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北金馬影展小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丹尼爾短片輯》、《屍控奇幻旅程》

本來就不太喜歡《媽的多重宇宙》,這次看了兩位導演早些年的作品,短片還算有點意思,長片就跟《媽的多重宇宙》一樣,很瘋也很無聊。

《寄生上層》

韓國導演尹恩瓊得了超多獎的電影,講述一個不遠的未來,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充滿階級矛盾的故事,男主角因為經濟壓力被迫成為二房東出租了廁所,廁所的租客再出租屋頂閣樓,在一間小小的公寓裡就有至少三層的階級關係。就跟所有的反烏托邦電影一樣,所有人都無法逃離資本主義結構,任何一點的可能都只是幻想,看片過程我不斷想到,現代社會的階級革命如何可能?托洛斯基、葛蘭西、法蘭克福學派等論點不斷湧現,但是我沒有解答,電影似乎悲觀地告訴我們,永遠無法逃離資本主義。這部片也讓我看到了當代黑白片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一直苦惱於這件事,我看過的現代黑白片都只是為了黑白而黑白,直到這部片才驚覺,原來黑白所呈現的演員表情是如此細緻。但換過角度來看,如果用一種比較低彩度、暗色系的濾鏡,如銀翼殺手2049裡的黃土色,或教父2在西西里島的色調,會不會有一樣的效果呢?以前台通張家倫說過台灣八點檔換成教父濾鏡就會變很好看,或許《寄生上層》的黑白濾鏡救了他呢。

《寄生上層》映後座談

《寄生上層》映後座談

《寄了一整個春天》

香港導演葉鈺瀛拍攝的青春愛情故事,講述兩位女高中生在網路上經營二手內褲的故事。老實說我非常害怕這個議題,不太知道該從什麼角度怎麼思考,女性被異化或自我異化,好像怎麼想都是錯的,或是怎麼想都沒有問題。不過整體而言還是很好看,我以前讀過教會學校,雖然沒有像電影裡一樣的嚴格,但總是有一些映照之處。另外,我很久沒看青春愛情電影了,作為一個二十五歲的人看當代的青春愛情電影,開始有一些不適應且接不上的感覺,還不太知道如何描述這種若有似無、熟悉又陌生的感受,我隱約覺得跟年紀、青春和世代等有關,也許要再觀察看看吧。

《寄了一整個春天》映後座談

《寄了一整個春天》映後座談

《蝴蝶,別哭》

原譯愛情咒語,越南導演楊妙靈。少見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的電影,家庭裡的每個人都在面對生命的轉折,一股無可名狀的邪惡要來了。這部電影牽涉了越南的民間宗教信仰和社會期待,與台灣的狀況都蠻類似的,所以看起來蠻順利的、並不會越南是一個遙遠的國度。看到一半時我很期待這部片可以轉變成一部克蘇魯式的電影,有位東亞海域史老師曾說過唐人信仰裡的魔神仔是沒有形象的,如果可以到片尾都不把那股邪惡給具象化就太好了。可惜這部片來是把邪惡具象成一個陰莖般的物體,這種形象沒什麼不好,我們需要更多對抽象邪惡的創意實現,可是一旦電影的預算或技術不足,就會看起來很假很像塑膠。我認為牆上的壁癌與淹水畫面就已經足夠交代電影主軸了,可能還是怕觀眾看不懂的,或是想挑戰一些新技術吧。

raw-image

《被告汪星人》

法國導演莉蒂西亞杜希 Laetitia DOSCH,是一部講述狗即將被安樂死、律師衝撞社會的動物喜劇片。我對狗不算是討厭或喜歡,所以帶著蠻嚴厲的眼光去看這部電影,不過還是蠻好笑的哈哈。有幾幕特別印象深刻,法院為了決定狗是否有自我意識,邀請了伊斯蘭教謝赫、猶太教拉比、基督教牧師、天主教神父、動物倫理學家、心理學家、動物哲學教授和生物科系教授等人進行一場大辯論。還有一幕是討論狗是否有性別歧視,狗是不是厭女,甚至連結到狗帶有法西斯主義、厭女情節和種族主義等,超好笑。大約至電影的一半就可以看出有明顯諷刺民粹主義和民主政治的味道,整體不錯看。

《沃土》

中國導演王小帥與荷蘭製片公司合制,我看到片尾製作名單時差點沒昏倒。內容講述一個農村小男孩為了得到水槍,見證了一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這部電影的文學感很強,所謂的文學感很強只是指對應到了最近幾本冷戰與分斷小說閱讀後的反思,看完電影也有一些很具體的東西可以對照與描述。如水槍連結到了鄉村與城市的落差,男主角為了跟著同學努力的追求,讓我想起小時候每每商求父母每一個玩具,等到我求到這個玩具時,也已經過時了。或是埋在地底的槍枝、寶藏或袁大頭,既是爺爺的家族辛酸血淚史,同時是只能被時代巨輪輾過的小人物的殘酷。還有中國鄉下與城市之間有一種新市鎮,就像美國的中西部的鬼城一樣,這些房子蓋得如此整齊,卻也一點朝氣都沒有,好像只是蓋出來看,而非蓋出來住,這些新市鎮在台灣也一大堆。我原本以為電影會斷在沃土拿到水槍後就結束了,沒想到後面又多了一段講述搬到城市裡的故事,當下看完覺得莫名其妙,如今想來也頗有一番風味就是了。


觀後感

2024金馬影展讓我收穫最多的是有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感受。全世界全台灣有這麼多的社會議題等著被關注被討論,為什麼我是選擇了這個而非另一個呢?我想這跟每個人的核心關懷不一樣,我選擇了這個就沒有餘力關注另一個。我記得高中時曾經問過某一位校牧,為什麼牧師不會把所有的錢都捐給需要的人,或是如何去分配救助他人的時間與精力呢,這也回應到了我長久以來了問題,該分配多少時間與精神給這個議題而非另一個議題。

這個選擇的前提是必須體認到自己的極限,我並不是完人或天才可以全包所有的事情,在這次看電影與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始終不太關某個議題,我也不想要花費更多時間在這上面。

與此同時,我長期思考著其他問題。一旦要將注意力更加聚焦,時間與空間就必須被縮小。那些我沒那麼關注的議題我還是略知的,但是深度與廣度十分有限,我沒辦法同時思考台灣的國族問題與東歐的性別議題,或是台灣棒球或帝國夾殺等。但是台灣轉型正義與南非轉型正義卻是可以互相參照的、東亞的性別運動是有跡可循的。就如同老師們們常說的,宏觀與微觀是可以並進的視角。在學術之外,我的電影關懷是階級的、歷史的,但不意味著我將無視性別與移工議題,因為廣度與深度是可以並進的,我始終可以選擇現在想要的,而在日後改變這個選擇。

第二屆金馬獎獎杯

第二屆金馬獎獎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泓璿的沙龍
17會員
15內容數
陳泓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2
本文為個人的金馬經典影展「巨星的誕生」心得紀錄,分享了多部經典電影的觀後感。從《彗星美人》到《熱情如火》,每部影片展現了不同的故事演出風格與角色心理,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格外有意義。
Thumbnail
2024/08/22
本文為個人的金馬經典影展「巨星的誕生」心得紀錄,分享了多部經典電影的觀後感。從《彗星美人》到《熱情如火》,每部影片展現了不同的故事演出風格與角色心理,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格外有意義。
Thumbnail
2024/07/10
中國電視劇《繁花》在中國掀起熱潮,但在臺灣未能引起類似反應。本文將從中國影劇在臺市場地位、王家衛風格改變、故事背景及語言文化距離等方面深入探討《繁花》未受注目的原因。《繁花》在臺灣沒有爆紅的最主要原因,是「《繁花》本來就不是為了臺灣觀眾製作的」。
Thumbnail
2024/07/10
中國電視劇《繁花》在中國掀起熱潮,但在臺灣未能引起類似反應。本文將從中國影劇在臺市場地位、王家衛風格改變、故事背景及語言文化距離等方面深入探討《繁花》未受注目的原因。《繁花》在臺灣沒有爆紅的最主要原因,是「《繁花》本來就不是為了臺灣觀眾製作的」。
Thumbnail
2024/07/03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Thumbnail
2024/07/03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寄生上流》獲獎並非偶然,其劇情與隱喻設計巧妙,層層堆疊社會階級的殘酷真相。從金家一家翻轉命運的過程,到揭示階級間的對立與掙扎,處處皆藏深意。電影結尾雖略顯荒誕,卻深刻揭示了階級流動的絕望與夢幻,是部值得多刷的傑作。
Thumbnail
《寄生上流》獲獎並非偶然,其劇情與隱喻設計巧妙,層層堆疊社會階級的殘酷真相。從金家一家翻轉命運的過程,到揭示階級間的對立與掙扎,處處皆藏深意。電影結尾雖略顯荒誕,卻深刻揭示了階級流動的絕望與夢幻,是部值得多刷的傑作。
Thumbnail
2024年12月12日午後,我們來到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進行放映及映後座談,很榮幸在集資期間獲得雄本老屋的支持贊助,也才有了這一場次的放映契機。本篇收錄當日參與觀眾與講者之間的對談,就電影之外的面向進行延伸討論。
Thumbnail
2024年12月12日午後,我們來到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進行放映及映後座談,很榮幸在集資期間獲得雄本老屋的支持贊助,也才有了這一場次的放映契機。本篇收錄當日參與觀眾與講者之間的對談,就電影之外的面向進行延伸討論。
Thumbnail
2024金馬影展中,觀眾得以欣賞多部探討社會議題的作品,如《寄生上層》、《被告汪星人》等,這些電影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代的階級矛盾、人生困境和文化期待。本文分享了觀後感,探討每部影片的主題與意義,以及自身在觀影過程中的感受與反思。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可以看到更深層的社會現實和個人思考的碰撞。
Thumbnail
2024金馬影展中,觀眾得以欣賞多部探討社會議題的作品,如《寄生上層》、《被告汪星人》等,這些電影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代的階級矛盾、人生困境和文化期待。本文分享了觀後感,探討每部影片的主題與意義,以及自身在觀影過程中的感受與反思。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可以看到更深層的社會現實和個人思考的碰撞。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本文回顧電影《無言的山丘》,探討其在1927年九份金瓜石的社會背景下,底層人民在日據時代追求希望的艱辛生活。作者分享自己對這部電影的回憶與內心轉變,從年輕時只看商業片,到現在試圖理解更深層的文化意義與個人經歷的反省。這篇文章不僅是電影分析,也是一場自我對話,探討電影如何成為生命成長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本文回顧電影《無言的山丘》,探討其在1927年九份金瓜石的社會背景下,底層人民在日據時代追求希望的艱辛生活。作者分享自己對這部電影的回憶與內心轉變,從年輕時只看商業片,到現在試圖理解更深層的文化意義與個人經歷的反省。這篇文章不僅是電影分析,也是一場自我對話,探討電影如何成為生命成長的一部分。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覺得紀錄片是我難以熟悉的領域,近年除了被《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自我頗析的過程所感動,看過許多作品,都因為作者的風格、拍攝的手法及議題的多元性等因素,常常進入戲院出來後,帶了更多的問號出來,總的來說,我更重視的是紀錄重要社會議題的內容,對於片子本身的藝術表現比較難以解讀,譬如《戰場日記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覺得紀錄片是我難以熟悉的領域,近年除了被《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自我頗析的過程所感動,看過許多作品,都因為作者的風格、拍攝的手法及議題的多元性等因素,常常進入戲院出來後,帶了更多的問號出來,總的來說,我更重視的是紀錄重要社會議題的內容,對於片子本身的藝術表現比較難以解讀,譬如《戰場日記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展覽#無相形所呈現的多元族群故事和身份認同。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在身份認同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旅程,以及互動與反思的空間。文章涉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重點圍繞社會設計、身體、性別與身份的探討,強調觀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展覽#無相形所呈現的多元族群故事和身份認同。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在身份認同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旅程,以及互動與反思的空間。文章涉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重點圍繞社會設計、身體、性別與身份的探討,強調觀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觀點很特別,針對基層社運工作者拍攝紀錄片。以反抗威權的精神為底,往下卻討論「基層參與者是否被社會善待」,呈現被攝者揭露的社運傷害或冷酷片段;並以導演的自白,打破政治正確的美好光環,走進電影意圖呈現的「生活」,或也是一種反省。
Thumbnail
觀點很特別,針對基層社運工作者拍攝紀錄片。以反抗威權的精神為底,往下卻討論「基層參與者是否被社會善待」,呈現被攝者揭露的社運傷害或冷酷片段;並以導演的自白,打破政治正確的美好光環,走進電影意圖呈現的「生活」,或也是一種反省。
Thumbnail
階級甚麼時候開始對立?從意識到彼此的身份全然不同開始,即便我進入了他們的世界,我也不會感到快樂,即使我穿著他們穿的衣服、吃他們吃的食物,我也成為不了他們,也無法從現在這個身份中解脫。「我能融入這裡嗎?」,當年輕的兒子站在二樓的房間旁,看著窗戶外的景象,這是我在電影中最感到心碎的一個提問。
Thumbnail
階級甚麼時候開始對立?從意識到彼此的身份全然不同開始,即便我進入了他們的世界,我也不會感到快樂,即使我穿著他們穿的衣服、吃他們吃的食物,我也成為不了他們,也無法從現在這個身份中解脫。「我能融入這裡嗎?」,當年輕的兒子站在二樓的房間旁,看著窗戶外的景象,這是我在電影中最感到心碎的一個提問。
Thumbnail
簡單的場景設計,將整個社會濃縮聚集在幾個角色之中:《寄生上流》探討了韓國社會、甚至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貧富差距,或是階級、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嚴肅的探討議題外,電影同時也加入了諸多驚悚或黑色幽默元素,讓整部電影不論在劇情深度、娛樂、或是視覺效果上,表現都相當驚艷。
Thumbnail
簡單的場景設計,將整個社會濃縮聚集在幾個角色之中:《寄生上流》探討了韓國社會、甚至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貧富差距,或是階級、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嚴肅的探討議題外,電影同時也加入了諸多驚悚或黑色幽默元素,讓整部電影不論在劇情深度、娛樂、或是視覺效果上,表現都相當驚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