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索夫; Brasov】:
「布拉索夫」位於「羅馬尼亞」中部,也是「羅馬尼亞」的第二大城。
「布拉索夫」約略在13世紀由十字軍條頓騎士團的騎士們所創建,是當時連結歐洲和奧圖曼帝國的一個重要商站。
由於最早是由德國人所建造,之後雖又歷經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佔領而逐步發展,但若與其他的羅馬尼亞城市比較起來,更充滿著強烈的德國風(色彩)。
至於「布拉索夫」左近的景點,除了上篇提到的吸血鬼「布朗城堡」外,還有底下幾個比較特別的建築值得介紹:
【布拉索夫市政廣場】:
「布拉索夫市政廣場」(Piaţa Sfatului)是羅馬尼亞頗具特色的廣場,自1364年建城以來就是南來北往商人年度舉辦市集的地點。
市政廣場呈現三角形,四周圍繞著頗具日耳曼風格建築風格的雄偉歷史建築群,例如:15世紀的古老建築、歷史博物館、布拉索夫穀倉、黑色教堂等;更在這裡不定期的舉辦不同的藝術、文化和商業活動。
「布拉索夫市政廣場」主要連接Muresanilor、Republicii與Hirsher等三條街道,這三條街道也代表了布拉索夫市最重要的社會、旅遊和文化景點。
至於廣場中間有深褐色屋頂的黃色建築則是布拉索夫的舊市議會廳,興建於1420年,也是這個城市的地標。
【黑教堂】:
「黑教堂」(Schwarze Kirche(德語); Biserica Neagră(羅馬尼亞語); Fekete templom(匈牙利語),推測是在1383年到1385年間(14世紀末期)由德國人所修建的哥德式建築。
「黑教堂」不僅是羅馬尼亞,也是「東歐最大」的「哥德式建築」,因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黑教堂」裡面有一部歐洲最壯觀、也最獨特的管風琴;
教堂內部是以貴族從土耳其帶回來的昂貴地毯當作「掛毯」來佈置,不是使用一般教堂的大吊燈、爉燭或壁畫來呈現,更讓人覺得素淨又莊嚴!
【凱瑟琳門; Catherine's Gate】:
「凱瑟琳門」它是從中世紀時期保留至今的唯一原始城門。
在13世紀至17世紀由撒克遜人統治期間,羅馬尼亞人被禁止在「布拉索夫」要塞城牆內擁有財產,因此他們只能定居在城牆外名為 şcheii Braşovului 的社區內;且只能在特定的時間由這個「凱瑟琳門」進入城鎮,並且必須在門口繳納通行費才能在城堡內出售農產品。所以「凱瑟琳門」又名「瓦拉之門」(Porta Valacce)。
城門的四個小角塔象徵著該城鎮擁有司法自治權,以及「劍權」(ius Gladii),亦即決定死刑的權利。塔樓入口上方有該市的徽章(橡樹樹幹和樹根上的皇冠)。
【斯福里街; Strada Sforii】:
這條街道是「布拉索夫市」最狹窄的街道,連結市政廣場內側的「波阿爾塔·謝伊街; Strada Poarta Schei」與外側的「塞爾布盧伊街; Strada Cerbului」的一條小巷道。
街道狹窄到僅容兩人側身通過,感覺比臺灣鹿港的「摸乳巷」還要狹窄。
這條街道存在的原因跟「族群隔離」有點小小關聯:
「布拉索夫」要塞舊城區幾由貴族居住,並以屋牆緊連形成封閉性的天然城牆來區隔族群;而負責消防救火的大都由「賤民」擔任,且被安置在城牆外的「塞爾布盧伊街」。
(這間就是當時消防隊的駐紮房屋)
後來發現要塞城牆內的建築物有火災需要馳援時,消防賤民卻必須繞經城門才能進入舊城區。
後來就為了讓消防員能快速馳援,只好闢建了這條能夠讓消防員單向、快速衝刺馳援的「消防專用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