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時光】打鐵在華德福教育裡響起的鏗鏘合奏—潮厝華德福晨曦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打鐵課能夠與華德福教育連上線,絕對要感激的當年潮厝華德福的連線,而晨曦班便是我在潮厝教的第一批學生,也是我第一次將華德福教育思維融合進打鐵教案後的實驗組。說來多麼奇妙,如同他們班的名字「晨曦」,2022的行動打鐵計畫與他們的接觸後,點亮了我在教育工作的黎明,如晨光照亮我後續幾個重要職涯決定:報考華德福教育碩士班、進入相關師培、投入打鐵課在華德福教育的應用研究、加入古坑華德福高中潮厝增班……

而這2年多來,這13位孩子從我的行動打鐵體驗課到後來駐點鐵工社,再到2024有一整個學期的打鐵課,幾乎完整體驗二年來我打鐵課的演進的他們,真的有因為打鐵課出現什麼不同嗎?

我不確定,但我得把握好已跨入12年級下半畢業季的他們,看鐵與火在他們身心靈裡留下了什麼樣的痕跡。

鐵匠刀、做小工具、湯匙這類常規課程他們都已經體驗過了,那他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長出什麼使我相當期待,於是第一堂課我便發下了刀具的設計圖,並提出了全新的課程主題:異材質整合——這把刀他們必須結合他們已學過的木工、金工或縫紉等技藝,做出自己的刀!

基本刀款有三種:Tanto日式小刀、Puukko刀、無鎖定折刀,那已經有相當基礎能力的晨曦班會帶給我什麼不一樣的驚喜呢?

首先,對金工有高度興趣的同學選擇挑戰無鎖定折刀和需要做刀鎺等裝具的Tanto,這難度連我都不一定有把握能完成;多數同學選擇了Puukko再結合上皮鞘這個我擅長指導的項目;但在這之外還有人設計了爪刀,或拿彈殼(?)做特色刀柄等等……

同學們的設計太天馬行空?我不認為,我相信他們做得到。

在製作刀子的過程中,晨曦班因為有許多在課堂與我合作的經驗,但他們面對的挑戰並不同於我當年起步之初。我當年有自己投資的新工具、馬力大而穩定的砂帶機,所以就算我的技術還不到位也能做出一定水準的作品。但在學校只有較舊和小型的機台能夠使用,因此做折刀與Tanto的小組因為要仰賴較精準的加工,折刀組先是遇到鑽床無力造成的鑽孔不準,然後Tanto組也因為帶鋸不利造成木料大幅耗損,而做爪刀的小組則和我花了許多時間重新設計指環(最後決定採一體式鍛造),許多的奇思妙想在投入實作後被劇烈衝擊,但這影響了他們的製作意願嗎?

raw-image
並沒有,做爪刀的同學居然加碼把水牛角的材質加入設計、做折刀的同學一下就找出問題並運用金工的知識完成調整、Tanto小刀也在改用更省料的設計後成形、更不用提其他做Puukko的同學早已進度超前在縫皮鞘了。

這就是他們的實力嗎?這些同學大多經歷了完整的華德福教育滋養(至多甚至有14年以上,自幼兒園開始),在課堂中他們已不需要指導什麼,我只要等待他們提問,一個個關鍵節點便會被他們自己解開:折刀在淬火時容易翹曲可以怎麼辦?爪刀的內勾刃怎麼磨?Puukko燒柄流程中用的木料有沒有受限……

這些問題都命中工法核心,這就是這群被華德福教育琢磨育成的「人」所能達成的自主學習與探索力嗎?不可思議。

我看著他們上課的專注神情、認真的提問,我很想說這一切是因為他們體驗過打鐵課才能成就……「打鐵必須趁熱」創造出他們快速思辨力,「精準的一鎚比亂打的上百鎚有力」帶給他們對精準的判斷力,「不怕火」使他們面對挑戰也無畏向前,「鋼只要在正確的溫度就能塑形」使他們能夠變通出無限可能……

但我不能,因為這些學習的成就是來自於他們自身、來自這個教育系統努力將他們教成一位「樂在學習的人」。

打鐵的確有著與其他技藝課程巨大的不同,像是對精準鍛打與快速出力的要求,但這一切也得奠基於他們曾在童年或青少年階段學習不同的技藝,像是蜜蠟與泥塑連結上的可塑性、木工連結的精準、紡織所連結的耐心……更甚者,其他課程如農耕課所連結對自然元素的敬畏、戲劇課也為他們的專注力舖底,還有各班級每年的戶外挑戰持續開啟他們對外界的興趣與好奇……

所有在華德福教育裡的課程都彼此關聯,一切密不可分地構成出「熱愛學習的人」。

期末了,一把把的成品被放在教室成為畢展成果,每一把都截然不同,都長出了自己的樣子,一如將往學習下階段去的晨曦班同學們一樣。潮厝華德福、打鐵課、昱傑老師只是晨曦同學們生涯的一小部份,我何其有幸,能在你們的生命裡留下這段帶著火光的痕跡。



長光沙龍是一個融合多元題材的小平台,從少見技能的【行動打鐵計畫——鐵與火的魅力】系列看課堂間點燃的樂趣,或是想看我記錄生命日常的【燦爛常光的美好時刻】,甚至是我的個人奇妙創作【麻瓜獵奇事件簿】,這裡會有些有趣的題材打開你的視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古坑華德福帶水晶班打鐵課,課程從鍛造鋼筋開始,進階到製作刀具,中間自製鍛造爐的過程中也讓我發現參與式學習的力量。而鋼鐵的可塑性、熱處理的巨大變化,在這門打鐵課中,學生展現出高度的創意、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在令我驚豔無比,或許打鐵真像我認為的,具有更深層教育意義吧!
這次因緣際會來到了竹華的融和農場開課,帶13位同學及家長在寒冬中感受鍛造的熱力。我引導大家感受揮鎚的手感與力道,並在多元的工具使用中展現打鐵的豐富及應用性。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竹華的大家在群體裡不分年齡展現的出高度的學習熱忱……或許這樣的跨越年紀的學習力,將是打鐵技藝傳承的核心趨力吧!
去年曾在潮厝小學部進行的打鐵課也輪到新一屆的小三生(曙光班)體驗,我決定把活動的體驗升級並改良,綜合了這段時間來的教學經驗與在華德福教育系統中的學習與思考,創造不一樣而更深刻的體驗,其中還多包含了我想讓他們明白的小祕密,至於是什麼呢?讓我們進文章裡一窺究竟吧!
俞廷老師在大約今年中主動透過鉄核組粉專私訊我,希望我能為她在康橋的5、6年級社團課帶來堂不一樣的打鐵體驗,當我進到教室,10個準備參加國際專題競賽的小學生,用著發亮的眼看著我帶的每樣工具……那是真心好奇著世界的孩子才能發出的光芒,耀眼無比的光芒,這堂課因他們的光芒而有什麼不可思議的轉化呢?
在充滿熱血華德福教師的場域裡,當麗水的子庭老師興沖沖地跑來問我有沒有機會合作打鐵課,立刻被她的熱情所感染,決定再度發動我的行動打鐵車,秋末出發新竹去!本次是響應麗水的米珈勒節意象,在秋日充滿鐵元素的日子中,我將在麗水收穫到什麼不可思議呢?
親子打鐵課再度於潮厝華德福登場!這次我們要挑戰的是鍛造技巧多元的S勾,但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勾勾,裡頭所隱含的技巧與能力要求,與做刀可是完全不同的層次的。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課程轉化呢?就讓我由自己的「打鐵教育學」想法說起吧!
在古坑華德福帶水晶班打鐵課,課程從鍛造鋼筋開始,進階到製作刀具,中間自製鍛造爐的過程中也讓我發現參與式學習的力量。而鋼鐵的可塑性、熱處理的巨大變化,在這門打鐵課中,學生展現出高度的創意、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在令我驚豔無比,或許打鐵真像我認為的,具有更深層教育意義吧!
這次因緣際會來到了竹華的融和農場開課,帶13位同學及家長在寒冬中感受鍛造的熱力。我引導大家感受揮鎚的手感與力道,並在多元的工具使用中展現打鐵的豐富及應用性。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竹華的大家在群體裡不分年齡展現的出高度的學習熱忱……或許這樣的跨越年紀的學習力,將是打鐵技藝傳承的核心趨力吧!
去年曾在潮厝小學部進行的打鐵課也輪到新一屆的小三生(曙光班)體驗,我決定把活動的體驗升級並改良,綜合了這段時間來的教學經驗與在華德福教育系統中的學習與思考,創造不一樣而更深刻的體驗,其中還多包含了我想讓他們明白的小祕密,至於是什麼呢?讓我們進文章裡一窺究竟吧!
俞廷老師在大約今年中主動透過鉄核組粉專私訊我,希望我能為她在康橋的5、6年級社團課帶來堂不一樣的打鐵體驗,當我進到教室,10個準備參加國際專題競賽的小學生,用著發亮的眼看著我帶的每樣工具……那是真心好奇著世界的孩子才能發出的光芒,耀眼無比的光芒,這堂課因他們的光芒而有什麼不可思議的轉化呢?
在充滿熱血華德福教師的場域裡,當麗水的子庭老師興沖沖地跑來問我有沒有機會合作打鐵課,立刻被她的熱情所感染,決定再度發動我的行動打鐵車,秋末出發新竹去!本次是響應麗水的米珈勒節意象,在秋日充滿鐵元素的日子中,我將在麗水收穫到什麼不可思議呢?
親子打鐵課再度於潮厝華德福登場!這次我們要挑戰的是鍛造技巧多元的S勾,但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勾勾,裡頭所隱含的技巧與能力要求,與做刀可是完全不同的層次的。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課程轉化呢?就讓我由自己的「打鐵教育學」想法說起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親子打鐵課再度於潮厝華德福登場!這次我們要挑戰的是鍛造技巧多元的S勾,但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勾勾,裡頭所隱含的技巧與能力要求,與做刀可是完全不同的層次的。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課程轉化呢?就讓我由自己的「打鐵教育學」想法說起吧!
Thumbnail
在小小的公寓樓梯間,我不禁佩服自己能把打鐵課帶進如此都市且窄小的場域裡......今天的體驗課是位在淡水共學團的于先生想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打鐵這門技藝。但該如何在這小小空間展現打鐵吸引人的一面?這次開課評估起來非常困難,但行動打鐵計畫正是為這樣的挑戰而生的!就來讓最不可能的地方著迷上鐵與火的魅力吧!
Thumbnail
我在今年的二月加入了雲林古坑華德福實驗高中,進入中學部的潮厝增班,正式在潮厝紮根,準備來實踐我的「打鐵教育計畫」!我在學校的核心課程是12年級的打鐵課,但同時我也獲家長工作坊邀請,於這個新年度為家長們開設親子打鐵課,在本次的師、親、子三位一體教育實驗裡,我有了全新身份,而這將給我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
Thumbnail
2024再次與繹心山房合作打鐵課,新年之初能在這片桃園市區旁的綠地裡與學員們一同打鐵熱熱身子,真是太好了。這次的課程有8位學員報名,我用一段台灣打鐵歷史與人類鐵器時代的小講座開場,接著再練習揮鎚,使大家都能體驗一下揮動鐵鎚所帶來的反饋力量,藉來回幾趟的練習、大家有了基本概念後,就是點火的時間了!
Thumbnail
因著淑如理事長熱情,去年更有了機會可以入校親眼去見識一下潮厝華德福教育的現場。謝謝協助安排的秀姿老師、斐茹老師,還有中學部的幾位老師(昭佑、喬木、致德、郁儒、壹婷、惠萍老師等),我12月總算有機會踏入真實的教學場域,看老師們發揮的魔法了!期待這又會是一趟奇妙旅程,一如潮厝總是給我的那樣。
Thumbnail
因為投入了華德福教育領域的研究所,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本次感謝我的同學建儀與仁美華德福的巫老師、莊老師,成功促成了行動打鐵「駐點計畫」。這次我將和15位11年級的學子一起挑戰在6週內完成二件作品的超級任務!我們會成功嗎?就讓我們看下去~
Thumbnail
因為潮厝秀姿老師的連線而與家長會淑如會長一同促成了這場由「家長、學生、老師」組成的三位一體實驗。我曾帶過老師研習、也因行動打鐵教了不少學生,家長帶孩子打鐵也在我工作室出現許多次,但若我想明白「教育」如何與「打鐵」結合,一堂融合教育三角色(師、親、子)的課,是否最能讓我看到打鐵課的不同面向呢?
Thumbnail
多小的孩子能打鐵?一堂給小學孩子的打鐵應該要如何設計?本次幸運地再得到機會回歸雲林潮厝華德福,開啟一場真正的實驗課:給小學三年級孩子來場打鐵體驗!本次和學校老師合作,加上自己對華德福教育的新認識,我將用新的視角來切入打鐵這件事!
Thumbnail
「教育的核心是什麼?」我在駐點教學期間,不斷與自己辯論著,雖然才9週的駐點教學,我不敢說自己找到了答案,但在這些時間身處在華德福教育系統中,我獲得巨大的能量、大開了眼界。或許這個教育系統中的良善,將促使我們可以來重新思考「教育」這個大哉問吧?
Thumbnail
在前二堂課後過了一個多月,行動打鐵再度開啟,前二次的經驗使我明白會申請「匠心打造-打鐵體驗課」的學校,都是充滿教育熱忱與特色的學校,這次第三站的潮厝華德福實驗學校,果然也沒讓我失望。雖然事前就知道華德福教育有很多獨特之處,但在現場看這些理念在潮厝被實踐,仍令我驚嘆不已。
Thumbnail
親子打鐵課再度於潮厝華德福登場!這次我們要挑戰的是鍛造技巧多元的S勾,但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勾勾,裡頭所隱含的技巧與能力要求,與做刀可是完全不同的層次的。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課程轉化呢?就讓我由自己的「打鐵教育學」想法說起吧!
Thumbnail
在小小的公寓樓梯間,我不禁佩服自己能把打鐵課帶進如此都市且窄小的場域裡......今天的體驗課是位在淡水共學團的于先生想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打鐵這門技藝。但該如何在這小小空間展現打鐵吸引人的一面?這次開課評估起來非常困難,但行動打鐵計畫正是為這樣的挑戰而生的!就來讓最不可能的地方著迷上鐵與火的魅力吧!
Thumbnail
我在今年的二月加入了雲林古坑華德福實驗高中,進入中學部的潮厝增班,正式在潮厝紮根,準備來實踐我的「打鐵教育計畫」!我在學校的核心課程是12年級的打鐵課,但同時我也獲家長工作坊邀請,於這個新年度為家長們開設親子打鐵課,在本次的師、親、子三位一體教育實驗裡,我有了全新身份,而這將給我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
Thumbnail
2024再次與繹心山房合作打鐵課,新年之初能在這片桃園市區旁的綠地裡與學員們一同打鐵熱熱身子,真是太好了。這次的課程有8位學員報名,我用一段台灣打鐵歷史與人類鐵器時代的小講座開場,接著再練習揮鎚,使大家都能體驗一下揮動鐵鎚所帶來的反饋力量,藉來回幾趟的練習、大家有了基本概念後,就是點火的時間了!
Thumbnail
因著淑如理事長熱情,去年更有了機會可以入校親眼去見識一下潮厝華德福教育的現場。謝謝協助安排的秀姿老師、斐茹老師,還有中學部的幾位老師(昭佑、喬木、致德、郁儒、壹婷、惠萍老師等),我12月總算有機會踏入真實的教學場域,看老師們發揮的魔法了!期待這又會是一趟奇妙旅程,一如潮厝總是給我的那樣。
Thumbnail
因為投入了華德福教育領域的研究所,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本次感謝我的同學建儀與仁美華德福的巫老師、莊老師,成功促成了行動打鐵「駐點計畫」。這次我將和15位11年級的學子一起挑戰在6週內完成二件作品的超級任務!我們會成功嗎?就讓我們看下去~
Thumbnail
因為潮厝秀姿老師的連線而與家長會淑如會長一同促成了這場由「家長、學生、老師」組成的三位一體實驗。我曾帶過老師研習、也因行動打鐵教了不少學生,家長帶孩子打鐵也在我工作室出現許多次,但若我想明白「教育」如何與「打鐵」結合,一堂融合教育三角色(師、親、子)的課,是否最能讓我看到打鐵課的不同面向呢?
Thumbnail
多小的孩子能打鐵?一堂給小學孩子的打鐵應該要如何設計?本次幸運地再得到機會回歸雲林潮厝華德福,開啟一場真正的實驗課:給小學三年級孩子來場打鐵體驗!本次和學校老師合作,加上自己對華德福教育的新認識,我將用新的視角來切入打鐵這件事!
Thumbnail
「教育的核心是什麼?」我在駐點教學期間,不斷與自己辯論著,雖然才9週的駐點教學,我不敢說自己找到了答案,但在這些時間身處在華德福教育系統中,我獲得巨大的能量、大開了眼界。或許這個教育系統中的良善,將促使我們可以來重新思考「教育」這個大哉問吧?
Thumbnail
在前二堂課後過了一個多月,行動打鐵再度開啟,前二次的經驗使我明白會申請「匠心打造-打鐵體驗課」的學校,都是充滿教育熱忱與特色的學校,這次第三站的潮厝華德福實驗學校,果然也沒讓我失望。雖然事前就知道華德福教育有很多獨特之處,但在現場看這些理念在潮厝被實踐,仍令我驚嘆不已。