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全歐洲最大經濟體,長年在工業、先進製造有領導地位的角色,然而近年來屢陷經濟衰退危機,拖累歐元跌至兩年新低,其中原因何在?這場危機又該如何扭轉?
宏觀來看,德國近期公佈秋季經濟預測報告,將2024年GDP增長預測從此前的0.3%下調至-0.2%,這也意味著,德國正面臨連續兩年的經濟衰退。
造成德國經濟困境的原因
1.烏俄戰爭帶來的能源短缺
自烏俄戰爭爆發後,對俄羅斯能源嚴重依賴的德國面臨能源短缺、價格暴漲,隨之而來引發高通脹,導致企業成本上升,企業停、限產以及外遷、裁員等波及整體經濟。
2.全球市場需求減少
德國出口的重要客戶-中國,在汽車、機械和化工領域的訂單,幫助德國創造了許多高薪的工作機會。然而,眼下的中國正面臨多重的經濟挑戰,包括房地產危機、貿易緊張和人口老齡化等等問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德國商品的需求也減少,衝擊德國經濟。此外,中國不僅不再是德國的貿易夥伴,來自中國的低價競爭反而成了最大的壓力。
3. 全球電動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德國電動車市場正面臨多重不利因素,包括: 售價高昂、政府取消電力獎勵、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及整體經濟低迷。這些因素都間接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使車廠的經營壓力日益漸增。反觀中國的電動車,如: 比亞迪、理想和小鵬,具備低廉的價格、政府的支持及技術創新,迅速佔據電動車市場。相較之下,德國的電動車成本居高不下,難以與中國車廠的低成本與價格競爭。就連德國汽車業的龍頭-福斯 (Volkswagen) 也面臨低價競爭及成本壓力,近6000輛新車滯銷,堆滿露天停車場,有些更已經滯銷超過一年多。
德國經濟還能復甦嗎?
德國汽車業的情況日益惡化,汽車相關產業陷入困境,連德國最大鋼鐵製造商-蒂森克虜伯 (Thyssenkrupp) 也宣布將裁撤40%的人力。而另一家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大廠-博世(Bosch)也計劃裁減約5,000名員工。面對電動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由於電動車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零件大幅減少,而且生產過程也較少依賴人力,這將影響包括製造、金屬加工、焊接以及商務管理等領域的從業人員,人力資源過剩,將使汽車製造業的就業機會急劇減少。
電動車的興起正深刻改變全球經濟與產業結構,如果德國品牌不趕快解決這些問題,可能將使汽車產業從此在德國沒落。
展望未來,德國持續面對其他國家的競爭,加上川普的關稅政策,未來恐將持續衝擊德國經濟。
------------FOLLOW ------------
LINE : mi5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