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詩選自十行集,為十行詩。十行詩,是向陽取法古典詩歌形式而開創的新詩體裁,每首詩分為兩節,每節五行。全篇描寫乘車途經小站,而觸發鄉愁的心緒。
此詩為思鄉詩,第一節追憶去年秋天故鄉所見,第二節寫今春異地之景,透過今昔畫面的對比,呈現彼時居鄉而此時漂泊的不同處境,表達遊子的心境變化。詩中化用「小站」供人短暫停駐、隨即繼續旅程的概念,結合車窗之景與遊子形象,勾勒出思鄉之情,同時抒發人生如逆旅之感。
彷彿還是去年秋天
被雨打溼了金黃羽翼的
故鄉的銀杏林下,那朵
畏縮地站在一抹陰翳3蒼茫中
鮮紅的,小花?
透過今春異地黃昏的車窗
望去:一隻鷺鷥
舞動著灰白的雙翅
在緋麗的晚雲裡,翩翩
飛逸!
Q1.「被雨打溼的銀杏」、「畏縮的小花」,說明了詩人當時的心境如何?
答:對於未知的前路充滿迷茫與不安。
Q2.「小花」所指的對象是誰?以「鮮紅」形容小花,具有什麼象徵意義?
答:(1)詩人以「小花」暗指過去的自己。
(2)「鮮紅」傳達自己青春氣盛,擁有為理想拚搏的生命力。
Q3.「車窗」在本詩中具有何種用意?
答:(1)作為視覺空間轉換的樞紐:從過往的回憶回到現實眼前所見。
(2)間接點出詩題「小站」。
(3)暗示遊子「乘車過站」,向理想前進。
Q4.鷺鷥舞動雙翅、翩翩飛舞的畫面,傳達出詩人的何種心境?
答:象徵自己不停歇地飛往人生的下一站,更說明詩人將在實踐理想的路途持續奮鬥,不再畏縮。
Q5.詩中特別將「飛逸」二字單獨成行的用意為何?
答:藉鷺鷥凌空飛起的畫面,勾勒出遊子不停前行的形象。
Q6.請說明本詩前後兩節,在哪些部分呈現對比?
答:(1)時間:「去年秋天」與「今春」。
(2)空間:「故鄉」與「異地」。
(3)景象:「陰翳雨天」與「緋麗晚雲」。
(4)心境:「畏縮」與「飛逸」。
Q7.本詩的自然物象各具有象徵內涵,請指出並加以說明。
答:(1)「銀杏林」象徵故鄉。
(2)「小花」及「鷺鷥」分別是過去與現今的自己。「鮮紅」指年輕富生命力,「飛逸」則勾勒出遊子不停追逐理想的形象。
(3)「緋麗的晚雲」象徵理想。
小站是向陽初探「十行詩」所創作,意義非凡。十行詩可說是向陽的詩壇座標,他創作的心路歷程如下:
一、創作宗旨:
為了在創作上擺脫效仿他人影子,走出自己的路,向陽從「向著鄉土」及「自鑄格律」兩個方面著手:他嘗試以母語書寫日常題材,視方言詩為向現實臺灣扎根的起步;又自鑄格律,創作了一系列十行詩。
二、建立形式:
起初,向陽先訂立「每節固定行數,每篇固定節數」的方針,以每篇四節、每節四或五行的架構創作,藉以改善詩漫無節制的弊病;但同時,詩人也需花費更多精力克服格律上的限制。經過種種試驗與改良,終於在一九七六年三月寫下第一篇十行詩小站。至此,向陽確信詩想與形式可以兼得,並證實十行詩的可行性。
三、多方嘗試:
小站之後,向陽全神貫注創作十行詩,並多方嘗試,從發想到成熟歷時十年,共有七十多首成果。這些作品反映著向陽在十行詩體實驗過程中的心境變化,後來集結為十行集出版。透過十行詩,向陽證明了即使在既有格式的框架下,仍能盡情呈現所欲寄託的情感。
1.遊子思鄉的心情
向陽自言小站是一首思鄉的詩,透過景物的描寫,可以看見詩人從居鄉、離鄉到望鄉的心情轉變。
詩的第一節以「虛筆」寫對居鄉時期的追憶,詩人回憶去年秋天在故鄉的舊景,以「彷彿」二字起興,顯示離鄉後仍時時懷戀故鄉,對故景依然熟悉如初。過去的自己,雖有心實踐理想,但內心對故鄉還懷有眷戀,對未來將遭遇的阻礙仍感到畏怯,因此「畏縮地站在一抹陰翳蒼茫中」還離不開銀杏林—家鄉的庇護。到了詩的第二節,畫面從回憶拉回現實。現實的詩人身處異鄉的車上,他正一面懷望家鄉,一面望著窗外情景,不同的是,此時心境已由畏縮變為飛逸,正在實現理想的路途上不停前行。在意象的對應、時空的交錯下,詩人呈現了離鄉前後遊子的心境,並傳達出濃厚的思鄉之情。
2.「小站」的意象
「小站」可作實體的站點解釋,也可從抽象角度觀之。「小站」雖未明白出現在詩中,但詩人以「車窗」一詞使人聯想到乘車過站,讀者從而建構出一個畫面:遊子乘車奔赴另一地,途中經過了幾個小小的站點,停留幾分鐘後又發車離去。詩中遊子望鄉正如追求理想路途中的小站,表達他在各站間流徒,卻又不得不繼續前進的複雜心緒。
抽象來看,人生不同階段的變化,也像是從一個站點到下一個站點。比如本詩遊子的心境從一開始的畏縮,到後來能堅定地向理想前進,是從「過去」邁向「未來」,也是從「稚嫩猶疑」蛻變至「成熟堅定」,使「小站」的意涵更為豐富深刻。
1.託物訴情,映射內在心境
小站中,詩人透過外在物象的狀態映射內心情境。詩人第一節以「小花」象徵過往的自己,回憶中小花站在銀杏林的陰影底下,以畏縮孤立之姿受其庇蔭,略顯壓抑的氛圍,顯示出當時詩人面對未來忐忑茫然的心緒。然而即便迷茫,小花並不萎靡,而以一身「鮮紅」暗示年輕詩人青春正盛,擁有為理想拚搏的衝勁。
第二節中詩人以「鷺鷥」為投射的對象。鷺鷥「舞動」雙翅的姿態,說明詩人不再畏縮;飛入「緋麗的晚雲」象徵朝著理想邁進;在一片霞光中「翩翩飛逸」,既表現詩人往實踐理想之路持續邁進的形象,也寓託了無限期許。
2.善用對比,前後相映
在十行篇幅的限制下,本詩卻情感飽滿,富含起伏,除了託物寄情的技巧運用,還因十行詩分二節的格式特色,利於營造前後情境的對比。向陽分享小站的寫作架構:「這首詩採取前虛後實的兩個鏡頭,加以疊合,產生強烈對比的情境。前節之虛(車中人心中映現的是『去年秋天』所見)與後節之實(車中人『今春異地黃昏』眼前所見)相映相照,在形異而質合的畫面交溶中,表達出人生逆旅的心驚。」具體來說,本詩前後兩節在時空、色彩、心境均相互對照。時空上,第一節追憶「去年秋天」,詩人遙想居鄉時的場景;第二節則拉回詩人所在的當下,即「今春異地」乘車時。色彩上,以「陰翳蒼茫」對映「緋麗晚雲」,一個低沉壓抑,一個夢幻濃豔;而在心境上,則呈現由「畏縮」到「飛逸」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