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抽象思考術 - 自由穿梭看到不同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看的書叫做《具體抽象思考術:【日本亞馬遜最暢銷商業書TOP1】高手這樣切換邏輯,AI時代最強武器》,作者是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的細谷 功,擅長問題解決及高維度思考,是企業職場和商業領域顧問,著有多本相關著作。本書介紹具體和抽象思考的特性,讓讀者培養雙向切換、靈活運用兩個面向的思考能力。


raw-image


「具體⇄抽象金字塔」的世界觀

本書有大量分章分節,把具體和抽象的概念整理得很清楚,有非常多易懂的圖表,不禁佩服作者的敘事功力。個人認為很多道理人們並非不清楚,但沒有進一步、多一層思考,光是這樣的多一層,就能讓你與他人有著不同的思考差距。

抽象和具體都重要


何謂「抽象」

  • 金字塔頂部,是一種高維度、自由度高的大局觀。
  • 是我們或組織的目的和「WHY」
  • 讓多重繁雜的事物獲得「普遍的歸納」,劃定界線,選擇性地截取共同點
  • 常用語言或圖像表達,找出事物間的關聯和連結
  • 懂得抽象思考,可以用原則和概念,類比到類似情境或推知不同情況。


何謂「具體」

  • 金字塔底部,是一種重視差異、自由度低的行動手段。
  • 是我們或組織的執行和「HOW」
  • 重視不同個案和事物的「特殊的案例」,在劃定的範圍內,補充細節
  • 仰賴大量知識和資訊量,透過數字和專有名詞界定。
  • 懂得具體思考,可以建立秩序和規則,管理集體事務的一致性。


作者提出最好的問題解決方式便是具體→抽象→具體」,像河流一樣地解決問題。即在現實世界中掌握具體現象,並用抽象化找出問題根源,再用具體化將解決方案付諸實行。

raw-image


消弭溝通落差

「溝通落差的根源在於人們
『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選擇性截取資訊』
由於每個人的經驗、知識和思考方式都不同,
導致我們『沒有意識到彼此看見的是不同事物』。」


作者提出人類之所以無法互相理解、攻擊對方,很重要的因素是「抽象化」的能力和維度不同。抽象化是人類最大的武器,但也是溝通障礙的煩惱,從前面敘述的特點就能了解,抽象思考和具體思考的人,價值觀和著重的原則是完全不同的。

看得見抽象世界的人,用簡單的詞語傳達複雜事物的意思,並懂得掌握事物的共同性,避免見樹不見林;但具體世界的人認為,這種歸類過於概括和空泛,缺乏接地氣的行動,因為每棵樹都是獨特的,事事總有例外,抽象化的人卻一言以蔽之,而忽略了個體的特性和現實。

這部分在職場特別有感,我發現自己算是偏抽象思考的人,擅於創造和詞彙使用,也比較會掌握重點,在不同狀況下推論做法,所以對於事事都需要明確、具體答案的人感到不耐,不禁認為懂得抽象思考才是負責任。看了書中觀念反思自己的弱點是,時常忽略或不知道怎麼在現實中腳踏實地,容易流於理想主義,過於抽象其實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反思常見狀況


  • 選擇性截取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以政策、企業經營的狀況,雖然大家都對大方向都有共識和認同,但實際討論時,每個人會以對自己有利的角度來判斷,對目標有不同的解釋,如果與自身立場違背,就會導致反彈。「專家」和「外行」也會遇到這類情形,專家具備更詳細、具體的知識,能對細節有不同見解和認知,相對而言,外行人對於不熟悉的領域,只能做出粗淺的概括論點

作者提出,重視抽象化的上游,和強調具體化的下游,視角往往相反。我們不應該在相同層次去探討這類問題,並彼此爭辯和攻擊,應該先判斷現在的討論到底是屬於上游還是下游?融入抽象和具體思考的概念,通常有助於減少對立。


  • 武斷對他人貼標籤和口水論戰

我們習慣將他人的處境普遍化,用抽象的層次看待別人,卻會用具體層次、以特別的眼光看待自己。這種狀況會導致我們不去關注他人具體的故事和細節,而對他人貼標籤,給出理想性的評論和建議,例如:「你只要......就好」、「你就是......才......」。而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和認識較全面,所以會用「我不一樣」的觀點評價自己,拒絕被貼標籤。

「事情的本質」也是抽象思考的人很愛用的詞語之一,表面上看似中立,實則是用「我自認的」範圍來決定事情的本質,因為對方的觀點不符合我的價值觀,就擅自將對方歸類在不懂、低我一等,而未察覺其實自己的眼光是狹隘且侷限的。

作者鼓勵我們在這類情況應該反其道而行,用抽象且普遍的方式看待自己,用具體且獨特的眼光理解他人,才能避免偏誤。


  • 職場身分與角色有不同的作法

工作上也需要重視上下游的關係,先確認任務的目的和整體框架,再來進入實際的內容、執行和檢查。具體思考的人有可能跳過上游步驟,直接進入實作,這樣容易使工作的一致性降低。而我們工作時使用的工具和應用程式也最好依循抽象具體的特性,從自由度高(如:自由書寫)到低(如:文書處理軟體、試算表等)

作者也將工作的委託和受託,比喻成從抽象到具體的「接力賽交棒」。理想的方式是隨著下屬的成長,上司逐漸增加他們的自由度,當下屬還是新手,應該在較低的位置交棒;當下屬逐漸成長並能自主,則在抽象度高的位置就交棒,此時具體策略的範圍較大,最終成果也會有較大的自由度。


語言與類比的應用

  • 語言取捨

一般常用二元對立的語言來描述世界,雖然世界上多數的狀況都是灰階的,但我們仍需要極端的起點和終點,當作判斷灰階程度的基準。然而,我們在描述人事物時,通常會根據當下情境,無意識地截取合適的屬性,接受資訊的人未必能清楚對方預設的立場與條件,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在軸心定位當下重視的位置。


  • 摺疊法則

成功和失敗、愛與恨、長處與短處這類二元的詞彙,我們常會以為他們是「線的兩極」,但現實生活中沒有所謂絕對的定義,真正的成功,或真正的失敗。作者希望我們能學會「把線對折」,讓成功與失敗重疊,這一端讓這兩者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另一端則會變成「兩者皆非」,這條線就會變成「產生變化-什麼都不做」的兩極。

用這種思維方式,套用到不同的二元詞彙上多數能成立,也能改變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讓兩個看似相反和衝突的特質只剩一線之隔,我們能隨時切換,並讓另一端成為我們在這兩者之間可以調整的空間。

用更宏觀的方式理解世界


「我們在探討『你錯了』或『這個觀點更正確』
這一類『對與錯』的問題之前,
應該先充分確認:
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情境、發言者是出於什麼目的,
以及行動背後的限制條件。

如果不做這些確認就進行討論,
那根本稱不上是討論,
只是一種『證明自己正確』的過程。」


個人很喜歡作者最後使用注意事項的章節。他認為習慣抽象世界和具體世界的人,其實很難靠單方的醒悟,就能互相教育而彼此理解。尚未察覺的人是很難接收到改變的訊號的,甚至會認為這些觀念有些多餘,因此具體和抽象的思維就像「笑點」一樣,刻意去解釋反而有些尷尬。本書是抱持著傳達給願意理解的人們而做。

他也提出,擅長抽象思考又能耐心傾聽的人,其實是極具人格魅力的人。他們可以從生活的各面向中看出相同的結論和類似的道理,而具體思考的人則會對每一個案例都感興趣,無法察覺自己是對相似的狀態重複了無數次。相對的,抽象思考的人會容易被視為三分鐘熱度,因為每件事都略有不同,但他們都會認為是簡單的事物而反覆投入。


無論如何,理解這些概念的目的不是彼此分化,而是要以更大的包容去接納,即使我們無法完全理解對方眼中的世界,但至少能知道,世界上真的存在多元不同的聲音和見解,也沒有必要堅持自己的所有價值觀,試著鬆動,去看看不同的世界,在兩者之間自由切換,我們就能成為一個更大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manda Chu-avatar-img
2025/05/29
我很認同Ciao的想法,當我們能夠接受不同世界的價值觀,並彈性運用在生活中,便能夠成為一個更强大的自己。👍🙏💖
avatar-img
ciao的閱讀及生活雜感
56會員
39內容數
這裡是ciao的小宇宙😊! 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具有啟發性的人事物, 透過好書、音樂、電視影劇等作品紀錄自己的想法, 謝謝你的到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2025/04/24
前篇提到《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當中打破成功的6個迷思,本篇分享作者實踐的心法。
Thumbnail
2025/04/24
前篇提到《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當中打破成功的6個迷思,本篇分享作者實踐的心法。
Thumbnail
2025/04/07
分享本書讀後心得,如何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先從打破關於成功的6大迷思開始。
Thumbnail
2025/04/07
分享本書讀後心得,如何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先從打破關於成功的6大迷思開始。
Thumbnail
2025/03/28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Thumbnail
2025/03/28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上次去金石堂,在店員提醒快打烊之前,我迅速掃過書架展示的書,書名吸引了我,大致翻閱一下,許多主題都吸引到我了就購買了。 今天Pt下班後覺得好像很久沒補補腦,還是看一點書,讓心情平靜一下,也可在幫助自己睡意,比起看藍光的螢幕來說,還是讀書好一些。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上次去金石堂,在店員提醒快打烊之前,我迅速掃過書架展示的書,書名吸引了我,大致翻閱一下,許多主題都吸引到我了就購買了。 今天Pt下班後覺得好像很久沒補補腦,還是看一點書,讓心情平靜一下,也可在幫助自己睡意,比起看藍光的螢幕來說,還是讀書好一些。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最大的實用性之一,就是可以用在職場解決問題。 如果你也希望成為更具高解析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很適合你。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最大的實用性之一,就是可以用在職場解決問題。 如果你也希望成為更具高解析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很適合你。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易讀好書分享: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百萬暢銷作家,教你從閱讀養成8大能力,解決職場煩惱、關係焦慮、未來迷茫 作者:千田琢哉 翻譯:林詠純 今周刊出版社出版   稍微看了一下過去的紀錄,從201
Thumbnail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易讀好書分享: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百萬暢銷作家,教你從閱讀養成8大能力,解決職場煩惱、關係焦慮、未來迷茫 作者:千田琢哉 翻譯:林詠純 今周刊出版社出版   稍微看了一下過去的紀錄,從201
Thumbnail
《超越AI的思考框架》聚焦決策與組織心智,強調思考品質提升。探討因果、反事實、限制等概念,旨在改進決策。內容基礎,對新手入門有助。提倡多元思維,拓展決策框架。雖深度不足,但與管理學理論相輔相成。
Thumbnail
《超越AI的思考框架》聚焦決策與組織心智,強調思考品質提升。探討因果、反事實、限制等概念,旨在改進決策。內容基礎,對新手入門有助。提倡多元思維,拓展決策框架。雖深度不足,但與管理學理論相輔相成。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你曾覺得,明明自己讀了不少書,怎麼遇到問題還是腦袋當機嗎?
Thumbnail
你曾覺得,明明自己讀了不少書,怎麼遇到問題還是腦袋當機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