛入臺北市區,自此揭開臺灣電動車發展的新頁。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科員 程驛喬 電動車,顧名思義
1969年,臺中金龍少棒隊代表我國奪下世界少棒冠軍,隨之從這一年起華興中學正式成立青少棒隊,開始與在棒球界嶄露光芒連結,不僅締造「北華興、南美和」與「北華興、南美和、東榮工」的美譽,更多次披上戰袍遠征美國,勇奪世界青少棒、青棒冠軍,締造臺灣棒球傳奇。
當走進大街小巷的便利商店或超市,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國內外菸品及酒類;然而,早期菸酒生產、販賣都必須嚴格遵守「臺灣省內菸酒專賣暫行條例」的規定,不得隨意販售。直到2002年,我國為邁向自由貿易新時代,廢除該項條例,全面開放菸酒市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臺南400,台南這塊土地,怎麼會只有四百年? 原來算法是從1624年荷蘭築安平熱蘭遮城開始。 2024的臺灣臺南,竟然如此大張旗鼓地紀念荷蘭四百年前的侵略,這將各民族、尤其是原住民族置於何地? 這是怎樣的國族認同呢? 好奇怪啊。台南市政府沒人知道這麼明顯的國際趨勢嗎?! 2024還在井底觀天啊?
Thumbnail
天上雲白 岸上鹽白 汗水堆積出鹽山 雨水哪眷戀雲層 鹽味鹹澀彷彿淚痕 雨絲尖新宛若詩行 悲喜人生淬煉各種智慧 一種顏色自然百樣滋味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圖:好美船屋。 【記者/張恭亮 報導】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以其豐富且獨特的觀光資源著稱,處處可見鹽田、濕地和候鳥,以及海天一色的美麗景觀。這次來到北門和布袋,讓我們展開一日遊,欣賞台灣鹽田文化,了解嘉義布袋好美里的在地文化與文蛤故事,並參與好美船屋的DIY虱目爆漿魚丸活動,放鬆身心,享受美好時
Thumbnail
「台南」在台灣歷史上經常成為行政與經濟的重要據點,而其中如海港特色和安平古堡等歷史景點都廣為人知。而在查過台南相關資料後,台南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特色——「鹽」的文化。以下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Thumbnail
進入第四展廳,充滿氛圍感的打卡牆將我們拉進了臺灣燦爛海上貿易的最初年代...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的美麗之島。歷經億萬年的歲月積累,有著高山、丘陵、平原、湖泊與海灣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涵蘊多元的人文與物產風貌。   長年在南台灣臺南、高雄、屏東從事社區工作的我,在決定籌設工作室時,腦海中想著如何將多年來所接觸到的美好事物,用具有畫面感與內涵的名字,來做為人生事業與志業的名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臺南400,台南這塊土地,怎麼會只有四百年? 原來算法是從1624年荷蘭築安平熱蘭遮城開始。 2024的臺灣臺南,竟然如此大張旗鼓地紀念荷蘭四百年前的侵略,這將各民族、尤其是原住民族置於何地? 這是怎樣的國族認同呢? 好奇怪啊。台南市政府沒人知道這麼明顯的國際趨勢嗎?! 2024還在井底觀天啊?
Thumbnail
天上雲白 岸上鹽白 汗水堆積出鹽山 雨水哪眷戀雲層 鹽味鹹澀彷彿淚痕 雨絲尖新宛若詩行 悲喜人生淬煉各種智慧 一種顏色自然百樣滋味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圖:好美船屋。 【記者/張恭亮 報導】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以其豐富且獨特的觀光資源著稱,處處可見鹽田、濕地和候鳥,以及海天一色的美麗景觀。這次來到北門和布袋,讓我們展開一日遊,欣賞台灣鹽田文化,了解嘉義布袋好美里的在地文化與文蛤故事,並參與好美船屋的DIY虱目爆漿魚丸活動,放鬆身心,享受美好時
Thumbnail
「台南」在台灣歷史上經常成為行政與經濟的重要據點,而其中如海港特色和安平古堡等歷史景點都廣為人知。而在查過台南相關資料後,台南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特色——「鹽」的文化。以下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Thumbnail
進入第四展廳,充滿氛圍感的打卡牆將我們拉進了臺灣燦爛海上貿易的最初年代...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的美麗之島。歷經億萬年的歲月積累,有著高山、丘陵、平原、湖泊與海灣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涵蘊多元的人文與物產風貌。   長年在南台灣臺南、高雄、屏東從事社區工作的我,在決定籌設工作室時,腦海中想著如何將多年來所接觸到的美好事物,用具有畫面感與內涵的名字,來做為人生事業與志業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