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美術館加起來有170間左右,不論是私人的或公立的,各具特色。
2021年柏林政府開始推動的免費博物館日(Museum Sonntag),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開放民眾參觀柏林八十幾間博物館,包括柏林最知名的博物館島上的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老博物館(Altes Museum)、德國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柏林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 Berlin)等。博物館參觀以付費為主,少數免費,門票通常在15歐元上下,也就是大概新臺幣五百多元。若能利用免費博物館日去參觀博物館,確實能省下一筆開銷,也能初步體驗各家博物館的館藏強項,若有喜歡的,之後再找時間去仔細欣賞,實在是一項德政。
12月1日是最後一次的免費博物館日,根據公布的資料,在過往的3年半間,每月一次的免費博物館日總共吸引了227萬名觀眾,讓更多人可以到博物館參與活動。
既然是一項好政策,不但廣受民眾好評,而且低收入家庭和年輕人群的博物館參與度顯著提高。活動還吸引了許多國際遊客,增強了柏林文化旅遊的形象,為什麼要取消呢?
當然是因為......政府沒錢。(噹噹噹)
免費博物館日的預算來自於柏林邦政府,而在11月的柏林參議院討論2025年預算時,決議地方預算中削減30億歐元(總預算400億歐元)。30億歐元是什麼概念?大概等於1000億新臺幣,也就是新北市政府一整年歲出預算的50%。
柏林政府在過去幾年中持續支出大量資金,之前能依靠過去累積的數十億歐元儲備,這些儲備是為應對新冠疫情和能源價格衝擊而建立的。然而,儲備已耗盡,無法再用來填補財政缺口。柏林邦政府決定減少開支,同時考量到聯邦和地方適用的債務限制規定,禁止大規模舉債。
實情是,疫情及俄烏戰爭後,德國的經濟狀況一直不佳。各項政府支出逐步攀高,快要讓政府透不過氣,而聯邦政府也在月前剛趕走了主張財政節約財政部長,因為自民黨(FDP)籍的財政部長林德納不願意對俄烏戰爭、氣候議題、難民議題的支出放寬妥協。
其實免費博物館日的費用只要「區區」200萬歐元,大約新臺幣七千萬元,在整個柏林政府刪減的30億歐元預算中是杯水車薪,只有0.067%而已。
最大宗的還是交通方面的措施,總計削減6.6億歐元,約占預算的18.5%。影響到的比如公共交通月票計畫、購買電動巴士的補貼、自行車基礎設施、共享單車計畫及道路與橋樑建設計畫等。
此外,氣候保護計畫、混合林與水域保護、公園和森林的維護經費都遭到刪減。
教育與社會福利方面,教師在低收入戶及非德語家庭比例高的學童任教學校的津貼刪除、社服機構如孕婦輔導與流浪者急救站、幼兒園擴建計畫也刪減,甚至取消兩所新小學的建設計畫。
文化方面,總共被刪減了1.3億歐元,大約是總預算的12%。重災戶是劇院,從德意志劇院、人民劇院、雷寧廣場劇院、喜劇歌劇院、柏林劇團等,都被刪減不等比例的經費。
除了節流,也需要開源。因此又要加稅啦!
電子遊戲機的娛樂稅將從20%提高到25%,預計可帶來約900萬歐元的額外收入。
透過提高第二住所稅(Zweitwohnsteuer),預計額外增加1000萬歐元收入。此外,城市稅(City-Tax)將從5%提高到7.5%,可能再為政府帶來2700萬歐元的收入。
這幾年的德國,給人的確一種欲振乏力的感覺。等不到的火車、節節上漲的物價、倒閉的店家、總是在施工的工地、很難找到的資源回收公司。
我利用了最後一次的免費博物館日,帶小孩去參觀了新國家美術館(Neue Nationalgalerie),入場的民眾非常多,將近幾百人排隊等著看Nan Goldin的特展。實在沒辦法排隊,我們就去看另一個展區的《裂變:政治與社會之間的藝術》國家畫廊收藏展 1945–2000 (Zerreißprobe. Kunst zwischen Politik und Gesellschaft, Sammlung der Nationalgalerie 1945 – 2000)。有許多觀念藝術的精采作品,小孩看得興味盎然(怎麼有檸檬跟燈泡放在一起?地上為什麼放這麼多石頭?),也很開心地用博物館提供的紙張作畫。
德國長年累積的龐大文化基底還是在,我們仍能從中學習到許多。只是以往德國人引以為豪的準時、效率似乎已不復見,願德國這段在低谷徘徊的時間能早日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