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好嗎?有沒有人年底也要去日本賞楓賞雪,甚至是明年賞櫻花呢?
我相信應該有不少人喜歡佛系旅程,偏好早上睡到自然醒,再慢慢隨著心情喜好開始一天的行程。
但身為一個超愛做規劃、沒計畫會心慌慌的 INFJ,加上此行一團成員有老有小,能夠做好事前準備是絕對必要的。我這個七年級阿姨比較老派,喜歡透過看書、網路爬文,然後把有興趣的一個個筆記下來。相較於大家都推薦的熱門景點,天生反骨的我偏偏喜歡往冷門的地方鑽。
"如何規劃自助旅行",網路上有太多太多好文了,我這次不寫這個 :p
本次來跟大家分享,我在日本旅行前會做的十件事:
1.圖書館借書
雖然說現在網路很方便,雖然說部分旅遊書籍的出版年代也許已不合時宜,但我還是很喜歡去借書,然後從書裡挖到寶。不只景點介紹的書,還有雜誌週刊,歷史、野史書,我都好喜歡。
例如這次我借了《東京麵包極選之味》(推薦!),其中網羅了非常多家人氣麵包店,就看有沒有機會在行程中路過巧遇。

圖書館應該借得到
2.讀點日本歷史
你知道東京除了本身是「日本最大的風水城市」之外,還擁有超強的風水陣嗎?若提到京都,大家腦中會浮現安倍晴明與陰陽道,平安時代的鬼怪故事透過相關電影深植人心,可是,當初德川家康在建造東京幕府時,特別請天海僧正協助,起意自然是德川想建立一個超越京都、凌駕京都天皇的風水城市,很酷吧。
事實是「東京的風水規模遠大於京都」——他真的辦到了!
相信我,多讀些歷史故事,絕對會讓你的旅程更加有趣。

喜歡稗官野史的我,當然不能錯過這種書
3.了解日本飲食文化
身為一個吃貨,我知道只有去到當地才能吃到最傳統、最道地的美味名物,當然生魚片、壽司、豬排、燒肉已經好吃的不得了,但是我還是會在巷弄間尋找例如:京都的鯖姿壽司、櫻花季的櫻餅、生雞蛋拌飯、河口湖的餺飥.....
旅行的一期一會,不去認識在地的傳統食物,太可惜了。
另外講一個好笑的故事,某年我和老公在冷得要命的大阪街頭尋找晚餐,突然看到一個招牌寫“牛もつ鍋”,看不懂日文的我們以為是牛肉火鍋就走進去了。直到店員端上桌邊吃著韭菜,卻發現怎麼撈也撈不到牛肉,又或是這牛肉部位怎麼油得要命又嚼不爛,後來才知道這是福岡名物—牛腸鍋!
不過那美妙的湯頭、奇妙的口感,還真的深深地留在我的回憶裡,太有趣了。
現在回想起來,如今有了點年紀的身體,還真消受不起牛腸鍋的肥美油花,只能慶幸當年有這個美麗的誤會,讓我一飽口福啊~
4.看日本新聞
我覺得旅行,也是在觀看一種人類生活學。也許有人會說:「我只是去玩的,又不是去移居,懂那麼多幹嘛?」不過這兩天看了日本的晨間新聞,不只是最近新上任的女首相、人民的支持度、熊害升級、還有突然下降的東京氣溫等等,都在記者的訪談中窺探日本人的生活樣貌。
新聞呈現的往往是當地最為真實的畫面,在還沒踏上日本土地之前,讓自己接收當地資訊,然後在旅程中細細感受不同於台灣的社會文化。
5.學點旅遊會話
要在一個月學會日文真不簡單,所以不用想著可以跟日本人對談如流,但一定要學一下基本的招呼用語。
如果還有餘裕,我更想多學一些菜單名詞。日本一些非觀光客取向的居酒屋,通常只提供手寫菜單,或是店家直接寫在板子上的“今日限定”,多一點單字量就能幫助你好好點餐,以免你以為點的是又鹹又辣的烤花枝,實際送上來卻是生醃辣花枝(🍻乾啦~)。
能混入滿是日本人的店家,會覺得很幸運,會有一種真的身在日本的氛圍之餘,也能窺見在地人的生活感,或許還能跟著店裡的氣氛,跟老闆或鄰人聊上兩句,而這一兩句,往往會變成旅程中最深的記憶。
6.認識當地禮儀,做一個有格調的旅人
你知道嗎?日本跟台灣不一樣,即使在築地市場或商店街,也不宜邊走邊吃。如果要拍照,也記得詢問店家,更要避開陌生人或孩童入鏡。有禮貌、安靜、守秩序這三點是日本人最重視的禮儀,多知道一些基本禮貌,不僅是對當地人尊重的表現,也是在為自己與國家建立有素質的印象。
我後來才知道,原來在日本餐廳,不能在吃完的碗盤裡丟用過的衛生紙或垃圾紙屑,那是不禮貌也不衛生的行為,但可能是出自於自我想方便服務生一次收拾的“貼心”,這就是國情文化的不同。(搞不好台灣有些店家也不喜歡客人直接在盤子裡丟衛生紙...)
延伸觀看Youtube:【愛紗老師說】去日本前必看指南,這些NG行為你千萬別犯
7.列出一份「夢想清單」
每回想到要去日本,我做夢都在流口水的願望可多了,生魚片、海鮮、泡湯是一定要的,還要視去的季節、景點、城市來構思「夢想清單」,無論是新的嘗試、舊的回味,相信這份清單都能增添旅遊的樂趣!也能為這次的旅行重點帶來方向。
例如:
☑ 去飯店附近的錢湯體驗日本人在地澡堂文化!
☑ 想跟日本上班族一起喝醉?那就去思出橫丁!
☑ 感受日本山林的變色美貌,搭纜車俯瞰絕對是超棒選擇!
☑ 在台灣捨不得花錢吃的大顆牡蠣,在日本就給它勇敢吞一顆!
☑ 不想老是超商的早餐麵包,也許你還可以選日式食堂的媽媽味!
...等等
8.先來一場居家斷捨離
去日本玩就是要花錢啊,行前看的各種短影音好燒、好勸敗,還有各種商店的「必買N樣」。可是如果不想買了一堆東西回家後,才覺得這不適合、那不實用的,就先來一場斷捨離吧!
這回我就好好的檢視了自己的冬衣、廚房用具,列出可能會需要的商品,在看YT的推坑影片時,也就比較有方向些、不會亂看、亂買。預計這趟旅程,可能還是主要會花費在吃食上囉!
9.出發前一週選擇健康飲食
維持健康的身體,能夠讓旅程更加順利愉快。如果不想因為感冒、腸胃炎,無法盡情享受旅程中的美食美景,就盡量自煮,或是選擇衛生安全的食物。
生活作息也要盡量維持正常。
偷說一個我媽每回海外旅遊前都會被拿出來酸的慘事(但後來都被我們當作有趣的回憶),她跟我爸跟團出國的第一天,因為導遊說日本的水龍頭可以生飲,也就放心的大口喝下生水,之後拉了好幾天的肚子,她不是在想拉肚子的路上,就是正在拉肚子的途中◢▆▅▄▃崩╰(〒皿〒)╯潰▃▄▅▇◣。
直到旅程的最後一天才好轉,套她老人家一句感言:真是花錢找罪受。
所以帶著健康身體去旅行,(還有喝煮過的水)還是很重要的喔!
10.維持運動習慣
離開了熟悉的國家,又沒有自駕工具,旅行中大部分的時間,即便搭公共交通,轉乘之際還是得靠自己的雙腳。更何況,要逛街吧!要shopping吧!腿腳不好怎麼辦?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把長時間坐在辦公椅的屁股抬起來,動一動,儲備旅程的體力。
二、公開我的日本行程規劃工具
1.Google Map - 安排路線就是它了
強大的功能不僅幫你從A地到B地找好交通工具了,連車班時間、車票都算好了,還可以依類別儲存店家地點。
想知道旅程中花在公共交通要多少錢?需不需要買東京地鐵一日券? 利用google map 把市區點到點的費用加起來便可分曉!(不過要留意不同電車公司不能一起算喔)
2.tablelog - 尋找美食不易踩雷
不想去網紅推薦的知名餐廳嗎?那絕對不能錯過日本在地的tablelog,當然我也會參考google 的店家評論,上面有訪客的心得分享,不過若以評價來看,還是tablelog會比較準。
3.當地景點的日文粉專
日本的櫻花、楓葉、白雪我都看過,那美麗的景緻難怪會有人想一去再去。而每到季節交替,日本氣象廳也會發佈「櫻前線」、「楓前線」的預測,可我最偏好的,還是搜索在地景點的粉專。
有在經營的日本官方網站或粉專,都會固定更新現況,也可以回溯去年的美景,方便旅人抓旅行的日期。
例如我有一年的10月秋去北海道,突然很想看雪,可無奈這時節只有山上可能有雪,於是我特別去查了部落格,發現在大雪山旭岳最有機會,甚至在官方網頁還有山頂的即時影像,加上日本天氣預報的幫助,讓我們玩了一趟賞楓又賞雪的雙餉行程。
4.賞櫻賞楓賞雪就追「花小錢去旅行」
除了官方的「前線預報」,「花小錢去旅行」這個網站會綜合許多熱門景點城市,不定期做情報的整理與更新。記得某年到京都賞楓,從南到北的賞楓名所那麼多,但待在這個區域的日期就可能只有一兩天,有限的時間你要先去哪裡呢?
這時候網路的情報交換就非常重要啦~善用社群、臉書社團的即時情報,並且彈性的微調行程,有助創造旅行最大的樂趣。
結語
打從計劃要旅行的那一刻,從研究景點到安排行程,還有事先計劃的所有功課,都是我享受旅行的方式,難怪會被閨蜜笑做是標準的計畫 I 人(笑)。
你呢?你又會在旅行前做哪些事情?歡迎跟我分享 (◕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