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第八堂

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第八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一些活動正在進行的場合下,我們偶有感同身受的想法與畫面湧現。這些想法跟畫面深植在我們的經歷裡,它可能是一本書,一段句子,一份感想或是一段互動的過程。當它與外部再次取得連結時,你會感受到一股雀躍的悸動。因為能被你收藏的那些經歷與記憶,是你內化的精神思想,當它再被觸發時,那種感動著實令人欣喜。在這堂即將結束的課程,寫下的筆記,留下的文字,還有那些課堂上的互動,相信在某個未來,它會是讓我津津樂道的回憶。


這天開場老師便在黑板上寫下一期一會四個大字,珍惜之情必然重要,但老師更強調放下的感動。


曉翎問:「夢的顏色是彩色還是黑白的?」


老師說當初在創作如夢之夢時的重點在於意境,而我順著這個觀點的推論則是—《如夢之夢》的夢是彩色的。但我並沒有對人提起。倒是我把曾經聽聞關於夢是沒有顏色的一種說法與大家分享。


夢是沒有顏色的,那是一種類似灰燼的單色。我向提出這說法的人問道:「所以那是一種灰燼的顏色,是你說的單色是類似灰階的顏色嗎?」他說「它是一個畫面,上色的是做夢的人。灰燼色的畫面在夢裡由記憶的線條構成。在你回想這些夢時,它才有了顏色。」到頭來,我也沒弄懂灰燼色是什麼顏色。但認真回想,那些出現在我夢中的畫面,確實沒有全然的顏色,時而黑白時而繽紛,也因為這樣我姑且對他說的沒有顏色的灰燼畫面保持開放的態度。


鼎甲說他的夢總是炫麗奪目金光閃閃,我們笑稱他的人生之豐富都映射在夢裡了。接著他又說了一段他對普世男人心理的自我見解。他總是很有想法,他的思想雖然是主觀的,但卻沒有那一份強加於人的壓力,他只是直接表示他的看法。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可以是對自己立場與思想比較有主見的人,為之參考的榜樣。


上述關於夢的內容是我們在朗讀完《如夢之夢》的第二幕之後做的討論。關於第二幕的內容芸如表示這是整齣《如夢之夢》的大綱。她曾經有機會觀賞這部驚世的作品,票價不談,光展演時間就驚為天人。門外漢的我,肯定可以用驚世來形容它。


對於這一幕的感受我則是眝目在那漸行漸遠的妻子身上,可能是我受了近日閱讀蔣勳文章與暗戀桃花源的影響。生離的鬱積要比那死別的悲痛要來得折磨。死別是一段時間的浸沉但得以被時間轉化的痛;生離則是無止盡的反覆折騰。要放下這兩者執念的難度來說,生離實際上困難很多,因為它還帶有希冀。


這一段我向大家分享了蔣勳文章中探親的老兵,一位組織新家庭卻在返鄉探望內地妻子時,淚灑家門口而無顏入內會面的複雜心情。另外一幕則是暗戀桃花源病房相會的雲之凡與江濱柳。在追趕遊牧新婚妻子的牧羊人身上,我兀自發展了一段自己的畫面,但它並不與劇本或內容相符,只是課堂當下的一段聯想。


接下來的卡片時間我想先略過,但這詩一樣的卡片著時讓我們嘰嘰喳喳了好久,它將是一段溫馨的記憶。


這《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課堂筆記,本是紀錄上課的重點與短淺的心得,後來卻越寫越迷濛。這樣刻意的文字跟當初的立意有些不同,多少是受了一些外在的影響,但並不影響記錄與書寫的本意。


這天,我們在討論最後一堂課的內容與餞行的安排下愉悅的結束了。想起昨天講座上提到的多重宇宙話題,所有的結局都指向同一結果。它不像電影中可以扭轉,而是透過多重的驗證後,讓我們放下心裡的執念。沒有依依不捨,只有更多的期待。這期待不是經驗的延伸,而是對一種新事件的感知。


課後與老師閒聊許久,我向她說明了自己對讀書會及共讀這方面的想望。希望可以透過擁有相同興趣的同學或朋友一起來共學、閱讀與分享書寫。老師給的肯定建議像是一劑強心針,那些我所擔心的事,換個角度想,不也是種一期一會的灑脫與緣分。

avatar-img
Junn的閱讀筆記
5會員
58內容數
一個賣咖啡的人的閱讀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unn的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這天上午腦袋有點雜亂,幾項待辦纏繞,想趕在上課之前完成,盤算了一下時間發現沒能從容以對,於是放下。決定簡單吃過飯後,專心去上課,不想其他。
生活於底層社會的特麗莎母女其實就像是父輩社會現象的縮影,子女是父母唯一可以奴役的資產,也成了情緒的出口。如果有人可以幫助特麗莎的母親轉念,讓她重新迎向帶有希望的生活,那麼他們將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書寫因時代的變遷而留下不同的紀錄形態,從紙本、電子檔案、網路空間到社群媒體,不僅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公開。對於自身那些隱匿的私事當然是關得越深鎖得越緊越好。至於那些茶餘飯後的閒話家常自然就愛怎麼擺就怎麼擺,可我們有時候卻忽略了他人的隱私。 這天老師從我們習慣的書寫方式與平台來跟大家分享有關書寫
「永劫回歸的幻念以否定的方式肯定了一件事:一旦消逝便不再回頭的生命,就如影子一般,沒有重量,預先死亡了,無論生命是否殘酷,是否美麗,是否燦爛,這殘酷、這美麗、這燦爛都沒有任何意義。」
離開學校之後我們很難有一處合適的學習場所。社大是能讓我們能感受到青春的地方,更加入了街坊鄰居般的熱情,這些感受有別於長成階段的學習,卻更令人動容。有些體悟必須經歷時間,那是歲月,無法參破。即使時光倒流,我們仍要浪蕩不羈。
這天上午腦袋有點雜亂,幾項待辦纏繞,想趕在上課之前完成,盤算了一下時間發現沒能從容以對,於是放下。決定簡單吃過飯後,專心去上課,不想其他。
生活於底層社會的特麗莎母女其實就像是父輩社會現象的縮影,子女是父母唯一可以奴役的資產,也成了情緒的出口。如果有人可以幫助特麗莎的母親轉念,讓她重新迎向帶有希望的生活,那麼他們將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書寫因時代的變遷而留下不同的紀錄形態,從紙本、電子檔案、網路空間到社群媒體,不僅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公開。對於自身那些隱匿的私事當然是關得越深鎖得越緊越好。至於那些茶餘飯後的閒話家常自然就愛怎麼擺就怎麼擺,可我們有時候卻忽略了他人的隱私。 這天老師從我們習慣的書寫方式與平台來跟大家分享有關書寫
「永劫回歸的幻念以否定的方式肯定了一件事:一旦消逝便不再回頭的生命,就如影子一般,沒有重量,預先死亡了,無論生命是否殘酷,是否美麗,是否燦爛,這殘酷、這美麗、這燦爛都沒有任何意義。」
離開學校之後我們很難有一處合適的學習場所。社大是能讓我們能感受到青春的地方,更加入了街坊鄰居般的熱情,這些感受有別於長成階段的學習,卻更令人動容。有些體悟必須經歷時間,那是歲月,無法參破。即使時光倒流,我們仍要浪蕩不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