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政治・偏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會不會沒有想法的一天,寫不出內心所想寫的,靈感枯竭,甚至看著空白紙發呆?大概不會,我沒有把話說死,自從我會寫,願意去寫,每天去寫,我就幾乎不曾中斷過寫作。我知道,寫作是我抒發對於這世界的想法,我期盼世界和平幾乎沒有一天沒有過,看著世界的動盪,人類的苦難,還有人類的創新發明,我當然相信人類仍有「明天」。


一個人努力不過,透過我的書寫並不能因為——我就算有一座矚目的獎項——也無法設法改變每一個人心中的想法,發起內心,改變自身,讓世界變得更好。世界上就是有壞人,有犯罪,有貪污,有洗錢,有秘密活動,有網路攻擊等等,世界上不會是一個烏托邦,那才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不應該存在,性別平等,或是 LGBTQ+ 族群的平等,關於人性與人權的抗爭與尊重,我們又看到,又做到了什麼?我看著神明在我面前,也總想,他們有階級嗎?有的,媽祖總有平民追隨她,玉皇大帝也有各類的權官掌握職責,天上的庭上總有人在看管,階級不會消失,問題是人間的階級,或是我們對比他們的階級——還要複雜許多。


從總統到老百姓,這裡頭的分級很多,當你想要選總統,你不會馬上參選總統,然後就順利當選。從公職進入再到高階官員,最後選上總統,你真的能夠了解到——為了成為總統,你又有多少能夠聽見平民的心聲?我相信你睡得好,因為就算你了解天天有人在責罵你,你可以裝作不知道——不在乎地直接睡著,否則——我很少看到總統的民調數字都是維持在高點的水準,放眼全世界的高階首領,普遍民調都很低,支持率幾乎沒有超過五十以上,然後持續下去,是同個水平,因此,當你站在最高的權位之後,你不要跟我說,你不戀棧——否則辭職是一回事,負起責任又是一回事,政績呢?又是一回事。


所以,我對政府官員的公職沒興趣,不只是因為政治本身,而是當人進入了「政府」部門裡面,很少真正了解政府以外的人事物。政府會不會倒閉,大概看公債,大概看掏空國庫到何時,我們舉債的上限大概只會增加,政府會印鈔票,也在印製自己的債務,因此,外匯與內帳要如何支出平衡,就算這間「公司」到底欠了多少債務,又還了多少債務。


常常說美國政府會「關門」,就是因為債務問題而謝絕入內。在舉債時間,或是政府關門時間如何,政府都有辦法解決「錢」的問題,因為政府一旦破產,外匯出逃,拿不到錢,那麼通膨升高的速度可是比辛巴威還要更快。也看看全球通膨最嚴重的國家,幾乎沒有多少錢可以運用,通膨數字都是嚇死人的數字,對比台灣的百分之二,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台灣人多少沒有「世界觀」,看看台灣的新聞,國內大於國際的觀點,笑死人的想法會寫說國際的新聞跟我們無關,還真是無知又氣又可笑。可笑的是我們,而不是那些整天報導國內新聞的媒體。看了一眼新聞頻道,你也才發現,當我們要用國際的觀點來看台灣時,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看到全世界,而要讓世界看見台灣,但恕不知的是,我們的國際觀真的很薄弱,總是要提醒我們世界的變動何其大,不只是發生在全世界,還有整個宇宙,對了,包括整個宇宙——所以,我說的世界觀——你真的有料想到嗎?我想沒有。










政治的打手,或是整個世界在政府的追隨上,都成了讓政治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果可以君子之爭,那麼政治又何必黑暗,又何來抹黑與黑函,造謠與杜撰各種不實謠言,意圖分化選舉。










那些留言在國際新聞的留言牆總是責罵這個版面為什麼要有這個,但天天只是在國際版面罵著台灣政府,我們又看到什麼?狹隘的是我們,無知的也是我們,我們真的以為飛進全世界就代表我們有世界觀?還是我們只是被政治洗腦了,打著愛國的旗幟,都以為那叫做愛國忠貞,只有政府該下台,做錯事要負責,痛罵美國與中國,然後變成了亂七八糟的留言牆,最後成了酸民酸言的戰場?


理性討論很難,感情總是熱情加溫你的直覺,看了幾句標題與內文就可以留言,我們的思考能力跑去哪了?我們的理解又哪裡融會貫通了?真正該去想的,全都交由感情負責,這樣的「思考」,幾乎稱不上我們在意義之中去了解我們到底知道了什麼,真正明白什麼,全都成了政治的說客。


那才真正有趣與——好笑。你可以酸言筆者或是我的文章,說這個文章狗屁不通,沒有道理。那些老是要騙取你點擊率的文章,也總是用「這個」,或是「一個某某」來打醒你對思考的判斷力——整個世界的荒腔走板——我們每一個人的瘋狂可笑,這還真是最佳的喜劇片。


政治的打手,或是整個世界在政府的追隨上,都成了讓政治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果可以君子之爭,那麼政治又何必黑暗,又何來抹黑與黑函,造謠與杜撰各種不實謠言,意圖分化選舉。政治裡面的暗鬥一定都有,犯罪裡的文字容易讓人買單,真的相信一個候選人有意圖不讓人當選,滿天飛的假新聞,我們在政治的風暴圈裡,不可能逃脫,何況我們還有偏見,各類的政治傾向。


沒有人是中間選派,還記得溫和派吧?看起來很溫和,但是一旦某種立場與你相左,立刻偏激現身。客觀的中立選舉隨著「政治媒體人」,或是「資深說客」等等名稱與立場,開始有了不同的說法,我看著政治辯論節目討論著藍營的敗壞,我看著政治鬥爭節目罵著綠營的敗壞與名聲,還有各類的「討論」——說著言論自由的好——但又在理性討論上,帶著個人色彩,也所謂的思考與辯護,看起來像是大型的法庭攻防戰——誰帶著辯護人上場,誰帶著證人坐在證人席作證,還有證物,當然還有各類的旁聽者,律師為自家的被告辯護最佳的說法,有罪嗎?有罪——兩個都有罪。


愛情,為什麼會套上政治的戒指?因為帶著偏見,你不願意帶著好奇的色彩去理解這個人,不管你最終目的是什麼,要找對象,甚至只有交朋友也罷,沒有朋友會從天而降,而你又被動,你真的天真以為你只要有人問你問題,就會成為你的「朋友」?我是女生,我也不想跟你當朋友。


朋友,成了閨蜜不閨蜜的說詞,你是我朋友,應該站在我這邊,你卻幫外人說話?這什麼道理?你是我朋友,應該幫我,你不幫我,我們應該絕交,這什麽朋友?你是我朋友,你「應該」救援我,你卻見死不救,這什麼朋友?我們絕交。你是我朋友,你卻言而無信,我們應該絕交等等,是朋友,卻從不聯繫我,從不關心我,不在乎我,這什麼朋友?我們應該退回舒適圈,做自己——愛自己的「朋友」。


是不是朋友,在社會的外圈子才覺得更難理解又好笑,現代人是自私嗎?「搶」了我男友,我們應該絕交,對了!我們不是「閨蜜」,只是「普通朋友」,甚至只是「認識一次」的朋友,朋友的定義變成了「政治與偏見」上的難題,在這個社會的「分離」下,帶有各種碎片的走道上,我們已經無法拼回自己的樣子——只能認識自己的樣子,帶有自己的色彩,好像都以為很美好,了解自己的訴求,都曉得愛自己很好,但只能那樣的「好」。


政治黨派分成了這樣,在每一個人的路上戴著自己的眼光專屬上車,一條長長的路,有著各類的光譜,分屬在每一個路上,誰真正屬於誰,自己都知道,於是政治有了文化的雷同與近似雷同的相關色彩,看看台灣的政治文化就可以得知藍營的光譜比上綠營的光譜,只是無疑在增加對自己的可信度,好讓自己可以信服過其他人。看看美國自己的「政治圈」,如果說美國的政治的兩端是民主與共和之間的拉鋸信任戰,那麼我們這之間的每一點是拉扯這之間的每一個撕裂的攻防角力戰,只要這樣持續下去,政治的信任度只有打折扣,所以當極端越是極端時,反極端的攻防之間只會更加僵化下去,加大自己的信賴度,所以當黑函或是造謠之間的文字程度,會讓人相信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度,讓分裂地更加決裂。


你也不能責怪誰,文化裡的信任度,帶有各種文化文明上的巧合度——在自己的認為身上都給自己相信那是一種巧妙的結合,所以你才會說「抄襲」。光譜之間本來就有類似的程度,把光譜「放大」一點,類似到很雷同,這時候一個名詞冒出來了,反類似的程度在拉開巧妙的文化文明幅度只是在相近的象限上,有種一樣的追求,而文明的一種文化揶揄——就剛好被挪用到「正確」的象限中,似為一種合理的程度,因為你相反來看,剛好就只是反類似與類似的結合罷了。


那你可以說,當抄襲不抄襲,我們的類似與不類似之中,我們可以有剛好的象限幅度可以站得很穩當?大概只有證據支持我們而已。意義容易成了很好的幫手,所以聊天才需要拿出「證據」,細節等等說明各類的現象,但我們有嗎?聊天記錄往往就是我問你答,誰真正交心——對不起,你不是我朋友,拒絕談心,也拒絕歡心。


台灣人的國際觀薄弱,大概就只是因為活在自己的世界比較多,綠色媒體看久了,都相信藍營講話都是不真實的廢話,藍色媒體看久了,都以為綠色執政講話都不真心,是故意的。政治的素養,帶著辯論的色彩,正方與反方應該好好說出自己的內心話,好好打一場攻防的理性之戰,怎麼變成了「快」人身攻擊的一種感情戰?


那你能說愛情與政治沒關係嗎?如果你堅持說不,大概你依然還在「堅持」的範圍看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ornik Tsai-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5
我只是很感慨這個世界怎麼會分裂到這種地步?走向分離......
avatar-img
Fornik Tsai 的沙龍
23會員
313內容數
Fornik Tsai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世界分裂的現象,從個人情感、MeToo運動、國際衝突等面向深入分析,並反思社會責任與人性。文章指出社會分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劇了各種問題,例如難民危機、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作者呼籲人們正視問題,重建連結,尋求和平與共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世界分裂的現象,從個人情感、MeToo運動、國際衝突等面向深入分析,並反思社會責任與人性。文章指出社會分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劇了各種問題,例如難民危機、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作者呼籲人們正視問題,重建連結,尋求和平與共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無論是想更了解中國或是更了解台灣,都可以看看這些書!也歡迎留言推薦我好書! 臺灣政治 時代如何轉了彎 阿共打來怎麼辦2024不衹是選總統 認知戰下的台灣 臺灣歷史 二七部隊 來自清水的孩子 宋氏三姐妹與他們的丈夫 關於中國 被中國拘禁2279日 紅色賭盤 新疆再教育營 吃佛 關
Thumbnail
無論是想更了解中國或是更了解台灣,都可以看看這些書!也歡迎留言推薦我好書! 臺灣政治 時代如何轉了彎 阿共打來怎麼辦2024不衹是選總統 認知戰下的台灣 臺灣歷史 二七部隊 來自清水的孩子 宋氏三姐妹與他們的丈夫 關於中國 被中國拘禁2279日 紅色賭盤 新疆再教育營 吃佛 關
Thumbnail
地緣政治:存在本身即是設定。
Thumbnail
地緣政治:存在本身即是設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