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獨特化理論:從眾與獨特的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有時候,我們不願標新立異,想要跟別人一樣。但有時候,我們想要與眾不同。怎麼會這麼矛盾呢?「最適獨特化理論」的解釋。

有些人很討厭跟人家撞衫,當自己精心打扮,到了現場卻發現有個人穿得跟自己一樣或風格相近,就會很懊惱。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又希望跟他人融為一體,希望不要標新立異,不要跟團體格格不入。到底是要跟別人一樣?還是要跟別人不同?好像有不同的考量。這怎麼解釋呢?最適獨特化理論Optimal Distinctiveness Theory提供一個不錯的解釋方向。

人們面對群體時,有兩種相互矛盾的傾向:從眾(conformity)與尋求差異(differentiate)。人們需要感覺到自己被納入群體之中,因此有同化的需求,希望自己被群體所接納,也就是assimilation同化或inclusion接納。但人們也希望彰顯自己在群體中是獨特的,因此會有分化的需求,希望自己與群體內的其他人還是有所差異,也就是獨特uniqueness與差異化differentiation。

也就是說,面對自己所隸屬的群體,人們有兩種需求:

  • 同化需求:希望歸屬於群體,產生歸屬感。
  • 分化需求:希望有別於群體,與眾不同。

最適獨特化理論

同化需求與分化需求同時存在,且相互拉扯。最適獨特化理論Optimal Distinctiveness Theory主張,人們會尋求最適的獨特化水準,同時滿足個人的同化需求與分化需求。

同化需求

大部分的人們會有被群體所認同、被群體所接納的需求,以確認自己的群體認同。這種認同渴望,會呈現在從眾行為,也就是採取和個體大部分人同樣的行為,遵循群體規範。

國族認同、參考群體(reference group)認同,就是同化需求的一種展現。

分化需求

分化需求是指希望自己有別於群體,能夠與眾不同。這主要發生於個人自認自己優於群體時,希望藉由差異性,維持優越性,因此產生分化需求。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購買與他們不同的產品,以彰顯個人特色,來維持個人的獨特性,滿足分化需求。

但昔反的,當個人缺乏優勢時,會有傾向,希望設法追上群體內的其他人,因此有縮小差異的想法,因此會減少分化需求。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購買與眾人所購買的產品,以減少個人與群體的差距,此時會有較低的分化需求。

參考群體的種類中,有一種是趨避群體。意思是個體不希望自己表現得像這樣的群體。也就是說,面對趨避群體,消費者會有很高的分化需求。

分化需求與同化需求的相互影響

分化需求與同化需求,不僅會個別影響行為,並會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而且還有可能產生交互作用。

最適獨特化理論主張獨特化程度是有最適水準的,且同化與分化是有可能出現交互作用的。舉例來說,不希望跟別人撞衫的獨特性需求,是以服裝被群體所接受為前提,過於獨特而不被群體所接受的服飾,並不符合人們的需求。因此,人們會想要穿著獨特的服裝,但卻並不會穿著「驚世駭俗」的服裝。也就是說,產品設計要能夠讓消費者融入社會,又要能讓消費者有自己的風格。

社會認同理論與獨特性需求:

社會認同理論討論的是個人對於群體的認同,從眾行為預測人們會跟隨其他人的購買行為。但是,獨特性需求討論的是人們產生的獨特性需求,也就是人們不會跟隨其他人的購買行為。

最適獨特化理論提供更為宏觀的觀點,將社會認同理論、從眾行為、獨特性需求等,納入到同一個架構內。社會認同、從眾與獨特,都只是尋求最適獨特化的一個結果。

最適獨特化理論的應用:獨特性商品

最適獨特化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主流商品與獨特性商品的本質差異。

主流商品滿足消費者的同化需求,是大眾均可以接受的商品,因為滿足所有大眾的需要,因此目標客群為數眾多。這類商品通常也會競爭激烈。

不過,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會購買主流商品,獨特性商品的存在,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於獨特性的需求。這些消費者希望自己能與眾不同,因此會購買具有獨特性的商品,來彰顯自己的獨特。

反潮流商品的存在,是獨特性商品的一個類型,這種商品不但建立獨特性,且更彰顯反潮流,可以滿足同化需求極低,而分化需求極高的消費者。

延伸閱讀

Brewer, M. B. (1991). The social self: On being the same and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7(5), 475-482.

Brewer, M. B. (2012).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theory: It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of 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2, 81-98.

Zuckerman, E. W. (2016).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revisit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183-199.

作者

汪志堅,臺北大學特聘教授

https://sites.google.com/view/prof-wa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汪星人講堂
1會員
13內容數
消費者行為是個迷人的領域,教了20幾年的消費者行為,消費者行為教科書也更新了七版了,總覺得有永遠教不完的新知識。既然教不完,就放到網路上,讓大家一起來探索這個迷人的消費者行為領域吧!消費者所做的每件事情,看似一點都不理性,但背後都有規律可言,掌握這些規律,就能帶來行銷的大商機。
汪星人講堂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心理特權是一種自我膨脹感(inflated sense),是一種浮誇(exaggerated)的應得感(deservingness)、自我重要感。本文揭示心理特權如何催生特定的消費行為和期望,從而影響消費者體驗及企業市場策略。瞭解心理特權有助於個人的自我反省,對企業設計服務和產品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4/11/28
心理特權是一種自我膨脹感(inflated sense),是一種浮誇(exaggerated)的應得感(deservingness)、自我重要感。本文揭示心理特權如何催生特定的消費行為和期望,從而影響消費者體驗及企業市場策略。瞭解心理特權有助於個人的自我反省,對企業設計服務和產品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4/11/27
前幾年,論文抄襲困擾著政治人物,很多人中箭落馬!但以後不會有抄襲論文了,取而代之的會不會是AI產生的假論文?AI偽造論文到底有多容易?潘朵拉的盒子已被打開,學術界要自律,也要找出因應措施。 只要10分鐘,就能用AI偽造一篇論文。AI寫論文,已非天方夜譚。從緒論、文獻探討、研究假說發展...快速搞定。
Thumbnail
2024/11/27
前幾年,論文抄襲困擾著政治人物,很多人中箭落馬!但以後不會有抄襲論文了,取而代之的會不會是AI產生的假論文?AI偽造論文到底有多容易?潘朵拉的盒子已被打開,學術界要自律,也要找出因應措施。 只要10分鐘,就能用AI偽造一篇論文。AI寫論文,已非天方夜譚。從緒論、文獻探討、研究假說發展...快速搞定。
Thumbnail
2024/11/27
樂透彩獎金累積幾億元後,社會上就會掀起排隊搶購樂透彩的風潮,但其實平均來說,買彩券一定是賠錢的,但大家還是樂此不疲,為什麼呢?展望理論提供很好解釋。展望理論是指不確定下的決策,會計算相對於參考點來說是報酬或損失,且人們會偏好確定結果,高估損失,低估報酬帶來的價值,並高估微小機率事件的發生率。
Thumbnail
2024/11/27
樂透彩獎金累積幾億元後,社會上就會掀起排隊搶購樂透彩的風潮,但其實平均來說,買彩券一定是賠錢的,但大家還是樂此不疲,為什麼呢?展望理論提供很好解釋。展望理論是指不確定下的決策,會計算相對於參考點來說是報酬或損失,且人們會偏好確定結果,高估損失,低估報酬帶來的價值,並高估微小機率事件的發生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許多人因為與主流價值觀不同,在人際關係、學業或職場上感到格格不入,其實如何接納自我,並在適應環境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才有機會活出更滿足的生命。
Thumbnail
許多人因為與主流價值觀不同,在人際關係、學業或職場上感到格格不入,其實如何接納自我,並在適應環境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才有機會活出更滿足的生命。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吧? 有沒有人會承認自己跟這個世界上某個人一模一樣? 既然如此 為甚麼我們要被要求特殊表現優秀 其他地方卻要跟他人保持相同?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吧? 有沒有人會承認自己跟這個世界上某個人一模一樣? 既然如此 為甚麼我們要被要求特殊表現優秀 其他地方卻要跟他人保持相同?
Thumbnail
理解與認同,是兩種截然不同卻又相互關聯的情感。 在人生的旅途中,時常思考著這兩者的差異和聯繫。
Thumbnail
理解與認同,是兩種截然不同卻又相互關聯的情感。 在人生的旅途中,時常思考著這兩者的差異和聯繫。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總是習慣拿自己和別人比來比去。看到別人有成就或優點,就會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這種比來比去只會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才能。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總是習慣拿自己和別人比來比去。看到別人有成就或優點,就會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這種比來比去只會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才能。
Thumbnail
我們不是因為要當好人才出生的 我們也不是因為要迎合別人才出生的 如果我們太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想要做好、做到完美,反而把自己逼到一個壓力的臨界點而不自知。 我們要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別人怎麼看我們的路,所以「證明」給別人看是不需要的,反而會讓路走偏;我們只需要堅持自己的意願走下去,無論結
Thumbnail
我們不是因為要當好人才出生的 我們也不是因為要迎合別人才出生的 如果我們太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想要做好、做到完美,反而把自己逼到一個壓力的臨界點而不自知。 我們要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別人怎麼看我們的路,所以「證明」給別人看是不需要的,反而會讓路走偏;我們只需要堅持自己的意願走下去,無論結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不同的生命經驗、價值觀和個性特質。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不同的生命經驗、價值觀和個性特質。
Thumbnail
我不喜歡被人來做為比較的對象, 我有自己的風格;其他人也有, 但總是有時會聽到別人的評比, 為什麼她比妳還要優秀而妳卻不能和她一樣… 但不一樣又怎麼了,為何我一定要和她一樣… 做自己時,背後總是會有人指點,我選擇無視他們,但太過分的就交給其餘人處理。
Thumbnail
我不喜歡被人來做為比較的對象, 我有自己的風格;其他人也有, 但總是有時會聽到別人的評比, 為什麼她比妳還要優秀而妳卻不能和她一樣… 但不一樣又怎麼了,為何我一定要和她一樣… 做自己時,背後總是會有人指點,我選擇無視他們,但太過分的就交給其餘人處理。
Thumbnail
在個人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爲了人際的和諧做出一些遷就,只要是基於良善的動機而不過於勉強自己的情況下,我覺得在群體生活中是需要的。 但若是出於目的性的討好和迎合,對自己和他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恰當了。 在這個講究包裝行銷的時代,爲了塑造個人品牌,似乎只能呈現出一個化妝過的形象來示人,這或許是因時代潮流不得
Thumbnail
在個人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爲了人際的和諧做出一些遷就,只要是基於良善的動機而不過於勉強自己的情況下,我覺得在群體生活中是需要的。 但若是出於目的性的討好和迎合,對自己和他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恰當了。 在這個講究包裝行銷的時代,爲了塑造個人品牌,似乎只能呈現出一個化妝過的形象來示人,這或許是因時代潮流不得
Thumbnail
凡事迎合他人,並不會為關係帶來加分,甚至還可能會顯得彼此不夠親密,而感覺有層隔閡。
Thumbnail
凡事迎合他人,並不會為關係帶來加分,甚至還可能會顯得彼此不夠親密,而感覺有層隔閡。
Thumbnail
對他人的感受,儘管沒有說出口,只要在內心產生了念頭,對方都會在無形當中接收。
Thumbnail
對他人的感受,儘管沒有說出口,只要在內心產生了念頭,對方都會在無形當中接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