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是一個由全球互聯的電腦與伺服器相互連結而成的網路系統,始於20世紀末。透過標準化協議進行通訊,依賴多種物理基礎設施,如光纖電纜、衛星和無線網路進行數據傳輸,其中海底電纜技術是實現全球通訊的關鍵。
網際網路的發展過程
早期,電腦網路以點對點的方式進行資料傳輸,例如將文件從一台電腦傳送到另一台,需透過實體電線完成連接。
隨著需求增長,公司內部開始將多台電腦互相做串接。隨後,不同公司的網路相互連結,逐漸形成規模更大的網際網路雛形。

海底電纜的重要性
現代網際網路的全球連結主要依賴於海底電纜,而非衛星。
- 穩定性:海底電纜受天氣影響較小,提供穩定的通訊品質。
- 高速傳輸:相比衛星,海底電纜能支持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例如,當用戶在台灣訪問位於美國加州的 YouTube 伺服器時,數據會經由海底電纜穿越太平洋傳輸到美國加州的伺服器,再回傳到台灣。


若想進一步瞭解全球海底電纜的分布,可參考 海底電纜地圖。
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簡稱 WWW 或 Web)是運行在網際網路之上的資訊系統,由許多相互連結的超文字組成。
- 發明背景:
1989年,英國科學家 Tim Berners-Lee 發明了全球資訊網;1990年,他在 CERN 開發出第一個網頁瀏覽器。
- 功能與特性:
全球資訊網實現了超文本內容的展示與連結功能,常見應用包括網頁、圖片與多媒體。
全球資訊網與網際網路的區別
需注意,全球資訊網與網際網路並非同義:
- 網際網路:
硬體基礎與網路技術的總稱,用於實現全球設備互聯。
- 全球資訊網:
基於網際網路的一項應用層服務,專注於資訊的呈現與共享。
通訊協定的作用
什麼是通訊協定?
通訊協定是用於定義設備之間如何交換數據的規範,確保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通訊協定:
- HTTP:傳輸網頁數據的協定。
- SMTP:用於電子郵件的傳輸。
- FTP:用於檔案傳輸。
這些協定標準化了通訊方式,保障了全球網路的互通性。
HTTP 與 HTTPS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全球資訊網數據傳輸的基礎,用於傳輸網頁內容的協議。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在 HTTP 基礎上加入 SSL/TLS 加密,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 示例:
使用 HTTPS 的網站在傳輸敏感資訊(如信用卡號)時,數據將被加密,避免遭攔截。
- 建議:
優先選擇 HTTPS 網站以保護個人資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