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技研工業| TYO: 7267】Honda全年破兆日圓研發支出:全力加速電動化發展。

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本田研發費用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2025財年研發費用預測1.19兆日圓較上一年度9763億日圓,增加2136億日圓,年增約22%

Honda 研發支出突破上兆日圓

Honda 研發支出突破上兆日圓


這次的研發費用增長可能集中於電動化技術與下一代產品的開發。特別是在汽車產業,隨著電動車(EV)及混合動力車(HEV)的普及,相關的研究開發投入顯然成為公司戰略的重點之一。


Honda從北美市場的「Prologue」電動SUV到中國的「e:N系列」,本田在產品多樣化與技術升級間尋找平衡點,探討本田在電動化進程中的核心策略、區域佈局與未來挑戰,解碼其如何在全球汽車市場的電動化浪潮中尋求突破與機遇。


一、電動化的背景與目標

1. 全球電動化大趨勢

全球汽車市場正快速進入電動車(EV)時代,受到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及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的推動。包括中國、美國和歐盟在內的主要市場均宣布逐步淘汰燃油車的時間表,促使車企加速轉型。

2. 本田的長期願景

本田承諾在2050年實現全產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包括原材料採購、生產、運輸、使用以及最終的回收。同時,本田目標在2040年達成全球汽車100%電動化的銷售占比,逐步淘汰內燃機車型。


二、本田電動化策略分析

  1. 分區域策略

本田的電動化進程依據不同市場的需求和發展階段,採用區域化的差異策略:

  • 北美市場:推出「Prologue」電動SUV,結合GM的Ultium電池平台,進一步實現大中型電動車市場的滲透。
  • 中國市場:與東風、廣汽合作推出專屬的「e:N系列」,專注於設計感與智能化技術,契合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高需求。
  • 日本市場:專注於小型電動車與電動商用車,如微型電動卡車和短途物流車型,滿足當地緊湊城市的移動需求。


  1. 技術研發與聯盟合作
  • 自研電池技術:本田在固態電池研發領域投入資源,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商業化,提升能量密度與安全性。
  • 戰略合作:與LG能源解決方案建立合資工廠,確保北美市場穩定的電池供應;與Sony合作開發智慧化電動車型,探索車內數字娛樂與移動服務。


  1. 基礎建設布局

本田積極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多家企業及政府合作,在歐美和亞洲市場推動充電站網絡的完善。同時探索V2G(車輛對電網)技術,將車輛轉化為能量存儲單元。


三、核心技術與產品突破

  1. 電池技術

• 鋰離子電池:與LG合作的Ultium平台提升成本效率,適用於多車型開發。

• 固態電池:本田內部測試顯示固態電池具備更高能量密度與快速充電潛力,有望成為未來核心技術。

  1. 智慧車輛操作系統

• 本田在其新一代車型中推行智慧化操作系統,融合駕駛輔助(ADAS)、智能導航、車內娛樂及遠端監控等功能。

• 與Sony的合作車型預計將在2026年發布,搭載高階感應設備及自駕技術。

  1. 氫能技術的佈局

雖然電動車是目前主流方向,本田仍保留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技術研究,特別是針對重型商用車和長途物流車型。


四、財務與市場表現

  1. 電動化投資規模

本田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超過5兆日圓(約合450億美元)用於電動車相關研發及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展示出其對電動化轉型的長期承諾。

根據路透社2024年6月最新的新聞報導,本田(Honda)計劃在截至2030年的10年間,將電動化和軟體領域的投資增加至約10兆日圓(約650億美元),這一數字是此前計劃的兩倍。


  1. 市場目標

本田計劃到2030年在全球推出30款電動車型,年產量超過200萬輛,並實現全球汽車銷售中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佔比達到40%的目標,2040年電動車占比達100%。


3. 現階段表現

2024年第二季度,本田在中國市場的「e:N系列」銷量達10萬台,顯示出新產品受到市場認可。然而北美市場的「Prologue」仍處於初步推廣階段,銷量尚未達成規模化。


五、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1. 競爭壓力

特斯拉、大眾以及中國本土品牌如比亞迪等在全球市場的電動車競爭加劇,本田如何在價格、技術與品牌層面脫穎而出是關鍵。

  1. 供應鏈風險

電池原材料如鋰、鈷的供應短缺與價格波動可能影響生產成本。本田需持續深化與供應鏈夥伴的合作,確保資源穩定。

  1. 政策與市場不確定性

各國補貼政策的變動將直接影響電動車市場需求,例如中國的補貼逐步取消可能導致市場降溫。

Honda 青山迎賓廣場

Honda 青山迎賓廣場


六、結論:本田的電動化未來

本田的電動化藍圖以長期視角結合區域化策略,展現其在全球市場的靈活適應能力。同時,其技術創新(如固態電池與智慧操作系統)和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為其提供競爭優勢。然而,本田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加快推進速度,特別是在中國和北美這兩個核心市場,才能確保在電動化時代保持領先地位。


參考資料https://global.honda/en/investors/library/financialresult/main/07/teaserItems3/04/linkList/03/link/FYE202503_2Q_financial_presentation_script_e.pdf


https://global.honda/en/sustainability/integratedreport/pdf/Honda_Report_2024-en-all.pdf?utm_source=top&utm_medium=link&utm_campaign=integratedreport2024&utm_content=Honda_Report_2024-en-all_category



專注於結合日本旅遊體驗與投資機會,探索各地的經濟熱點與區域潛力。 深入分析旅遊背後的產業趨勢與投資價值,在享受旅程的同時發掘商機,實現旅遊與財富增長的雙重收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全球市場挑戰中的本田戰略韌性 截至2024年9月的第二財季,本田(Honda) 在諸多挑戰與機遇交錯中,仍交出了一份值得注意的成績單。營業利益達到7426億日圓,營業利益率維持在6.9%,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6億日圓。然而,中國市場銷售的下滑以及權益法投資損益的大幅縮水,成為壓低整體利潤的主要因素
2024財年上半年,日產汽車面臨多重外部與內部挑戰,營收與利潤表現不如預期,總收入微幅下降至5.9842兆日圓,而營業利潤驟降至329億日圓,淨利潤幾近消失。全球銷售與生產數據顯示,中國市場需求疲弱,影響整體表現。展望未來,日產對全年財務預測進行下調,顯示出市場不確定性及相應的策略調整需求。
養樂多本社(Yakult Honsha Co., Ltd.)在日本市場的表現,長期以穩健而著稱。然而,近年的銷售數據揭示出,這家在乳酸菌飲料領域享有盛名的企業,正面臨市場飽和與需求變化的挑戰。 銷售數據逐年下滑的隱憂 根據財報,2022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日本市場的日均銷售
隨著郵件量的持續下降,傳統郵政業務面臨巨大挑戰。日本郵政在2024財政年度的數據顯示,營收壓力逐漸增加,淨虧損擴大。為了突破困局,日本郵政決定與 Yamato Group 攜手合作,重點轉向電子商務包裹市場,透過優化物流配送網絡尋求新的增長動能。
前幾天在東京經過了日本橋郵便局,這家郵便局從1871年開始經營郵局業務,日本郵便局有在東京證交所上市,讓我們來看看日本郵便局的傳統郵局業務經營現況。
本篇文章深入分析三井不動產在2024財年上半年的財務表現,涵蓋租賃、分售、管理及設施運營四大事業部門的成長與挑戰。雖然面臨市場調整與短期壓力,租賃事業及設施運營事業展現出穩定和強勁增長的潛力。文章還探討了各部門的關鍵因素及未來策略,提供對於三井不動產未來發展的全面見解。
全球市場挑戰中的本田戰略韌性 截至2024年9月的第二財季,本田(Honda) 在諸多挑戰與機遇交錯中,仍交出了一份值得注意的成績單。營業利益達到7426億日圓,營業利益率維持在6.9%,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6億日圓。然而,中國市場銷售的下滑以及權益法投資損益的大幅縮水,成為壓低整體利潤的主要因素
2024財年上半年,日產汽車面臨多重外部與內部挑戰,營收與利潤表現不如預期,總收入微幅下降至5.9842兆日圓,而營業利潤驟降至329億日圓,淨利潤幾近消失。全球銷售與生產數據顯示,中國市場需求疲弱,影響整體表現。展望未來,日產對全年財務預測進行下調,顯示出市場不確定性及相應的策略調整需求。
養樂多本社(Yakult Honsha Co., Ltd.)在日本市場的表現,長期以穩健而著稱。然而,近年的銷售數據揭示出,這家在乳酸菌飲料領域享有盛名的企業,正面臨市場飽和與需求變化的挑戰。 銷售數據逐年下滑的隱憂 根據財報,2022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日本市場的日均銷售
隨著郵件量的持續下降,傳統郵政業務面臨巨大挑戰。日本郵政在2024財政年度的數據顯示,營收壓力逐漸增加,淨虧損擴大。為了突破困局,日本郵政決定與 Yamato Group 攜手合作,重點轉向電子商務包裹市場,透過優化物流配送網絡尋求新的增長動能。
前幾天在東京經過了日本橋郵便局,這家郵便局從1871年開始經營郵局業務,日本郵便局有在東京證交所上市,讓我們來看看日本郵便局的傳統郵局業務經營現況。
本篇文章深入分析三井不動產在2024財年上半年的財務表現,涵蓋租賃、分售、管理及設施運營四大事業部門的成長與挑戰。雖然面臨市場調整與短期壓力,租賃事業及設施運營事業展現出穩定和強勁增長的潛力。文章還探討了各部門的關鍵因素及未來策略,提供對於三井不動產未來發展的全面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跟好友討論「Honda到底怎麼樣走到這一步的?」 以下是「我認為」可能的過程,從2013年開始: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跟好友討論「Honda到底怎麼樣走到這一步的?」 以下是「我認為」可能的過程,從2013年開始: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