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中,你會如何定義「邪惡」這件事呢?
如果不是看到IMDB跟爛番茄的高評價,我大概會錯過這部精采的音樂劇電影!
滿滿的音樂,但每一首都能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心境變化。劇情節奏掌握得宜,儘管片長有2小時40分,卻不會讓人感到無趣。下面會介紹故事的由來,並分享電影角色及音樂吸引我的地方!
這部電影是由百老匯音樂劇《女巫前傳》改編,而音樂劇則來自格萊葛利・馬奎爾 (Gregory Maguire) 寫的同名同人小說。因此,電影中會發現不少《綠野仙蹤》的元素。在看的時候會有種發現彩蛋的感覺,還挺有趣的!
上面可能還只有一部份而已呢!不知道你又發現了哪些元素呢?
艾法芭從出生開始因為皮膚是綠色的,被視為異類,不被接受。這也造成她敏感、自卑,同時富有正義感,為弱勢抱不平。與之相反的格琳達,享有特權,自信、驕傲、受人喜愛,並具有野心。截然不同的兩人,打從初次見面就厭惡彼此。
我很喜歡電影透過小細節或行動,展現兩人之間的對比。從小被當作異類對待的艾法芭,雖然自卑,卻擁有敏銳的觀察力,擅於發覺事情背後的真實。格琳達看似善良,實則更像利己主義者,對他人好是因為想要獲得愛戴。
兩人雖然因為一場舞會而變為朋友,但如此鮮明的對比,加上兩人追尋的目標不同,似乎早已為日後的分道揚鑣埋下伏筆。
順帶一提,我超愛兩人在舞廳無聲跳舞的那段,僅用眼神、肢體動作便將彼此的心情傳達給對方,真的很感動!
開頭的〈No One Mourns the Wicked〉便讓我印象深刻。好女巫格琳達帶來「壞女巫死了」的好消息,與人們一同歡慶著這個時刻。但在一位國民激動說著「No One Mourns the Wicked」時,可以看到格琳達的表情變得微妙。強忍哀傷、眼神中帶著懷念,但依舊不動聲色地慶祝。這樣的詮釋已經激起我的好奇心,迫不及待想知道以往是不是發生過什麼事。
而電影結尾的〈Defying Gravity〉更是震撼我的心呀!
藉由這首歌,傳達給觀眾兩人做出的選擇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做這個選擇。我想,她們十分清楚彼此追尋的道路本就不同。「即使自己前進的路上沒有彼此的陪伴,依然希望妳可以獲得幸福」這樣的想法,透過歌曲的前半部充分傳達給觀眾。
歌曲的後半部,則表現出艾法芭的決心—即便獨自飛行,至少我是自由的!
「And if I'm flying solo / At least I'm flying free」—Lyrics of 〈Defying Gravity〉
最後以艾法芭完美的爬音作結,像是衝破桎梏的自信吶喊,又彷彿宣示的號角,為日後「西方壞女巫」的誕生寫下序章。(這個爬音好聽到讓我在電影院直接起雞皮疙瘩……)
個人覺得第一部收尾收的很漂亮。電影並沒有為了要鋪陳第二部而做多餘的安排,很順地將艾法芭跟格琳達的故事收在分道揚鑣這個點。片尾甚至沒有彩蛋呢!
可以感覺到,這個故事並沒有打算將哪個角色直接貼上惡的標籤,而是用各種鮮明的人物特色、社會背景,來探討「邪惡」這件事。就連艾法芭,也只是因為人民被上位者欺騙,所以才被認為是壞女巫。
這也讓我開始好奇接下來的故事將會如何發展?以及留下的伏筆將會如何收回?但依照我的個性,可能等不到明年電影上映,就先跑去借小說看後續劇情了。
如果喜歡音樂劇的朋友,非常推薦進電影院欣賞這部,享受用音樂說故事帶來的感動!
順便附上〈Defying Gravity〉,讓大家回味(實則誘惑沒看的人趕快去電影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