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倫比亞商學院必修投資課 ch6. 摘要與導讀 ~
1907年Nature期刊,登出了法蘭西斯·高爾頓爵士(Sir Francis Galton)的一篇論文,標題是群眾之聲。
他分析了英格蘭肉畜與家禽展覽會上的公牛秤重競賽,這個比賽是這樣的,每位參賽者要繳交6便士的參加費,然後猜測公牛屠宰之後的重量,答案最接近的人能贏得所有獎金,而把787位參賽者的答案做平均計算後,為1197磅,與真實重量1198磅只差1磅,這個精準備讓人感到非常訝異。
這個案例成為了統計學裏的經典,被許許多多的論文做引用,但這之中也包含了許多錯處的推論,例如有些人認為,群眾的意識是有參考性的,因此將其推往各式的運算需求,但這之中要瞭解的是,案例裏的人群並非「普通人」,會來參加這樣一個特殊展覽會的群眾,本身就與肉品業有相關經歷,然後還要繳交參加費,因此他們所提出來的答案,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比如說知道牛隻的年齡、品種、外觀……等條件後,整合思考後所提出的回答,希望能一舉命中得到獎金,這和其他不具備相同特殊性背景的群眾猜數字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說你讓小學生來猜飛機的重量,那麼得到的數據鐵定毫無參考價值。
這邊可以引申成為效率市場的基礎設定,如果參與的群體中皆具備相關知識,才能展現出群眾的智慧,特別是在當群體母數增加時,個人誤差會被群體的多元性抵消,得到接近真實值的答案,這個答案,有時甚至會超過專家級的預測,特別是在華爾街,分析師們的推測,常常都輸給了高母數的專業型投資人士。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群眾也是很容易被誤導的。
比如說如果如果要猜測蘋果某一季度的盈餘,但在此時有其他的指聞指出,在相同季度裏,安卓系統的手機銷售掉了10%,那麼馬上群眾們的推測值就會下降,出現多元性也救不回來的誤差。
那麼,做為一個投資人,我們應該理解,大多數的時候,市場是有效率的,不過這並不是沒有突破點的,個人認為,時間與情緒的變化,會讓這個效率出現邊緣化,比如說,你會在市場裏看到,某些公司因為要增資、發債以籌措資金,目的是要迎來更大的訂單數字,而此時市場以漲停表態,但這些新產能與產線,要二年後才會上線開始貢獻營收,因此如果沒有其他的刺激,可能很快三個月後就會又回到原點,並在之後遇到其他的利空事件後,股價跌得更深,此時,還記得這件事的投資人,就有機會去逆著情緒撿到便宜,讓這件事成為願意花時間研究與追蹤,並具備耐心的投資人,才能享用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