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公園的植物不該帶回家?我就收了幾株帶回。我想,那些仍留在公園的小苗,應該很快會被當雜草除掉,或當堆肥。
那天,我在附近公園散步,那是一個沒什麼特別的春末日子,我經過一片綠地時正好輕風拂面而來。突然滿地綠蝴蝶翩翩起舞,就在我眼前。哇!我心裡忍不住驚呼一聲。沒錯,這是洋紫荊的小苗(FIG 1)。綠地上有幾棵洋紫荊樹,我和他們熟很多年了,我抬頭一看,樹上果然掛滿已經迸開了的空莢果(FIG 2)。一定是最近忽晴忽雨的,把掉落樹下的種子給催出嫩芽了,我嘀咕著。
FIG 1 春末的時候,公園草地冒出了好多綠色的蝴蝶。仔細一看,他們是洋紫荊的小苗。風一吹,綠蝴蝶翩翩。
FIG 2 蝴蝶從哪來的?我抬頭一看,原來是洋紫荊的莢果成熟後迸開了,灑滿一地的種子發芽而出的。
我環顧四週,似乎感受不到有人與我有相同的大發現,那些阿公阿嬤們忙著做體操,推娃娃車的太太也沒停下腳步。怎麼辦?綠蝴蝶翩翩是漂亮,但我估計這些小苗沒多久就會被整理公園的人當雜草除掉,或當堆肥。於是,我收了幾株帶回家(這樣有犯法嗎?)(FIG 3)。
FIG 3 洋紫荊的莢果、種子、以及苗。未成熟的莢果呈扁平條狀;成熟的莢果扭轉開裂成兩部分,呈螺旋狀。種子呈棕色扁圓形。小苗除了子葉以外,靠近莖的基部還有幾片小的真葉。因為它們太小了,我猜測它們的功能不大;靠近莖的頂端有些大片的葉子,它們應該是真正能行光合作用,提供營養給植株的葉子。
誰說公園的植物不該帶回家?我收了幾株苗帶回家,把它們種在四個保麗龍杯子裡,但是我向來是黑拇指,我不確定它們能不能存活下來。頭幾天,我有點提心吊膽。我等一個禮拜後,看這幾棵小苗並沒有枯掉,我才敢認定它們是倖存的孩子(FIG 4-5)。
FIG 4 我公園收的幾株洋紫荊小苗,分種在四小盆保麗龍杯。一個禮拜後,它們還活著,它們看起來很健康。洋紫荊的葉子末端分叉,像偶蹄類動物的蹄,所以它們的英文俗稱camel's foot(駱駝腳),或butterfly tree(蝴蝶樹)。
FIG 5 甚至連撿回來的種子都發芽了(第9天,照片右邊)。小芽靠近土壤處有兩片又圓又厚的綠葉子,它們是子葉,還不是真葉(本葉)。一個褐色的空外殼(種皮)掉落在子葉的旁邊,有少許泥土沾黏在它外面。
然而,事情總是沒有那麼簡單…
所謂世事難料,即使是種子發芽這種小事,也有意想不到的關卡。話說新種的四小盆洋紫荊小苗現在不但頭好壯壯,連撿回家的種子也已經發芽了。不幸的是,就有一株嫩芽遇到麻煩了——應該脫落的種皮竟然還蓋在嫩芽的頂端(FIG 6)。
FIG 6 一般而言,當新發芽的種子種植到土壤中時,下胚軸(基本上是莖)會穿過土壤生長並獲取光線。當它上推穿過土壤時,外殼(種皮)應該分離,但有時不會分離並且會卡住。即幼苗出土後,子葉上的種皮不脫落,俗稱「戴帽」或「戴鋼盔」,如照片所示。種皮沾黏了許多泥土,看起來是黑色的,也暗示植物遇到麻煩了。
我觀察了兩天,發現戴帽的小苗真的被困住了。經過上網找資料求助,決定來個小手術(FIG 7-8)。
FIG 7 戴帽嫩芽長高了(第10天)。第一真葉(本葉)已經露出來了,看起來很可愛。但是它太小了,我擔心有限的光合作用可能無法提供植株足夠的營養。在嫩芽的頂端,將來能夠長成大面積的第二和第三真葉此時仍然被外殼覆蓋著。我覺得情況不妙。
FIG 8 去帽手術前(左)與後(右)(第11天)。我忍不住了,我決定人工去除種皮。我該仿效網路教的方法嗎?先向它吐口水(但那似乎有點噁心?),再用鑷子做手術(那可能需要兩把鑷子,但是我只有一把)。最後,我用兩手的指尖輕輕地、顫抖地把種皮去除了。好開心,我成功了。哈哈,我夠資格去當外科醫師嗎?
現在,陽台上的四盆小洋紫荊全都很健康,葉子又綠又挺。然而,事情總是沒有那麼簡單…
平日早上上班前我會幫植栽澆澆水,順便早點名。上班之後陽台發生什麼事,其實我不知道。聽說現在有人養小孩或毛小孩,會在家裡裝監視器,但我沒有,我有高科技恐懼症。就有那麼一個周末不用上班的早上,澆水早點名後,我仍然待在陽台,結果卻發現,怎麼新種的小洋紫荊都萎了(FIG 9)?我嚇了一跳。奇怪,我這兩天澆水都沒有虧待它們啊?奇怪,剛剛澆水時怎麼沒注意到呢?我嘀咕著。我檢查杯盆裡的土,微微濕,沒有白白乾巴巴的啊?我納悶著。難道是病蟲害?可是葉子綠綠,沒看到什麼黑斑點啊?
FIG 9 這一天早上,我發現所有小洋紫荊的葉子都往下垂著,顯得無精打采。它們生病了嗎?
幸運的是,當我下午再去看他們時,發現葉子好得很,完全活回來的模樣。有趣的是,等我傍晚再去看它們時,發現葉子又都下垂了。我的洋紫荊晚上睡覺,早上也補眠,真有趣,但為什麼呢?
我上網做了點功課,原來植物白天打盹、補眠,叫「暫時性凋萎(Temporary wilting)」,關鍵字是「蒸散作用(transpiration)」;晚上睡覺叫「晝夜性運動(Nyctinasty)」,關鍵字是位於葉柄基部的「葉枕(pulvinus (pl. pulvini))」。晝夜性運動,常發生在豆科(Fabaceae)植物,洋紫荊就是豆科植物(FIG 10)。
FIG 10 洋紫荊的日常。早上的洋紫荊看起來很正常(AM 6及AM 8)。但隨著日照變多,植株的莖失去彈性,葉柄下垂,葉子呈現不等程度的閉合(AM 10)。過中午後,面東的陽台即便溫度仍高,但少了太陽的直射,植株的莖恢復彈性而挺直,葉柄恢復上舉的情形,葉子再度展開攤平,一切恢復正常(PM 3)。傍晚天漸漸暗了,它們的葉子又慢慢閉合(PM 6)。到了晚上葉子完全閉合(PM 9)。
晝夜性運動:
晝夜性運動是指植物的葉子響應晝夜循環而打開和關閉。這些植物和人類一樣有晝夜節律,只是它們不像人類那樣睡覺,它們只是在晚上折疊葉子。
暫時性凋萎:
天氣炎熱時,植物蒸散速率超過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速率,暫時性凋萎於是發生了。這種枯萎可能是有利的,因為下垂的葉子會減少暴露在陽光下的表面積並保護植物。短期凋萎並不會對植物造成損害,當溫度下降時,植物會恢復(不過,過長時間的凋萎會削弱和破壞植物)。
春天的暫時凋萎雖然對植物無害,但它是一個警訊。為了避免植物在即將到來的夏天枯死,我於是把這些盆栽搬到陽台比較陰涼的地方。他們晚上仍然要睡覺,但是早上不用再打盹了。
十一月中,冬天還沒真的來,才種半年的小洋紫荊不但已長成青少年洋紫荊,竟然開花了(媽,我可以洗刷黑拇指、辣手摧花的惡名了嗎?還早呢,傻兒子)(FIG 11-19)。我真幸運,今年提前收到感恩節禮物。其實,類似的植株在台灣有三種會讓人混淆:洋紫荊、羊蹄甲、豔紫荊等。洋紫荊(學名:Bauhinia purpurea)的特色是:秋天開花,開花時葉子茂盛,花色粉白,花瓣窄而相互分離,雄蕊2-3枚(超好認的特徵)。
FIG 11 陽台才種半年的洋紫荊,已長滿了花苞。這朵花才微微露出頭,一隻愛甜的小蜂就已經被吸引來了。
FIG 12 洋紫荊花盛開,我雀躍著。太陽才剛從東方升起,我已等不及地用相機留下了它美麗的身影。斜45度角拍攝,是我拍小動物的慣常,似乎用來拍花也不錯。
FIG 13 因為陽台拍花的角度有限,這朵朝外綻放的花朵我只能捕捉到它的背影,卻意外顯出它如孔雀開屏般的張力。洋紫荊的花瓣窄而相互分離,亦可由此窺知。
FIG 14 來複習洋紫荊花蕊的構造吧。雄蕊通常有3枚,有些只有2枚。花絲彎彎細細向上捲曲,花藥丁字著生在花絲末端,花藥上有花粉(有少許花粉已散落在花絲上)。
FIG 15 洋紫荊的雌蕊細長而彎曲,膨大處是子房,就是拍照時,這隻螞蟻(黑頭慌蟻)駐足的地方(謝謝螞蟻老師)。
FIG 16 接下來請螞蟻老師幫我們站到雌蕊柱頭上,謝謝。沒錯,花柱末端膨大的地方就是柱頭。「老師您可以離開了…老師您真的可以離開了…。」
FIG 17 這朵洋紫荊的雌蕊花柱末端彎而粗,伴隨在旁的雄蕊只有兩枚,像左右護法簇擁著嬌貴的女王。
FIG 18 洋紫荊花謝後,另一朵花接著要開,像是在花朵間玩起接力賽。
FIG 19 我覺得洋紫荊花朵間似乎還很有點默契,會用花瓣排出不同的意象。
其實,我的陽台本來就有一棵爸爸給我的洋紫荊(謝謝爸爸!),它已經超過十歲了。花開時,花瓣是白頭翁愛吃的點心(FIG 20)。你沒有聽錯,除了果子,有些鳥也愛吃花,我甚至看過白頭翁「阿肥」吃洋紫荊的綠葉(阿肥妳真聰明,知道我這裡的蔬菜沒下藥)(FIG 21)。雖然洋紫荊我早有了,但是我完全不介意再從公園收留幾棵,放在我已經略顯得擁擠的陽台(FIG 22-23)。
FIG 20 賊賊的白頭翁「阿瘦」總趁我不注意時來偷吃我的洋紫荊。殊不知,他的一切作案證據都已被我公諸於世。瞧,缺角的花瓣,還叼在他嘴裡,被炫耀著呢!
FIG 21 咦,除了花瓣,洋紫荊的葉子為什麼也東殘西缺呢?我一早拿相機在陽台等著。一會兒,白頭翁「阿肥」來了,她真的餓壞了,背對著我開始吃咬洋紫荊的綠葉,她似乎察覺我的存在,吞下葉子前還轉頭對我露出無辜的眼神…。我確定她是在吃葉子,我看著她把葉子吞下肚。
〈風一吹,綠蝴蝶翩翩〉
風輕輕吹 我們不會分離
洋紫荊花開 淡妝輕抹 一年過去
春暖了 莢果掉落
公園大樹下 冒出了新綠
風一吹 綠蝴蝶翩翩
熙來攘往 有緣人相會
幾個孩子離開媽媽 踏上冒險
沒有充足的大地 手腳受限
沒有肥沃的土壤 矮人一截
只有殷殷的期盼
鳥兒啁啾
誰說我們不能在此茁壯?
風輕輕吹 洋紫荊花開 淡妝輕抹
我們就此 安身立命 迎接新的一年
FIG 22 陽台綠蝴蝶翩翩,小螞蟻老師以為自己在旅行,乘著花藥小筏在微風中擺盪。
FIG 23 我完全不介意在略顯得擁擠的陽台,再多種幾盆綠蝴蝶。
願大家愛地球,歡喜種樹。有小陽台的可以種小樹,有大庭院的可以種大樹。也祝福所有讀者,不論是情定家鄉,還是勇闖天涯,都能安身立命,身體健康。
【作者簡介】
作者熱愛生命,喜歡大自然;他住在都市,卻想種一座森林。透過一系列自家陽台攝影,他編著了世界上第一本聚焦於陽台生物的雜誌《陽台觀察者報告》。目前人生的志向是推廣陽台綠化,讓台灣的都市蛻變成森林都市。他們說,如果把花園和各種植物帶回城市,動物們也將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