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北金馬影展小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丹尼爾短片輯》、《屍控奇幻旅程》

本來就不太喜歡《媽的多重宇宙》,這次看了兩位導演早些年的作品,短片還算有點意思,長片就跟《媽的多重宇宙》一樣,很瘋也很無聊。

《寄生上層》

韓國導演尹恩瓊得了超多獎的電影,講述一個不遠的未來,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充滿階級矛盾的故事,男主角因為經濟壓力被迫成為二房東出租了廁所,廁所的租客再出租屋頂閣樓,在一間小小的公寓裡就有至少三層的階級關係。就跟所有的反烏托邦電影一樣,所有人都無法逃離資本主義結構,任何一點的可能都只是幻想,看片過程我不斷想到,現代社會的階級革命如何可能?托洛斯基、葛蘭西、法蘭克福學派等論點不斷湧現,但是我沒有解答,電影似乎悲觀地告訴我們,永遠無法逃離資本主義。這部片也讓我看到了當代黑白片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一直苦惱於這件事,我看過的現代黑白片都只是為了黑白而黑白,直到這部片才驚覺,原來黑白所呈現的演員表情是如此細緻。但換過角度來看,如果用一種比較低彩度、暗色系的濾鏡,如銀翼殺手2049裡的黃土色,或教父2在西西里島的色調,會不會有一樣的效果呢?以前台通張家倫說過台灣八點檔換成教父濾鏡就會變很好看,或許《寄生上層》的黑白濾鏡救了他呢。

《寄生上層》映後座談

《寄生上層》映後座談

《寄了一整個春天》

香港導演葉鈺瀛拍攝的青春愛情故事,講述兩位女高中生在網路上經營二手內褲的故事。老實說我非常害怕這個議題,不太知道該從什麼角度怎麼思考,女性被異化或自我異化,好像怎麼想都是錯的,或是怎麼想都沒有問題。不過整體而言還是很好看,我以前讀過教會學校,雖然沒有像電影裡一樣的嚴格,但總是有一些映照之處。另外,我很久沒看青春愛情電影了,作為一個二十五歲的人看當代的青春愛情電影,開始有一些不適應且接不上的感覺,還不太知道如何描述這種若有似無、熟悉又陌生的感受,我隱約覺得跟年紀、青春和世代等有關,也許要再觀察看看吧。

《寄了一整個春天》映後座談

《寄了一整個春天》映後座談

《蝴蝶,別哭》

原譯愛情咒語,越南導演楊妙靈。少見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的電影,家庭裡的每個人都在面對生命的轉折,一股無可名狀的邪惡要來了。這部電影牽涉了越南的民間宗教信仰和社會期待,與台灣的狀況都蠻類似的,所以看起來蠻順利的、並不會越南是一個遙遠的國度。看到一半時我很期待這部片可以轉變成一部克蘇魯式的電影,有位東亞海域史老師曾說過唐人信仰裡的魔神仔是沒有形象的,如果可以到片尾都不把那股邪惡給具象化就太好了。可惜這部片來是把邪惡具象成一個陰莖般的物體,這種形象沒什麼不好,我們需要更多對抽象邪惡的創意實現,可是一旦電影的預算或技術不足,就會看起來很假很像塑膠。我認為牆上的壁癌與淹水畫面就已經足夠交代電影主軸了,可能還是怕觀眾看不懂的,或是想挑戰一些新技術吧。

raw-image

《被告汪星人》

法國導演莉蒂西亞杜希 Laetitia DOSCH,是一部講述狗即將被安樂死、律師衝撞社會的動物喜劇片。我對狗不算是討厭或喜歡,所以帶著蠻嚴厲的眼光去看這部電影,不過還是蠻好笑的哈哈。有幾幕特別印象深刻,法院為了決定狗是否有自我意識,邀請了伊斯蘭教謝赫、猶太教拉比、基督教牧師、天主教神父、動物倫理學家、心理學家、動物哲學教授和生物科系教授等人進行一場大辯論。還有一幕是討論狗是否有性別歧視,狗是不是厭女,甚至連結到狗帶有法西斯主義、厭女情節和種族主義等,超好笑。大約至電影的一半就可以看出有明顯諷刺民粹主義和民主政治的味道,整體不錯看。

《沃土》

中國導演王小帥與荷蘭製片公司合制,我看到片尾製作名單時差點沒昏倒。內容講述一個農村小男孩為了得到水槍,見證了一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這部電影的文學感很強,所謂的文學感很強只是指對應到了最近幾本冷戰與分斷小說閱讀後的反思,看完電影也有一些很具體的東西可以對照與描述。如水槍連結到了鄉村與城市的落差,男主角為了跟著同學努力的追求,讓我想起小時候每每商求父母每一個玩具,等到我求到這個玩具時,也已經過時了。或是埋在地底的槍枝、寶藏或袁大頭,既是爺爺的家族辛酸血淚史,同時是只能被時代巨輪輾過的小人物的殘酷。還有中國鄉下與城市之間有一種新市鎮,就像美國的中西部的鬼城一樣,這些房子蓋得如此整齊,卻也一點朝氣都沒有,好像只是蓋出來看,而非蓋出來住,這些新市鎮在台灣也一大堆。我原本以為電影會斷在沃土拿到水槍後就結束了,沒想到後面又多了一段講述搬到城市裡的故事,當下看完覺得莫名其妙,如今想來也頗有一番風味就是了。


觀後感

2024金馬影展讓我收穫最多的是有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感受。全世界全台灣有這麼多的社會議題等著被關注被討論,為什麼我是選擇了這個而非另一個呢?我想這跟每個人的核心關懷不一樣,我選擇了這個就沒有餘力關注另一個。我記得高中時曾經問過某一位校牧,為什麼牧師不會把所有的錢都捐給需要的人,或是如何去分配救助他人的時間與精力呢,這也回應到了我長久以來了問題,該分配多少時間與精神給這個議題而非另一個議題。

這個選擇的前提是必須體認到自己的極限,我並不是完人或天才可以全包所有的事情,在這次看電影與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始終不太關某個議題,我也不想要花費更多時間在這上面。

與此同時,我長期思考著其他問題。一旦要將注意力更加聚焦,時間與空間就必須被縮小。那些我沒那麼關注的議題我還是略知的,但是深度與廣度十分有限,我沒辦法同時思考台灣的國族問題與東歐的性別議題,或是台灣棒球或帝國夾殺等。但是台灣轉型正義與南非轉型正義卻是可以互相參照的、東亞的性別運動是有跡可循的。就如同老師們們常說的,宏觀與微觀是可以並進的視角。在學術之外,我的電影關懷是階級的、歷史的,但不意味著我將無視性別與移工議題,因為廣度與深度是可以並進的,我始終可以選擇現在想要的,而在日後改變這個選擇。

第二屆金馬獎獎杯

第二屆金馬獎獎杯


avatar-img
17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泓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為個人的金馬經典影展「巨星的誕生」心得紀錄,分享了多部經典電影的觀後感。從《彗星美人》到《熱情如火》,每部影片展現了不同的故事演出風格與角色心理,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格外有意義。
0/5金馬經典影展
中國電視劇《繁花》在中國掀起熱潮,但在臺灣未能引起類似反應。本文將從中國影劇在臺市場地位、王家衛風格改變、故事背景及語言文化距離等方面深入探討《繁花》未受注目的原因。《繁花》在臺灣沒有爆紅的最主要原因,是「《繁花》本來就不是為了臺灣觀眾製作的」。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4/5國際新導演競賽
研究生每天長時間通勤,聽歷史相關的podcast填補空閒時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本文介紹幾個由歷史或人文科系教授開設的頻道,內容豐富,適合填補歷史或人文科系研究生的閒暇時光。
《狸太怨》(Hundreds of Beavers)是美國導演麥克切斯利克(Mike CHESLIK)2022 年的最新作品。麥克切斯利克早期以短片和編劇為主,《狸太怨》是他第一部執導長片。《狸太怨》以當代少見的黑白手法拍攝,聚焦在人類與動物的進退之爭。
著名科幻小說獎雨果獎(Hugo Awards)2023年首次在中國舉辦,投票記錄遲遲未公布,近日一公開就引發各界譁然,有好幾位原本的熱門得獎人選跟作品擁有足夠票數卻遭到標示「不合格」,引發了對頒獎過程中的干涉和審查制度的擔憂。
本文為個人的金馬經典影展「巨星的誕生」心得紀錄,分享了多部經典電影的觀後感。從《彗星美人》到《熱情如火》,每部影片展現了不同的故事演出風格與角色心理,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格外有意義。
0/5金馬經典影展
中國電視劇《繁花》在中國掀起熱潮,但在臺灣未能引起類似反應。本文將從中國影劇在臺市場地位、王家衛風格改變、故事背景及語言文化距離等方面深入探討《繁花》未受注目的原因。《繁花》在臺灣沒有爆紅的最主要原因,是「《繁花》本來就不是為了臺灣觀眾製作的」。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4/5國際新導演競賽
研究生每天長時間通勤,聽歷史相關的podcast填補空閒時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本文介紹幾個由歷史或人文科系教授開設的頻道,內容豐富,適合填補歷史或人文科系研究生的閒暇時光。
《狸太怨》(Hundreds of Beavers)是美國導演麥克切斯利克(Mike CHESLIK)2022 年的最新作品。麥克切斯利克早期以短片和編劇為主,《狸太怨》是他第一部執導長片。《狸太怨》以當代少見的黑白手法拍攝,聚焦在人類與動物的進退之爭。
著名科幻小說獎雨果獎(Hugo Awards)2023年首次在中國舉辦,投票記錄遲遲未公布,近日一公開就引發各界譁然,有好幾位原本的熱門得獎人選跟作品擁有足夠票數卻遭到標示「不合格」,引發了對頒獎過程中的干涉和審查制度的擔憂。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畢《1212:首爾之春》,再回想幾年前的《逆權司機》、《1987:逆權公民》,以及近期的《破墓》,不禁感嘆韓國的近代歷史/政治/主旋律電影真的越拍越得心應手! (下有劇透)
我在接觸新時代的靈性訊息後,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並養成了每個月觀看15-20部以上電影的習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來整理觀影記錄,也許直接使用影音檔是最方便且實際的方式。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代表介紹,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提供中文片名、導演,以及香港、臺灣、澳門上映或上架串流平臺等資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Thumbnail
盲點是一部著重社會議題的電影,故事敘述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一系列槍擊事件,以及主角對於種族歧視和社會底層問題的思考。電影通過角色的視角切換,讓觀眾感受到不同的懸疑和恐懼。故事末尾呼籲觀眾以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社會。觀看者的心得和感受也是值得分享和討論的。整部片充滿情感起伏和對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
近年來,我開始關注起韓國電影中所傳達的政治意義與現代性,偶爾也觀看網飛上的電視影集。不過,坦白說,我的觀劇行為有明確的目的,就是解析它們運用商業手法包裝嚴肅議題的技術(即使有時為了戲劇效果而誇大情節),然後儘可能把這些進步的影像技術引進小說創作裡。我個人認為,小說家習得了高超的電影拍攝手法,有諸多的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自從前年夏天搬到台中之後,我離電影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少了影展,少了可以從容看片的台北檔期,那些成天繞著電影打轉的生活軌跡,彷彿像是上輩子。但我還是還是相信著電影。本文將會依序介紹十部2023年的個人電影,每部作品都有它的柔軟與尖銳,正好觸及了我這一年的所思所感,分享給你。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畢《1212:首爾之春》,再回想幾年前的《逆權司機》、《1987:逆權公民》,以及近期的《破墓》,不禁感嘆韓國的近代歷史/政治/主旋律電影真的越拍越得心應手! (下有劇透)
我在接觸新時代的靈性訊息後,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並養成了每個月觀看15-20部以上電影的習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來整理觀影記錄,也許直接使用影音檔是最方便且實際的方式。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代表介紹,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提供中文片名、導演,以及香港、臺灣、澳門上映或上架串流平臺等資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Thumbnail
盲點是一部著重社會議題的電影,故事敘述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一系列槍擊事件,以及主角對於種族歧視和社會底層問題的思考。電影通過角色的視角切換,讓觀眾感受到不同的懸疑和恐懼。故事末尾呼籲觀眾以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社會。觀看者的心得和感受也是值得分享和討論的。整部片充滿情感起伏和對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
近年來,我開始關注起韓國電影中所傳達的政治意義與現代性,偶爾也觀看網飛上的電視影集。不過,坦白說,我的觀劇行為有明確的目的,就是解析它們運用商業手法包裝嚴肅議題的技術(即使有時為了戲劇效果而誇大情節),然後儘可能把這些進步的影像技術引進小說創作裡。我個人認為,小說家習得了高超的電影拍攝手法,有諸多的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自從前年夏天搬到台中之後,我離電影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少了影展,少了可以從容看片的台北檔期,那些成天繞著電影打轉的生活軌跡,彷彿像是上輩子。但我還是還是相信著電影。本文將會依序介紹十部2023年的個人電影,每部作品都有它的柔軟與尖銳,正好觸及了我這一年的所思所感,分享給你。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