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101,及年度回顧 - 生活取決於我怎麼想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思考101》(Thinking 101)是由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安宇敬所著,他曾於耶魯大學開設「思考」課程而聞名,幫助無數學生,安教授整理了課程相關知識,於2023年出版此書,揭露人類在思考時最常出現的8個偏誤,有《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等多位名人推薦,無疑是該年度的話題暢銷書。


書的厚度算薄,但我擺了很久,也讀了很久,不是因為不好看;相反地,正是因為有不勝枚舉的案例,和許多有趣的反思,理論和研究豐富,文筆也平易近人,我認為它是很靠近每個人的書籍。如何在不剝奪閱讀樂趣的狀況下,又能表達出我的想法,結果想到的,是和年度回顧寫在一起,算是新的嘗試


對於這類書籍內心有些抗拒,畢竟「理性思考」這件事讓人疲憊,好像是有一套標準在評判價值對錯;大腦每天都產生幾萬個念頭,若要有所顧慮,還不如什麼都不想最輕鬆。但生活中的思考或決策,若是不經大腦,或是在自我陶醉的狀況下,任由感覺和偏頗的思考橫行無阻,反而會讓我們看不清真實,把生活搞得一團糟。


後來才明白,「理性思考」並不是要我們關掉感性,像機器人一樣地思考,而是在感性的基礎上,更全面地理解和接近事實。當我們在面對生活大小事、家庭、職場、人際等等,用一個適合的方式,去想得多一點、深一點,對於自身和周圍的人可能會有更大幫助,也會使生活的狀態更理想。


先說結論:

比起思考結果的對錯,更重要的是「不要放棄思考」,
讓思考給我們更合適的選項,帶領我們自由。



常見的認知偏誤


偏頗的詮釋和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危害,那就是『惡性循環』。
你從一種試驗性的假設開始,
而隨著你只收集支持性的證據而變得越來越肯定、
越來越極端,又反過來使你尋找更多支持性的證據。

確認偏誤很容易使我們對自己產生更誇張而毫無證據的觀感。」


作者提出,確認偏誤有兩種,一種是一旦我們相信某件事情是正確的,就不會再去搜尋可能與之牴觸的資訊。我們常常太仰賴某些測驗結果和規律,是因為表面上能看出最直接的結論,因此忘記同時去驗證那些反例,忽略可以支持假設反面的各種證據
例如:被告知有遺傳易感性的受試者,測驗有憂鬱症狀的分數較高。一旦我們開始相信自己有憂鬱症,便會開始蒐集支持這個信念的蛛絲馬跡,最後言行也開始悲觀,行為也更趨向憂鬱症患者。

個人認為,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是「E人」、「I人」,所以不如何如何。用這樣的二分法去定義自己,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做不到光譜另一端的事,只因為種種跡象顯示我是怎樣的人,而完全忽略掉人是立體的,你不可能只會是「某一種」人,也是類似的道理。


「理解那樣的偏誤是認知的一部分,
或許有助於我們更能容忍不同看法的人。
那些人未必存心傷害我們,他們可能只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現況,
我們不必事事築起防衛。

有時,著眼於解決觀點不同引發的問題,
比改變那些觀點本身來的容易且適切。」

另一種確認偏誤是,我們原本的觀念根深柢固,即使有新事證的加入,也會將它詮釋成我們信以為真的看法。雖然這種狀況可以藉由可信的新資料來改變,有趣的是,僅限於簡單的數據論述;隨著深入了解某項議題、蒐集到的細節越詳盡,在聰明的人身上反而會變本加厲,更抗拒和駁斥新觀點

這樣的情形若沒有適當的調整或反思,除了會加深不精確的刻板印象,做出分裂社會的判斷,也會傷害個人,讓我們在人際互動時不思檢討、把問題歸咎於別人;或相反地,任何事情都心存懷疑,喪失價值感,不相信自己值得且有能力做到,最後習得無助感,不停陷入自驗預言的負面結果



錯誤的因果歸因


「或許其中最難的一題是『為什麼是我』,
每當有人發生一連串壞事,這個問題就自然在他們的腦海浮現。

這會導致『反芻思考』:不斷思考同樣的想法,
以及更多的『為什麼』:這種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為什麼我格格不入?這為什麼困擾我?我為什麼無法前進?

當我們一直執著於那些或許無法回答的問題,
試著找出答案,我們的感覺可能會越來越糟。」


這章節是我最喜歡的章節,裡面提到在判斷事情是否具因果關係時,需要考量有幾個條件:相似、充分及必要、新近、能否掌控。真的都是我們非常會進到的思考誤區!

我們會責怪「作為」大於「不作為」。我們不會責怪無法掌控的事,但若相信事情是可以掌控的,便會歸咎責任。當我們看到自認為的原因導致結果時,就會忽略導致結果的其他可能原因。我們會將一連串事件的結果歸因於最近發生的原因,例如:球賽再見全壘打贏球,只歸功於最後打出那球的人。




負面偏誤和例子的危險

人們天生就會「損失規避」,將專注力放在負面事件遠勝於正面事件,討厭失去自身擁有的東西,即便只是短暫的擁有而已。比起獎勵或錦上添花,我們更無法接受懲罰、或所有的事物被剝奪。因此可能會被市面上的行銷手法迷惑,例如:免費試用三個月後,沒加入就取消會員資格。選擇評價平均的普通商品,而捨棄僅出現少數負評的好商品。

比起冰冷抽象的數據,人們寧可相信奇聞軼事。因為我們會著重在少數實例,而忽略多數情況下的普遍情形;或是認為某些特別的「高光時刻」應該是常態,而忽略永遠都有隨機的因素在影響結果發生。有些烙印人們在內心的社會事件,人們會因為回想起它的頻率高,而忽略數據統計的事實而下錯結論。



設身處地的難題


「我們會將自己知識和感想投射在他人身上,
我們會過分自信,以為自己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特地,或者不會記得去查明我們的假設是否正確。
要互相了解,蒐集事實是唯一可靠的途徑。」

這個章節蠻有趣,比較少看到思考的書在談溝通,因次特別提出來。


  • 人其實不擅長溝通

    我們以為有向他人完整傳達自己的意思,相信對方一定會知道我在講什麼;但其實在用文字傳達訊息的時候,有近半數的情形別人無法準確接收到我們的真意,尤其是話語裡有「諷刺」、「講反話」等曖昧不明的意涵時有時我們態度認真,別人解讀為玩笑,有時則相反。甚至是親近的家人、相處多年的夫妻也難逃這個奇怪的狀況,畢竟,每個人對於那些話語的「暗示」認定都不同,沒有共識。


  • 知識也是詛咒

    一旦知道了某些事,就難以回到未知的狀態,我們便很難採取不知道那些事的人的觀點。甚至有些情況,我們清楚對方知道什麼事,卻也會不小心忘記考量對方的觀點。作者提出,「『認知心智理論』是明白他人理解世界的方式可能與我不同。『情感心智理論』是理解他人可能有不同的感覺,知道在何種情境可能有什麼樣的感覺。」。兩者缺一不可,也可以透過練習而有所提升。


  • 直接講,直接問

    無法確定他人的想法和意思,問就對了。不知道對方有沒有誤解我的意思,說就對了。過度去揣測或解讀他人的心思,無助於關係的進步,還可能讓錯誤的想法自行其是,反而把身邊的人越推越遠。我們應該避免無止盡的瞎猜或內耗,如果有什麼想不通的,最好直接和完整的表達出來,和詢問真相。





年度回顧


看到當期主題有2024年度回顧時,想到如果要問年初目標達成了多少,實在汗顏到不敢面對,但如果要問「今年過得好嗎?」,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很好,真的是超棒的一年!」。我認為最大的影響是,藉由思考上的轉變,幫助了自己身心,也推進自己體驗到意想不到的事,這些都是無價之寶。

客觀來說,一整年不可能都只有好事,生命自然而然就會給你困境和考驗,面對不可控的他人與世界,最重要的仍然是回歸到自己身上:「你怎麼想?」。

思考養成習慣,習慣型塑我的認知,進而建立價值觀,成為我的信念。因此,用一個適當的思考方式,比用外在的標準或規範來要求自己,是更為有效,也有助身心健康的。不再強迫自己改變,而是透過重塑信念,知道什麼樣的想法會對我有幫助,並且達到「我是真心這麼認為」,這才能使我實質的前進。


覺察釐清自身


遇到負面情緒或思考湧上來,或無法控制欲望和衝動的時候,除了當下第一直覺的反應,還是會盡可能靜下來,試著再想多一點。這裡的「想多」,避免帶有批判、或往死裡鑽牛角尖,而是帶著平靜與好奇,問自己:「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我為什麼會這樣想?」、「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這樣的提問只要發現思緒或行為不對勁,就會練習詢問自己。

雖然未必每次都能得出結論,但最重要的是不要給自己壓力,而是一層一層的了解自己、對自己誠實,「阿!原來我想要的是...」、「原來我會生氣是因為...」,自我批判或責怪無助於看見真實,所以即便發現了自身的陰暗面,也要接納自己也是人,具有人性,這是很正常的


心中存有他人


如果在與人互動時感受不好、受到傷害,或是看不慣人的某些特質,想要「控制」他人的時候,試著再想深一點。這裡的「想深」,是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因為我不是對方,不知道他的成長經歷和故事,所以無法理解他的想法和價值觀。

如果遇到難以求證或只能瞎猜的狀況,會思考「他這麼做其實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既然我無法完全確定,就不需要太過在意了。

我們常會對他人有負面的看法,是源自於我們認為他人「應該」要如何,他們卻沒有這麼做,於是腦袋裡有各式各樣的陰謀論。但事實是其實沒有人應該要完全按照我們的「應該」演出,光是思考到對方或許不是不願意或惡意,而是無能為力,或難以換位到我的角度思考;光是這樣的理解,就能讓心中的包袱減少許多。


幸福不假外求


無論是再親近的人,我們也有各自的課題要處理。你無法去強求或抓住任何不屬於你的人事物,尤其是控制;雖然很難承認,但我清楚我時常想要控制某些人事物,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想法走,無疑是把自己的主控權交在他人手裡,這個時候,試著再想遠一點。

這裡的「想遠」,是放下對外界事物的期待和幻想,讓自己成為中心,不再把自己的功課(情緒、慾望、健康等)寄託在他人身上,而是不停思考,我能如何用自己的力量,讓自己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這三個思考的練習,讓我能逐漸清楚自己真正在乎的事物,堅守的信念和價值觀,比較不會無意識地做一些讓自己困惑、討厭的事。行為上的轉變包含:減少使用社群媒體,減少與他人比較,不再花時間抱怨或埋怨他人、減少亂發脾氣,有朋友邀約就參加、沒有也不強求,花大量時間和自己相處,把專注力放在喜歡或有興趣的事物。


必須說,思考是一輩子的練習,我有時候也會渾然忘記這些道理,像被支配的野獸,也可能鬼打牆般地數次掉入同樣的坑裡,完全被打回原形。在某些感到沮喪或沒有動力的時候,不要一直胡思亂想,維持好作息,好好吃飯睡覺,也是很重要的(光是這樣就不容易)。日常是一種修練,心懷這些理解,一再重覆與努力,相信會讓生活越來越好。



最後,謝謝你看到這裡,這應該是我目前最多字的文章。
今天正好是台灣拿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的日子,值得紀念!


祝福你今年過得很滿意,開啟充滿希望的一年。
也希望這次的書評和年度回顧也對你有所幫助~












內容總結
年末儀式:我的 2024 回顧
0
/5
喜歡閱讀、電影和對生活所感記錄心得 偶爾更新,感謝你的到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隱性潛能》是近期討論度最高的書之一。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簡稱亞當)大有來頭,一出書就是暢銷:《逆思維》、《給予》、《擁抱B選項》等,我目前只看過逆思維,相信許多人都曾看過或聽過他的作品。 亞當非常擅長說故事,他好像有故事百寶袋一樣,各種舉例和引據都能信手捻來;這些故事並非道
《隱性潛能》是近期討論度最高的書之一。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簡稱亞當)大有來頭,一出書就是暢銷:《逆思維》、《給予》、《擁抱B選項》等,我目前只看過逆思維,相信許多人都曾看過或聽過他的作品。 亞當非常擅長說故事,他好像有故事百寶袋一樣,各種舉例和引據都能信手捻來;這些故事並非道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那些日子裡,我需要努力的便不是持續去寫,而是勇敢與果決地不去寫。我相信那會和開始並延續一個習慣一樣困難,因為那同樣意味著一種--對更新或更深自我的認識和打造。就像孩子不再需要奶嘴、游泳者不再需要游泳圈,如果能不必倚賴每天書寫就能達成某些透過每天書寫所能完成的事情,咀嚼與游泳都將變得更加有趣。
  在那些日子裡,我需要努力的便不是持續去寫,而是勇敢與果決地不去寫。我相信那會和開始並延續一個習慣一樣困難,因為那同樣意味著一種--對更新或更深自我的認識和打造。就像孩子不再需要奶嘴、游泳者不再需要游泳圈,如果能不必倚賴每天書寫就能達成某些透過每天書寫所能完成的事情,咀嚼與游泳都將變得更加有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老朋友、新朋友,大家新年快樂!本文分享我的「2023年閱讀10問」。新的一年,讓我們繼續追求心中所愛的事物,一同熱情分享!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老朋友、新朋友,大家新年快樂!本文分享我的「2023年閱讀10問」。新的一年,讓我們繼續追求心中所愛的事物,一同熱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