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納達有豐富的文化遺產,
格瑞那達王國在此存在250多年,
是伊斯蘭在伊比利最後的王朝。
阿爾罕布拉宮和阿爾拜辛區,
因摩爾式宮殿和城鎮規劃,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
是佛朗明哥舞的發源地,
以塞維亞、格拉納達最地道,
佛朗明哥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到格拉納達一次搜集三項。
剛到格拉納達沒有方向感,
從阿拉伯街直覺登高去看日落。
沿著街道接續走階梯和坡道,
中東風的房屋門窗,
會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走到聖尼古拉斯廣場,
有街頭藝人彈吉他唱歌,
駐足停留感受歡樂氣氛。
遊客很多在圍牆找空隙拍照,
我們也去湊熱鬧一下。
對面是阿爾罕布拉宮,
內華達山脈也一併入鏡。
阿布拜辛區的格拉納達清真寺,
是被西班牙天主教國王統治後,
伊比利半島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
聰嫂搜尋當地導覽行程,
有「聖山」這個景點。
我們用導航試著去找看看,
走到人煙罕至的小路,
盡頭只有一根電線桿。
原來聖山是指山坡上的社區,
早期吉普賽人在山坡的軟岩,
挖掘洞穴建造自己的家園。
我們剛走過的蜿蜒小路,
閃過不少狗屎的社區,
就是聖山所在處。
阿布拜辛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摩爾風和基督教建築和諧共存,
穴居屋和安達盧亞風格房屋,
簡約樸素與自然相融合。
中世紀的廣場、商店和教堂,
讓人穿越時空體驗浪漫典雅。
往不同路徑下山來到達羅河邊,
正上方就是阿爾罕布拉宮。
格拉納達所在的區域,
是達羅河和赫尼爾河匯合處,
隔兩天在市區有經過赫尼爾河。
河畔可見伊斯蘭城牆遺跡,
半圓拱形小橋Chirimías 橋,
是一座 11 世紀的橋樑,
橫跨格拉納達市的達羅河。
卡迪橋是一座重要的橋樑,
也是塔布羅斯門的一部分,
塔布羅斯水閘門管制達羅河。
沿著達羅河的特里斯特斯大道,
又被稱為悲傷大道。
因為它是古代遊行隊伍,
尤其是前往墓地會經過的地方。
大道上有很多餐廳和商店,
佛朗明哥舞表演劇場也不少。
小廣場上有Mario Maya的雕像,
是格拉納達長大的佛朗明哥舞者,
我們後來也訂了票去欣賞表演。
Flamenco的西班牙拉伯語意,
是指逃亡的農民。
基督教統治伊比利半島後,
對摩爾人、羅姆人、和猶太人迫害。
受迫害者逃往鄉下和山中,
就是佛朗明哥藝術形成的土壤。
阿布拜辛區的聖山社區,
曾是羅姆人(吉普賽)穴居區。
要欣賞最正宗的佛朗明哥表演,
最好的地方是其發源地,
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
以塞維亞、格拉納達等地的為最好。
格拉納達市還設立
全世界第一座佛朗明哥紀念碑。
我們在塞維亞西班牙廣場,
欣賞了佛朗明哥街頭藝人表演,
也付了數次小費表達讚賞。
在格拉納達的行程較鬆散,
訂了佛朗明哥劇場的票。
我們在網站上訂18:30的票,
人數不足改參加20:00場次。
表演劇場就在悲傷大道上,
附送飲料票價近台幣900元。
入場後引導入座先送上飲料,
可選擇啤酒、葡萄酒、雞尾酒、
蘇打水、可樂或水。
表演場地仿洞穴屋形式,
空間不大可以近距離觀賞表演。
最初佛朗明哥只是清唱,
後來加上了吉他的伴奏,
有節奏地拍手或踢踏和舞蹈。
佛朗明哥藝術源於被壓迫的歷史,
是由不同文化融合而成,
透過異族文化與當地文化交融,
加入異鄉人在異地生活的感觸。
悲憤、抗爭、希望、
和自豪的情緒宣洩自然流露。
歌唱是佛朗明哥傳統的核心,
從單純的踏腳拍掌開始,
引出男歌手清唱帶著沙啞的歌聲,
我稱他「西班牙的蔡振南」,
雖然不懂語言的內容,
但仍能坦受濃濃的哀戚悲愴情感。
女舞者的身體語言著重在腰部以下,
男舞者的手部動作和彈指發出節奏,
還有如炫技般的連續轉圈,
加上腳踩踏的聲響,
在洞穴狹小空間更顯震撼,
讓觀眾的情緒變得高昂。
吉他樂師的獨奏表演,
沈穩低音和流暢輪指和弦的搭配,
或悲愴低迴、或激情揚起,
讓人沉醉於其中。
舞台上所有元素都充滿魔性、
熱情與高度的煽動力。
觀眾跟著拍掌喊喊「歐勒」,
會讓表演者振奮和開心。
佛朗明哥舞蹈是一種即興舞蹈,
沒有固定的動作,
全靠舞者和演唱、伴奏的人,
以及觀眾之間的情緒互動。
因為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舞蹈,
有助於緩解現代人的緊張生活,
在非西班牙語的國家中,
也得到了迅猛的推廣。
我們在塞維亞遇到熱心的路人,
他有朋友到台灣教佛朗明哥舞。
伊比利半島在8世紀,
被北非的伊斯蘭摩爾人征服。
摩爾人和基督徒之間持續鬥爭,
奈斯爾王朝是最後一個
接管西班牙的穆斯林王朝,
成為伊斯蘭文化的中心,
幾乎長達八個世紀之久,
直到 1492 年被基督教取代為止。
阿罕布拉宮是奈斯爾王朝的皇都,
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善的
中世紀伊斯蘭皇宮。
到格拉納達必去阿爾罕布拉宮,
到阿爾罕布拉宮則必定要
進Nasrid Palaces奈斯爾宮殿。
聰頭在三個月前就上官網訂票。
奈斯爾宮每場次有人數限制,
我們訂的是早上9:30。
8:30到民宿的上一條街,
往阿爾罕布拉宮的公車會停靠。
30號和32號都可以到達,
公車班次很密集,
等了幾分鐘車子就來了。
可是車上擠滿了乘客,
剛好有兩位下車我們就遞補上去。
奈斯爾宮殿
到入口處拿出護照驗證身分,
因為訂票的時候已經有登錄資料。
從入口走到奈斯爾宮殿要15分鐘,
進奈斯爾宮殿要再驗一次護照。
無論是天花板、牆壁、樑柱,
還是地板、窗框,
多元工法和材質的壁飾,
讓人目不暇給讚嘆連連。
雕刻與著色的灰泥、上釉的瓷磚、
雕刻與接合而成的木材,
以及穆迦納斯式(muqarnas)穹頂。
據說奈爾斯王朝的每位君王都認為,
宮殿牆上的每一塊空間,
都必須被填滿裝飾,
於是書法、詩句、幾何圖案
和花卉等元素,
都被細緻的刻在石頭牆壁與木頭上,
有些甚至還用石膏塑形。
難怪人家會說看過奈斯爾宮殿,
其他皇宮就顯得失色了。
奈斯爾宮殿已經整修了一百多年,
目前還繼續在整修中。
阿爾罕布拉宮包括城牆、宮殿、
還有庭園造景。
奈斯爾王朝偉大的創舉,
是建造複雜的液壓管線網絡,
能夠克服重力通過地下管線,
從最近的河流的引水向上,
到達精心設計的庭院、花園和浴室。
獅子噴泉是一個圓形水池 ,
由12隻白色的神話獅子背負著。
每只獅子嘴裏都噴出水,
流進天井大理石地板上的四條水道,
流經整個宮殿起到降溫的作用。
雖然外面是大太陽,
在宮殿內仍舊覺得很涼爽。
赫內拉利費宮
赫內拉利費宮是座鄉村莊園,
統治者將這裡當作避暑的夏宮。
建於 13 世紀和 14 世紀,
是埃米爾鄉村住宅的典範。
赫內拉利費宮在城堡外,
宮殿周圍是果園和花園,
建築相較於奈斯爾宮簡陋許多。
赫內拉利費宮的水渠庭院,
水池兩側有花壇、噴泉,柱廊。
目前因為整修噴泉沒有水,
蘇丹花園維護得很漂亮。
對阿爾罕布拉宮的印象,
好像有逛不完的花園,
王室成員住在裡面不會無聊,
可是體力和方向感要好。
我們在阿爾罕布拉宮,
待了四個小時離開。
已經搞不清楚走過哪兒,
看照片才發現路過卡洛斯五世宮,
但早上趕著去奈斯爾宮殿沒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