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獨特化理論:從眾與獨特的平衡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有時候,我們不願標新立異,想要跟別人一樣。但有時候,我們想要與眾不同。怎麼會這麼矛盾呢?「最適獨特化理論」的解釋。

有些人很討厭跟人家撞衫,當自己精心打扮,到了現場卻發現有個人穿得跟自己一樣或風格相近,就會很懊惱。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又希望跟他人融為一體,希望不要標新立異,不要跟團體格格不入。到底是要跟別人一樣?還是要跟別人不同?好像有不同的考量。這怎麼解釋呢?最適獨特化理論Optimal Distinctiveness Theory提供一個不錯的解釋方向。

人們面對群體時,有兩種相互矛盾的傾向:從眾(conformity)與尋求差異(differentiate)。人們需要感覺到自己被納入群體之中,因此有同化的需求,希望自己被群體所接納,也就是assimilation同化或inclusion接納。但人們也希望彰顯自己在群體中是獨特的,因此會有分化的需求,希望自己與群體內的其他人還是有所差異,也就是獨特uniqueness與差異化differentiation。

也就是說,面對自己所隸屬的群體,人們有兩種需求:

  • 同化需求:希望歸屬於群體,產生歸屬感。
  • 分化需求:希望有別於群體,與眾不同。

最適獨特化理論

同化需求與分化需求同時存在,且相互拉扯。最適獨特化理論Optimal Distinctiveness Theory主張,人們會尋求最適的獨特化水準,同時滿足個人的同化需求與分化需求。

同化需求

大部分的人們會有被群體所認同、被群體所接納的需求,以確認自己的群體認同。這種認同渴望,會呈現在從眾行為,也就是採取和個體大部分人同樣的行為,遵循群體規範。

國族認同、參考群體(reference group)認同,就是同化需求的一種展現。

分化需求

分化需求是指希望自己有別於群體,能夠與眾不同。這主要發生於個人自認自己優於群體時,希望藉由差異性,維持優越性,因此產生分化需求。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購買與他們不同的產品,以彰顯個人特色,來維持個人的獨特性,滿足分化需求。

但昔反的,當個人缺乏優勢時,會有傾向,希望設法追上群體內的其他人,因此有縮小差異的想法,因此會減少分化需求。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購買與眾人所購買的產品,以減少個人與群體的差距,此時會有較低的分化需求。

參考群體的種類中,有一種是趨避群體。意思是個體不希望自己表現得像這樣的群體。也就是說,面對趨避群體,消費者會有很高的分化需求。

分化需求與同化需求的相互影響

分化需求與同化需求,不僅會個別影響行為,並會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而且還有可能產生交互作用。

最適獨特化理論主張獨特化程度是有最適水準的,且同化與分化是有可能出現交互作用的。舉例來說,不希望跟別人撞衫的獨特性需求,是以服裝被群體所接受為前提,過於獨特而不被群體所接受的服飾,並不符合人們的需求。因此,人們會想要穿著獨特的服裝,但卻並不會穿著「驚世駭俗」的服裝。也就是說,產品設計要能夠讓消費者融入社會,又要能讓消費者有自己的風格。

社會認同理論與獨特性需求:

社會認同理論討論的是個人對於群體的認同,從眾行為預測人們會跟隨其他人的購買行為。但是,獨特性需求討論的是人們產生的獨特性需求,也就是人們不會跟隨其他人的購買行為。

最適獨特化理論提供更為宏觀的觀點,將社會認同理論、從眾行為、獨特性需求等,納入到同一個架構內。社會認同、從眾與獨特,都只是尋求最適獨特化的一個結果。

最適獨特化理論的應用:獨特性商品

最適獨特化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主流商品與獨特性商品的本質差異。

主流商品滿足消費者的同化需求,是大眾均可以接受的商品,因為滿足所有大眾的需要,因此目標客群為數眾多。這類商品通常也會競爭激烈。

不過,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會購買主流商品,獨特性商品的存在,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於獨特性的需求。這些消費者希望自己能與眾不同,因此會購買具有獨特性的商品,來彰顯自己的獨特。

反潮流商品的存在,是獨特性商品的一個類型,這種商品不但建立獨特性,且更彰顯反潮流,可以滿足同化需求極低,而分化需求極高的消費者。

延伸閱讀

Brewer, M. B. (1991). The social self: On being the same and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7(5), 475-482.

Brewer, M. B. (2012).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theory: It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of 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2, 81-98.

Zuckerman, E. W. (2016).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revisit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183-199.

作者

汪志堅,臺北大學特聘教授

https://sites.google.com/view/prof-wan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汪星人講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熱炒店內用免費白飯事件,顧客和店家對於白飯供應的認知存在重大差異,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顧客認為可無限續碗,店家堅持免費不是無限供應,這矛盾可從心理契約角度分析。透過該事件可以理解消費者與商家之間未明確約定的默契,及其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本文從心理契約角度探討事件原因,以及行銷策略應如何調整以減少誤解。
本文探討了心理帳戶的概念,解釋了人們如何將金錢依照來源及用途劃分為不同的心理帳戶,以及這對消費決策的影響。中獎、年終獎金和月薪的不同分配方式,反映了消費者的行為和心理上的預算原則。此外,心理帳戶也可以用於時間的分配,幫助人們更有效地管理日常生活及娛樂活動,避免過度消費。心理帳戶觀念也可用在時間管理。
口語中,我們常常會講出:「這是我的辦公室」、「我們公司」、「我們學校」 ,也有人真的把辦公室擺設或裝潢得很有個人風格,但其實他只是員工,公司不是他的。這是「公司給他使用的辦公室」,明明是公司的辦公室,為什麼變成是他的辦公室了呢?明明是公司的東西,為什麼變成他的東西了呢?不歸個人所有,但因為個人具有支
本文探討解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及其在消費者決策和心理距離中的應用。心理距離影響我們對事件的思考方式,當心理距離較遠時,例如還有很久才會出國旅行,思考通常具抽象性;而距離較近時,則會關注具體細節。文章展示了在不同心理距離下,何時需要高層次的思考與低層次的具體考量。
自我決定論探討人發自內心的動機,排除外在誘因與影響,重點聚焦在個人激發與自我決定。商品可能可以滿足某一種需求,消費者的特定活動,也可能是基於某一種內生動機。例如在Facebook或Instagram張貼貼文,可能是為了維持關係需求,具有關係需求的內生動機。讓消費者可以自行決定菜色,可以滿足自主需求。
俗民論將焦點放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持有的各種信念,如雙魚座的浪漫、中醫的調理效果、及房貸年限的選擇等,這些信念不一定具有科學根據,但消費者認定該信念為真。這些被認定為真的知識,會影響行為,並存有商機。本文提醒,在利用這些俗民論所產生的商機的時候,應避免助長迷信與反科學的思潮,突出其複雜性及多樣性。
熱炒店內用免費白飯事件,顧客和店家對於白飯供應的認知存在重大差異,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顧客認為可無限續碗,店家堅持免費不是無限供應,這矛盾可從心理契約角度分析。透過該事件可以理解消費者與商家之間未明確約定的默契,及其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本文從心理契約角度探討事件原因,以及行銷策略應如何調整以減少誤解。
本文探討了心理帳戶的概念,解釋了人們如何將金錢依照來源及用途劃分為不同的心理帳戶,以及這對消費決策的影響。中獎、年終獎金和月薪的不同分配方式,反映了消費者的行為和心理上的預算原則。此外,心理帳戶也可以用於時間的分配,幫助人們更有效地管理日常生活及娛樂活動,避免過度消費。心理帳戶觀念也可用在時間管理。
口語中,我們常常會講出:「這是我的辦公室」、「我們公司」、「我們學校」 ,也有人真的把辦公室擺設或裝潢得很有個人風格,但其實他只是員工,公司不是他的。這是「公司給他使用的辦公室」,明明是公司的辦公室,為什麼變成是他的辦公室了呢?明明是公司的東西,為什麼變成他的東西了呢?不歸個人所有,但因為個人具有支
本文探討解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及其在消費者決策和心理距離中的應用。心理距離影響我們對事件的思考方式,當心理距離較遠時,例如還有很久才會出國旅行,思考通常具抽象性;而距離較近時,則會關注具體細節。文章展示了在不同心理距離下,何時需要高層次的思考與低層次的具體考量。
自我決定論探討人發自內心的動機,排除外在誘因與影響,重點聚焦在個人激發與自我決定。商品可能可以滿足某一種需求,消費者的特定活動,也可能是基於某一種內生動機。例如在Facebook或Instagram張貼貼文,可能是為了維持關係需求,具有關係需求的內生動機。讓消費者可以自行決定菜色,可以滿足自主需求。
俗民論將焦點放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持有的各種信念,如雙魚座的浪漫、中醫的調理效果、及房貸年限的選擇等,這些信念不一定具有科學根據,但消費者認定該信念為真。這些被認定為真的知識,會影響行為,並存有商機。本文提醒,在利用這些俗民論所產生的商機的時候,應避免助長迷信與反科學的思潮,突出其複雜性及多樣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那些日子裡,我需要努力的便不是持續去寫,而是勇敢與果決地不去寫。我相信那會和開始並延續一個習慣一樣困難,因為那同樣意味著一種--對更新或更深自我的認識和打造。就像孩子不再需要奶嘴、游泳者不再需要游泳圈,如果能不必倚賴每天書寫就能達成某些透過每天書寫所能完成的事情,咀嚼與游泳都將變得更加有趣。
在本文裡,我從自律的議題,帶出許多有關身心健康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讓生活與自己變得更好,並且更順利的達成目標。我也將會在文章裡,與各位分享我的「7/3目標設定覺察法」。我用這方法,幫助我自己不輕易的隨波逐流,有方向的朝目標前進。
  在那些日子裡,我需要努力的便不是持續去寫,而是勇敢與果決地不去寫。我相信那會和開始並延續一個習慣一樣困難,因為那同樣意味著一種--對更新或更深自我的認識和打造。就像孩子不再需要奶嘴、游泳者不再需要游泳圈,如果能不必倚賴每天書寫就能達成某些透過每天書寫所能完成的事情,咀嚼與游泳都將變得更加有趣。
在本文裡,我從自律的議題,帶出許多有關身心健康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讓生活與自己變得更好,並且更順利的達成目標。我也將會在文章裡,與各位分享我的「7/3目標設定覺察法」。我用這方法,幫助我自己不輕易的隨波逐流,有方向的朝目標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什麼是三觀相同的人???重要嗎? 我想,或許不是百分之多少的雷同處 而是,讓彼此都能有舒服的表達方式 能在對方面前做自己而不感到負擔與窘迫 若此,就算三觀再不同,有何可或不可? 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她是她 有時,有人話說的輕巧,只是因為他沒有不如意過 不懂得,在不順遂的人生路
如果要迎合每個人,即便會獲得大量安全感 但同時已經阻抗自己的真實 增加對自己的距離,表面上獲得人際或是得讚與回應,實際上解離自己得很恐怖、時空感漸漸扭曲,越來越為了和平戴上面具,遽增了自己可怖的心靈與面容,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連自己都毀滅自己。 「有魅力」跟「無端迎合人際」內含與本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和風格,不要因為別人的優秀而看低自己。
Thumbnail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Thumbnail
作者的話: 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 迷惘是因為擁有很多選擇;感到自己不被接受是因為自己正在展現獨特與勇敢;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因為自己擁有看見他人美好的眼睛;失落是因為自己擁有超多無處可去的愛;孤單是因為我們心中允許了同伴參與生活;恐懼失去是因為正擁有著。 從自己的困擾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和
Thumbnail
人要對自己與他人使用相同的原則,不是只因為這樣才對他人公平,而是只有這樣才對自己也公平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
我們其實不用裝、不需過度矯飾故意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什麼是三觀相同的人???重要嗎? 我想,或許不是百分之多少的雷同處 而是,讓彼此都能有舒服的表達方式 能在對方面前做自己而不感到負擔與窘迫 若此,就算三觀再不同,有何可或不可? 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她是她 有時,有人話說的輕巧,只是因為他沒有不如意過 不懂得,在不順遂的人生路
如果要迎合每個人,即便會獲得大量安全感 但同時已經阻抗自己的真實 增加對自己的距離,表面上獲得人際或是得讚與回應,實際上解離自己得很恐怖、時空感漸漸扭曲,越來越為了和平戴上面具,遽增了自己可怖的心靈與面容,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連自己都毀滅自己。 「有魅力」跟「無端迎合人際」內含與本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和風格,不要因為別人的優秀而看低自己。
Thumbnail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Thumbnail
作者的話: 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 迷惘是因為擁有很多選擇;感到自己不被接受是因為自己正在展現獨特與勇敢;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因為自己擁有看見他人美好的眼睛;失落是因為自己擁有超多無處可去的愛;孤單是因為我們心中允許了同伴參與生活;恐懼失去是因為正擁有著。 從自己的困擾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和
Thumbnail
人要對自己與他人使用相同的原則,不是只因為這樣才對他人公平,而是只有這樣才對自己也公平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
我們其實不用裝、不需過度矯飾故意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