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完美追求:《懼裂》、《荒野機器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後看過《懼裂》與《荒野機器人》後幾天,我總是聯想到兩部電影裡的「(不夠)完美」。

 

  如果喜劇片的基底是用自嘲看待悲劇,用成長面對遺憾,那恐怖片大概就是反映肉體、精神逼到極限的感官凌虐。女性對自己多殘酷、嚴苛,《懼裂》這部電影裡以畫面顯現,那麼,無論畫面有多血腥,當下再怎麼不忍,對照現實,好像也覺得可以接受了。


raw-image


 

  故事裡的女主角伊莉莎白.史巴克(黛咪.摩爾飾)是過氣的好萊塢電影明星,後是一檔電視臺黃金運動節目的主持人,卻在五十歲生日時因為年紀被解雇,開車回家時因為分神注意自己被拆下的廣告而遭到車禍,意外毫髮無傷,還得到了「完美物質」的廣告,可以藉由注射「啟動激素」打造出更好、更完美、更年輕的自己──蘇(瑪格麗特.庫利飾)因而誕生。但母體與分身不能同時存在,必須每七天更換一次,兩人有共通的意識,相同的人格,都無法容忍「伊莉莎白」不被需要的年老寂寞,於是蘇過度搾取伊莉莎白的「母體」,她愈青春活躍,伊莉莎白的身心就愈枯槁自棄。即使有機會終止,放不下注目的伊莉莎白終究停止注射藥劑,一直以來各自生存的兩人,在蘇醒來對視的那一刻「共存」。察覺伊莉莎白的意圖,蘇親手殺死了孕育出她的「母體」。


raw-image


  電影裡的兩人雖是共生,卻又如同母女。如果愛需要一點無怨無悔的傻氣與耿直,她們的聰慧正阻隔了理應對彼此的憐惜:女兒是母親最激進的批判者,審視母親最為嚴苛;母親則最了解女兒的全部,蘇在螢幕前的一顰一笑,每一句話語的真意與想呈現的效果,都出自伊莉莎白賦予的意識,她對伊莉莎白的否決是對自我來源的否決,這種彼此理解正是憎惡的來源。伊莉莎白整理派對後的殘局,對蘇風光的與有榮焉與嫉恨剝奪,以及蘇看似俏皮地對倒在地上的伊莉莎白說再一會就好,連同之後追殺的「弒母」過程,是母女間特有的「趕盡殺絕」,亦是兩人的共識──正是對自身「不夠完美」、「光環不再」的憎恨,才會有蘇的誕生;面對寄托願望的完美存在,伊莉莎白更加否決自身的「不足」與「不能」。


raw-image


 

  所以蘇總是任由伊莉莎白躺在地上,交換的時間愈拖愈遲,直到威脅到自身;蘇在外頭愈風光亮麗,無往不利,飲食上愈是苛刻,伊莉莎白就愈封閉自厭,放縱食欲──亦是將自我價值全部交由外界決定的必然結果。即使蘇不僅美貌身材,她的舞蹈才華、交際手腕、應對經驗、學習能力,都來自伊莉莎白,這些隨著年紀而增加的資產,是女性被認為應有卻不具備價值的,這是父權對女性的限制。故而電影儘管呈現了男性凝視,卻淡得如同空氣,因為早已毋須質疑的習以為常,如果那是「胸部終於長對地方」的尖刻嘲弄,長年內建在女性心中的自我批判,就是蘇施加給伊莉莎白,置於死地的拳打腳踢──身體是她們自尊的僕役,一旦傷及或無助於自尊,身體就被扔進陰溝踐踏,以滿足、覆蓋自尊損傷的痛感。當蘇發現自己的牙齒、指甲脫落,她選擇的不是暫時遮掩,而是回到屋裡,想要再生一個「完美物質」,彷彿只有完美,她才能露齒而笑,展現自身;在那一刻,伊莉莎白在蘇身上復生。殺死母體彷彿得到自由,但相同的選擇,證明了她與伊莉莎白同樣孤獨、同樣懦弱、同樣自卑與矛盾,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問題與毀滅自己。


raw-image


 

  伊莉莎蘇既是真正的自我解放,亦是女性自我凌虐的產物,因此她戴上耳環,穿上禮服,走上心心念念的舞台,真心期盼觀眾接納真正的她。但事實是她上台的過程,沒有人發現她的異狀──即使有最完美的蘇,那些觀眾、尤其是男性主管仍在垂涎、意淫那些伴舞的青春肉體,當她們符合男性凝視的挑剔想像,就會去找下一個,再下一個,在外表至上主義之下,她們全都一樣,無論真實究竟如何,他們都毫不在意。而最後的噴血,也是用自身血肉完成的終極報復,居然是我回想起來最「爽」的一段,可惜第二天就清除乾淨,而人們會繼續去找下一顆想像的、發亮的星星。

 

raw-image



  如果《懼裂》是一場自我折磨的地獄,《荒野機器人》就是標準的成長電影,讓荒野成為天堂。羅茲除了一樣「沒有母親設定,只能隨機應變」之外,幾乎是完美母親:正向、鼓勵、溫柔、包容、陪伴,將亮亮的成長視為第一要務,她以「完成任務」的盡責態度,「善良是一種生存技能」的內建程式,以及「理應沒有感覺」的絕對理性,讓原本可能被自然淘汰的亮亮成長為眾雁之首,讓可能因寒冬而凍斃的動物們和平相處,最後還能保有記憶與心,為了保全荒島而離開。「在不對的地方長出不好的東西」本是她與亮亮的角色設定,故事過程中隨處可見死亡的威脅,荒野中的機器人和失去母親的雛雁,則都是被排斥、本應不利於生存的存在。自認不被需要的羅茲,卻因為亮亮的倖存,成就獨一無二的自我、羅茲與亮亮的親子緣份,更成為荒島上的傳奇;而亮亮的堅強,對環境的判斷力,擔下重責的堅強,不輕易放棄的決心,亦無一不來自羅茲的撫育。在我看來,「善良是一種生存技能」是理想,現實應是「具備生存技能才能在實質上達成善良」,擁有強大學習能力,毋須被情緒自我折磨與否決的羅茲,才能成為完美母親。


raw-image


 

  這兩部電影的主題完全不同,如此比較,乃因《荒野機器人》將本應沒有性別的羅茲冠上「母親」的身份,狐狸阿探則是「父親」,想著想著,竟有一種強烈的、荒謬的割裂感,關於女性、母親極力追求的,事實是仍被外界賦予、證明價值的「完美物質」,這些無盡的追尋,便將帶來傷及自身的刀斧火焰。血液會被清理,被焚燒的荒島花上時間也能恢復,但若內心沒有足夠的自我肯定與生存技能,名聲與善良,都將使女性自身失去享有「生」的快樂。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藍的沙龍
143會員
246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海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獵人兄弟》的原住民身份與父子關係令人聯想到《八尺門的辯護人》的佟寶駒父子,肖與不肖成為彼此的對影。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31
  《獵人兄弟》的原住民身份與父子關係令人聯想到《八尺門的辯護人》的佟寶駒父子,肖與不肖成為彼此的對影。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01
日本荻上直子導演第十部電影《圓圈(まる)》,敘述畫家澤田(堂本剛 飾)在意外受傷、遭到解僱之後,偶然所畫的「◯」不知不覺於社群網路瘋傳,更意外受到賞識,認為詮釋了「圓相」,變成了來歷不明的藝術家「澤田」──他卻再也畫不出同樣被賞識的◯,也漸漸開始受到了「圓」的束縛。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01
日本荻上直子導演第十部電影《圓圈(まる)》,敘述畫家澤田(堂本剛 飾)在意外受傷、遭到解僱之後,偶然所畫的「◯」不知不覺於社群網路瘋傳,更意外受到賞識,認為詮釋了「圓相」,變成了來歷不明的藝術家「澤田」──他卻再也畫不出同樣被賞識的◯,也漸漸開始受到了「圓」的束縛。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4/12/24
 在電影《去唱卡拉OK吧!》裡,讓成田狂兒成功拜託岡聰實成為歌唱老師的動機,在於前者必須度過變成爛歌王的危機,和後者在比賽失利。但推進兩人關係更加緊密的關鍵,卻是兩個角色:和田與玉井。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4/12/24
 在電影《去唱卡拉OK吧!》裡,讓成田狂兒成功拜託岡聰實成為歌唱老師的動機,在於前者必須度過變成爛歌王的危機,和後者在比賽失利。但推進兩人關係更加緊密的關鍵,卻是兩個角色:和田與玉井。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和朋友聊電影,最近的《完美伴侶》和《可憐的東西》自然而然地被提配。兩者在美學和劇情節奏雖然都不盡相同。但是在核心思想上,我和朋友都覺得圍繞著女性的覺醒。
Thumbnail
最近和朋友聊電影,最近的《完美伴侶》和《可憐的東西》自然而然地被提配。兩者在美學和劇情節奏雖然都不盡相同。但是在核心思想上,我和朋友都覺得圍繞著女性的覺醒。
Thumbnail
雖然又是一部關於機器人覺醒的故事依然有點樂子 科幻題材混種偷盜密謀嫁接女性復仇 黑色喜劇也還能給出一點小小思考 即使這些靈光並不算新鮮 但不刻意高深、一語中的並能融入適合段落就是一種巧妙 像是:女配角自承對女主角的敵意是因為「她的存在讓我(真人)像是替代品」 又或是:人類反倒依賴機器人說
Thumbnail
雖然又是一部關於機器人覺醒的故事依然有點樂子 科幻題材混種偷盜密謀嫁接女性復仇 黑色喜劇也還能給出一點小小思考 即使這些靈光並不算新鮮 但不刻意高深、一語中的並能融入適合段落就是一種巧妙 像是:女配角自承對女主角的敵意是因為「她的存在讓我(真人)像是替代品」 又或是:人類反倒依賴機器人說
Thumbnail
   前後看過《懼裂》與《荒野機器人》後幾天,我總是聯想到兩部電影裡的「(不夠)完美」。  (內文有雷與個人觀感,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前後看過《懼裂》與《荒野機器人》後幾天,我總是聯想到兩部電影裡的「(不夠)完美」。  (內文有雷與個人觀感,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黛咪摩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 懼裂(The Substance),很難說它是恐怖片,而是對世俗的價值觀以及人性上天生愛美愛年輕存在意識的一種物體性批判吧;片中的啟示,太過度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己的價值建築在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是好事。走火入魔的可怕就是懼裂將之放至無限大的詭異劇情。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黛咪摩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 懼裂(The Substance),很難說它是恐怖片,而是對世俗的價值觀以及人性上天生愛美愛年輕存在意識的一種物體性批判吧;片中的啟示,太過度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己的價值建築在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是好事。走火入魔的可怕就是懼裂將之放至無限大的詭異劇情。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做得好的老套叫做清流、叫做經典】 話先說在前頭,我蠻喜歡《荒野機器人》這部電影的,雖不至於驚艷但看完心中確實能湧出一股暖流,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就是一部你能所想像到最老套的「機器人跳脫程序設定獲得情感的故事」。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做得好的老套叫做清流、叫做經典】 話先說在前頭,我蠻喜歡《荒野機器人》這部電影的,雖不至於驚艷但看完心中確實能湧出一股暖流,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就是一部你能所想像到最老套的「機器人跳脫程序設定獲得情感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看電影了嗎? 看完電影的,請放心進入, 打算看完電影再看小說的,請稍等, 內有一點點點點小雷。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這個版本的書衣多了是上映的動畫電影版, 不過打開這個書衣,會看到原本的封面, 兩個封面各有各的特色。 原始版本的封面以深綠色系為主, 有著荒
Thumbnail
大家看電影了嗎? 看完電影的,請放心進入, 打算看完電影再看小說的,請稍等, 內有一點點點點小雷。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這個版本的書衣多了是上映的動畫電影版, 不過打開這個書衣,會看到原本的封面, 兩個封面各有各的特色。 原始版本的封面以深綠色系為主, 有著荒
Thumbnail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先說結論,夢工廠這次的荒野機器人絕對是目前推出的最佳作品,更是有機會成為我今年最愛的動畫長片,希望之後11月的《海洋奇緣2》也可以讓我一樣的期待。
Thumbnail
先說結論,夢工廠這次的荒野機器人絕對是目前推出的最佳作品,更是有機會成為我今年最愛的動畫長片,希望之後11月的《海洋奇緣2》也可以讓我一樣的期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