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我是在做「相反版」的愚公移山啊!網路世界,也只是無常的世界。人類終究無法留下永恆的自我印記。應該趁死之前,趕快把網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看到個貼文,大意是說,

簡體中文網路資訊正在「斷崖式銳減」。

連馬雲這樣的人物,2005年之前的相關資料也都沒了。

他說,

原因當然是跟政治審查有關,

但另一個理由是,很多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都消失了。

或許這樣說:新形態的影音服務出現,

從前的文字資訊的服務,不敵競爭,就倒了,

於是所有的資訊也跟著消失。


他說的,雖然是簡體中文網路的情形,

但,好像也適用於整個網路世界吧。


就譬如說,網誌、部落格這種東西啊,

現在已經沒什麼人在寫,也沒人看。

於是無名倒了,幾年後,隨意窩也倒了,

逼得我只好學孟母三遷……

而當時沒搬家的世新小朋友,

無名的精彩內容,當然也就化為塵煙了。


也只有我這樣的老人家,

每天還會看看網誌回顧,把搬家時脫落的照片、影音貼回去。


感覺我是在做「相反版」的愚公移山啊!

愚公把山剷平,

而我卻把廢土,一點一點地堆回去……


說傻,也真的是很傻!

說不定土還沒堆完,現在的部落格又倒了。

然後一切化為一縷輕煙,

沒了。


真的是,人生都在做這種無謂之事。


××××××


這麼想的話,其實網路世界,本來就不是永恆的。

這也是當然的。

但說來也奇怪,曾經有段時間,我們都以為,

在網路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所以不要亂講話之類。


但事實很可能正好相反:

早晚有一天,關於我們的電磁紀錄,也會消失無蹤。


所以,我好像天真地說過,

我其實什麼學術貢獻也沒有,只是徒然留下了一些論文的電子檔,

變成網路上的垃圾。

這句話,

現在看來,只有前半是對的,我確實沒有什麼學術貢獻;

至於後半,現在看來是錯了!

那些論文的電子檔,早晚也是會消失啊。


連今天的fb、ig,也很可能有一天會停止營業啊。


這樣看來,過去那種,

人類可以在網路中留下永恆的自我印記、的想法,

也只是一個夢而已。


就像我幾年前,捐錢給石觀音廟,做了新的石刻壁畫,

上面寫了我的名字,「××柏敬獻」,

而那也不過是暫時的紀念。

等到下次廟再重修,壁畫上又是別人的名字了。


××××××


那麼,回到紙本的世界比較安全嗎?


這樣一想,現在在博客來買的電子書,

也不保險啊!博客來也是會倒的。

所以是不是買紙本書比較好?


順著這個思路,

所以,應該趕快把我的網誌出版,變成紙本書嗎?


這樣一路想下來,兩個人的名字在腦中閃過。

一是葛洪,

他很自信地說,

「余若欲以此輩事,騁辭章於來世,

則餘所著外篇及雜文二百餘卷,足以寄意於後代,不復須此。」

他很有自信耶!

覺得自己寫的書,必定能夠流傳後世。

一是紫式部,

他寫的《源式物語》,據說在成書後一個世紀之內,

就已經取得了文學經典的地位。


嗯,至於我這俗人,還是算了吧。


這就跟買紙本書、買實體CD一樣,

怕電子書商會倒閉,怕串流音樂平台會倒閉,

於是買了實體書、實體CD,

但問題不在這裡啊!

問題是,

死後,收集的紙本書、實體CD,也是只能賣掉。


於是想到這裡,我好像明白了!

我之所以閒著沒事會去想這些問題,

一定是因為罹癌之後,

覺得人生短暫、再活也沒多久的關係!


××××××


上圖,是實體收藏物,

開蓋的、或說是敞篷裝甲車系列:

後左起:

犀牛式驅逐戰車,野蜂式自走砲,黃蜂式自走砲。

前左起:

貂鼠3M型驅逐戰車、貂鼠3H型驅逐戰車、105自走砲。


是說,105自走砲最可憐啦,都沒有特別的名字,

它是法國洛林37的底盤,加上105榴彈砲改裝成的。

好可憐,

其實貂鼠3也是用捷克38t底盤改裝的啊,

真是太不公平了。


像這樣,收集實體的小東西,

背後也是一種想要永恆擁有的心情啊,

是的,就是我見、我所見。


不過,我今天又買書了!

而且,最近又想買黃鐵礦了!那個天然立方體真的太美了!

沒辦法啊,

真的是我執甚深。



avatar-img
13會員
2.5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ub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買到了二手書,《異部宗論論》的講記。 紀錄一下關於這本書的小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 其實我是想找演培法師的《俱舍論頌講記》, 因為讀起來會比較輕鬆,直接看舊注有點累。 但找不到新書了, 只好上蝦皮找,順利找到。 但好玩的是,同個賣場,還有演培法師的一些書, 但是,老闆
端午節,紀念屈原。 然後,經過了千年, 據說不久前,世人終於發現,原來屈原是獨派英雄―― 堅持楚國獨立,抗拒被秦國統一。 於是,這麼說來, 端午節,也就是「楚國獨立抗暴紀念日」了, 好像有了不同的意義呢。 上面,是最近到貨的裝甲車們。 站在前面擋車的, 是假面騎士1號。
看到去年今日的網誌,引用了阿姜查師父的話: 「這個世界啊,只不過是拿來擦腳的破布而已。」 「不論你得到什麼,都只是痛苦之因。」 現在,仍然覺得他說得太對了。 不,應該說是越來越覺得完全正確了! 一個學年又過去了。 你說,我有做了什麼事嗎?又有得到什麼嗎? 也沒有啊。
這只是個小小的、溫馨的故事。 先從13年前說起。當時寫過一篇「忽肥忽瘦」的網誌, 簡單說,是關於《世說》的故事; 庾亮問周顗:你在爽什麼,怎麼肥了? 周顗反問庾亮:那你在難過什麼,怎麼瘦了? 於是我說,這背後有子夏的故事。 子夏先是天人交戰,所以瘦了;之後孔子之道贏了,所以肥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UzdTF3P2M 關於六四,64,之前講過很多故事啦。 2019年,六四30週年,就寫過這篇網誌: 「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了,當時的附中人。只是30年過得太快,變得太多。」 再看一遍, 真的是恍若隔世。
這兩天休息,下午睡好睡滿。 然後,拿起《倪匡散文集》來看。因為,是暑假的氛圍。 倪匡散文好看! 像「彩虹」這篇,他說, 一個學生,因為看足球賽而耽誤功課, 站在老師的立場,會覺得不可原諒; 但是, 從小朋友的角度來看, 「功課可以補習,足球賽卻一去不復返。 所以。看足球
買到了二手書,《異部宗論論》的講記。 紀錄一下關於這本書的小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 其實我是想找演培法師的《俱舍論頌講記》, 因為讀起來會比較輕鬆,直接看舊注有點累。 但找不到新書了, 只好上蝦皮找,順利找到。 但好玩的是,同個賣場,還有演培法師的一些書, 但是,老闆
端午節,紀念屈原。 然後,經過了千年, 據說不久前,世人終於發現,原來屈原是獨派英雄―― 堅持楚國獨立,抗拒被秦國統一。 於是,這麼說來, 端午節,也就是「楚國獨立抗暴紀念日」了, 好像有了不同的意義呢。 上面,是最近到貨的裝甲車們。 站在前面擋車的, 是假面騎士1號。
看到去年今日的網誌,引用了阿姜查師父的話: 「這個世界啊,只不過是拿來擦腳的破布而已。」 「不論你得到什麼,都只是痛苦之因。」 現在,仍然覺得他說得太對了。 不,應該說是越來越覺得完全正確了! 一個學年又過去了。 你說,我有做了什麼事嗎?又有得到什麼嗎? 也沒有啊。
這只是個小小的、溫馨的故事。 先從13年前說起。當時寫過一篇「忽肥忽瘦」的網誌, 簡單說,是關於《世說》的故事; 庾亮問周顗:你在爽什麼,怎麼肥了? 周顗反問庾亮:那你在難過什麼,怎麼瘦了? 於是我說,這背後有子夏的故事。 子夏先是天人交戰,所以瘦了;之後孔子之道贏了,所以肥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UzdTF3P2M 關於六四,64,之前講過很多故事啦。 2019年,六四30週年,就寫過這篇網誌: 「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了,當時的附中人。只是30年過得太快,變得太多。」 再看一遍, 真的是恍若隔世。
這兩天休息,下午睡好睡滿。 然後,拿起《倪匡散文集》來看。因為,是暑假的氛圍。 倪匡散文好看! 像「彩虹」這篇,他說, 一個學生,因為看足球賽而耽誤功課, 站在老師的立場,會覺得不可原諒; 但是, 從小朋友的角度來看, 「功課可以補習,足球賽卻一去不復返。 所以。看足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大家都可以透過網路來建立自己的形象,創造另一份收入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Thumbnail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無名小站網紅、熱烈討論的PTT八卦版、珍藏的奇摩文,現在還找得到嗎? 你是否想過,如今習以為常的網路生活,有一天可能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中國大陸的網路世界正經歷一場浩劫,大量的網頁、影音資料如同被按下刪除鍵,消失在數位洪流之中。這種「數位失憶」現象,值得我們台灣民眾提高警覺!
Thumbnail
天下、遠見都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平臺,更是大家學習的寶庫,但這次的哈佛商業評論的焦點企劃網紅行銷戰不太建議買早上用了吃兩顆茶葉蛋的一點零碎的時間,把昨天到蔦屋書店場勘買的雜誌大略看了一下。個人覺得有用的重點如下:(部分摘錄自雜誌)「你不能否認了,網路是已經是我們的另外ㄧ個生活的世界。」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們 時光飛逝,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部落格更新文章了。 如今,事業上的一些轉變,給予我更多時間可以調適生活步調。我想,或許正是時候重新開始
Thumbnail
數位化/網路的存在本身就不是要「消滅」實體,而是透過數位化讓更多訊息/資訊可以方便地讓人取得,能夠讓多數人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內容;若是個人真心不想被時代改變,還是繼續去電影院、讀實體書,我相信實體不死,只是變得比較小眾,要喜歡自己的小眾,不要害怕自己變成小眾!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大家都可以透過網路來建立自己的形象,創造另一份收入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Thumbnail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無名小站網紅、熱烈討論的PTT八卦版、珍藏的奇摩文,現在還找得到嗎? 你是否想過,如今習以為常的網路生活,有一天可能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中國大陸的網路世界正經歷一場浩劫,大量的網頁、影音資料如同被按下刪除鍵,消失在數位洪流之中。這種「數位失憶」現象,值得我們台灣民眾提高警覺!
Thumbnail
天下、遠見都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平臺,更是大家學習的寶庫,但這次的哈佛商業評論的焦點企劃網紅行銷戰不太建議買早上用了吃兩顆茶葉蛋的一點零碎的時間,把昨天到蔦屋書店場勘買的雜誌大略看了一下。個人覺得有用的重點如下:(部分摘錄自雜誌)「你不能否認了,網路是已經是我們的另外ㄧ個生活的世界。」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們 時光飛逝,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部落格更新文章了。 如今,事業上的一些轉變,給予我更多時間可以調適生活步調。我想,或許正是時候重新開始
Thumbnail
數位化/網路的存在本身就不是要「消滅」實體,而是透過數位化讓更多訊息/資訊可以方便地讓人取得,能夠讓多數人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內容;若是個人真心不想被時代改變,還是繼續去電影院、讀實體書,我相信實體不死,只是變得比較小眾,要喜歡自己的小眾,不要害怕自己變成小眾!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