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發菩提心文講義 (二) 正宗分 ‧ 歎德明緣

一念相應一念佛-avatar-img
發佈於省庵大師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菩提心,為眾生正因佛性,人人本有,即是成佛種子。」

勸發菩提心文 (省庵大師著 ) [原文]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 (圓瑛大師著) [講義]

. 前言
. (一) 序文 : (1) 修行心願為本 ‧ (2) 發心去取須明
. (二) 正宗分 : (1) 歎德明緣 ‧ (2) 標數列名 ‧ (3) 次依徵釋
. (三) 流通分

正宗分

一、歎德明緣

《文》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

】此下正宗分,乃是文中真正宗要之理。菩提心三字,即一文之正宗。菩提心,是第一心,故為諸善中王。

諸者眾也。善有世間有漏善,出世間無漏善

  • 有漏善,如五戒,是人道因,為人善。十善,是六欲天因,為欲界善。四無量心,及不動業(禪定),為色界善。滅色歸空,修習空定,是無色界因,為無色界善。此皆不了生死,不出三界,是為有漏善。
  • 無漏善,如四諦(聲聞所修,為小乘善)、十二因緣(緣覺所修,為中乘善),此二能了分段生死,能出三界。六度(菩薩所修,為大乘善)、菩提心(諸佛所修,為佛善),能了分段變易二種生死,證大涅槃。故以菩提心為諸善中王。

菩提心,即得成菩提果覺,因地心也。此心為眾生正因佛性,人人本有,個個不無,即是成佛種子。經云:佛種從緣起,故曰必有因緣,方得發起。一歎德明緣竟。

二、標數列名

《文》今言因緣,略有十種。何等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懺悔業障故。九者、求生淨土故。十者、為念正法得久住故。

】初二句,略標其數可知。下徵列十緣:

一者、念佛重恩故。以佛恩為第一者,因念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視大地眾生,皆如一子,有平等大慈大悲之心,欲與一切眾生之樂,欲拔一切眾生之苦。其恩最極高廣,有踰父母,故列第一。

二者、念父母恩故。若欲報佛恩,須假父母生身;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奉佛使命,為佛使者,代佛宣揚,以法利生,以暢佛懷,方可報佛重恩。若不說法度眾生,是則不名報恩者。但說法度生,非此身不可。因念此身,從父母而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故念父母恩第二。

三者、念師長恩故。雖有父母,生我此身,若無師長教誨,則知識不開,焉知禮義?佛法不懂,那能修行?若不修行,則佛恩親恩,皆不能報。故念師長恩第三。

四者、念施主恩故。此條似對出家眾說。雖有父母生我身心,師長教我佛法。若無施主布施供養,則終日求謀衣食,那能安心辦道?施主能成就我道業,故念施主恩第四。

五者、念眾生恩故。此有三種:一、眾生類廣,自我從無量劫以來,捨身受身,必有經生父母。則我有過去無量父母,未出輪迴,必在六道。我無宿命通,不能知識。則六道中,有許多眾生,是我累生父 母,與我有恩。二、我日用所需衣食,皆賴眾生供給,令我現成受用,悉皆有恩於我。三、牛為我耕,雞為司晨,犬為我守夜,於我亦有恩。故念眾生恩第五。

六者、念生死苦故。上五者皆約外恩,後五者皆約己事,一一無非切己之事。念生死苦,即念念起智觀察,現在此身,不是長生不死之身。寒暑遷流,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終歸磨滅,必有死亡之日。死後並非離三界,而免輪迴,依然還要隨業受生。生死死生,無有休息,是為大苦。故念生死苦第六。

七者、尊重己靈故。己靈,即自己靈覺之性。此性為眾生本有之佛性,在眾生現前身中,靈靈不昧,了了常知。既是佛性,必宜尊重,勿令永埋在五蘊山中。發心修行,令其內脫身心,外超世界,出離生死,如鳥出籠,自在無礙,庶不辜負。故以尊重己靈為第七。

八者、懺悔業障故。承上如要不負己靈,必宜懺悔業障。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即改往修來之義。眾生有三障:一惑障(麤細迷惑心能為障),二業障(身口意所造諸業能為障),三報障(依正苦樂二報能為障)。今但云業障,舉中攝取前後;即是懺悔三障,永斷生死。故懺悔業障為第八。

九者、求生淨土故。娑婆五濁惡世,三障俱重,要懺悔令盡,實覺為難。因助道緣少,故必求生淨土。淨土助道緣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又水鳥風樹,皆演法音,聞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見佛聞法,得證無生法忍。故以求生淨土為第九。

十者、為念正法得久住故。正法者,對佛所說之教理行果,而能信解修證,是為正法。若但有教理行,而證果者少,即是像法。若但有教理,而無行果,即是末法。為念如何能令正法得以久住,必宜真正發菩提心。信大教,解大理,修大行,證大果,則正法得以久住。如上,五恩皆能得報,生死可了,己靈不負,業障可除,淨土得生,故以為念正法得久住為第十。二標數列名竟。


>> 續下一頁 : 正宗分 次依徵釋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念佛得成佛道: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圓瑛法師. 又唯心淨土。並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佛土。乃是指真心體遍十方。量周沙界。即西方極樂淨土。亦不出自心之外。故曰唯心淨土。慎勿錯解唯心之義。念佛必定成佛。散心之人一稱佛名。尚能成佛。何況終身。專心持念。精進不懈。豈有不成佛之理耶。
「念佛可度眾生 : 廣度十方 一切眾生。則真報眾生恩。」—圓瑛法師 若不念佛求生淨土。雖發心廣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眾生。惟有念佛修行。專心勵志。畢命為期。內仗自心之念力。外仗彌陀之願力。會二力於一時。收成功於一念。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已。然後乘大願輪。回入娑婆世界。廣度有情。同生極樂。
「念佛普攝群機: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圓瑛法師。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念佛得成佛道: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圓瑛法師. 又唯心淨土。並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佛土。乃是指真心體遍十方。量周沙界。即西方極樂淨土。亦不出自心之外。故曰唯心淨土。慎勿錯解唯心之義。念佛必定成佛。散心之人一稱佛名。尚能成佛。何況終身。專心持念。精進不懈。豈有不成佛之理耶。
「念佛可度眾生 : 廣度十方 一切眾生。則真報眾生恩。」—圓瑛法師 若不念佛求生淨土。雖發心廣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眾生。惟有念佛修行。專心勵志。畢命為期。內仗自心之念力。外仗彌陀之願力。會二力於一時。收成功於一念。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已。然後乘大願輪。回入娑婆世界。廣度有情。同生極樂。
「念佛普攝群機: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圓瑛法師。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