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的內在指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親愛的大師,我瀏覽完普門品了,但除了提到很多觀自在菩薩的神通之外,我沒有注意到其他的內在教導,能協助我理解嗎?

 

孩子,我們開始吧。

如同你理解以及閱讀到的,普門品提到的,是你們認知中的觀自在菩薩的誓願以及本心,在你們認知以及歷史河道當中的佛陀的解釋下,你們能夠透過留下的文字去領略這位聖者內在的祈願。

 

然而普門品提到的,不光是表面上的意思。我們之前提到過,觀自在菩薩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某位智者、聖僧,雖然在你所在的時空河道當中有一位這樣的聖者實際存在,但如同你們理解的,那只是觀自在菩薩的其中一個化身。

而觀自在菩薩,與你先前閱讀虛空藏菩薩的經文,還有地藏王菩薩,以及其他眾多的菩薩一樣,都是一個能量的集合體形成的一個概念體。與你們人類是相同的。

 

你們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集合體,在我們的角度來看,你們是擁有物質體的一個集合概念聚集在一起。而觀自在菩薩在我們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的,但這個集合概念體與你們人類相比,更加的宏觀,也更加的微觀。你們是菩薩這個集合體中的一部分,你們是祂們要成就夢想以及誓願而投影出來的分身。而在地球的你們,是你們投影出來在地球上的其中一個小小的分身片段。這是聖者透過普門品要提醒自己,不論是當代與他相同的其他片段,或是未來的自己的其他片段,普門品不斷地用神通來做為主軸,實質上,是要提醒你們內在智慧理解,但外在理智尚未完全消化的真實。


菩薩的化身

菩薩的化身


 

所以菩薩就是我們的[靈魂],是這個意思嗎?

 

不,這個要看你們的靈魂本源的落腳點在哪裡。對於部分的人來說,他們的靈魂就是來自於菩薩的化身,對於部分的人來說,他們的靈魂與菩薩這個能量集合體有合約以及互動,是彼此互助,互相交流的關係。

 

靈魂本源的落腳點是甚麼意思?

 

你們每一個人所領受的靈魂片段,即使來自於同一個靈魂,但你要知道,靈魂有許多層次,每一個層次都會有根據更大的靈魂而投影的片段,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任務。即使來自於相同的靈魂,但落腳點,也就是投影出來的片段處在不同的層面當中。以之前提到的元素的概念,在星光界有的靈魂自火元素投影出片段來到地球,但在他另外的風元素層面也另外有投影到地球。而這兩個片段可能出生在同一個時間河流當中,也有可能完全處在不同的層次地球,即使在河流中是平行運作,但完全處在不同層次當中。

 

大師,最後一段可以再解釋清楚一點嗎?

 

出生在同一個時間河流當中,在你的智識範圍內能夠理解的說明方式,就是與你生活在同一個年代,會與你經歷相同的地球共同視界,對,不是世界,是視界。與生活在同一個頻率維度的說法概念是雷同的,但同一個頻率維度這樣的說明容易讓你產生混淆,我們不使用這樣的說明。

而出生在不同層面,平行的時間河流當中,不,那與你認知的平行時空宇宙不是一樣的。你們相同出生在同一個年代,但是你們會經歷完全不同的文化、體驗、情緒、以及經驗,甚至歷史事件的真實都有許多落差。但你們在物質體上可能會有許多的接觸,甚至處在同一個家庭、城市、學校以及國家當中。

前者的目的是為了聚焦學習,後者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學習範圍以及交流能量,為了讓靈魂能夠與更多與他不同層面的靈魂學習。

 

也就是說,我們遇到的人,都有可能是菩薩的化身,而這個菩薩的化身,可能就是我們自己靈魂的其他部分,相遇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習,不論是聚焦學習,或是擴展學習,我的理解正確嗎?

 

是的,孩子。你的歸納方向是正確的,不論你們處在相同的河道共享這個視界,或是處在平行的河道不同層次當中交流,你們都是一體的。你們都是菩薩的化身,也是你們靈魂的化身。你們不會只由一個菩薩化身,你們是諸多菩薩為了完整自己的學習以及完成自己的誓願,將部分的自己與你們的靈魂交流後產生的全新的個體,並且透過你們在地球的一言一行,每一個念想,來讓你的靈魂以及提供自己的部分成就你們的菩薩,能夠完整自己的誓願以及修行,達到圓滿的境地。

 

大師,那麼普門品說要常念觀自在菩薩,用意是甚麼呢?

 

孩子,這要看你用甚麼樣的需求來與這個能量形式做連結。有些人念佛名,是因為受這位菩薩的誓願本心所牽引,內在受到感同身受的感動以及指引,想要成為與這位菩薩一樣的偉大存在,於是他禮拜佛、念佛名,並且激勵自己能夠成為這樣的存在。有些人身心處在動盪不安、或是環境有許多阻礙讓他無法隨心所願,或是遭遇莫大的挫折,他透過禮拜佛、念佛名,讓自己獲得平靜以及安穩;有些人念佛名,因為家庭的文化引導,這是來自於他本身的業力,即使本人沒有意願,但這是他需要跨越的課題。

你們禮拜佛,稱佛名,與你們許願一樣,你們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願望以及需求,而這個需求直接連結到這位菩薩的不同層次,就如同我們剛才舉的例子一樣,靈魂有許多層次,菩薩也是一樣的。而你在普門品當中,你會看到觀自在菩薩會依據個體的需求,顯現在不同的層次。這是這位菩薩的誓願,也是祂偉大的地方,祂能夠跨越的層次幾近於無限。無論你們的需求是在哪個層面,都能透過稱祂的名號來獲得連結。用你能理解的簡單說明的方法,就是祂是一個功率很高且有AI辨識功能的轉接器,不論是110還是220都能跟祂連結而不會燒壞掉,祂能夠自動降轉自己的能量給予任何向祂祈求的個體。

 

所以有些菩薩能跨越的層次比較少,而觀自在菩薩能提供的能量,或是分身片段跨越的層面比較多,是這樣的意思嗎?

 

是的,就像是你理解的光一樣。觀自在菩薩就像是白色的光,實際上就是各種頻率合在一起,也代表祂蘊含所有層次的能量。其他的顏色頻率各有各的妙用,但當你這個分身片段領受的範圍屬於某些比較極端的維度或是領域,你可能無法感受或體驗到紅光,或是綠光。而觀自在菩薩能體驗的範圍,幾近於無限,反過來說,無論處在如何極端的範圍內,你都能感受到觀自在菩薩的慈愛,只要你願意與祂做連結。也就是透過心念、口唸祂的名號,你就能與他連結,接上這位宇宙超級能量轉接器。

 

其他的宗教也是這樣嗎?

 

孩子,是的,概念是一樣的。不論是你們現代認知的神祉,或是古代文明的神祉,都有各自代表的能量層面,根據你們領受的靈魂本源的片段,你們通常會在靈魂的指引下,為了聚焦學習,或是擴展學習而逐步的接觸到這些神聖能量體的不同化身。你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連結,也可以不與任何一位有連結。宗教並不是你們獲得這些神聖能量的唯一路徑,親愛的。

祂們有無量數的化身,散佈在與你有交集或是平行的時空河道中,而你們是時時刻刻在變換、切換河道的意識聚合體,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當下,此時此刻的需求,與這些神聖能量的無量數化身做連結。

 

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現在需要甚麼?

 

孩子,練習覺察自己。[心經]的概念就是在回答你這個問題,這也是你的靈魂本源在你的歷史河道當中,為你們以及未來的自己所留下的遺產以及禮物。無時無刻關注自己的內在變化、生理變化,在重複的練習當中,你們將能獲得通往涅槃的道路指引。

 

我明白了,謝謝大師


—————————

【閱讀提醒】

這篇文章是從靈性的角度出發,帶著象徵的方式來理解《普門品》,可能與佛教傳統的詮釋有所不同。

若你是對佛教戒律或經典有信仰的人,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們誠心地邀請你以溫柔的心來看待這份分享,同時保有對佛法本義的尊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ie的阿卡西紀錄閱讀
133會員
284內容數
阿卡西紀錄是存在於宇宙的一個集合意識體,透過靈魂大師們的協助,讓你能夠用更全面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想法、行為以及領略所有的遭遇,都是因為愛。Angie希望透過自己的持續閱讀,將宇宙源頭及靈魂大師們的愛傳遞給自己的靈魂家人,邀請大家一起,走向覺醒揚升的道路
2025/04/18
本文探討送光、送愛、祈福等靈性行為是否會耗損自身能量,並從能量守恆、個人界線、身心平衡等面向深入分析。文章指出,適度地付出愛與祝福,能帶來身心益處,但過度付出則可能導致能量失衡,建議讀者量力而為,兼顧自身身心健康,並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探討送光、送愛、祈福等靈性行為是否會耗損自身能量,並從能量守恆、個人界線、身心平衡等面向深入分析。文章指出,適度地付出愛與祝福,能帶來身心益處,但過度付出則可能導致能量失衡,建議讀者量力而為,兼顧自身身心健康,並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探討靈界體驗的多樣性,並強調個人觀點和靈魂特質對其感知的影響。作者以烹飪的比喻說明,有些人注重細節的體驗,有些人則關注整體架構。文章鼓勵讀者接地氣地體驗人生,並與周圍的人互動學習,透過心輪與頂輪的連結,更純粹地與靈界存有交流。最後,作者指出靈界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個人定義和理解的結果。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探討靈界體驗的多樣性,並強調個人觀點和靈魂特質對其感知的影響。作者以烹飪的比喻說明,有些人注重細節的體驗,有些人則關注整體架構。文章鼓勵讀者接地氣地體驗人生,並與周圍的人互動學習,透過心輪與頂輪的連結,更純粹地與靈界存有交流。最後,作者指出靈界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個人定義和理解的結果。
Thumbnail
2025/04/09
關於世界局勢及臺灣的未來,本文以細胞比喻臺灣人民,指出個人情緒與集體意識的影響,強調靜心內觀的重要性,並鼓勵人們連結靈魂意志,以勇氣和信心面對未來。文章否認預言的存在,認為未來是現在累積的結果,陰陽平衡才能貼近真實世界。
Thumbnail
2025/04/09
關於世界局勢及臺灣的未來,本文以細胞比喻臺灣人民,指出個人情緒與集體意識的影響,強調靜心內觀的重要性,並鼓勵人們連結靈魂意志,以勇氣和信心面對未來。文章否認預言的存在,認為未來是現在累積的結果,陰陽平衡才能貼近真實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Thumbnail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